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千叶举办的第七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MBBF”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提出了2020年目标,将现有的联接数翻一番,联接总量超过17.5亿个。
中国移动提出“大连接战略” 蜂窝物联网布局渐明
专家形容物联网应用现状有两个关键词——体量大、碎片化,碎片化导致了规模小、难运营、成本高。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海量的联接是最理想的市场蓝海,但碎片化的问题必须解决。3GPP(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一直在做蜂窝物联网标准,NB-IoT、eMTC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基于电信运营商网络形成的蜂窝物联网,能够终结物联网碎片化应用导致的无序和低效率吗?
也许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但运营商在蜂窝物联网上的布局,特别是中国移动对蜂窝物联网的整体布局,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
为大连接战略做准备
在日本千叶举办的第七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MBBF”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提出了2020年目标,将现有的联接数翻一番,联接总量超过17.5亿个。
大连接战略的实现基础是运营商能够打破目前物联网应用中存在的僵局。
自从IBM提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物联网”之后,运营商涉足物联网已经多年,有一些成功的应用,例如电动车卫士,这种新型的防盗方式很好用,但市场规模有限,只在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应用;也有很多试点,例如智慧农业,远程控制农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例如环境监测,收集环境数据;还有智慧家庭,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但这些试点三五年之后依然是试点,因为试不出商业模式来,就很难进一步推广。
中国移动正在为打破僵局做全线准备,并分类对蜂窝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场景做相应的解决方案。
10月30日,中国移动宣布其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端到端NB-IoT实验室测试的运营商,下一步会进入外场测试;同时还开启了端到端的eMTC实验室测试。与测试同时推进的是产业链的成熟度,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在2017年第四季度,基于蜂窝物联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会开始商用。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技术所副所长杨光表示,中国移动对NB-IoT和eMTC技术在四条线上推动,其中包括标准及技术方案、技术试验及应用示范、业务规划以及产业推动。
按规划,从今年9月份开始到明年一季度末,中国移动会完成方案制定和企业标准发布稿。NB-IoT和eMTC的实验室测试和包括单站、多站、加载业务的技术试验,是在9月份之后启动,这些测试和试验计划,以及业务规划及应用示范在明年二季度完成。业界分析,NB-IoT和eMTC产业会在明年三季度成熟,这样就可以赶得上在2017年第四季度进行商用部署。
在物联网的发展规律中,平台和用户数的爆发,是进入数据服务时代的必经阶段。因此NB-IoT和eMTC要实现平台和用户数的爆发,必须具有成本优势和设备优势。
NB-IoT的典型应用是智能表具、智慧停车、市政物联和环境监测等低速率广覆盖的应用,在这些应用场景中,NB-IoT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和低成本的优势。在低功耗上,一个电池可以用10年;在覆盖上,与覆盖能力比较强的2G网络相比,信号能够再多穿透一层墙;在成本上,现在的目标是一个通信模组达到5美元,未来更大规模时要达到2美元,意味着一个NB-IoT接入点用14元左右就能支撑十年在线。
eMTC的典型应用则是电梯卫士、物流跟踪、行车卫士、可穿戴设备等中档速率类和低功耗大连接类应用。在eMTC的应用场景中,网络速率小于1Mbps,覆盖能力比LTE强,电池续航能力在10年以上,初期的模组成本要小于10美元,与其他物联网技术相比,差异化优势是支持语音业务。为了实现低成本,NB-IoT和eMTC都对通信协调进行了优化和简化。
从应用出发设计蜂窝物联网
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蜂窝物联网?中国移动设计院无线所技术总监邓安达说,“对于运营商来说,必然关注国际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产业链成熟度比较高、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能力比较强,有专用的频段,安全可靠,以及便于利用现网设备和资源的技术,从电信运营商角度主要就是eMTC和NB-IoT。”
“现在谈蜂窝物联网的组网时间还有点早。”邓安达说,“但中国移动已经提出要紧密结合需求来规划物联网,这也是我们现在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比如物在哪里?如何分布?传输频次和带宽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做以人为主的通信网时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在一个网络规划体系中,要考虑包括频率、覆盖、容量、传输需求、参数和软件功能规划等在内的多个方面,邓安达说,其中频率的规划我们比较关注。目前NB-IoT和eMTC的组网方式也有多种方案,eMTC基于GSM升级方案在设备硬件配置上等同于基于GSM升级为FDD方案,基于TDD升级方案只需要软件升级。现在设计院在对在网设备和型号进行清查,以便评估设备支持升级的能力。
“对于eMTC覆盖规划可能需要更多的了解设备能力以及芯片能力,从而确定网络建设预算。”邓安达说,目前设计院有比较完备的4G网络模型,能够针对不同场景预估损耗数和容量需求,这些工作会在eMTC覆盖性能验证完之后展开。
业内估测,在eMTC设备能够提供后,中国移动很快就会启动eMTC技术的组网,明年会做19个站的外场测试,然后就是规模网络试验,这个阶段将对eMTC的网络组网方式起到主导作用。邓安达表示,后续会考虑基于TDD进行升级的方案,这部分也在紧密的联系设备厂家做新设备的支持以及对在网设备支持的情况调研。
建立物联网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NB-IoT和eMTC技术只是蜂窝物联网商用的一个基础链条,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有物联网管理平台以及安全认证手段,方便物联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多家咨询机构都将物联网平台列为发展重点。
在GMBBF论坛上,李跃总裁对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应用平台OneNET做了“重点推介”。
目前在这一平台上,已经汇聚了超过3000家的企业、超过3万的开发者,已经有9000万用户聚焦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移动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创新。
据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高级技术总监肖青介绍,OneNET平台不仅提供各种传感设备的快速接入,还能提高企业及创客的应用开发效率。仅在2016年,年初这一平台接入传感设备是90万,到9月份已经接入400万传感设备,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上API的调用次数也在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移动的物联卡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400万,集团客户达到1.9万家,全国31个省市区已经全部具备物联卡业务能力,用户数超百万的省已经达到11个,预计2016年年底将超过4000万用户。但目前中国移动在各省BOSS(运营支撑系统)改造完成时间不一,全网发展不太均衡。
智能模组也在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目前形成了工业级、车规级和消费电子级三大系列产品。在三大系列中,已经衍生出20款模组,销售量计划从2015年的60万片冲量到2016年的150万片以上。
eSIM是运营商用于物联网、具有手机SIM卡功能的芯片,也是为物联网提供数字服务、建立商业模式的支撑点。首款为物联网定制开发的eSIM OneNET通信芯片C216B在今年9月实现量产,预计明年销售可超500万片。
蜂窝物联网的布局在2017年会进一步明朗,中国移动在做技术验证、网络规划和平台建设;芯片和设备的成熟度、芯片和通信模组的价格都在按照时间表推进,规模性的商用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而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对垂直行业应用的融合,在NB-IoT、eMTC锁定的目标市场中,如何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目前业界遇到的最大困扰,也是中国移动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中国移动提出“大连接战略” 蜂窝物联网布局渐明
专家形容物联网应用现状有两个关键词——体量大、碎片化,碎片化导致了规模小、难运营、成本高。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海量的联接是最理想的市场蓝海,但碎片化的问题必须解决。3GPP(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一直在做蜂窝物联网标准,NB-IoT、eMTC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基于电信运营商网络形成的蜂窝物联网,能够终结物联网碎片化应用导致的无序和低效率吗?
也许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但运营商在蜂窝物联网上的布局,特别是中国移动对蜂窝物联网的整体布局,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
在日本千叶举办的第七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MBBF”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提出了2020年目标,将现有的联接数翻一番,联接总量超过17.5亿个。
大连接战略的实现基础是运营商能够打破目前物联网应用中存在的僵局。
自从IBM提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物联网”之后,运营商涉足物联网已经多年,有一些成功的应用,例如电动车卫士,这种新型的防盗方式很好用,但市场规模有限,只在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应用;也有很多试点,例如智慧农业,远程控制农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例如环境监测,收集环境数据;还有智慧家庭,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但这些试点三五年之后依然是试点,因为试不出商业模式来,就很难进一步推广。
中国移动正在为打破僵局做全线准备,并分类对蜂窝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场景做相应的解决方案。
10月30日,中国移动宣布其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端到端NB-IoT实验室测试的运营商,下一步会进入外场测试;同时还开启了端到端的eMTC实验室测试。与测试同时推进的是产业链的成熟度,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在2017年第四季度,基于蜂窝物联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会开始商用。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技术所副所长杨光表示,中国移动对NB-IoT和eMTC技术在四条线上推动,其中包括标准及技术方案、技术试验及应用示范、业务规划以及产业推动。
按规划,从今年9月份开始到明年一季度末,中国移动会完成方案制定和企业标准发布稿。NB-IoT和eMTC的实验室测试和包括单站、多站、加载业务的技术试验,是在9月份之后启动,这些测试和试验计划,以及业务规划及应用示范在明年二季度完成。业界分析,NB-IoT和eMTC产业会在明年三季度成熟,这样就可以赶得上在2017年第四季度进行商用部署。
在物联网的发展规律中,平台和用户数的爆发,是进入数据服务时代的必经阶段。因此NB-IoT和eMTC要实现平台和用户数的爆发,必须具有成本优势和设备优势。
NB-IoT的典型应用是智能表具、智慧停车、市政物联和环境监测等低速率广覆盖的应用,在这些应用场景中,NB-IoT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和低成本的优势。在低功耗上,一个电池可以用10年;在覆盖上,与覆盖能力比较强的2G网络相比,信号能够再多穿透一层墙;在成本上,现在的目标是一个通信模组达到5美元,未来更大规模时要达到2美元,意味着一个NB-IoT接入点用14元左右就能支撑十年在线。
eMTC的典型应用则是电梯卫士、物流跟踪、行车卫士、可穿戴设备等中档速率类和低功耗大连接类应用。在eMTC的应用场景中,网络速率小于1Mbps,覆盖能力比LTE强,电池续航能力在10年以上,初期的模组成本要小于10美元,与其他物联网技术相比,差异化优势是支持语音业务。为了实现低成本,NB-IoT和eMTC都对通信协调进行了优化和简化。
从应用出发设计蜂窝物联网
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蜂窝物联网?中国移动设计院无线所技术总监邓安达说,“对于运营商来说,必然关注国际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产业链成熟度比较高、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能力比较强,有专用的频段,安全可靠,以及便于利用现网设备和资源的技术,从电信运营商角度主要就是eMTC和NB-IoT。”
“现在谈蜂窝物联网的组网时间还有点早。”邓安达说,“但中国移动已经提出要紧密结合需求来规划物联网,这也是我们现在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比如物在哪里?如何分布?传输频次和带宽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做以人为主的通信网时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在一个网络规划体系中,要考虑包括频率、覆盖、容量、传输需求、参数和软件功能规划等在内的多个方面,邓安达说,其中频率的规划我们比较关注。目前NB-IoT和eMTC的组网方式也有多种方案,eMTC基于GSM升级方案在设备硬件配置上等同于基于GSM升级为FDD方案,基于TDD升级方案只需要软件升级。现在设计院在对在网设备和型号进行清查,以便评估设备支持升级的能力。
“对于eMTC覆盖规划可能需要更多的了解设备能力以及芯片能力,从而确定网络建设预算。”邓安达说,目前设计院有比较完备的4G网络模型,能够针对不同场景预估损耗数和容量需求,这些工作会在eMTC覆盖性能验证完之后展开。
业内估测,在eMTC设备能够提供后,中国移动很快就会启动eMTC技术的组网,明年会做19个站的外场测试,然后就是规模网络试验,这个阶段将对eMTC的网络组网方式起到主导作用。邓安达表示,后续会考虑基于TDD进行升级的方案,这部分也在紧密的联系设备厂家做新设备的支持以及对在网设备支持的情况调研。
建立物联网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NB-IoT和eMTC技术只是蜂窝物联网商用的一个基础链条,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有物联网管理平台以及安全认证手段,方便物联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多家咨询机构都将物联网平台列为发展重点。
在GMBBF论坛上,李跃总裁对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应用平台OneNET做了“重点推介”。
目前在这一平台上,已经汇聚了超过3000家的企业、超过3万的开发者,已经有9000万用户聚焦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移动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创新。
据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高级技术总监肖青介绍,OneNET平台不仅提供各种传感设备的快速接入,还能提高企业及创客的应用开发效率。仅在2016年,年初这一平台接入传感设备是90万,到9月份已经接入400万传感设备,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上API的调用次数也在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移动的物联卡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400万,集团客户达到1.9万家,全国31个省市区已经全部具备物联卡业务能力,用户数超百万的省已经达到11个,预计2016年年底将超过4000万用户。但目前中国移动在各省BOSS(运营支撑系统)改造完成时间不一,全网发展不太均衡。
智能模组也在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目前形成了工业级、车规级和消费电子级三大系列产品。在三大系列中,已经衍生出20款模组,销售量计划从2015年的60万片冲量到2016年的150万片以上。
eSIM是运营商用于物联网、具有手机SIM卡功能的芯片,也是为物联网提供数字服务、建立商业模式的支撑点。首款为物联网定制开发的eSIM OneNET通信芯片C216B在今年9月实现量产,预计明年销售可超500万片。
蜂窝物联网的布局在2017年会进一步明朗,中国移动在做技术验证、网络规划和平台建设;芯片和设备的成熟度、芯片和通信模组的价格都在按照时间表推进,规模性的商用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而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对垂直行业应用的融合,在NB-IoT、eMTC锁定的目标市场中,如何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目前业界遇到的最大困扰,也是中国移动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