智慧家庭已成为业界公认的蓝海市场,尽管现阶段芯片技术欠缺、单品创新不足等瓶颈尚存,然而在这一年里,大量云平台开始出现,新的产品形态亦逐渐崭露头角,推动市场朝着更美好的愿景发展。据预测,明年中国智慧家庭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240亿元。
鉴此,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好时节里,笔者专访了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秘书长蔡锦江先生,一同解读即将到来的2015年市场新格局,揭秘潜藏在智慧家庭浪潮下的暗礁,加速推动市场落地。
1- 打破2+N格局,新兴市场带来的机遇
先说说近年来态势非常火热的可穿戴设备吧。曾有业内人士表明,市场反响不温不火的核心关键是,我们无法定义什么是可穿戴,或者说,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被称之为可穿戴。目前全球尚无协会制定这个准则,也没有大厂有能力做出标准,很大程度上,大家都在期待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来推动市场。
再将目光放回来,作为另一新兴领域,智慧家庭同样不乏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佬们,比如欲凭借HomeKit平台进军的苹果、以及大手笔收购Nest发出入局宣言的谷歌等等,未来的市场格局是否将继续由这些巨头公司主导?对此,蔡锦江给出了否定答案。他指出,这些基于手机为入口的发展模式在家庭市场是不适用的,从整个O2O生态来看,从浅层的移动信息服务,到内容服务、感知服务再到最终的生活服务,手机端最多只能达到感知层,而难以深入到互动层面。
蔡锦江进一步表示,智慧家庭产业链,就是将人类智慧整理有序到云端以提供更优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并不是单纯由技术优势来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经验、人类智慧数据化决定的,因此每个厂商都存在机遇。
2- 没有一天成就的罗马,云平台是关键的一步
早期,大批网关、平台及终端硬件商涌入市场各自为政,而打破这一现状的关键,就是云平台共享。蔡锦江指出,今年,诸如BAT、U+、Vanelife等平台先后临世,推动市场走向整合。
——本文选自电子发烧友网2014年12月《智慧家庭特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p#平台站队有考量,跨出无边界创新#e#
3- 终端企业站队的考量,跨出无边界创新模式
早期的云平台泛滥现象是非常合理的,而伴随大量云平台涌入市场,对于终端厂商而言往往需要作出站队选择。蔡锦江指出,现阶段的一大瓶颈是,大多企业都进入了无边界创新模式,没有找准明确的定位点。“比如对于手表、手环等终端产品,可以找微信等平台协同合作;而对于想做智慧空气、机器人等机械互动类型,则需要找到能真正提供物与物之间数据模型联动的平台。”
4- 找准自身定位,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思维
上文提到,企业需要非常明确自身的定位。事实上,对于终端厂商而言,有三大要素需要考量:其一,找准公司定位;其二,找准产品定义。产品定义需要细致到各个环节,底层要清楚芯片IP,要定义合适的芯片,往上要找准合适的系统,上层要知道云平台架构,最后还要抓住消费者痛点把握用户需求;其三,深挖产品以及建立公司生态系统。发展智慧家庭不能再以传统的渠道思维考虑产品模式,而应该聚焦于生态系统,从单纯的产品买卖转向服务思维。“可以说,智能硬件是O2O服务的基础和延伸”,蔡锦江如是说。
5- 硬件为王,一切脱离爆品谈标准化问题都是矫情的表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智慧家庭会走向无感化生活。所谓无感化,就是因人而动、因环境而动所做出的自动调节现象,比如清晨起床时窗帘自动拉开,空调也转为舒适的温度。对此,蔡锦江表示,这依然是伪智能的表现。“机器再智能,也比不上人的大脑,人类始终处于可变化的状态。事实上,智慧家庭的关注点不在这里,其本质应该是功能,比如家电、娱乐等刚需,有刚需才能做成O2O模式。”
可以说,把握刚需,打造爆品是撬开智慧家庭市场大门的第一步。蔡锦江指出,所谓物联网,第一步是物的智能化,这个智能化可以称之为爆品。物做不好,光谈联网、标准化都是矫情。
6- 2015年将成智慧家庭产品形态的呈现年
蔡锦江称,明年将是智慧家庭的关键年,新的产品形态将开始呈现。比如智能空气、空气养生,用户一听就懂,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的产品形态,不再注重以科技为卖点。
目前,智慧家庭产业最大的瓶颈是盈利模式尚未建成。“关于这一点,深圳基于30年的制造业经验,拥有大量工程师及产业配套环境,具备市场氛围和产业合作精神的良好优势。而深圳智慧家庭协会将携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指引产业发展、创建新产业模式及协助构建盈利模式四大使命助推市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