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进入了一轮阶段性低迷期,而2010年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全球光伏产业又迈入了一轮新的增长期。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行业基本上还处在恢复性增长期,而下半年则进入了常规增长轨道。虽然与全球光伏行业发展情况相关的许多数据当前还未出炉,但是从已经掌握的一些数据来看,2010年世界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将会实现翻番增长。
一、201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各板块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0年初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抑制的需求又重新被激发出来,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6GW左右,与2009年7.2GW的增量相比,增长率有望达到了120%,2010年世界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该行业的景气度。但是在光伏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了光伏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多晶硅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许多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光伏产业的目的正日益倾向于在光伏行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
(一)多晶硅价格上升,市场供应偏紧,企业纷纷扩产应对,行业整体状况良好
2009年4月以来,多晶硅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但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市场上多晶硅的价格在需求推动下节节攀升,国内现货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从上半年最低位时的50美元/千克迅速飙升到最高时的100美元/千克左右,当前又回落到了80美元/千克左右的水平。应该说,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下游硅片生产企业迅猛增长的需求与中国本土相对有限的多晶硅产能之间的矛盾。正是在多晶硅价格大幅上升的刺激下,国内许多光伏企业开始选择扩产来应对这种局面,这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国内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担忧。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该行业发展水平高低对整个光伏产业都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多晶硅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该行业时常出现产能过剩和供不应求的现象,显然多晶硅行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面对多晶硅价格企稳回升的趋势,国内光伏企业纷纷扩充产能,但是这批新增产能要等到2011年下半年才能对市场造成实质影响。预计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10.2万吨,需求为11.7万吨,供要小于求,多晶硅价格上涨应在情理之中。当然这轮多晶硅价格上涨的周期也是相关企业扩产的周期,这个周期大致会保持1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行业盈利水平将稳定在15-20万元/吨,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的正常水平。
2010年是世界多晶硅行业的一轮黄金发展期,许多新兴的多晶硅厂商逐渐成长起来,渐渐打破了世界多晶硅行业完全由传统七大巨头垄断的局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光伏企业纷纷扩充多晶硅产能,目前超过万吨产能的就有保利协鑫旗下的江苏中能(2.1万吨)和赛维LDK(1.1万吨),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二)电池片和组件产能扩张较快,行业总体发展向好
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一半左右分布在中国,所以中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行业的发展情况基本上能够完整的反映出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光伏产业链上的多晶硅行业一样,光伏电池片和组件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2010年迎来了一轮发展机遇期,国内各大企业纷纷扩充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的激增。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河北晶澳等国内主要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都达到了50%以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前不久河北晶澳取代无锡尚德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电池片生产商,其产能扩张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李胜茂认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是国内光伏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之一,而该板块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许过国内企业将进入光伏行业的突破点选在了这一领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为了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行业的先进入者,纷纷扩充自身产能,企图以规模经济效应来应对新进入者的竞争。
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最为核心的两大技术指标就是电池片的厚度和光电转换效率。在这两方面,2010年国内企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企业制造的电池片已经能够达到160微米的厚度,当然这离理论上电池片最薄能够达到100微米左右还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所产光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国内多晶硅电池片的平均光电转化效率处在17%——17.5%区间,而国内主要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都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一行业平均水平,如无锡尚德“冥王星”系列电池片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9.2%,英利“熊猫”系列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达到了18.8%的水平,并且这些企业都具备了将这些先进技术大面积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能力,预计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企业所产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普遍会达到18%以上。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片行业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发展环境,行业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处在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多晶硅板块的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相关企业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强。由于2008年末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毛利率由之前最高时的70%左右,下滑到当前30%左右的水平,所以这些多晶硅企业都有着强烈的提价愿望,这就使得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的硅料采购价格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另外,晶硅电池片下游的组件封装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光伏产业链上平均利润率最低的板块,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幅上涨,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晶硅电池片生产企业要想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压力的做法,肯定会受到下游光伏电池组件封装企业的强烈抵制。总的来说,当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片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提升主要依靠相关技术的突破。
李胜茂指出,因为单纯经营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业务,利润率较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所以国内大多数原本主营业务为晶硅电池片的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进行垂直一体化建设,试图打通上下游光伏业务链,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天威英利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目前其也是国内垂直一体化建设做地最成功的企业,公司业务范围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光伏产业链,这也是天威英利的盈利能力能长期居于行业前列的主要原因。
(三)国际光伏市场规模增长较快,国内光伏市场仍未实质性启动
1、“末班车”效应引爆欧洲光伏市场
2010年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光伏市场的欧洲开始盛行削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会持续下调,并且这种下调是梯次性,所以许多项目业主都想赶在光伏上网电价下调之前建成相关项目,获取相对较高的上网电价补贴,这就引发了一波抢装潮,在世界上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德国,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早在2009年德国政府就表示,要在2010年下调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最终确定的方案是2010年分两次下调,即7月1日开始下调13%,10月1日再在7月1日补贴额度的基础上下调3%。由于补贴削减的幅度较大,所以许多项目业主都想抢在补贴下调之前来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这实际上是在透支2011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所以10月1日前德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这使得2010年德国国内光伏系统新增装机容量将有望破纪录的达到8GW左右,仍然占到2010年世界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一半左右的份额。除了欧洲光伏市场外,美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光伏市场都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这是未来几年全球光伏市场最大的看点。
2、国内光伏市场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下降明显
2010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MW,大大的超过了2009年同期水平,但是这并未改变总体市场规模偏小的现状,目前国内光伏企业90%的光伏组件产品仍然需要出口,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在外的现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面对迟迟未能启动的中国光伏市场,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金太阳”工程,试图利用这一杠杆来撬动国内光伏市场。
2010年9月,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结果出炉,13个项目所报出的中标电价均低于1元/千瓦时,其中最低价甚至只有0.7288元/千瓦时,这标志着国内光伏上网电价正式迈入1元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光伏电站的运营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其实这些中标电价更多是一种前瞻性的报价,因为很多中标企业认为光伏电站建成投产之时,国内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会出现大幅下降,这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亏损。
此次中标的企业全部是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其中中电投一家企业就中标了13个项目中的7个,这些大型国有发电企业不惜以超低价中标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一方面,这些国有大型发电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它们积累了丰富的利润,资金实力十分雄厚,即使中标价使得光伏电站短期内出现大面积亏损,也对其主营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给几大国有发电企业下达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指标,中标光伏电站项目有助于完成任务,同时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火电大面积亏损的大背景下。
李胜茂认为,如果国内几家主要发电企业在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中长期将其他类型的企业排除在外,那么这就会扭曲光伏发电行业的相关价格信号,产生“拔苗助长”的危害,所以从长期来看,相关部门在组织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时,要多增加电价之外的诸如技术水平、国产化率等指标的权重,尽量为各类企业同台竞技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使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大
2010年世界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增长额中,欧洲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这一地区的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下调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引起的抢装效应带来的,这实际上是对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扩大的一种透支。2011年欧洲主要光伏大国会继续下调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这就使得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美国、日本、中国等新兴光伏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又相对有限。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2011年将会是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一个小年。
(一)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将出现萎缩,新兴国家难以弥补这一缺口
2011年欧洲主要光伏产业大国会继续下调光伏发电上网的补贴,再加上2010年抢装潮带来透支效应,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将出现萎缩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总体上来看,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将出现同2009年相类似的突然性下滑,预计要到2013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恢复性增长。另外,美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将难以弥补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滑造成的缺口,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的需求将不会超过30%。
(二)中国光伏产业链产能集体扩张,但各细分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不一致
2010年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光伏产业迎来了一轮发展潮,中国各大光伏企业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许多光伏企业开始扩产,来应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光伏企业要想建成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需要一段时间,这部分产能绝大多数会在2011年得到释放,这就会造成世界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过剩的局面。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幅度基本上能够达到100%,而世界光伏市场对电池片和组件需求的增长不会超过30%,市场供求增速的失衡将导致行业开工率的大幅下降。
但是并非整个光伏产业链上的所有板块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比如2011年世界多晶硅市场供求总体上就会趋于平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10.2万吨,需求为11.7万吨,供需总体略微失衡;而2011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将达14.4万吨,而产量为15.2万吨,呈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当前国内光伏企业虽然在大肆扩张多晶硅产能,但是2011年还是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李胜茂认为,在整个行业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1年国内光伏产业链上各板块的平均利润率也将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多晶硅的价格暂时稳定在80美元/千克左右,预计2011年国内多晶硅行业受下游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开工率下降的影响,多晶硅的市场售价可能会有小幅下滑,行业平均利润率也会因此受到拖累,下降到20%左右。
由于多晶硅价格出现下降,2011年国内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行业的成本压力会有所减小,产品的售价也会有所降低。另外,晶硅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会保持连年提升的势头,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企业所产晶硅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会达到18%左右,理论上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可以支撑更高的产品售价,但是大多数企业不会将此作为产品提价的理由,而是会采取一种“加量不加价”的竞争策略,所以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对光伏企业的产品售价和利润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李胜茂指出,当前国内各大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都在扩充产能,应该说对于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光伏产业来说,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产能规模是非常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但是当前国内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的产能规模大多位于1—2GW之间,已经处在了一个规模最优的阶段,如果相关企业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产能,那么产能扩张带来成本下降的边际效应就会递减,所以2011年产能扩张过快的国内光伏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并不见得会占据多大优势。
2011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价格的下降主要是由多晶硅价格下滑引起的,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能规模扩张关系不大。目前国内主要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对光伏组件产品的报价大致在11—12元/瓦之间,企业的利润率普遍都在20%以上,能够取得这样一个不错的业绩水平,还与国内主要光伏企业都在积极推动垂直一体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预计2011年国内光伏组件的市场售价可能会下降到10元/瓦左右,由于多晶硅原料采购价格的下降幅度与这一降幅相匹配,所以国内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利润率的下降幅度不会太大。
李胜茂最后指出,总的来说2011年国内光伏行业内的企业将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强者恒强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减少,这实际上使得该行业之前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组件需求方将在市场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市场的萎缩会使需求方将订单更多投向综合实力较强的光伏企业,中小型光伏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会大大上升;另外,实力较强的光伏企业多是垂直一体化建设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这些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强,这种优势在市场低迷时会越发的凸显出来。因为市场需求的基本面还在,所以2011年不容乐观的光伏市场环境对国内主要光伏企业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些中小型光伏企业带来的压力较大。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