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C923、929构成的驱动电路
上图为东元7200MA变频器 U相的驱动电路图。15kW以下的驱动电路,则由PC923、PC929经栅极电阻直接驱动IGBT,中、大功率变频器,则由后置放大器将驱动IC输出的驱动脉冲进行电流放大后,再输入IGBT的G、E极。
驱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满足正常要求,而且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电流(功率)输出能力——带负载能力。每一相的上、下IGBT驱动电路,因IGBT的触发回路不存在共电位点,驱动电路也需要相互隔离的供电电源。由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变压器N1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成直流电压后,又由R68、ZD1(10V稳压管)简单稳压电路处理成正18V和负10V两路电源,供给驱动电路。电源的OV(零电位点)线接入了IGBT和E极,驱动IC的7、8脚则接入了28V的电源电压。
光电耦合器的输入、输入侧应有独立的供电电源,以形成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通路。PC2的2、3脚输入电流为+5V*提供。此处供电标记为+5V*,是为了和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5V相区分。+5V*供电电路见下图图4。10。该电路可看作一简单的动态恒流源电路,R179为稳压管ZD7的限流电阻,稳压管的击穿电压值为3。5V左右。基极电流回路中稳压电路的接入,使流过Q8发射结的Ib维持一恒定值,进而使动态Ic也近似为恒定值。忽略Q8的导能压降,电路的静态输出电压为+5V,但动态输出电压值取决于所接负载电路的“动态电阻值”,而动态输出电流总是接近于恒定的,这就使得驱动电路内部发光二极管能维持一个较为恒定的光通量,从而使传输脉冲信号的“陡峭度”比较理想,使传输特性大为改善。
图4。10 驱动光耦输入侧供电电路
电路工作原理简述(请参见图4。5的PC923、PC925内部电路):
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经R66加到PC2的3脚,在输入信号低电平期间,PC2形成由+5V*、PC2的2、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信号源电路到地的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1三极管导通,PC2的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18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0提供正向偏流,Q10的导通将正供电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开通;在输入信号的高电平期间,PC2的3脚也为+5V高电平,因而无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2三极管导通,6脚转为负压输出(10V峰值),也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1提供了正向偏流,Q11的导通将供电的负10V电压——IGBT的截止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关断。在待机状态,PC2的3脚输入信号一直维持在+5V高电平状态,则驱动电路一直输出-10V的截止电压,加到CN1触发端子上,IGBT一直维持于可靠的截止状态上。
因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的存在,对其开通和截止的控制过程,实质上是对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进行充、放电的过程,这个充、放电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峰值电流,故功率较大的IGBT模块须由Q10、Q11组成的互补式电路跟随放大器来驱动。
PC929驱动IC是兼有对驱动脉冲隔离放大和模块故障检测双重“身份”的。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从1/2、3脚输入到PC923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从11脚输出后,经Q13、Q15两级互补式电压跟随器的功率放大后,引入IGBT2的G极。此为驱动脉冲的信号传输电路路; PC929的9脚为模块故障检测信号输入脚。正常工作状态下,PC923的11脚输出正的激励脉冲电压,使Q13导通,Q15截止。Q13的导通,将正偏压加到IGBT2的G极上,IGBT2进入饱合开通状态。忽略IGBT导通管压降的话,IGBT2的导通即将U输出端与负直流供电端N短接起来,提供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通路,在导通期间,只要变频器是在额定电流以内运行,IGBT2的正常管压降应在3V以下。
PC929的9脚内部电路与外接R76、R77、D24、R73、D27等元件构成了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二极管D27和负极接入了IGBT2的C极。PC929在发送激励脉冲的同时,内部模块检测电路与外电路配合,检测IGBT2的管压降,当IGBT2正常开通期间,忽略IGBT2的导通压降,U点电压与N点电压应是等电位的,N点与该路驱动电源的零电位点为同一条线。可以看到,D27的正向导通将a点电压也嵌位为零电位点,即PC929的9脚无故障信号输入,IGBT模块OC信号输出8脚为高电平状态。当变频器的负载电路异常或IGBT2管子故障时,虽有激励偏压加到IGBT2的G极,但严重过流状态(或管子已经开路性损坏),使IGBT2的管压降超过7V或更大,U、N之间高电压差使D27于反偏截止,此时a点电压是由R73引入的、经R78、D24、R77分压的高于7V的电压值,经R76输入到PC929的9脚。PC929内部IGBT保护电路起控,对IGBT进行强行软关断动作,同时控制8脚内部三极管导通,进而提供了PC4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电流,于是PC4将低电平的模块OC信号报与CPU,变频器实施OC故障保护停机动作。
IGBT模块管压降检测电路中的D24二极管和C48组成消噪电路,以避免负噪声干扰引起误码保护动作。
让我们看一下驱动电路中R91、R92的作用,实际电路中,这四只电阻因模块损坏带来的强电压冲击下,造成开路、短路和阻值变大的情况比比皆是,它在电路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R91将驱动脉冲引入到IGBT管子的G极,表面看来,这是一只限流电阻,限制流入IGBT管子的驱动(充电)电流,因管子的开通速度越快越好,开通时间越短越好,电阻的阻值就不能太大,以避免与IGBT管子的输入结电容形成一个较大时间常数的延时电路,这是不希望出现的。但过激励也会导致IGBT的损坏。此电阻多为Ω级功率电阻,随变频器功率的增加其阻值而减小。此电阻还有一个“真名”,叫栅极补偿电阻,因为IGBT管子的触发引线有一定长度,触发脉冲又是数千赫兹的高频信号,所以有一定的引线电感存在,而引线电感会引起触发脉冲的畸变,产生 “电压过冲”现象,严重时会造成IGBT管子的误开通而造成损坏。接入R82可对引线电感有所补偿,尽量使引线呈现电阻特性而不是电感特性,有效缓解引线电感造成的电压过冲现象。
R92并接于IGBT管子的G、E极间,第一个好处就是,将IGBT管子输入端的高阻状态变为低阻状态。我们新购得的IGBT逆变模块,出厂前是用短路线将G、E极短接的,这样万一有异常电压(如静电)加到G、E极时,短路线将很快将此一异常电压吸收,而避免了IGBT管子因输入端子遭受冲击而损坏。电路中并联R92也有同样的用处,在一定程度上将输入的“差分电压”变为了“共模电压”,消解了异常输入电压的冲击作用;R92对瞬态干扰有一定的作用,又可称之为“消噪电阻”;R92并接于IGBT管子的G、E极间,与IGBT的G、E结电容相并联,此电阻又被称为“旁路电阻”,将瞬态干扰造成的对G、E结电容的充电电流“旁路掉”,以避免其误开通。R92又形成了IGBT管子输入结电容的电荷泄放通路,能提高电荷的泄放速度,对于只采用单电压供电(无负供电电压)的驱动电路,此电阻的作用尤其重要。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