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主频 108 Khz 的 Intel 4004,这是一颗4位机
图片来源:wengeixn.com
这颗芯片被定义为 MPU(micro 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并没有叫做微控制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MCU(micro control unit),原因就是这颗芯片只是一颗纯处理单元,ROM、RAM甚至接口这些都是外接芯片,所以这颗芯片是intel 4000系列家族中的一员。
其他三个成员,也就是配套的
4001,2048 bit的ROM;
4002,20x4 的RAM;
4003,串入并出的扩展芯片
整个4000系列的芯片全部搭配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器。
但是这样靠多颗芯片组成的系统,体积、功耗,甚至价格也会直线上升,并且无法在一些廉价和体积受限的设备上使用。
Part.2
到了1974年,TI 公司推出了 TMS1000,这颗 4 bit 的 MCU内置了 1 KB的ROM,64 x 4的 RAM,主频为 300K左右,虽然没有我们熟悉的定时器,通信接口这些功能,但是也是第一颗集成存储的带运算能力的芯片。
TMS1000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颗商用 MCU,从此 MCU 就成了有别于 MPU 的,一个新的芯片类型就诞生了。
Part.3
这次不聊 MCU 的技术问题,只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 MCU 选择的问题。
MCU 跟 MPU 最大的差别就是在纯运算处理器的区别上,加入了各式各样的外设,组成了一个可以独立完成某些任务的片上系统,也就是 SOC。
现在的 MCU 跟 MPU 的区分已经没有这么明显,经过了快50年的发展,MCU 的处理性能和外设性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 MPU 也加入了各种各式各样的外设。
目前通常是把是否集成存储器作为区分 MCU 还是 MPU,或者把能否运行大型操作系统作为标准。
例如Linux 能处理复杂应用的处理器所需的 RAM 和 ROM 都是很大的,所以 MCU 一般无法集成,主流的大容量MCU 内置程序存储空间也就大概是在 1-2 M 字节左右。
MCU 这类芯片,目前细化成了两个类型
【 通用 MCU 】和【 专用 MCU 】
Part.4
通用 MCU 其实就是一个大而全的 MCU,什么都能做,能够覆盖大部分的应用场景。
例如上百 MHZ 的主频、几百 K、上 M 的存储、十几个通信接口、几十个定时器、上百个 IO,这样的大资源的 MCU,就可以覆盖到足够多的 MCU 应用。
但是这样的通用 MCU 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应用场景都会出现用不上的资源,从而造成浪费,而用户也要为这部分用不上的资源买单。
所以现在的通用 MCU,只会设定某一些应用场景,要知道一颗 MCU 适用的应用场景,就必须对应用场景的控制器需求很熟悉,才可以知道这颗 MCU 是否适合。
例如出现 CAN 接口的 MCU,一般就只有工业和汽车上用到 CAN,出现 ∑-△ ADC 就知道这个是用于低速的高精度采集应用。
例如仪器仪、电子秤等等、高分辨率定时器,就会跟电机、电源这些产品有联系。
MCU 厂家会根据目标应用来区分卖点,这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系列。
例如常见的 STM32,会分 F0、F4、L0、L4 这些系列,对应的不同的处理能力和不同的外设以及功耗。
Part.5
所以做 MCU 选型的时候,而并不是看 MCU 适合哪些市场,而是根据你的需求来选择 MCU,并不是说这个型号的 MCU 只能做某个应用。
举个例子,你要一颗耐高温到 125度的 MCU 来做工业数据采集,如果你在工业级的器件去找,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当然 125 度的工业级也不是没有,例如 TI 的新出的 MSPM0 系列 ( TI低调发布M0+ MCU MSPM0,不止内核升级 ) 就有耐高温 125 度的小资源 MCU。
但是选择还是相对会非常少,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找汽车级的,你就会发现汽车级 MCU 在 125 度耐温这个级别上的选择就非常的多。
如果你不熟悉 MCU 的选型,可以来 问个芯 找到我们,我们提供专业免费的 MCU 选型服务,还有云 FAE 专家能给到您专业的选型建议。
(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有价值的MCU选型工具)
Part.6
在 ST、NXP 这些 MCU 巨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通用 MCU 主要市场的情况下,新的 MCU 厂家如何加入战局?
除了提供更具有性价比的通用 MCU 之外,有一些厂家还会选择专用 MCU 来入局。
【专用 MCU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专门应用在某个产品上 MCU,其外设数量和存储大小都是针对这个产品做最优的配置,基本很少出现资源浪费。
虽然说专用 MCU 是对项目的 MCU 成本的最优解,新玩家用这个入局会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但是毕竟这个是专用 MCU,如果目标应用做了升级换代或者市场需求衰减,专用 MCU 就容易砸手里卖不出去,当然也会有一些老树发新芽的可能。
在 2016 年左右的时候一个户外LED点阵的市场要求 MCU 的需要同时有 USB host 和读 SD 卡功能。熟悉 MCU 的工程师会知道,一般便宜的 MCU 并不带 USB host。最后这个应用的最优解,是当时已经被逐渐淘汰的用在车载音乐播放器上的一颗专用 MCU,刚好车载 MP3 这个应用就有读 U 盘和 SD 卡的数据的需求,当时这颗芯片只要人民币 4 块钱左右,而其他的通用 MCU 至少要 7 块钱。
专用 MCU 见得最多的就是在一些低端玩具、音箱以及小家电上,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功能比较统一,应用上玩不出太多的花样。
专用的 MCU 则会在外设上做优化,例如 IO 口的驱动能力更强可以去点亮 LED,还有加入触摸按键功能可以去做触摸应用,还有串口增加红外编码的解码能力,或者像刚才说的低端 MCU 上使用 USB host 和 SDIO,这些都算是初级的专用 MCU,只是在通用的 MCU 上做了的优化配置,跟通用MCU差距还不是特别大,而高级的专用 MCU,会进一步加入一些不常见的外设以帮助客户节省外围的 BOM。
例如电机 SOC,就会集成高压 LDO 和 MOS 驱动器,比如国产的中微半导体的 CMS32M5526。
烟感的 SOC 则汇集烟雾探头专用的模拟前端和无线SOC,就会在 MCU 上集成射频前端。
这样的专用 MCU,尚且是可以做做其他的应用,因为这个时候的程序还是可以改的,比如在去年通用 MCU 价格飞上天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把 Wi-Fi 和蓝牙的专用 MCU 当普通 MCU 用,之前我们就拆解过正点原子的电烙铁用的是一颗蓝牙 SOC 做非蓝牙应用。
如果产品可以使用固定的时序和控制算法来完成,最终的专用 MCU 就会走到 ASIC,也就是【专用芯片】。
专用芯片里面的程序都是固化好的,一般是 OTP 或者 MTP 的存储介质,又或者压根就没有程序,而是专门的数字逻辑电路,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控制成本最优化。
例如带算法的无刷风扇驱动芯片,充电宝的协议芯片、无线充芯片、电子烟芯片等等,很多都是专用芯片,这些专用芯片能把周边能集成的电路都集成进去了,用户使用起来也相当的简单,调试也非常的方便。
然而这些使用专用芯片的应用也是经历了一开始的【通用 MCU 】——【专用 MCU 】,最后才走到的【专用芯片】。
WenGeXin
如果为了成本考虑,或许通用 MCU 的尽头就是专用芯片,不过集成度越高产品更改升级换代的代价就越大。
通常只会在成熟的产品上才会考虑专用芯片,一般专用芯片只会在某些单一任务的应用存在,毕竟灵活度不高。
说到底,通用 MCU 是最容易被用户接受的产品,同时厂家定义起来也相对的简单,竞争也最激烈。
专用 MCU 则不会有这么多厂家入局,毕竟风险大,容易砸手里,如果到专用芯片这一步,可选的厂家就更少了。
大家潜意识里似乎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
“集成度越高就越能证明这个厂家在这个领域做得深”
毕竟所有的坑都被踩过了,才会有最佳的产品。
编辑:黄飞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