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I总线标准是由安捷伦公司和VXI技术公司于2004年9月联合推出的,并于同年成立了技术联盟。一年后联盟制定了LXI 1.0标准,此标准对LXI的物理特性、触发同步、仪器模块间通信、模块网络接口特性和配置以及发现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并且在其他方而也给出了联盟的建议。2006年8月LXI联盟正式公布LXI的1.1标准,纠正了1.0标准中存在的大量排版和语句上的错误,并修改了部分内容,包括修改了 HTTP和HTML请求、删除14节的MAC地址规则等等。期间第一批通过LXI联盟认证的LXI仪器面世,也揭开了LXI产品迅速升温的序幕。2007 年10月联盟又推出了1.2标准,直至2008年9月推出最新的1.3版标准,不同版的标准都对其上一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过去两年里,LXI产品逐步成为市场热点,到目前为止,超过50家国际顶尖仪器生产厂商共推出85种仪器类型的540余种产品。其中仅在2007年上半年时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美元。
1 B类LXI同步原理
1.1 LXI产品分类和B类仪器的优势
LXI联盟充分利用了以太网触发、网络时间协议(NTP和IEEEl588)和硬件连线触发功能。在此基础上LXI提供精度由低剑高的三种触发机制:基于 NTP的触发方式;基于IEEEl588的触发方式;基于LXI触发总线(LXITrigger Bus)的硬件触发。并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机制将产品分为三类:C、B和A类。分别如下:
C类:具有通过LAN的编程控制能力,能够与其他厂家的仪器协同工作;
B类:拥有C类的所有能力,并支持IEEEl588精确时间协议同步;
A类:拥有B类的所有能力,同时具备触发总线硬件触发机制。
显然A类具备最高的同步精度是靠增加了硬件触发功能,然而根据LXI标准可知,此类触发是通过在仪器模块之间另外增加触发总线实现的,且该触发总线的长度又不超过3m,故极大地限制了LXI仪器的灵活性,而灵活性又是LXI和VXI等仪器所具备的特点。B类仪器所支持的IEEEl588精确时间协议不需要额外硬件开销,同样也是通过LAN传送触发信号,灵活方便。所以对B类同步触发精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 2 IEEEl588时间协议同步原理
IEEEl588又称为精确同步时间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它在LXI仪器模块中的实现是要求硬件和软件共同支持,它的同步原理如下图l所示。在由LXI仪器模块所组成的ATS 中,IEEEl588时间协议同步的理想目标是使分散在各个LXI仪器模块中的时钟达到绝对的一致,但由于同步误差的存在,现实中只能接近这个理想值。这里将系统中的LXI设备分为主、从机,基本同步原理是:在系统初始化阶段,通过对主从机之间时钟偏移量(offset)的测量修正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时钟偏差,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一般默认1"2s),主机循环发送一个唯一的同步信息到相关的从机;主机测量发送的准确时间,从机测量接收的准确时间,之后从机发送携有接收准确时间信息的数据包至主机,主机产生一个接收时间标记,接收的时间在延迟响应包中返回给从机。偏移测量和延迟(delay)测量完成了主机与各从机之间的同步,使系统使用统一的时钟协调完成任务。
根据上述阐述,假设在主、从时钟接发信息包的时刻分别为T1、T2、T3、T4、T5;主时钟到从时钟和从时钟到主时钟的延时间隔分别为delayl和delay2。详见图l。
故我们得到如下式子:
假设网络是对称的,即主机到从机和从机到主机的延时是一样的,可以得到:
如此便得到了offset和delay。
2.3 同步误差来源和纠正方法
分析整个同步过程,可以将误差来源归结为两大类:a.系统或仪器内部因素;b.系统或仪器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传输线路的延时、系统的网卡中断的响应、消息排队等。从网络和系统的角度看,可以将上述因素归结为线路的不对称性,从而直接影响到对 offset和delay值的计算。offset和delay值是相互影响的,即得到准确的offset值就同样得到了准确的delay值,所以可只研究 offset值。
在offset值的计算过程中,由于上述线路传输、路由功能、等待排队等等现象的存在,导致对offset值的测量和计算结果有偏差。在此我们可以将上述误差原因看作影响噪声,故当offset值初步稳定(初始化后第一次同步时计算出来的offset值不定)后可以采用滤波算法将其滤除。当进行完晶振同步之后,可以简化理解为offset偏差直接反映传输线路的不对称,即直接反应内部因素导致的误差。
由于得到delay值后对offset值的计算是根据式(1)中的第一个式子得到,所以由图2N分析可得,offset值可以比精确值偏大,也可以比精确值偏小,且从概率上来讲应为等概的,故可采用较为简单的均值滤波算法进行平滑即可。
其次,引起误差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环境对系统和仪器的影响和时间印章(时间戳)的准确性,前者主要反映在晶振的速率上,而后者主要反映在IEEEl588时间协议的实现上。
在晶振速率方面,由于仪器的时钟是由普通晶振提供的,所以环境(如温度)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晶振的速率,常用品振精度不高,大概在100ppm左右,而对一般的LXI模块则每隔2s进行一次同步,那么可以计算得到两个模块之间最大的偏差是400μs,故不可忽略。通常高精度仪器的晶振可以安在恒温槽中(如 OCXO),但考虑到成本和仪器简化等因素,采用晶振同步自适应方法改进。设R,R′分别为主机和从机的品振速率,△t表示两次测量晶振速率的时间问隔。那么分别计算一段时间内每台从机记录的本地时钟时间,然后从机与主机进行比较来调整时钟计数值,调准方案如下式所示,M,N分别为存△t的时间间隔内主从机的时钟计数值。
为了使其更具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计算t1′,t2′…tn′多个时间点时钟计数调整值,并据此由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下一时间段[tn′,tn+l′]内的晶振速率,起到不断校正品振偏差,使从机时钟达到跟随主机时钟变化的目的。
实现IEEEl588(PTP)时钟协议的方法有通过FPGA实现、通过集成有PTP协议的网络收发芯片实现等几种。通过FPGA实现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但方法繁琐、实现精度不高。而最近出现的集成有PTP时钟协议的实现方案方便快捷、实玑精度高,因此迅速被广大设计者所接受。其硬件框图如图3所示。
在上述FPGA实现PTP的方案中,信息包加时间戳这一关键步骤也有几种实现方法,每种方法产生不同的同步精度。见图4所示。
在图4中,最简单的IEEEl588实现包括在网络协议堆栈顶端的应用层加上通用的时间戳,实现过程中会出现最大的协议堆栈延迟波动,会产生最大偏差,这种情况下最差精度将被引入到时间戳中。并且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偏差值会在几百微秒到毫秒之问,严重影响同步精度。
第二种是在中断层实现时间戳,其实现精度比应用层更高,但实现难度也随之增大。硬件辅助的方式可以得到最精确的同步时钟,产生的时间戳和物理层总线上事件的非常接近。使用专用以太网收发芯片的实现方案就是以这种方法实现PTP协议的,从而为得到最高的同步精度打好坚实基础。
3 基于专用芯片DP83640的实现方案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知,基于专用网络芯片的方案能获得最高的实时同步精度,同时又能简化设计。其中DP83640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P83640是NS公司在2007年推出的集成有IEEEl588时钟协议的全新网络收发芯片,它呈现如下三个关于IEEEl588的关键特性:信息包中包含用于时间同步的时间戳、IEEEl588时钟产生器、通过GPIO口的同步事件触发。并且NS公司还创新性地赋予了它独特的特性,其中包括基于错误预测的链接质量动态监测等。
具体而言,DP83640的特点主要有:支持IEEE1588V1和V2;支持UDP/IPv4和UDP/IPv6;IEEEl588时钟同步;8ns时间戳;12个触发和捕获IEEEl588的GPIO;可检测的低的传输和接收时延;链接质量动态监测;全双工/半双工和10/100Mb/s传输;支持双绞线和光纤接口等等。以上这些也保证了该芯片能很好地满足B类LXI仪器的同步要求。DP83640的功能模块框图详见图5。
本方案中采用最为常见的基于ARM9核的S3C2410作为处理器,在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端采用集成有IEEEl588的网络收发芯片DP83640,两者之间是MAC层芯片,这里选用AX88196。图6给出的是S3C2410、AX88196和DP83640的主要连接框图。在DP83640 中,TX_CLK、TXD[0..3]和TXD_EN共同构成了以太网络的数据发送接口。TX_CLK在100Mb/s模式下能输出25MHz的时钟信号,在10Mb/s模式下则能输出2.5MHz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来源于25MHz的系统参考时钟;同理,RX_CLK、RXD[0..3]、 RX_DV和RX_ER构成了以太网络的数据接收接口,其中不同的是RX_DV和RX_ER反映了接收数据的有效或错误;COL则是用于网络中碰撞检测的。在处理器端,将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分别和MAC芯片的地址和数据总线相连,实现数据互通,详见图6。
在上述功能的软件实现中,充分利用DP83640能提取数据包中的时间戳并发送给上层软件的特点,可在应用程序的改计中方便地实现同步、触发、延时响应等功能。再利用上文分析的算法提高模块的同步触发精度。软件流程见图7。
在模块初始化中,包含了主从时钟的设定、外围部件初始化(如DP83640初始化)等等。上文中提出的对offset值的滤波、品振速率的计算和晶振偏差自适应算法也可利用上述框图实现,所不同的是两者利用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子程序。
4 结束语
LXI仪器借助以太网的强大功能和web的灵活性,使得在ATS中实现远程式、分布式成为可能。LXI基本不受带宽、软件和背板插槽的限制。其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好的继承性能、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低的成本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其中B类仪器以其低廉的价格(相对于A类仪器)和较强的灵活性(相对于C类仪器),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加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提高同步触发精度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欢迎转载,本文来自电子发烧友网(http://www.elecfans.com/)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