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工程师是如何炼成的

2014年04月28日 09:39 来源:中国科学院 作者:FrancisQu 我要评论(0)

标签:电源(242765)电子工程师(94930)DC-DC(79410)

  条条大路通罗马,电子/电气工程师的成长历程也因人而异。这条道路上会有荆棘,也会有鲜花,需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繁华,百炼成钢,电子/电气工程师就是一步步被「炼」出来的。

  一、我的工程师之「炼」

  最早对电产生好奇大概是起于摩擦起电吧,当时就感觉好神奇,小小的碎纸片像是被魔力所吸引。然后就开始「祸害」身边的电子设备,记得拆装无线电收音机,当”劈劈啪啪”的声音变成清晰的播音声时的喜悦现在仍记忆犹新,当然也没少挨揍,这算是「初炼」吧。

  后来高考填报志愿时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电」,这算是真正踏上了电子/电气的征程。整个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是自己对于电子/电气的真正喜爱,课程考试基本上是90-/+,拿奖学金拿到手软。但是随着深入地学习,遇到了大多数同学遇到过的问题。感觉自己仅仅是被动地在学习,对所学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到了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大量的专业知识一下子灌输到脑袋里,一时之间无法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产生了怀疑。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方面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一堆东西塞进我们的大脑,而我们则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缺乏必要的发散和思考,结果就是一知半解,茫茫不知所以然;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实践。本科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实验实习,但是距离真正的工程实践相差的还是太多,理论与实践/实际的脱节导致了对所学的认识不足及怀疑。总之,本科期间的经历算得上是一种「理论之炼」。

  大学毕业,带着憧憬与疑问选择继续读硕深造,专业是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感觉硕士阶段最大的收获在于知识深度上的钻研和知识广度的拓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硕士阶段一个简单的DC-DC开关电源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很明显,即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开关电源设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就包括电路理论、控制理论、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元器件知识等,不仅要进行方案设计和理论计算,还要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要进行电路的装配和调测试。当你独立地完成这样一套电源的设计,不仅拓宽了你的专业知识面,而且会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入地理解,并能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说来,硕士期间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实践之炼」。

  硕士毕业之后去了上海航天8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主要做航天电源的设计。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虽然学电也有六七载,但是仍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非常欠缺,再加上对读博也不怕排斥,就走上了读博之路。两年多来,对照自己的不足,再结合项目实践,进行了加强训练与学习,感觉收获颇丰。其一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其二是对整个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以电力电子这门技术进行说明。

  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拓展,了解了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脉络。以前谈到电力电子技术,心里想到的无外乎就是AC-DC、AC-AC、DC-AC、DC-DC,现在看原来电力电子技术涉及电子学、电机学、材料学和控制理论等,并且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技术、输电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等等,”触类而旁通”,这样就形成了从基本原理到技术应用的联系,一提到电力电子技术一张清晰的知识脉络图就会在脑海显现。所以,博士期间的经历应该是「系统之炼」。

  二、我的工程师之「见」

  兼顾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广度与深度,看上去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其实「广」与「深」是完全可以兼得的。对于一名电子/电气工程师,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只能赋予你一个狭窄的看问题的视野,对于知识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片面而不系统。要想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对知识系统的认识,拓展知识的广度无疑是可取的。但是若只追求广度,而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就会无立足之地。所以,我的看法是要兼顾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实践是最快捷的学习途径

  对于电子/电气工程来说,实践是最快的学习途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去解决问题,最后再深入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从最初的555电路,到单片机电路,到后来的电源电路,再到更加复杂的电源系统,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积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深入理解。在实践中,要多问为什么,日积月累,这一个个为什么就会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量;要善于总结,一个个总结的结论就是堆起实践经验垒台的跬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广大电子/电气工程师共勉!


  本文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FrancisQu,小编通过国内某问答网站向Francis提出了邀稿请求,希望他能给电子行业的后进写一些工作和学习的感悟,得到了其热烈支持,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