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柔性AMOLED市场2017年增长3倍至120亿美元;
2.4K电视:即将跨过普及门槛;
3.三条高世代线陆续量产 液晶面板价格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4.半导体进入加速投产期 两股吸引力持续上升!
5.台LED厂攻植物工厂 年产量3千万吨;
1.柔性AMOLED市场2017年增长3倍至120亿美元;
记者消息,据IHS的统计数据,由于需求的突然增加,2017年柔性AMOLED显示器出货营收超过三倍的增长,占AMOLED面板出货营收的54.6%。
柔性AMOLED面板市场从2016年的35亿美元扩大了约250%至2017年的120亿美元,而同期刚性AMOLED面板出货营收缩水14%。三星显示器在2017第三季度开始为iPhone X供应柔性AMOLED显示器,极大的促进了整体运营收入增加。LGD、京东方和昆山维信诺2017年也开始生产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用柔性AMOLED面板,助益市场成长。
“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柔性AMOLED面板,以进行其产品的独特设计,”IHS Markit首席高级分析师Jerry Kang说,“柔性AMOLED面板供应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供应能力仍集中在三星显示手中。”
HS Markit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柔性AMOLED的需求预计不会像供应量一样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克服潜在的供大于求,在未来几年内许多面板制造商正在开发各种创新的产品形式,如可折叠或卷曲,”Kang说。
2.4K电视:即将跨过普及门槛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宽带、大数据的发展,数字经济的风口逐渐打开,4K超高清电视作为家庭数字经济的着眼点,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认识,4K电视也真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4K电视的市场渗透率达到58%,一般认为,当4K电视渗透率在60%以上时,便达到了普及水平。
4K电视渗透率将超60%
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据,我国4K电视的市场渗透率从2013年的2%,逐年增长到2017年的58%。这5年时间是4K电视增长速度最快的5年,在2017年之后,4K电视渗透率的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至2020年达71%。行业一般认为,当4K电视普及率在60%以上时,便达到了普及水平。
全球4K电视的发展速度没有中国市场那么快。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UD TV(超高清电视)全球出货比率是12.9%,到2017年是35.3%。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4K电视全球渗透率将上升到40%以上。
奥维云网分析师崔吉龙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比全球市场更快的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尝试采用新技术的产品。4K电视比2K电视在显示效果上更清晰,对于当下追求画质效果的消费者来说,对4K电视的购买意愿更为强烈。
中怡康黑电总经理彭显东表示,2010年前后发生的液晶电视替代CRT电视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现在到了又一轮换机潮来临的时候,消费者均认可电视显示技术向更高分辨率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购买新机的时候,自然会选择分辨率更高的新型电视,比如4K电视。虽然目前4K电视节目和影视剧在过去5年供给的丰富程度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高,4K电视也被很多人诟病为无4K片源可看,但是从技术角度分析,即使是标清、高清节目或片源,用4K电视观看的效果也比2K电视要清晰。
其实,上游面板行业驱动电视向4K时代进阶的动力更为强劲。面板占据电视整机成本六七成。过去几年,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产能快速扩充,大尺寸4K面板出货量迅速上升,成本价格也在不断下降,4K电视售价随之下探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这进一步拉动了终端市场4K电视销量。群智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55英寸4K面板价格为286美元,到2017年第四季度,价格下滑100多美元,为174美元。
在整机厂商这一方,虽然电视行业是由显示技术驱动发展的,但是电视厂商也非常乐于见到4K电视销量上升。4K电视通常配备在50英寸以上的大屏,屏越大,电视售价越高,厂商获得的利润越高。与白电相比,彩电厂商的利润率逐年下降。2017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和关键部件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电视行业的净利润率不到1%,不少企业处于业绩负增长状态。4K大屏电视是电视厂商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回归大屏超高清市场越来越成为主旋律。各大品牌4K电视渗透率在走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创维4K电视渗透率达56%,长虹、康佳4K电视渗透率也超过50%。
超高清是未来发展方向
应该看到,虽然4K电视渗透率已接近60%,处在普及水平,但是不同尺寸4K电视的渗透率差异颇大。中小尺寸4K电视相对较少,渗透率不到30%。49英寸~55英寸4K电视渗透率则普遍超过60%。55英寸以上4K电视渗透率在80%以上。尺寸越大,渗透率越高;尺寸越小,4K的存在感越弱。
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告诉记者,40英寸以下电视基本没有4K的,49英寸以上4K电视的渗透率达到80%以上,在这个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未来,4K电视会向中小尺寸进一步渗透,而向55英寸以上大尺寸渗透的空间有限,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压力较大。而且,彭显东指出,在40英寸或是以下中小尺寸电视上,考虑到人眼最佳观看距离的因素,2K与4K电视的呈现效果对消费者来说差异并不大,因此在40英寸以下的电视上做4K分辨率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4K电视向8K电视进阶的呼声在最近几个月越来越高。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65英寸以上8K电视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0%左右。而目前,市面上仅有夏普一家推出了70英寸的8K消费级电视。总体上看,8K电视是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在未来3~5年内,4K电视仍是主流。
在55英寸的电视上,和40英寸以下电视遭遇的情形类似,8K显示效果和4K显示效果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别,而且要达到8K显示效果,面板工艺、制程、显示技术决定了只有在65英寸以上的产品上制作才是经济的。所以说,65英寸是8K电视的起步尺寸。而在未来5年内,65英寸电视的市场份额仅在10%~15%,并不能成为市场主流。海信高级产品经理韩学文告诉记者,8K电视的发展不会像当年4K电视替代2K电视那么迅速,在相当长时间内,4K电视将是主流。
4K电视重塑行业生态链
长期以来,电视行业的进化是由显示技术驱动的,硬件是体现彩电产品主要价值的部分。正如上面所述,屏在电视价格中占据了六七成的成本,屏的优劣,大部分决定了电视产品的优劣。屏的技术进化和演变给电视行业带来了发展红利,但是过于依赖屏造成的影响在目前的彩电行业中越来越突出。
咨询机构预估,2017年全球六大液晶面板厂全年利润将达到140亿~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同期,彩电全行业的利润不足20亿元。近5年来,我国六大彩电企业利润率从3%持续下滑,一直处于低位水平。恢复利润是彩电企业的重要课题。
过去彩电企业持有的是“硬件为王”的思维,完全依靠电视产品的品质和差异化获取利润。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行业给电视厂商带来了“内容为王”的新思维,给消费者进行了普及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电视厂商都越来越认识到“体验为王”的终极导向,而这也给他们带来新的盈利方向。4K电视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4K电视同时也是智能电视。智能电视被认为是彩电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生态链极为重要的出口。在智能化时代,电视厂商凭借智能化操作系统、智能应用打造新的盈利模式。TCL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马松林曾透露,彩电厂商大部分精力已经转向做大量的互联网应用,而不是硬件。李亚琴告诉记者,今天,电视厂商已经将视野扩大到与物联终端互联互通方面,智能操作、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变得尤为重要。
内容并不是电视厂商擅长的部分,然而,4K内容是为用户提供完整4K体验不可缺少的一环。电视厂商寻找的“非硬件盈利模式”方向之一,即是用户运营、内容盈利的模式。
例如,TCL和腾讯合作提供互联网影视内容,海尔电视和阿里合作提供4K内容。TCL运营管理部高级经理詹家炜告诉记者,每卖出一台4K电视,只要用户消费了电视上的内容,品牌电视厂商就有内容上的分成。4K电视的普及能够加速内容产生收益这种模式的推进,基于4K的家庭娱乐也能激发更多与内容相关的跨界和创新。而且,越是大屏、越是高清的电视,数据消费带来的收益越能体现出来。因为,当家家户户用上4K智能电视时,数据流通范围会越来越大,基于数据的新业态、智能创新会带来更好的未来。
去年,广东省出台了鼓励4K产业链发展的优惠政策,加速推进4K产业的普及。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广东政府将对广东省内彩电整机厂商、销售商销售4K电视给予相应的补贴。虽然金额并不大,但是其导向作用很明显。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伟认为,彩电企业正在转型,广东省对4K产业链的支持是及时雨,将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三条高世代线陆续量产 液晶面板价格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
近三个月以来,国内三条高世代线先后投产或者点亮引起显示行业人士的密切关注。按照计划,今年上半年京东方合肥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中国电子咸阳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都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都将陆续进入量产阶段,届时,电视液晶面板原有的供需关系将被打破,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如果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电视液晶面板价格有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
新增产线产能成为产能过剩的关键
随着电视液晶面板新生产线的投产,以及原有生产线的升级或者改造,电视液晶面板的产能不断提升,市场供给能力逐渐增强,但是电视市场趋于平稳,从销量上看甚至出现微幅下滑迹象,电视液晶面板将出现产能过剩。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认为,中国大陆面板生产能力已经超过日本、韩国和中国***,电视液晶面板供应过剩将成为“新常态”。
特别是2018年一条10.5代线和两条8.6代线的量产将直接带来电视液晶面板产能的增加,有可能成为影响原有供需关系的关键。
电视液晶面板产能逐年增加十分明显,显示产业界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指出,旧产线改造或者升级将增加4%左右的产能,新增产线产能有可能增加3%左右,2018年电视液晶面板可能增加7%的产能。这和友达光电总经理蔡国新预测的数据不谋而合,蔡国新认为,2018年电视液晶面板产能将增加6~8%。
但是在电视液晶面板需求上大家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其中面板厂商显得十分乐观,蔡国新认为,随着2018年年中开始的大量国际体育赛事,大尺寸电视的出货量将大幅增加,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面向消费和商业市场的大尺寸面板的应用,将导致全球市场对面板需求增长6~8%。而显示产业观察者却十分保守,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认为,全球电视市场很难出现大幅增长,2018年最多增长2.5%,如果行情不好有可能像2017年一样出现下滑。胡春明也表示,如果电视液晶面板需求比较乐观,有可能增长3~5%。
如果按照面板厂商的说法,2018年电视液晶面板将实现供需平衡。如果按照产业观察者的看法,2018年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其中新增产线的产能增加将成为供过于求的关键,因为按照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提供的数据,如果没有新增产线的产能,2018年新增产能增长4%左右,而市场需求又能够增长3~5%,电视液晶面板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
新增产线的产能就像产能过剩的阀门,阀门的大小决定产能过剩的实际程度。IHS大型面板首席分析师吴荣兵指出,从理论上,2018年会让人产生产能过剩的担忧。但是新增产线良率将是一个变数,如果良率高,面板供过于求的现象会严重一些,如果良率提升的周期较长,新增产能不大,市场压力就会小一些。
是否会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有待观察
目前,电视液晶面板价格正在持续下滑。2018年第一季度由于需求疲软,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李亚琴指出,第一季度65英寸和32英寸电视液晶面板价格供过于求,价格压力比较大。
如果新增产线产能进入市场,可能会导致供给关系发生恶化,面板价格进一步下跌,到时候可能会导致电视液晶面板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胡春明指出,上一轮电视液晶面板下行周期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到2016年下半年结束,新一轮的下行周期是否会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还需要观察。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55英寸电视市场普及度已经获得一定提升,电视厂商正将重心转向65英寸电视市场。而新增产线产能主要集中于55英寸以上尺寸段市场,特别是65英寸面板市场。
回顾过去几年间,8.5代线的大规模崛起推动了55英寸电视的普及,现在55英寸电视几乎成为客厅的标配。李亚琴透露,2017年中国55英寸电视市占率已经超过25%,全球市占率也已经达到15%以上。
2018年电视液晶面板将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特别是多条10.5代线的陆续量产将推动65英寸电视市场走向普及阶段。李亚琴解释道,8.5代线通过套切技术也可以切割出65英寸面板,但是套切技术难度较高,效率较低,不如切割55英寸面板盈利好,所以8.5代线只能推动55英寸电视市场的增长,对于65英寸电视市场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10.5代线能够经济切割65英寸面板,切割效率超高96%,能够承担起普及65英寸电视市场的重任。
也就是说,新增产线产能并不是重复8.5代线55英寸的产能,其中伴随着尺寸结构的调整或者升级,迎合了下游电视厂商对65英寸面板的大量需求,2018年下半年也有可能会出现平缓过渡,不会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
2018年下半年电视液晶面板到底会不会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最终还是由新产线运行情况和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新产线顺利量产,产能增加过多,供需关系变化,有可能导致面板价格下滑,推动电视液晶面板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反之,则会平稳过渡。 中国电子报
4.半导体进入加速投产期 两股吸引力持续上升!
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项目——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将于2018年3月开始试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具备生产销售、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能力。
市场研究机构IDC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今年全球在机器人与无人机方面的支出将达到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1%。3、2018年MWC京东方在华为展台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的110英寸的8K超高清显示屏。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是8K的元年,也就是所谓的导入期,到2022年8K的渗透率将会得到普及。
瑞丰光电(300241)
安芯基金举牌,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LED封测企业安芯基金看好瑞丰光电在LED封测及器件领域领先优势及行业地位,并发挥大基金、安芯基金等在国内外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优势,强化瑞丰光电在技术、规模和产业链优势,推动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半导体照明封测及器件企业。
国星光电(002449)
公司2017年产能从年初6600kk左右扩至年底8000kk,主要以高毛利的RGB显示为主,因此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85.69%。公司2018年将继续保持扩产态势,考虑到RGB显示尤其是小间距LED领域的高增速,因此公司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证券之星
5.台LED厂攻植物工厂 年产量3千万吨
台LED厂转进植物工厂逐步见到成效,由于高纬度区域市场导入植物工厂比例增,台厂去年包含晶电(2448)等均拿下相关订单增添获利,目前台厂中投入植物工厂应用包含台达电(2308)、连展(3710)等。光电协进会(PIDA)预期今年***产量将增长至3,000万吨。
PIDA表示,目前全球发展植物工场设施主要地区包含日本、***、韩国、大陆、美国、法国、 欧洲等;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加上气候不稳定影响蔬菜价格与供应量不稳等因素,使完全人造光源型植物工厂受到关注。从小规模的种植到私营企业进行规模经济的栽培,除了安心无毒的叶菜作物栽培之外,可控制的生长环境提供给机能性、药用作物发展良好的研究条件,刺激市场活络。
自从2010年台北花博览会展出植生墙与相关植物陈列起,植物工场作物栽培开始受到关注,最先对此议题有兴趣绝大部分为LED厂商,期望借由LED用于植物灯的需求可活络产业市场。PIDA表示,根据产业调查结果显示,在产能全开的情况下全***植物工场作物年产量为2,500公吨,估计今年突破3,000公吨的年产量。
PIDA表示,除培养困难度高的种苗外,中草药、机能性作物、特殊香草植物的栽培将会是未来植物工场的机会与发展重点。联合晚报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