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中国大陆adas产品尚未普及化,且大部分搭载于高阶车款。就adas六大类产品的发展来看,与欧美市场相同的是,停车辅助系统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占总销售比例的37%。
汽车智慧化趋势下,节能、便利、安全成为汽车电子发展的三大面向。其中,行车安全相关系统已从早期的被动防护安全,衍伸至能预防意外发生的主动安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更成为各车厂发展重点。目前中国大陆的adas市场虽仍处于萌芽期,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其潜在商机相当庞大,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张旭佑
2014年中国大陆汽车生产量为2,372.3万辆,占全球汽车总生产量8,974.7万辆的26.4%,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年,中国大陆汽车销售数量达到2,349万辆,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而在中国大陆经济成长放缓,以及限牌政策影响下,预估未来几年汽车销售成长率会走缓,但仍处在持续成长的阶段。在此情况下,adas产品若能在中国大陆市场普及化,中国大陆亦可望成为全球最大的adas市场。
根据Frost & Sullivan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adas市场规模约为4.3亿美元,仅约北美市场的五分之一,但预估至2020年时中国大陆adas市场规模将达22亿美元,虽然在全球adas市场占比较低,但2013 2020年的平均成长率高达72%,其市场成长性及背后商机相当可观。
中国车厂竞逐adas 实用性产品具发展潜力
目前中国大陆adas产品尚未普及化,且大部分搭载于高阶车款。就adas六大类产品的发展来看,与欧美市场相同的是,停车辅助系统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占总销售比例的37%。
不同的是,其他产品的比例较为平均,皆占10 14%左右的比例。
除安全性考量之外,中国大陆消费者十分重视实用性,因此在各类产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adas产品预期会较具成长性。除上述停车辅助系统之外,车道偏离警示因为在行驶全程皆可以发生作用,并且在中国大陆已经有许多长途驾驶者因为过度疲劳而造成偏离车道肇事,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将可以在长途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提醒,因此其市场发展性被看好。
此外,中国大陆的大型商用车众多,盲点侦测系统能避免大型车驾驶因转弯死角而造成的意外,也是较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比较特别的是,夜视系统主要被搭载于高阶车款,所以普及率比较低,但是因为单价高而使其市场占比高,亦有厂商着眼于此,将其作为中阶车款差异化产品。
目前中国大陆adas产品尚未普及化,且大部分搭载于高阶车款。就adas六大类产品的发展来看,与欧美市场相同的是,停车辅助系统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占总销售比例的37%。
产品供应链受国际厂商掌握
Frost & Sullivan统计中国大陆的adas市场发现,有72%的市场是被BMW、Daimler、GM、丰田(Toyota)、Volkswagen五家国际品牌车厂的车款给占据,而其主要的零组件厂商亦来自于博世(Bosch)、Continental、TRW、Autoliv、Denso、Delphi等国际大厂。从整车厂到零组件厂,adas的产品供应链几乎被国际厂商给掌控。
IHS Automotive指出,大部分adas产品是透过进口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主要原因是与产品成本相比,adas产品运输费用很低,且adas销售规模还不足以支撑本地生产。
不过,从国际零组件厂商的布局可以发现,厂商已经着眼中国大陆adas市场的潜在发展性,比方像是Bosch即看好中国大陆自动停车系统市场,而Delphi则欲与在地机构合作研发在地化产品。
本土厂商投入开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虽然主要的产品和技术都被国际厂商掌握,但中国大陆自主品牌车厂力求自主研发,且已陆续推出搭载有adas产品的车款。
目前自主品牌车厂的发展动向轨迹可以分为三大类:发展特色产品、突破单项技术、应用整合模组化。
在发展特色产品部分,比亚迪将夜视系统搭载在中阶车款即是一例。着眼于中国大陆特殊的驾驶环境之下,夜间照明具有需求发展性,因此比亚迪把夜视系统普及至中阶车款。
不同于国际大厂因成本考量,仅在高阶车款搭载夜视系统,此作为突显出本土车厂欲发展在地特色产品的企图。
在逐步突破单项技术方面,以奇瑞汽车为例,已经成立智慧车科研团队,从技术门槛较低的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前方碰撞预警系统等切入,此外,更是已经发展至技术门槛较高,须整合煞车及变速控制系统的城市低速跟车系统。
而应用整合模组化,指的是将不同功能的adas应用整合,成为一项产品,广州汽车正在进行此方面的研发,希望推出能随选搭配的模组化产品。
现阶段,众家车厂纷纷投入adas研发,除了欲自行掌握技术之外,亦是发展自动驾驶车的重要布局。美国道路安全管理局将汽车自动驾驶分为0 4级,从手动驾驶(第0级)到全自动驾驶(第4级)当中,第1级为具备一种自动驾驶功能,即运用adas来辅助驾驶。
由此可见,adas是发展自动驾驶车的技术基础,包含一汽、长安等车厂都纷纷提出自动驾驶车的具体战略之下,adas在本土合资车厂的供给端发展也可望被带起。
看准adas商机,中国大陆本土的汽车零组件厂商已开始布局。轮胎钢圈业者金固股份相中苏州智华汽车电子在主动安全系统方面的技术,双方签订投资协议。
苏州智华是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的下属公司,目前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及全景停车系统已供货给长安汽车、广州汽车、东风日产等汽车业者。
煞车系统业者亚太机电亦投资adas厂商前向启创,意图整合亚太的煞车控制技术及前向启创的adas系统,并藉由亚太的客户资源,将前向启创产品打进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市场。
其他电子业者也注意到adas的市场可能性,进入车用领域。例如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推出汽车夜视产品;触控面板龙头欧菲光也开始向汽车电子领域切入,取得adas厂商深圳卓影科技股权,布局智慧驾驶。
从市场现况来看,本土厂商供应链供给adas的情形较落后,但本土自主品牌车厂投入自主研发,加上零组件及电子业者纷纷进行布局(表1),未来adas市场可望因供给面带动,陆续搭载于中国大陆本土车款,提升adas的普及率。
加强车辆安全要求政策带动adas搭载率
有鉴于交通事故致死率过高,中国大陆当局在交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政策上,都陆续提出相关措施,加强车辆安全的要求。
如2008年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画》当中提及「车辆安全、运输组织技术」的发展,包含车辆安全性能及新技术、装备应用,道路运输组织安全技术,营运车辆运行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等,后续也针对十五个省(区、市)、覆盖公路里程一万余公里的示范工程,对八千多名营运车辆驾驶员开展安全行车技能培训,维护、检测车辆一万三千八百余台次。
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画》中将「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订为重要目标,且具体提出要将「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准,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此计画并且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改造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援汽车生产企业,借以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准。
《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在2012年发布,亦将「加强车辆安全监管」列为重点项目,下达政令要求各单位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
中国大陆的汽车碰撞安全规定以及新车评等标准,仍然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但在政府当局的推动之下已经持续改善,譬如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已逐步将电子车身稳定系统(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等主动安全系统加入安全评等标准。
而在产业标准方面,跨政府单位的中国智慧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截至2014年为止,已经订定七十九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其中包含六项的汽车辅助驾驶标准已陆续发布或研拟中,显示adas已受到产官研等各界重视。
中国制造2025 推动智慧辅助驾驶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内容列出未来10年中国大陆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计画,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同年9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慧网联汽车」则被包含在二十三项重点创新方向之中。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早先曾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政策解读报告,进一步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具体发展战略目标,而智慧网联汽车即被涵括在内。发展智慧网联汽车的第一阶段规画是以2020年达成智慧辅助驾驶为目标,要初步建立智慧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第二阶段目标则是在2025年时达成自动驾驶,建立较完善的智慧联网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该解读报告中亦明确指出,智慧联网汽车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智慧辅助驾驶系统,透过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预警系统、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自我调整巡航控制系统及预测式紧急煞车系统等,减少交通事故30%以上,减少交通死亡人数10%以上。
政策推出后,车厂响应推出相关规画策略,以长安汽车为例,预计至2025年共投入130亿人民币发展智慧联网车,初期目标为在2015年将驾驶辅助技术产品量产上市,以及2018年完成半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长期目标则是在2020年时达到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试行,2025年时能将无人驾驶技术产业化应用。
此外,在中国大陆工信部7月所公开发布的四十六个智慧制造试点清单当中,亦可以见到「智慧网联汽车试点示范」,上海国际汽车城将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智慧物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初步计画方案预计会在2015年底形成,并以自动驾驶为发展重点。
此智慧制造示范区域将先在「两园」,也就是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进行试点。
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将被扶植为一个具备智慧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测试、验证的示范区,而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主要聚焦于智慧汽车开发,投入adas、智慧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线充电等技术的研发。
adas后势看好台厂应把握合作商机
一直以来,政策都扮演中国大陆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政策带动之下,产业界已有实际布局,adas的供给面可望在政策驱使下持续成长。
而在供给面成长的趋势下,将会有机会带起消费者对于adas产品的认知程度、提高消费者需求,adas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后势看好,台厂应把握此商机(表2)。
综观过去两岸车辆搭桥会议的讨论议题可以发现,中国和***在车辆产业的相关合作交流上,大多是以大陆整车厂以及***零组件厂的供应链合作、电动车的合作开发试行为主,在车辆电子方面则是以车载资通讯领域为多。
2015年的两岸车辆搭桥会议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发表主题演讲时特别提到,两岸可针对智慧联网汽车技术进行交流,以及在adas和自驾车的电子硬体系统开发上展开合作。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对于***的车辆电子研发能量具有相当程度的合作意向。
另外一面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9月22日「海峡两岸讯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汽车电子分项论坛当中,两岸联网汽车共同聚焦于车载终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车祸紧急通报系统(eCall)、车联网(V2X)等项目。未来两岸将以车联网为主要发展领域,选定主题开展合作,并根据产业应用发展及双方需求,扩大合作范围。
针对adas的应用发展,中国大陆「车载讯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指出,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工信部支持之下,该联盟持续推动「两客一危」及中重型特种车辆的主动安全项目,未来两千万辆中重型特种车辆将被纳入集中监管体系,可望被强制加装adas相关产品,背后有相当庞大的商机。
因此,此次分论坛双方四项共识之一,便是「邀请***车载资通讯产业参与大陆中重型载重货运车辆主动安全应用项目,并将成功经验于两岸推广」。
***车用电子产业链近年已经趋于完整,且***主被动安全统厂商、车载资通讯系统,以及感测元件及影像辨识厂商,都已投入adas相关应用开发并初具成果。
举例来说,同致电子不仅是北美GM、Ford、日本Nissan等国际车厂的倒车雷达供应商,在大陆也成功切入东风日产、上海通用等合资车厂供应链,且已为上海通用开发出半自动停车系统。
建议***adas厂商以符合中国大陆驾驶环境需求的「特色产品」,来切入大陆布局较落后的车厂供应链,以产品输出或合作开发的方式,寻求车厂的合作意愿。
另外亦可与大陆布局较快的厂商合作开发「模组化产品」,甚至结合***车载资通讯系统厂商,共同发展具备便利性及安全性之产品,提高市场接受度;而感测元件及影像辨识晶片厂商,则可持续朝性价比高之目标进行研发,为***或中国大陆adas厂商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将加速adas普及
中国大陆汽车产业链在许多方面仍然受制于国际车厂,adas供应链目前亦受国际合资车厂以及国际零组件大厂把持,BMW、Daimler、GM、Toyota、Volkswagen等五家国际品牌车厂车款即占去adas七成市场。
此外,产品以进口为主,仅少数零组件厂商以着眼发展中国大陆本土化特色产品、在地制造。
而在中国大陆本土厂商部分,因adas成为未来与国际品牌竞争的重要搭载配备,亦是发展自动驾驶车的重要基础,自主品牌车厂纷纷投入adas研发,产品除强调实用性外,朝向特色化、模组化方向发展。汽车零组件及电子业者也透过投资等方式开始布局adas,这些本土厂商的投入,将有助于adas产品的普及。
中国大陆在交通管制及产业政策都重视车辆安全的发展,且在中国制造2025的汽车产业项目中亦包含智慧联网汽车,并将智慧辅助驾驶列入发展目标。
在国家重大政策推动下,将有助于供给端持续投入adas的研发与应用普及,而在此情况下亦将进一步带动消费者对于adas的认知与需求。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车载资通讯、感测元件与影像辨识等具优势厂商,可考量上述外部因素,发展合适之产品策略,把握中国大陆具有合作意向的机会,切入中国大陆本土厂商之供应链。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