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的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八英寸晶圆厂建厂地点,已经确定落户上海西郊松江工业区。
曾繁城博士说过:“大陆的设计能力提升后,和台积电的制造能力相结合,生产出的产品能在中国推广,也能在世界推广。这样,我们的业务才会增长。”正是这个观点,让台积电瞄上了松江,有了改变大陆晶圆代工格局的梦想
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注册成立,是全球最领先且规模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子公司,是其全球布局中重要的一环。现已建立一座八吋晶圆厂,注册资金3.71亿美元,公司位于松江开发区西部新区文翔路4000号。
台积电来大陆建厂有两个原因:
1.***政府不能保证电力土地的稳定供应,尤其是前者,蔡英文政府利用民粹上台,倒核已成定局,火电也不让上,之前答应的种种优惠政策迟迟不到位,张忠谋以前可是信誓旦旦的说过,这辈子绝不会去大陆建厂,这也是被逼的,万一用电被掐了就抓瞎了,在中国,连乡镇招商都懂得用电是最基础的,蔡英文不懂。前有南向政策坑友军,台积电不得不用脚投票了,有点施压政府的意思。
2.中国未来会成为仅次于美帝的第二大半导体产业地,像扶持面板业那样,未来中国政府会不遗余力的扶持半导体产业,从芯片设计,生产各个维度扶持,要不中芯和展讯怎么可能这么快起来。建厂南京是距离产业核心地带最近的地方,而且智力资源十分丰富,区别于富士康这种厂,台干应该不会很多,被统战是迟早的,等到有一天台积电发现大陆厂产能占50%以上,我相信被统战也是发自内心。虽然台积电明确表示人力相关都会是***人,只是水电地是大陆的,谁信呢
目前台积电各条线产能都接近满载,要不是产能有限,轮不到三星抢走高通代工,未来产线压力更大,在***政局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在大陆建厂更为理智,只有产能铺开了才能甩开三星。
台积电为何梦断松江
台积电尽失先机 转战松江
***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及韩国的半导体第4大地区,这其中,台积电功不可没。
靠着10来年的打拼,台积电一跃而成为全球晶圆代工王。2003年它的营业额已达60亿美元,纯利14亿美元,高达36%的毛利率和24%的净利润,在***所有的企业里傲视群雄。
然而,当上世纪90年代末,***半导体产业开始转移内地时,台积电却反应迟钝,同时由于***当局的掣肘而缺少作为。
当翻然醒悟时,大陆半导体市场已经成为群雄争霸的战场。
“慢的人就会丧失market window,丧失先机,我们称之为市场进入的地方。”台积电公共关系部经理曾晋皓似乎还保留着当初错失先机的危机感。
2001年始,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衰退,平均资本支出每年萎缩30%,而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50%,中芯国际、上海宏力、上海先进、华虹NEC及和舰科技等代工厂异军突起,至今单是8英寸厂就已建了7座。
中芯国际发展尤为迅猛。2004年8月,IC Insights公布的全球晶圆代工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在2002年还未挤进前10的中芯国际已赫然跃居第4,而台积电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则由2003年的52%跌为当前的47%,损失惨重。
失去先机的台积电只有另辟蹊径。张忠谋考虑到大陆半导体市场的特殊性,认为若不在当地直接提供制造服务,将很难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有了松江投资,有了改变大陆晶圆代工格局的梦想。
台积电中国业务副总监张国基向《IT时代周刊》记者介绍,松江首座8英寸厂于今年9月底批量生产成功,
晶圆以0.35或0.25微米为主。曾晋皓补充说:“外边的地还这么宽广,用意何在?只要客户需要,市场够庞大,有足够效益,我们可以再盖厂,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然而铺在松江厂前面的路,并非坦途。
当实践来临时 无奈连连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
伴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西进浪潮,***工程师如同过江之鲫一般跨过海峡来到内地工作,一时间,造成人员大量流动。
张忠谋董事长曾公开说:“***的人快要走完了。”***媒体也曾屡屡惊呼:“***半导体精英尽失!”
一位中芯国际的主管在回答《IT时代周刊》记者时说,目前半导体行业里内地成长起来的资深工程师极少,主要来自***和海外,尤以***为重。
而台积电松江厂现有600来人中,只有六分之一是来自***,其余的都是内地员工。即使如此,松江厂还是缺人!据赵应诚总经理称,明年还要招400名员工,也都从内地招。但内地员工经验比较欠缺,而专门去***培训成本又太高。
那是否能直接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呢?
一位在德州仪器和台积电工作多年的台籍工程师告诉本刊记者,这个想法不切实际。第一,大陆和***的人力成本是有差别的,大陆比较便宜。对于一个新兴成立的工厂而言,成本是必须考虑的。第二,台籍人才已经是洛阳纸贵了,如果没有良好的条件,是留不住人的。拿新竹科学园区打个比方,资深点儿的工程师待遇优渥,已来大陆的,也是抢手的角色。当年张汝京离开***到大陆创建中芯国际时,薪水就是比照台积电的,还配给优厚的股票选择权,这是一批台积电人才跟张走的一大要因。
除了缺人和员工缺经验以外,松江厂还不得不面对产能小的现实。
据赵应诚介绍,松江厂今年底月产能将达到5000片,到明年月产能将达到35000片。而根据日经BP的数据统计,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9月份的产能已近10万片,12英寸晶圆也有月产2万片的能力。
当《IT时代周刊》记者提及松江厂产能不足的问题时,曾晋皓虽然指出:“这个是很负面的看法。”但随后又不得不承认:“中芯国际和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大陆产能上是比我们走得快。”
早在今年5月份,张汝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我们跟台积电和联电不一样的是,我们的产能100%在内地,而台积电就算工厂建成,其产能也只有5%在内地。
在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松江厂如何才能切入大陆市场呢?
最后,就是成本问题了。
在这个客户最敏感的指标上,松江厂并无优势可言。讲到晶圆的制造成本,曾繁城博士说:“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厂在这边,彼
此的支援性还没有做到。假如我们有两个厂,或者我们这个厂扩大到80000片了,有支援性效果出现了,这个成本就会降下来。”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
而台积电大陆最大的对手中芯国际却有着良好的口碑。据全球著名的金融集团高盛分析,按8英寸晶圆计算,中芯国际比***晶圆代工厂的现金成本(未计折旧开支)低约10%~20%,比欧美同行更是低20%。中芯国际的国际客户会倾向于将在中国接到的订单交给中芯国际代工,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对此,负责台积电中国业务的张国基副总监感叹道:“很多伙伴的晶圆都不是在松江厂做的。”
松江淘声依旧
松江厂试产前,曾晋皓曾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尊敬所有的对手,但也不害怕任何的竞争者。我们的基础毕竟比竞争者高一些。”但仅凭这份自信,台积电能否撼动目前大陆晶圆代工的格局?
还记得曾晋皓说过:“假如今天有个客户,他有晶圆要做,他需要0.135微米或90纳米的工艺,那铁定是在***做,因为全世界这么多厂,90纳米的只有***的厂能做。”台积电认为,0.135微米或90纳米的工艺对制造厂商的要求非常高,而如此先进的技术目前在大陆还并不具备,相对而言,***就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大陆此种产品的市场。
而美国iSuppli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吴同伟却指出,在没有实现大批量的情况下,采用0.135微米或90纳米的技术会产生很高的成本,其实可以利用封装技术的改进来减小半导体的体积,不一定非要在最先进的工厂做。
一位原台积电资深工程师如此解释:“台积电即使帮大陆客户做,***也不一定会给产品放行。光明正大运送过来是有困难的。”
而对于技术,国内企业一样重视。本刊记者获悉,宏力与美国一家IDM厂商就引进0.13微米制造工艺举行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宏力将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供应0.13微米芯片,并计划明年与这家美国公司合作开发90纳米制造技术。
至于大陆晶圆代工领头羊——中芯国际的准备就更充分了。据悉,2004年9月25日,大陆第一座12英寸芯片厂——中芯国际北京厂成功投产,标志着大陆的芯片制造工艺从微米级第一次推进到纳米级。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12英寸线的建成不仅是中芯国际的里程碑,也是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里程碑。
中芯国际公关部张小姐向本刊记者表示,“台积电能不能抢单关键要看市场,大陆市场非常大,而且有潜力,我们知道怎么管理,怎么出效益。”
中芯国际已和全球最大手机芯片商德州仪器签约,研发90纳米制程技术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台积电代工大客户的德州仪器看中中
芯,表明台积电不再是惟一的选择,暗示着中芯已成为客户牵制晶圆雄代工报价的最佳武器,也象征着台积电、联电与中芯国际的价格战,已经从成熟制程扩散到先进制程。
吴同伟一语点破天机:格局短期内不会变,台积电只是把原来的客户带过来而已。
“松江厂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影响,它只是贴近了大陆市场,而中芯国际是低价抢订单。客户要转厂也不容易,因为工艺制程很难转换。松江厂的前景要看它的良率能不能保持跟***一样高,也要看台积电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到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分析师李珂也做了相同的论断。
还记得在200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衰退时,台积电营业利润下跌了七成以上。当时张忠谋提出了“张忠谋定律”(Morris“s Law)——每隔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就要经历一个“景气循环”。按照这一法则推断,2004年半导体产业高潮即将退去。
在如此大背景下,松江厂会有怎样的表现,估计连台积电自己都感到不容乐观,又如何去担负撼动大陆晶圆代工的整体格局呢?对手在逐渐壮大,市场在日渐缩小,面临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松江边上,只能涛声依旧了。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