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全面提升汽车驾驶的各方面性能,满足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笔者在“半导体寒冬下的落水者”一文中,描述了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寒冬:车企纷纷裁员、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滑,意味着汽车行业“百家争鸣”的时代迎来终结。
然而,在 2019 年汽车行业整体下行和资本市场遇冷的压力下,自动驾驶领域的热度并未下降,在 5G、AI 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反而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自动驾驶行业的繁荣景象与整体车市的低迷截然相反。
5G 的加速推进使自动驾驶的落地可能性在不断增大,同时近两年随着感知技术、算法、芯片、决策控制、系统融合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对汽车安全的严格监管,消费者对驾驶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 ADAS 及自动驾驶市场逐渐走热。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 IHS Market 预测,2025 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 60 万辆,2035 年将达到 2100 万辆。
巨大市场规模之下,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都希望能切分这块巨大蛋糕。当下,主机厂和科技技术公司都在 “自力更生”,积极布局。不同行业间的“合纵连横”更会是未来自动驾驶落地的主流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近些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销量同比下滑,许多上游半导体厂商逐步转向 IOT 和智能汽车领域。其中,高通作为最重要的手机芯片和手机电信专利授权业务厂商,也早已开始考虑未来的转型方向,高通一直在开挖新兴产品的芯片市场,自动驾驶这一蓝海市场自然不容错过。
过去十多年中,高通公司已经和汽车行业产生了一些交集,但主要销售将车辆连接到互联网的调制解调器芯片和为车内屏幕供电的信息娱乐系统芯片。
2017 年,高通首次披露了其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的计划,当时高通获得了在加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
2018 年,高通并购大旗举向汽车芯片领域领先的厂商恩智浦,因为监管原因,高通收购恩智浦遭到失败。
尽管遭到失败,高通仍然在追逐自动驾驶芯片市场。
高通如何布局自动驾驶领域?
官方数据显示,高通已经获得了超过 70 亿美元的汽车订单,2019 年全年 242 亿美元的营收中,有 6 亿美元来自汽车相关业务,且该金额预计到 2024 年将上升至 15 亿美元。
为了加速在该领域的发展,在此次 CES 前夕,高通一举发布了自动驾驶平台 Snapdragon Ride,包括安全芯片、安全加速器和自动驾驶软件栈,支持 L1 到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这也是高通首次推出系统化的自动驾驶芯片产品。
·自动驾驶平台 Snapdragon Ride
1 月 6 日,高通宣布了一系列面向汽车制造商的新芯片和技术,名为“Snapdragon Ride”,能够集成汽车传感器的大量数据,并符合当前安全和驾驶辅助的法规。
该芯片解决方案包括了多个系统芯片,硬件方面整合了 SoC、安全加速器和自动驾驶软件栈。其中 SoC 集成了高通自家的模块化异构多核 CPU/GPU,内置 AI 计算机视觉引擎,性能方面毋庸置疑。
相比于竞争对手的产品,高通自动驾驶平台硬件在成本和功耗方面有着不小优势。平台支持被动或风冷的散热设计,能省去昂贵的液冷系统,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少系统功耗,整体功耗相比同类方案低 10-20 倍,从而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的续航。
从数据上来看,高通的新平台能够实现高达 700TOPS 算力的芯片组合,其功耗为 130W,比特斯拉 FSD 芯片功耗更低,而英伟达算力为 320TOPS 的 Xavier 平台,功耗为 500W,相比之下高通的能效比更高。
软件方面,高通为平台配备了完整的自动驾驶软件层,针对不同厂商提供了不同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可在三个细分领域对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支持,分别是:
1、L1/L2 级主动安全 ADAS——面向具备自动紧急制动、交通标志识别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的汽车;
2、L2+级 ADAS——面向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支持自助泊车,以及可在频繁停车的城市交通中进行驾驶的汽车;
3、L4/L5 级完全自动驾驶——面向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和机器人物流。
据了解,高通将在 2020 年上半年向其客户运送芯片和系统,并预计装备有这些技术和芯片的汽车将于 2023 年开始生产。
随着新芯片产品的发布,可见高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除此之外,高通在自动驾驶领域还有哪些布局?
·C-V2X:蜂窝车联万物
C-V2X 即蜂窝 V2X(车联万物)是车辆相互之间以及周围物体进行通讯的基础技术,它有助于提供 360°非视线意识和更高的可预测性,从而改善道路安全性并实现自动驾驶。
C-V2X 解决方案旨在将车辆连接到几乎所有事物,高通对此推出 9150 C-V2X 芯片组,该芯片组是一种 C-V2X(蜂窝车辆到一切)ASIC,与 5G 和其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传感器兼容。
Qualcomm 9150 包括 C-V2X 直接通信模式,包括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车对行人(V2P)和车对云(V2C)交流。高通的 C-V2X 解决方案已集成为 Qualcomm®Snapdragon™汽车平台的一部分,可在各种供应商的车载单元和路边单元中使用。
此外,Qualcomm®Aerolink™解决方案旨在与 C-V2X 以及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配合使用,为车对车(V2V)和车对基础设施(V2I)通信提供了汽车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车到云:为了改变时代而改变汽车
高通还推出了车对云服务(Car-to-Cloud Service),该服务也是高通首款同时集成骁龙数字座舱、骁龙汽车 4G 及 5G 平台的网联服务套件。车对云服务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提高成本效率,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用户体验和驱动程序。
车对云服务支持 Soft SKU 芯片规格软升级能力,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通过 OTA 调整车辆功能,同时可以在硬件层进行场外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在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Soft SKU 也支持客户开发通用硬件,从而节省他们面向不同开发项目的专项投入。利用高通车对云 Soft SKU,汽车制造商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定制化服务,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特性打造丰富且具沉浸感的车内体验。
另外高通的车对云服务也支持实现全球蜂窝连接功能,既可用于引导初始化服务,也可以在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中提供无线通信连接。
计算解决方案:为汽车提供下一代计算和智能
在此部分,高通先后推出了 Snapdragon 820 汽车平台,Snapdragon 602 汽车平台和 Qualcomm Atlas™7 处理器开发车辆信息娱乐系统。
Snapdragon 820 汽车处理器作为第一个商业宣布的汽车级处理器,带有可支持 Cat12 速度的可选集成 X12LTE 调制解调器,Snapdragon820 汽车处理器提高了车載信息娱乐体验的标准,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移动连接性。结合先进的 CPU,GPU,显示,视频处理智能汽车意识引擎和机器智能,具有集成的异构计算,高性能人工智能(AI)功能以及具有统一软件框架的可扩展性。
Snapdragon820 汽车处理器具有下一代互联汽车体验所需的全部功能和技术,其支持下一代车辆具有的高级功能所需的更高级别的计算和智能,包括用于车内虚拟辅助的高度直观的 AI 体验,车辆与驾驶员之间的自然交互,身临其境的图形,多媒体,计算机视觉,优质音频,先进的无线技术,非凡的摄像头功能,娱乐功能等等;
Snapdragon602A 汽车级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位置,语音和多媒体处理为尖端的汽车解决方案提供燃料,从而将喜爱的移动设备中的体验带到汽车中。将前所未有的功能集成,例如四核 CPU,高清视频,安全性和多星座 GNSS,能够为最佳用户体验和面向未来的系统提供最佳的系统成本和性能;
Qualcomm Atlas 将信息娱乐,连通性和位置功能集成到一个交钥匙的 SoC 解決方案中,使汽车制造商能够经济高效地将高端功能扩展到入门级和中级汽车。
·汽车无线解决方案:专为满足下一代联网汽车的需求而设计
下一代汽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安全,更互联,更智能,更能感知位置。高通汽车无线解决方案提供了最先进的 4G / 5G 汽车平台,蜂窝车联万物(C-V2X),(高精度,多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HP GNSS 技术,RF 前端(RFFE)功能,Wi-Fi 和蓝牙连接以及精确的定位和计算技术的全面产品组合,可以安全地连接您的汽车到云,同时支持下一代智能,以提供丰富的车载体验,新型互联汽车服务,高水平的安全性和自主性。
下图为高通在汽车无线解决方案推出的各平台及相关芯片。(详细内容暂不一一介绍,详情可见高通官网)
竞争和挑战
市场之大,高通在汽车 / 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野心可见一斑,但想要争夺这篇蓝海,竞争者众。
近两年,自动驾驶行业竞争尤为激烈。既有英特尔、英伟达、NXP、英飞凌、TI、安森美等老牌厂商,又有特斯拉、苹果、三星、华为等行业新贵,还有地平线、寒武纪之类的新秀,自动驾驶领域的玩家们横跨多个领域,上演着一幕幕越演越烈的“厮杀大戏”。
高通在该领域的布局以及新发布的自动驾驶平台,都在表明其正在积极地与英特尔、英伟达和三星等公司竞争自动驾驶汽车专用芯片。
·英特尔
在过去个人电脑发展的年代,英特尔几乎成为个人电脑处理器的代表词。然而,随着个人电脑产业的逐渐消退,英特尔也不得不转型到其他发展领域中。在即将来临的自驾车时代中,英特尔也同样希望能够复制个人电脑处理器的成功经验。
2017 年,英特尔以 153 亿美元收购 Mobileye,后续加上自己的车载计算产品,英特尔迅速扩充了自己的技术实力。
Mobileye 是一家以色列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主要从事 ADAS 系统和自动驾驶视觉技术开发,同时 Mobileye 还拥有针对自动驾驶领域自主研发的 EyeQ 系列视觉处理芯片。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Mobileye 已与全球 25 家主机厂商和 13 家汽车制造厂商达成合作,全球搭载 Mobileye ADAS 安全方案的车辆已经超过 2700 万辆。目前 Mobileye 旗下的几款产品已经占到了 ADAS 领域 90%的市场份额。甚至有业内人士称,英特尔收购 Mobileye,在研发方面一下子“可以补齐将近 5 年的短板”。由此可见,Mobileye 的身价贵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于英特尔来说,收购 Mobileye 是其构建自动驾驶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收购 Mobileye 之前,英特尔还先后收购了 FPGA 芯片巨头 Altera、视觉算法公司 Movidius,以此形成了自动驾驶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
除了巨大的资金投入之外,英特尔在人才争夺方面更是不遗余力,2019 年 4 月份挖角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部门负责人。
这一系列的举动无不暗示着英特尔构建自动驾驶版图的“野心”。
·英伟达
GPU 巨头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已深耕多年,推出了一系列自动驾驶相关产品。最近,在 2019 年的英伟达中国 GTC 技术大会上,创始人 CEO 黄仁勋宣布英伟达与滴滴出行达成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合作,并发布软件定义的自动驾驶平台 Orin,Orin 作为一个软件定义平台,能赋能从 L2 级到 L5 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兼容架构平台,将于 2022 年开始投产。(更多 Orin 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NVIDIA 发布先进的软件定义自主机器平台 DRIVE AGX Orin)
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最大计算挑战。对此黄仁勋表示:“交通是一个价值 100 万亿美元规模的产业,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投入呈指数级增长,面对复杂的开发任务,像 Orin 这样的可扩展、可编程、软件定义的 AI 平台不可或缺。”
英伟达预计在 2020 年下半年应该会出现在指定路线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看到,无论是高精地图、自动驾驶平台还是数据中心,英伟达都已经准备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毋庸置疑这是一家以 GPU 推动,但也不会局限于 GPU 的科技企业。
英伟达垂涎自动驾驶领域久矣。
·三星
三星也已经在 2018 年年初宣布进军汽车芯片领域,宣布推出了可扩充自动驾驶平台 DRVLINE,当时就被视为是一次大刀阔斧的举措。
同年 3 月末,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 80 多家企业开始大规模生产汽车用 DRAM 芯片,合作开发一种开源的芯片设计模式,以为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更廉价的芯片,这些芯片将投入大规模量产。
2018 年 8 月,三星创建了一个研究自动驾驶的新团队。年底,三星又宣布正在正在建设一个用于测试 5G 技术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小镇。据悉,三星测试小镇涵盖高速公路、隧道、城市、村庄以及其他自动驾驶汽车所需测试内容。一系列举动背后的意味引人深思。
再到 2019 年 1 月,三星联合奥迪正式推出旗下首款自动驾驶汽车芯片 Exynos Auto V9,并为这颗 SoC 集成了独立的安全芯片,支持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标准,来保证自动驾驶及数据的安全性,据悉,三星自动驾驶芯片最早会在 2021 年上市。
从上述布局和动作可以看出,在汽车行业经验方面,不管是工程技术实力还是制造能力方面,三星都拥有很强的实力。就其动态来看,其在汽车芯片、自动驾驶、传感器、零部件等领域都有所布局。
在自动驾驶领域高增长、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深入自动驾驶芯片这一蓝海,是三星绝对要走的一步。
此外,大疆、索尼、华为 。。。 等众多企业纷纷跨入自动驾驶领域。可见,巨大的蛋糕面前,任谁都想咬上一口。
写在最后
如果你对高通有一定了解,就会发现这已经不是其第一次进军手机之外的业务领域,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手机市场饱和以及高通自身的战略调整。
此前,高通已在 PC、VR 和 IOT 芯片等领域充当“搅局者”,虽然自动驾驶领域已经越来越成熟,英伟达、英特尔、特斯拉等厂商入场较早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高通凭借雄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积累,在该领域也具备不小的优势,从其本次力推的自动驾驶平台来看,高通做好了与竞争对手“贴身肉搏”的准备。
站在 2020 年,随着 5G 商用的加速,未来十年无疑是自动驾驶快速发展的十年,巨头入局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更快更好地落地,然而另一方面随着更多硬核玩家拓展业务边界,此次市场上的竞争也必然会变得更加激烈。同时,该市场将会出现多产业融合效应,很多企业都将参与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自动驾驶玩家因资本而退出。
资本是理性而追求效率的,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在告诫人们,资本已经过了只以流量论英雄的时代,接下来,盈利能力才是决定业务能力的根本。
纵然资本雄厚如高通,在发力自动驾驶的路上,也要做好“伺机并购、烧钱研发、抢占市场”三者间的权衡,力图在蓝海变成红海之前,寻得一席之地。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