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内,巨大的工业机器人手臂翻转挪移;物流运输中,无人机清点,大数据平台操控;科创企业纷纷发力,研发出红外测温机器人、AI心理平台等防疫“黑科技”……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重庆的“智造军团”有序复工,既避免了工人“扎堆”,又促进生产发展,实现产品升级和流程升级,复工复产的优势逐渐凸显。
机器人“挑大梁” 智能工厂生产忙
日前,记者走进长安汽车两江二工厂焊接车间,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但此处的“繁忙”并没有人头攒动,取而代之的是700多台机器人。
在焊接车间内,能源监控、质量追踪、安顿控制、设备监控和AVI车身识别等数字化系统一应俱全。只见各种机器人手臂上下翻飞,将汽车的零部件抓来送去,钢铁和电气化的声音响彻其间,AGV小车按着设定的轨迹运转自如。可支持“3+1”车型柔性生产的车身焊接生产线,焊接、涂胶、搬运、检测均采用机器人操作。冲压线上,送料、模具更换和冲压全过程也均由多台机器人完成。涂装车间内,长安自主第一条采用水性漆3C1B+ VOCs末端焚烧工艺的涂装线,面对即使是车身的死角,喷涂也游刃有余。就连人工操作最多的汽车总装车间,也有很多工序已经被机器人所替代。例如,轮胎的搬运、装配,以前只能是年轻力强的壮小伙才能胜任,现在则是采用系统翻转。多零件装配以前需培养专人分配,最多只能识记30~40个零件,现在二维码扫码枪实现全自动化,也让制造工艺更精细化。
“这就是智能制造的优势。”负责管理长安汽车两江二工厂的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副总经理易军辉介绍,两江二工厂的700余台机器人,比传统汽车制造工厂减少操作工人5成。同时,该工厂还部署了工业物联网平台,每天采集制造数据5000万条,可对设备运行实时监控并预警。
易军辉称,该工厂目前主要生产锐程CC、CS55PLUS,自2月21日正式复产以来,产能逐步爬坡。2月26日,复工以后的首批500台经过严格质量检测的整车已经启运,通过拖车发往全国各大城市。
同样的场景,也在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区的金康赛力斯两江工厂上演。作为一座工业4.0智造标准建立的数字化工厂,凭借1000多台机器人有序运转,该工厂在工人无法全员返岗的情况下,按时实现了复工复产。
据介绍,该工厂智能化冲压线、焊装线、涂装底涂线、面漆喷涂线、物流AGV小车等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状态已恢复到春节停工前的100%,自动化生产节奏强劲而有序。
这样的智能制造,在小康股份旗下的东风小康、小康动力、小康部品等工厂都随处可见。
智能化、数据化的因子,已深深植入了传统制造业,在疫情期间,既确保了复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又确保了生产及产品品质的可控。
信息化平台加持智慧物流打通“大动脉”
作为疫情防控的“大动脉”、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输至关重要。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民生物流”)作为中西部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承担着长安、一汽、东风、沙伯基础、舍弗勒等国内外近千家汽车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等业务。受疫情影响,面对人手不足等种种考验时,长安民生物流近年来在智慧物流上的不遗余力,让其尝到了“甜头”。
在长安民生物流渝北无人仓内,6000平方米的仓库,多达1469个仓位,仅仅40台AGV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零件搬运……
长安民生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打造的以效率倍增为核心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通过端到端流程无缝衔接,高效发挥物资、财务、后勤、人力资源等管理要素的系统作用,构建了及时交付的高速流程跑道。
打造的以数据智能驱动为核心的全程信息化系统,包括汽车供应链全程数字化运营平台、TMS、VDS、i-TMS、鹰眼地图等信息系统、整车无人机盘点系统、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AGV机器人、轮胎分装智能化……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加上大数据的分析,让疫情之下的物流忙而不乱。
与此同时,长安民生物流智慧中心,通过远程支援,助力项目复工及生产运作、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35个。南沙项目、长安电子运单项目有序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及业财一体化EBS核算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助推公司向财务共享和业财一体化迈出坚实一步。截至上月底,长安民生物流就已共发运商品车近30000辆。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下属果园港集装箱码头公司,通过采取“云”交接、细“微”办公、“绿色通道”等方式,保持港口不停航作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云”交接,就是货主只需将出库清单扫描发至指定邮箱,工作人员确认后即可出库。“微”办公,则借助微信平台召开线上班前会;合理配置人员机具,充分利用远控操作等智慧平台实施作业;定点交接,设置纸质单据交接点,避免与船方人员面对面接触,实现港区正常生产作业和疫情防控“两确保”。此外,通过调整船舶靠泊计划,积极配合货主直提等措施,为疫情防控医用原材料物资开辟了多条绿色通道。
该负责人还称,近日,公司的集装箱“无纸化平台”也正式上线,整体实现单证电子化、道闸无人化,全程无需人工交接。只要登录该系统相对应的APP,集卡车司机就可在手机上实现自助预约及码头作业引导。
玩转“云”办公软件 “宅”家里办公也应对自如
作为数字化企业的代表,云从科技一直不断发展完善着线上办公流程,拥有云智平台、流程平台、企业OA等多种公司管理运营系统。针对日常的流程、项目、报表等内容都能轻松实现无接触办公。
同时,公司采用企业微信作为办公沟通软件,通过使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讨论工作计划,积极有序地开展部分线上工作。并且每天会定时搜集工作日报和员工健康表,既能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护了员工身体健康。
“尽管受疫情影响,没有全员到岗,但并未对项目研发造成太大的影响。”云从科技相关人士表示。
涪陵榨菜也通过金蝶云星空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销售业务,并于2月10日部分生产线复工生产。目前,涪陵榨菜几大工厂产线复工率已近90%,复工以来每天都有数十吨成品下线。销售人员能够基于云平台顺利跟进市场需求,组织销售、协调库房发运和物流跟踪,并顺利回款。今年2月以来,涪陵榨菜已成功完成2000多笔采购业务,为100余家经销商实现产品供应,销售交货金额近1亿元。除了自身的正常生产,涪陵榨菜还引领了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复工复产。和涪陵榨菜一样,目前有上千家企业正在使用这个平台。
入驻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腾讯众创空间则自主研发推出了“天天战疫-疫情防控系统”。该系统是专门为园区场景设计开发的一套疫情防控系统,不仅可进行线上无纸化复工复产申报功能,还可通过后台自动获取企业员工复工前14天的健康数据、无接触扫码门禁等。预计该系统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32个腾讯众创空间落地实施,覆盖上万家企业及员工。
京东云率为(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应急公共服务平台、云视频会议及云桌面、企业复工疫情调度分析平台、园区管理-温感智能防疫等产品,开通应急服务、信息采集分析等功能,辅助疫情期间科学决策。
猪八戒网宣布投入超过1亿元的服务资源,开展“战疫情—共同保护企业生命线”行动,在线集结万名专业人才,通过猪八戒网平台为10万家企业提供“免见面”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开展线上复工运营,并特别为湖北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聚焦科技创新 “重庆造”防疫利器频频出炉
在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的过程中,重庆不少企业也融入AI、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出各种各样的防疫科技装备、系统平台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何国田教授团队就成功研发两款“红外疫情检测机器人”,已投入市场。
据介绍,与目前市面上广为流行的智能人体测温仪器、系统相比,该两款机器人除了能远距离实现对人群的体温测量外,检测的精准度也进一步提高。该机器人具有的“人脸识别”、“口罩识别”功能,可对人的身份进行验证。
“当被测目标通过红外探测镜头时,可显示人体热图像和最高体表温度等数据信息,遇到异常体温目标,该机器人将发出语音提示,测温精度可以达到0.05的误差。”何国田说。
重庆派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开展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近日已完成所有研制工作,并向国家药监总局申请注册,同期研发的另一加强版也已报国家科技部审批。该系列产品可在两小时内完成千人以上的检测,费用低至30元/人。
重庆新赛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急成立专项研发团队,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且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验证。据悉,该快速检测试剂盒简单高效,检测灵敏度强、特异性高,10分钟即可测出准确结果。
纵深
智慧赋能为企业逆势升级“添翼”
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为重庆企业应对此次“大考”,添了几分底气,也让企业转型升级“如虎添翼”。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从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对人工的依赖,在疫情防控期间降低了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度,实现在疫情防控等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复工复产。
来自重庆市经信委的统计,2019年重庆市共推动实施1280个智能改造项目,认定建设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评选出10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9%,智能化改造正成为拉动工业技改投资的主动力和产业提级赋能的主引擎。
据了解,重庆市经信委广泛征集和组织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提供应用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序实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目前,共有1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响应,免费提供74项应用服务,涵盖OA办公、远程会议、财税服务、融资服务、供应链管理、供需对接、设备管理服务、进销存管理服务、生产管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企业疫情防控服务等。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