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使用的节卡机器人码垛工艺包正式发布2022高工锂电智能制造峰会最新议程,请查收!
2022年12月19日,节卡机器人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启动IPO进程。
2023年1月19日,越疆上市辅导备案获证监局登记受理,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一个月之内,两家协作机器人企业先后启动上市辅导,为此,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协作机器人第一股”的诸般探讨。
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几年,协作机器人的高速发展,也让其成为工业机器人诸多细分领域中的领跑者。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18623台,同比增长87.62%;市场规模20.39亿元,同比增长76.84%,增长显著;2016-2021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1.94%和41.46%。
协作机器人的高速增长,也引来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突破3.87亿元,远超历史年份数据。从融资去向看,分化态势愈加明显,头部厂商的“吸金”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融资数量上看,据GGII不完全统计,2015-2021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共计58例融资案例,其中2018融资案例共14例,达到历史高点,2019 年与 2020 年均为7例;2021年全年,行业内共有13例融资事件;2022年上半年共有6例融资事件。
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6月,B轮与C轮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47%,处于A 轮的企业占比为23%,处于Pre-A 轮及以前的企业占比为12%。接近半数的协作机器人企 业融资进行到B轮及以后,反映出协作机器人企业已经度过了早期的技术积累阶段,应用逐步落地,自我造血能力逐渐增强完善,开始更进一步进入谋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
为此,GGII认为,协作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开始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对于新进厂商的门槛有所提高,预计未来几年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增幅将持续放缓,总体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强强对决,谁有望率先突围?
随着协作机器人行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上市”便成为了各大企业的共同心声。为此,也有业内观察者直言:“现在但凡表现优异的企业,都想上市,并且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想上市’和‘能不能上市’这又是两码事。”
那么在“上市”这件事情上,哪家协作机器人企业有机会夺得头筹?以下,高工机器人根据已经公开披露上市进展或有望向上市发起冲击的协作机器人企业进行盘点。
遨博智能
2022年初,遨博智能与秀域集团合作推出全球首款祛痛理疗机器人——小通机器人,并宣布将在3年内交付10000台产品,这也成为彼时协作机器人行业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10000台将是竞争的分水岭,相当考验公司的供应链量产能力。
遨博智能长期深耕协作机器人领域,针对各行业差异性应用,先后推出了多个产品系列,譬如i系列协作机器人(工业)、E系列协作机器人(教育)、C系列协作机器人(商业)以及海纳系列移动式协作机器人。
2月11日,在遨博智能合作伙伴大会上,遨博智能也发布了高性能iS系列产品,该款产品从精度、速度、轻量化等方面全面提升。此外,还发布了新一代机器人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ARCS机器人控制系统”。
通过不断加强研发及应用创新,遨博智能成功打破外资品牌的市场垄断地位,在汽车、3C、半导体、机械装备、医疗健康、巡检、新零售、物流、教育等领域,均有亮眼表现。
节卡机器人
近两年,节卡机器人表现抢眼,甚至一度被同行称为“是一家有韧性的企业”。截至目前,节卡机器人已完成六轮融资,总计超过14亿元。其最新一轮融资在去年7月完成,规模为10亿元,由淡马锡、软银愿景基金二期等机构联合领投。
成立于2014年的节卡机器人,致力于革新人与机器人的交互方式。节卡机器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向多维升级的智能化发展,即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从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演进,推动协作机器人向更柔性智能时代迈进。
同时,节卡机器人已与不少全球工业巨头和优质客户达成深度合作,成为了丰田汽车协作机器人领域全球唯一的供应商,本田、大众、上汽等汽车巨头企业的协作机器人供应商,通过打造样板案例,实现批量应用。
截至目前,节卡机器人已在全球部署了逾万台机器人。它们灵活高效地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同样也在众多商业新消费领域从事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服务工作。
2022年12月19日,节卡机器人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启动IPO进程。
越疆机器人
成立于2015年的越疆,专注于集感知交互为一体的全感知智能机械臂的研发,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机器人产品及教育、工业、商业等行业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到3C行业的精细化生产、食品行业洁净生产到医疗、物流、新零售等领域的自动化需求,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专业、柔性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从产品上来看,自 2015 年创立,越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从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伺服电机核心部件,以及运动控制底层算法的攻克,到视觉、力觉、听觉技术的自研和创新,越疆实现了从底层架构到上层运用的全面突破,已完全打通机器人技术链条。越疆2022年全年新增知识产权 200 项,累计总数为1242 项,总数蝉联中国业内 NO.1。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越疆陆续推出Dobot Magician魔术师系列、Dobot CR系列、Dobot MG系列,2022年8月份还发布了Dobot Nova系列,3年连发10余款产品,迅速构建起产品矩阵,成为业内首家覆盖0.5-16kg 负载,拥有全产品矩阵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同时,市场触达全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提升了国产轻量型智能机械臂在全球市场的占比,真正实现了“越疆出海”。
甚至,在2021年,越疆还推出越疆遥操作系统Matrix.OS,探索“元宇宙”概念下的人机共融技术。
此外,越疆合作伙伴高达200+。目前,越疆已服务富士康、比亚迪、北汽福田、丰田汽车、索尼、三星、Jabil、Johnson Controls 等数十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生产线。
1月20日,中金证券官网发布公告,越疆机器人正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预计2023年4月至5月结束上市辅导工作流程。
艾利特机器人
2022 年3月11日,艾利特机器人宣布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该轮战略融资后,标志着艾利特将加速海外布局,并坚定拉升产品力,对标国际一线同行。为应对协作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艾利特显然正在为这场战役准备充足的“粮草”和“弹药”。
成立于2016年的艾利特机器人,聚焦于平台级协作机器人研发。
截至目前,艾利特拥有两大产品线。一是面向国内客户为主的EC系列,包含了从3kg到20kg负载的协作机器人,满足3C、汽车、医疗、电力等多种应用场景;二是面向海外客户的CS系列,在运行系统和编程系统等软件方面,机器人关节模组等结构及硬件方面,以及顶层算力库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CS系列产品在艾利特原有的EC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的升级与改革。它是艾利特机器人凭借多年来在客户现场摸爬滚打的经验,融合了多数客户的真实需求,打造出一款可以重新定义协作机器人的产品。
此外,据了解,艾利特自2019年至今基本以销量每年翻番的速度成长,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也愈发紧密。
截至目前,艾利特已经与国内外50多家厂商合作,支持100种配件组合,覆盖大部分主流AGV、2D/3D视觉、夹爪、升降柱、力传感器等,不断拓展协作生态。
大族机器人
大族机器人成立于2017年,由上市公司大族激光组建,是在大族电机机器人研究院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基础上孵化而成,于201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成立了子公司,团队成员超过400人,聚集了来自25个国家的与地区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大族机器人主要产品包括Elfin系列协作机器人、升级款Elfin-P协作机器人、MAiRA多感知智能机器人助手、STAR复合机器人等。
目前,大族机器人已经突破并掌握了完整的机器人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并获得最高IP66防护、力控视觉夹爪一体化(高速总线)、防爆认证、智能避障、负载自动辨识、高性能振动抑制、创新的抱闸方式(机器人在运行时遇到突发断电或者急停时直接抱死不下坠)等在内的多项技术成就,在产品优化方面亦有体现。
珞石机器人
珞石成立于2015年,依靠核心控制技术起家,如今已经成长为同时拥有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产品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细分行业探索,珞石机器人将最核心的机器人控制技术深度结合工艺应用场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打磨、涂胶、装配、拧紧、打磨、检测、上下料、自动充电等多个场景中,为汽车行业众多生产阶段增加价值,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珞石在成立之初即瞄准了轻型工业机器人领域,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机器人的规划、运动、算法等方面的许多技术储备。然而经过7年的发展,珞石早已不止于轻型机器人,开始进军中大负载机器人产品。
珞石之前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打有潜力的市场,如3C、汽车零部件行业,其更多是轻量型机器人的用武之地,经过多年的迭代和打磨,拥有了良好的技术储备后,珞石有望实现在中大负载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切入。
如今,珞石日本研发中心正基于珞石原有25公斤级以下轻量型机器人的积累,开始进行大负载机器人产品的预研和部分客户的验证,意在开拓汽车零部件、光伏、焊接等领域客户。在供应链、产品质量、客户认知等方面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后,珞石还将向更大负载级别产品进发。
不再“避重就轻”的珞石,2023年更是开足了马力,据透露,珞石220kg以及更大负载机器人产品的研发也在进行中,正以更丰富的机型、更全面的产品矩阵,承接工业、科研、教育、商业、医疗各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在汽车零部件、3C电子、金属加工、五金刀剪、机床等行业实现批量落地。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必将出现分化,谁能凭借优秀率先出圈抢跑同行?又将会是谁能摘得协作机器人第一股的头衔?快到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编辑:黄飞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