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里面到底都装了些什么?随着神九顺利返回地面,这一疑问最终得以揭晓。
除了搭载青少年科普活动实验种子、科学实验微生物菌种及农作物种子、“来自太空的祝福”邮政品等物品,“神九”还在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时,从“天宫”上接回了一样神秘的物品——“时间芯片”。
该芯片由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盛”)研发制作,2011年9月29日,这枚小小的芯片作为首个被选定的搭载物,随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一同遨游太空。
如今“时间芯片”已被“神九”“接回了家”,并被保存于上海图书馆,26年后的2038年9月23日,该芯片将被取出,并将其存储的内容公诸于世。
为什么要等到26年后才能打开?“时间芯片”里到底存储了什么宝贝?7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芯片的“娘家”——威盛一探究竟。
28年后的城市生活
提起“时间芯片”,威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向记者表示,作为目前全球三大X86架构CPU处理器公司之一,也是唯一掌握X86处理器核心技术的华人企业,威盛制作的这枚小小芯片,收录了全球青年人对未来城市的奇思妙想。
徐涛告诉记者,“时间芯片”构想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期间,威盛与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未来城市创想征集活动。
2011年9月29日,“时间芯片”随“天宫一号”上了太空,在天宫旅行了273天后,2012年6月29日,被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接回地球。“时间芯片”内保存了从应征的3500多件各类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畅想中甄选出的100件代表作品,连同15万封18岁青少年写给未来的信,显示了纷乱繁杂的小趋势下的大趋势:全球化、老龄化、智能化,能源革命、奔向外空……它将在2038年9月23日首次开启。徐涛向记者透露,应征的3500多份视频、音频、图画及文字作品,勾勒出了28年后的城市生活,而其中100个最具前瞻性的创想得到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等10余位知名学者的肯定。”
“如今,‘时间芯片’从‘神九’返回舱取出后,已保存在上海图书馆。26年后,即2038年9月23日,时间芯片将首次开启,开启之日,正是爱因斯坦写作《致5000年后人们的信》100周年之时,届时,我们将验证中国少年当年的未来创想。”
谈到“时间芯片”收录的作品,徐涛向记者透露,当时,作为评委,他参与了作品的初审、终审两轮评选,“年轻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的,记得一幅作品中,未来的城市已经没有了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立体农业建筑,每一个立体建筑就是一座空中农场,里面才是现代化写字楼;还有一些作品,如《与气候一起变化》、《绿叶发电厂》、《2038年的喜与忧》等,这些作品不仅新奇大胆,充满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更有对未来地球环境变化的忧虑与思考。”
徐涛认为,“这些作品几乎全部来自18岁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8年后,这些人正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年龄,他们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
中国版的“时间胶囊”
一枚小小芯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尽管“时间芯片”的诞生始于上海世博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理念的始祖,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38年8月的一天,爱因斯坦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打来的电话,希望他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一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博会的礼物。于是,这封写给未来的信,将爱因斯坦与世博会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当时的欧洲世界已经是战云密布,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侵占捷克的阴谋也在酝酿之中。刚刚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美国民众以为战争还很遥远,但是敏锐的爱因斯坦还是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致后人书》,在信中,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他写道:“我们利用电能横渡大洋,使用电能来减轻人类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学会了飞行,利用电波很容易地把消息发到全球各地去。”同时,爱因斯坦也道出了对战争的担忧,他说:“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因此,每一个想到未来的人必然都生活在经常的忧虑中。”
爱因斯坦的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1938年9月23日,它被放入了一个称作“时间胶囊”的特制容器中,与它一起放入这个容器的,还有电动剃须刀、电话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纤维等75种纺织品,以及各种书籍、杂志、图片和缩微胶片。 这些凝聚着20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了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而这里就将是半年后纽约世博会举办的地方,埋下“时间胶囊”为1939年的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
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时间胶囊”内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如今,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胶囊”,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承载着中国年轻人对未来城市构想的“时间芯片”,在经历了太空旅行之后,由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接回地球,并保存于上海图书馆。“70多年前的‘时间胶囊’代表历史,而我们中国的‘时间芯片’则代表未来。一枚几乎没有重量的小芯片,却内藏15万封信和100个创意作品,这本身也彰显着时代的烙印与科技的力量。”徐涛向记者感慨。
“时间芯片”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芯片”随天宫一号遨游太空,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回家”,或者是否能够回家。“这挺有意思的,当时我们确实没有想到,不到两年时间,芯片就回来了。这是意外的惊喜,而这惊喜,则验证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在感叹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徐涛也表示, “时间芯片”不仅仅是威盛的骄傲,更是包括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时间芯片’项目的核心主旨,是向全球青少年征集关于未来城市的创想,这样的构思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期待,更体现出对于我们共有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威盛多年来一直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理念相得益彰。”
徐涛向记者表示,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X86芯片技术,为“时间芯片”构建起坚实的技术保障,驱动“时间芯片”,让全球青少年对于未来的期待跨越时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时间芯片”活动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都是对于未来科技的关注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讲,有着相同的主旨和价值追求,为了鼓励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和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并将“时间芯片”作为天宫一号的首个搭载物升入太空,使青年人的梦想得以遨游太空。
“时间芯片”实际上不仅仅是一颗芯片产品,而是一套全部采用中国自主科技、专为“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活动所定制的装置系统。它秉持威盛电子“绿色计算”的产品设计理念,整机严格按照超工业级标准执行,数据保存于固态存储介质中,以确保对存储其中的大量获选创意作品进行顺畅处理和加密保护,并于28年后真实还原所有信息的本来面貌。
“时间芯片”采用以威盛Nano“凌珑”处理器、高整合的单芯片VIA VX855系统媒体处理芯片等全球领先芯片科技为基础的工业级计算平台,选用工业级DOM电子盘作为存储介质,配以注重安全与稳定性的外观设计,能够承受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恶劣的极端环境考验。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