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古DNA实验室共同完成的调查与研究成果被刊登在知名杂志《Cell(细胞)》的子刊iScience上,题目为《华南和泰国北部悬棺葬习俗的母系遗传视角研究》。
所谓悬棺葬,是我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人去世之后,由亲属殓遗体入棺,并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
为了探讨悬棺葬习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传播和扩散模式,以及族群归属和与现生人群的关系等,上述三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借助DNA测序技术,对来自云南昭通威信和盐津、广西百色和泰国邦玛帕地区的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从而得出了悬棺葬习俗约在距今3600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武夷山地区)的百越族群中,之后,悬棺葬习俗以大量人群迁徙和流动的方式传播。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其被广泛运用于揭秘古代历史当中,而DNA测序的发展离不开DNA测序设备作为支撑,在一些硬核的DNA测序设备已有直线电机模组的身影哦!
fqj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