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新将侯为贵变法追赶华为
中兴换帅,虽然是一则传闻终于变成了现实,但还是让业界感到意外。
3月30日,中兴通讯(000063.SZ)在深圳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兴通讯新一届董事会和高管人员,侯为贵继续担任董事长,史立荣接替殷一民任中兴通讯总裁。
“殷一民其实做得不错,而且被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在这些事实之下,突然的换帅到底为什么?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殷一民在中兴的邮箱已经注销,意味着殷一民即将离开中兴?
既生瑜,何生亮?华为与中兴的瑜亮之争也从未消停。这次换帅,人们自然又联想到华为,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拉越大,才导致了殷一民的撤换与离去?
史立荣接替殷一民
去年中兴的经营会后就有殷一民将要离职的传闻,据中兴员工称,“在中兴内部,殷一民很少露面”。传闻称殷一民因未完成董事会制定的目标任务,引发不满,成为他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春节期间的巴塞罗那电信展,在如此重要的通信业盛会上,殷一民缺席,更引发了猜测。展会期间,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在被问到此传闻时,并未否认,只称“3月底前,中兴会调整结束”。
3月30日,传闻成真。但侯为贵否认了“被迫离职”的说法,称殷一民是由于个人原因主动提出调整岗位,“殷总已经干了六年了,他自己感觉到压力很大”。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换帅对中兴内部的影响并不大。BDA分析师张宇认为:“中兴是侯为贵实际掌舵,因此殷一民换成别人其实问题不大。”
此前也曾有分析称,侯为贵与殷一民在战略层面上有分歧,但这一说法也被中兴内部人士否认:“他(殷一民)虽然接过了侯为贵的总裁职务,但却一直不受重用。业务上其实还是侯在处理,各种场合也是侯出面。”
换帅,其实体现的正是侯为贵对中兴发展方向的调整。
“殷一民有点像杨元庆和李一男两个人的结合,一方面认真、进取,一方面懂技术、懂行业发展趋势。”一位在华为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描述他所了解的殷一民。
殷一民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1991年时,就参与中兴500门局用机项目,曾有当时的同事评价他:“非常聪明,写程序根本不用画流程,早上直接在计算机上打,晚上一检查根本没有一句BUG(程序错误),绝顶聪明,这个人技术太厉害了。”
与殷一民一样,史立荣也是公司元老级人物,在中兴通讯的任职经历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而在公司执行副总裁位置上,史立荣则待了11年之久。史立荣与殷一民同年龄,但是,“史立荣分管市场,更成熟,更老到一些。史立荣是中兴通讯当年出征海外市场第一人,这一点很重要。”来自华为的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技术出身,做过研发,管理过生产,长时间负责销售,全球销售体系管了很多年,对未来全球市场的布局和突破点会有清晰把握。”3月30日,在换帅之际,侯为贵如此评价史立荣。
由市场背景更强、对市场更为熟悉的史立荣来替代殷一民这个技术能力更强的人,“全球市场布局”,这是侯为贵下一步对中兴的规划重点。
中兴与华为的差距
中兴、华为之争,本来就是谈到中兴时不可回避的话题,而这次换帅,剑指海外市场,让中兴与华为的较量再一次表面化。
“华为在国际化上走得很快,曾经和华为平起平坐的中兴被拉开越来越遥远的距离。”中兴内部员工表示。
数据显示,中兴通讯2007年至2008年的营收分别为347.77亿元、442.93亿元,2009年营收预计在600亿元左右,而华为这三年的年营收额分别为970.45亿元、1295.5亿元和1491亿元。作为竞争对手,两家公司在营业收入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
谈起中兴与华为,尤其是近几年两者的差距,人们普遍更看好华为。但来自华为内部的人士也有不同看法。
“中兴通讯是上市公司,不仅在通信板块,也在军工板块。军工板块大量是航天企业,而侯为贵早年在航天部691厂任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中兴有很强的国企色彩。”
在这位华为人士看来:“短期来看,中兴不如华为,但长远来看,中兴从国家获得长期发展的支持会更大。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国进民退,国家对这块也有考虑,民企做大了之后怎么办?”
“华为前进太快,看似把中兴压在后面。但是,中兴没有硬伤。国内3G中标,中兴的份额与华为的差距不大,几乎相同。而在国际市场,因为中兴是上市公司,财务非常透明,也是一种优势。”但是,这位人士也称,“中兴在挑战自己,担当风险方面有不足。”
对于华为和中兴之争,侯为贵很坦白,他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竞争了20多年,两家企业通过竞争,实力、能力、企业素质都在迅速提升,我想这要感谢竞争。这么些年来,两家的收入和利润都在增长,以后应该会增长更多一点,而不是更少一点。大家都有这么多员工,靠领导去激发员工也很难,就是要靠每个地方的充分竞争,面对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这个比领导的号召作用要大很多。”
被业界人士称为“淳厚的老人,一眼看上去很和蔼”的侯为贵,非常低调。与任正非大刀阔斧的军人风格不同,侯为贵出身国营单位,管理作风偏稳。所以,中兴在很多方面有典型的国企作风。
“中兴的管理还是停留在做技术层面,而不是公司运营的国际化。例如我所学习的6西格玛管理,许多人虽然都听说过,却并没有什么真实使用的案例。”如同这位中兴员工的看法,分析师张宇认为:“除了收入规模之外,从外部看,中兴目前在海外主流运营商的业务进展要落后于华为,从内部看,中兴在内部管理上要比华为稍差,比如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等。”
在问到“中兴与华为的差距”时,中兴内部员工这样表示:“差距在人”。换言之,差距在于侯为贵与任正非的思路与行事风格。
中兴调整华为谋变
但现在,中兴这辆稳重的战车开始加速,侯为贵的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但这,或许正是中兴最大的挑战。
除了这次换帅一事外,自去年以来,中兴内部开始严格执行每半年一次的员工末位淘汰制度,考评为C的员工被裁掉,每个部门都有5%左右的硬性指标,强制淘汰员工。据中兴员工称,中兴去年裁掉了6000人。
6000人被“C”一事,在中兴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手段过猛引发了反弹和诸多争议。从稳重的国企风格到“狼性”,中兴是不是也要有个学习过程?但市场能给中兴多少调整的时间?
侯为贵称“3月底,中兴调整到位”,这只是人员的变化,真正的调整才刚刚开始。
对于中兴最近的变化,业界看法不一。
员工层面的变动,以及“已经预知”的换帅一事,使得3月1日至3月3日,中兴通讯8名高管疯狂抛售了刚刚到期的几十万股股权激励的股票,最多的一个卖了8.5万股。
抛售股票,也许意味着中兴内部人士的不认可。但也有来自华为的人士认为,“中兴的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中兴的变化与调整,需要尽快到位,尽快走上正轨。而对手华为,或者任正非,面对中兴的变化,会无动于衷,还是有新的策略?
电信行业,因为3G、因为互联网,变化巨大。争夺海外市场,或者所谓的“狼性”还那么重要吗?也许当中兴追赶华为之际,华为已经另谋新路。
华为早已经在谋变。谋变的方式或许就如任正非所言:“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资本运作—剥离成熟业务,像传言中的终端部门剥离、上市。相比之下,华为的视野更广,走向苹果与Google的方向也未可知。
中兴与华为,一个稳重,一个狂飙。更理性地来看,长途跋涉下来,谁能笑到最后,还要看谁能踏准科技产业的发展步伐。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