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医疗AI这一行,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想,所有的问题就放在那里。做,就有机会能赢得这个市场;不做,这个市场就不是你的。
2019年6月,深睿医疗给上半年沉闷的医疗AI行业带来了一些振奋——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C轮融资。这轮融资由阳光保险集团战略领投,昌发展、丝路华创、山蓝资本等跟投。
从2017年3月成立后,深睿医疗在同年的4月、11月完成A轮和A+轮融资,2018年4月再获B轮融资。这样的速度,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也不多见。
那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C轮融资消息,对这家医疗AI公司意味着什么?这笔钱将会花在哪些地方?雷锋网和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乔昕进行了一次采访。
C轮只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深睿医疗CEO乔昕拥有近三十年的业内经验。他历任西门子(中国)医疗CT事业部总经理、大中华区副总裁、医疗服务领域总裁。
采访一开始,乔昕就表示,不要把C轮融资看成一个对公司很重要的时间点,“2017年3月1日到现在的两年零三个月里,深睿10页PPT的商业计划书,从交到投资人的手上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变过。”
换句话说,完成C轮融资是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更好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深睿医疗延续既定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
深睿医疗的C轮融资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性融资,而是一轮战略融资。这轮投资的领投方是阳光保险,这是一家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寻求与险企合作,是医疗AI公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乔昕坦率地说,未来,双方会在合作模式上探索更多的可能。
另外一个投资方昌发展成立于2015年5月,是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一个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
目前,深睿医疗在全国拥有3家分公司和3家合资公司,总共有300多人,其中80%是技术人员。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样的配置已经相当“豪华”。但是乔昕说,“人还是不够,还会继续招人。”
可以看到,来自政府和险企的引导资金,能够从多个维度给深睿医疗提供支持。
能力的多元性体现在哪里?
医疗AI无疑是这两三年里最拥挤的赛道,但也是投资方最喜爱的方向之一,甚至有人说只要在PPT上加“AI”两个字,就肯定能吸引到投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医疗AI行业融资额达到26.2亿元,同比增长128.42%。
乔昕说,大家愿意给一些医疗AI企业高估值,考虑的是两方面因素:市场潜力和能力的多元性。
医疗AI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那么,深睿医疗能力的多元性体现在哪里?主要是在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
深睿医疗的前身是北大信科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在这个实验室里,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打造了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
成立之后,研究院成为了深睿医疗的“智慧大脑”。深睿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多来自顶级高校,人数已经达到了80人,由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益洲教授领衔。
俞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在他的带领下,深睿医疗迅速推进全线核心产品的算法研究与开发工作。
据雷锋网了解,深睿的8篇论文成功入选了CVPR2019上,围绕图像识别与医学影像分析等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有了技术上的支撑,产品可以得到更好的转化。
2018年11月,针对院内不同的应用场景,深睿医疗发布了包括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智能影像云平台、多模态科研平台等新品。
乔昕的北京公室地处中关村,在他21层的窗外,可以看到新东方的总部大楼。与教育行业属性类似的是,乔昕非常推崇AI的医学知识体系构建。
他认为,医疗、法律、教育都是强调“人”的学科。“培养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如果要学临床,至少要学五年甚至七年。五年当中要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等,学完了以后还不够,还要去专科进行培训。基本上需要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医生。”
因此,医生就是医学知识和医学实践的结合体,AI技术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把医生的经验和知识智能化。“医疗AI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接触的信息形成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但是这头大象最终的形态是什么样,目前没有人知道。”
乔昕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把这头“大象”拼出来。
3月18日,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将医院“智慧服务”分成0级至5级。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
以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来说,主要指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等服务。
乔昕在采访中特意提及了这份通知。他觉得,自己之前为深睿设计的思路是对的:只有把AI技术嵌入临床的各个工作流程,拿出不同模态的人工智能产品,满足医生的临床需求,才有可能胜出。
但是,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在于高度细分,没有一家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企业能够全盘通吃。这样一种“一揽子”的工作思路,深睿是否有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形成支撑?
对于这个问题,深睿医疗也在思考,并在两个方面上进行了探讨和尝试:首先公司内部会在产品层面进行资源的统筹协调;其次,对外寻求和学术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2019年4月,深睿医疗与天津医科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支持天津医科大学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时,深睿医疗也设立多项联合基金和奖学金,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进行以临床应用为核心的医学AI研究等各类课题。
此外,深睿医疗与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同样研发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这些学术成果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功落地转化,并应用于临床领域。
除此之外,深睿还参与了一些“顶层设计”的工作。2018年4月,成为了国家标准委员会组织的人工智能标准化与开源研究专题组成员,负责开源代码的部分内容。
深睿医疗的产品目前已在全国400多家医院使用,应用于肺癌早期筛查、乳腺癌早期筛查、儿童生长发育评估、胸部疾病筛查等方面。
乔昕跟我们说到,未来,深睿医疗将会开展更多人工智能的尝试与探索,搭建人工智能的生态圈。“深睿医疗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从单病种诊疗向全病种诊疗发展,从单一技术应用向技术生态发展,从单一模态的数据学习向多模态的人机互动发展。”
不要只关注新事物的风险
互联网创投圈的一句话是:天使看团队,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模式。虽然,对于To B属性极强的AI医疗来说,现阶段谈模式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如何生存、如何盈利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支持给了医疗AI企业很大的底气和信心。但是,直到现在,医疗AI仍然饱受质疑。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医疗AI产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批准,相关收费也没有进入医保目录。
在西门子任职的十几年里,乔昕一路见证了医学影像软、硬件技术的演进。他很坦然地说,医学影像AI出现争论并不奇怪。
以成像设备为例。如今,X光机、CT等影像设备已经是医生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但成像技术出现时,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很多人会质疑:成像的结果到底是真还是假?如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再比如,十几年前,影像设备还是国外GPS厂商们的天下。国内厂商在进医院的过程中,也曾遭受产品“质量行不行”的质疑。其实,这都是事物在螺旋上升过程中要面对的必然挑战。
乔昕认为,这些问题在过去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在不断重复。面对新事物,大家都会谈论其风险。但是,如果大家都停留在控制风险上,这个社会不可能进步。
“医疗非常依赖于经验,更加注重人的因素,而且标注又费力、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所有的问题好像都指向: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落地步履维艰。但恰恰因为存在这些问题,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才有巨大的潜力。”
医疗AI的收费问题也一样。有些人热衷于讨论这个问题,在乔昕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如果我们的产品对临床能产生真真切切的支持与助力,那这个产品就能真真正正在市场落地生根,就像我曾经历过的那些新技术的讨论一样,很多问题自然就水到渠成。关键还是要做出满足临床需求,能够真正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精度的产品。”
医疗AI落地的元年
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狂奔突进之后。可以感觉到,从2018年的下半年开始,行业的参与者对医疗AI 有了更多的认知。医疗AI行业也有着自己的“丛林法则”——优秀的公司崭露头角,并且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过程仍将持续下去。
乔昕判断到,今年会是很好的一年,会遇到很多需求。“我觉得在今后的两三年,市场销售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会是医疗AI产品落地的一年。”
乔昕一直相信的是,未来人工智能会变成一个基础的技术,在医疗、安防、物流等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
“要想做医疗AI这一行,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想,所有的问题就放在那里。做,就有机会能赢得这个市场;不做,这个市场就不是你的。”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