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蔚来、威马、小鹏等新造车企业相继走上量产交付之路,国内汽车市场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搅局者”!
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在广州恒大中心揭牌,恒大正式全面接管法拉第未来在中国的业务,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恒大集团总裁兼恒大法拉第董事长夏海钧表示,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其产销都将保持高速增长,达到几千万辆,甚至上亿辆。因此,恒大选择了投资FF跨界造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百强榜”中,恒大以1279.7亿元排名第二,仅次于碧桂园,如今却放着好好的房地产不做,选择造车这个“苦差事”,着实令人费解。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样做的地产巨头不在少数。
小编梳理发现,过去一年里多家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在汽车领域均有所行动,包括SST前锋、华夏幸福、宝能集团、碧桂园、万通地产、万达集团、冠城大通、大名城。甚至融创也曾通过投资FF,浅尝了一下造车的滋味。难道说这些精明的地产商们真觉得在房地产遭遇政策严控的当下,“造车”是一个好的生财之道?对此,近日小编展开了相关的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地产商跨界之意不在车 而在于“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80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进入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仅上半年产销就已齐破1400万辆,表现好于年初预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产销分别完成41.3万辆和41.2万辆,同比2017年分别大涨94.9%和111.6%,增长异常迅猛。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预测,随着一系列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规划政策的陆续发布,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还将继续增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方面,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174.5万辆(仅含BEV及PHEV,下同),到2023年达到393.8万辆,2025年达到649.3万辆。正因为如此,可以看到近两年大量企业纷纷裹挟着资本从其他领域跨界到汽车行业“淘金”,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造车。
然而,在“房企跨界造车”中,这个理由却并不适用。据盖世汽车调查发现,仅21%的参与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的原因是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好,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则认为地产商跨界之意不在车,而是另有所图,比如“圈地”,去地产化,谋求多元化转型,探索长周期、高投入、高收益的新经营模式,出发点还是房地产开发。
仔细推敲,大家有这样的看法其实不无道理。自2016年9月30日,京津两地启动楼市调控措施,正式拉开新一轮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幕,过去两年全国出台了数百条调控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回看过去两年国内一二线城市价格暴涨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投资增速也在逐渐放缓,投资投机性购房整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然进入2018年,尽管楼市调控并未见松动,房地产行业却出现了一些钻政策漏洞、借机炒房的事件,例如以公司名义炒房、借助离婚炒房、炒作商住用房等现象,再度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价也因此出现了反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虽然持平,但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由5月份的下降转为上涨0.1%,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3%和4.6%,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0%和4.3%。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果然,紧接着中央政治局就出台了新的调控政策。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其中对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思路。而在此前中央对楼市的调控思路通常是“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此次去掉了“过快”二字,中央的态度不言而喻——只要房价反弹必然要进行政策管控。而且,相关专家预测下半年楼市‘严打’和调控或将继续加码,以对房企、代理商、中介、个人和供应商等房地产交易主体的行为进行管控,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
楼市发展受限,土地市场也难言乐观。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仅一线城市土地流拍数量就多达13宗,创下20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而截至7月底全国土地市场流拍土地共计796宗。整个上半年,土地市场一直处于相对低温状态,不仅如此一二线城市的成交溢价也在持续收窄,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减弱。
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政策日趋严格,房企拿地难、拿地价格高。另一方面则源自房企本身的资金压力,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日益严格,导致房企融资也受到了限制,融资渠道逐步收紧。加之2018年房地产企业债券大量到期,信托规模增速下滑,企业本身销售回款乏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企的拿地积极性。
如此一来,房地产企业在楼市和土地市场双双受限,其经营运作必将随之受到影响。所以可以看到近两年各大房企都在想法设法谋转型,如恒大在主业房地产之外,还推出了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快消品,恒大足球队、恒大电影等文体业务;碧桂园选择进军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科技小镇;万科则瞄准了物流、金融、城市服务、长租公寓、教育等领域;华润置地提出城市综合投资、开发与运营商的定位,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型业务,开展多元化转型。
在万科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郁亮甚至斩钉截铁到:“十年后,万科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了。我现在琢磨我们各地的公司把‘地产’这几个字都拿掉。”言语间尽显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产商选择进军造车领域,似乎并没什么不妥。但问题在于,部分地产商一宣布造车后,就迫不及待地规划生产项目,如恒大在收编FF后宣布未来十年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宝能集团2017年10月在杭州富阳区签下了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在11月份宣布拟在昆明经开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同年年底在战略投资观致汽车后,宝能集团又先后宣布投资400亿元在西安建立第四个新能源汽车基地,在广州动工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毕竟造车需要工厂,建厂就要拿地,只不过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地产商的本职工作上。况且,以“造车”的名义拿地比以“建房”的名义拿地简单的多,这在当前拿地越来越难的大背景下,难免让人怀疑,所以有28%的参与者有这种想法也不觉得奇怪。
另有10%的参与者则认为地产商入局造车的原因是探索“产城融合”战略。如碧桂园在佛山顺德新城投建的新能源汽车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规划,该小镇将围绕“打造汽车创新全产业链”的目标,打造创新中心和智造中心,预计实现年纳税总额约2.12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不仅可以助力产业升级,还能带动当地消费升级,让汽车产业与新城镇综合体融合发展。华夏幸福在溧水区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房地产企业进军汽车制造,对于汽车行业也并不是全无益处而言。据盖世汽车调查,28%的参与者认为房地产企业跨界造车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投入,以FF为例,在引入融创和恒大投资后,仅从这两家企业贾跃亭就获得了206.33亿元的融资。什么概念?目前在新造车领域玩的风生水起的蔚来汽车,累计融资额也不过150亿元,并且是分多次完成,而贾跃亭仅从两家房企就拿到了200亿的资金,充分表明了房企的资金实力,而这正是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
另有28%的参与者认为房企的加入有助于加速汽车产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汽车行业,将推动汽车行业向企业数量逐渐减少的健康发展方向发展。19%的参与者认为房企可以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像碧桂园和华夏幸福,通过让汽车和房地产有机结合,“产城一体化”,继尝了造车的“鲜”,又赚了做地产的钱,不失为一种多元化经营模式。
还有部分参与者,则认为房地产企业可在汽车产业生态资源与新的运营管理方式上,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像面对面的客户服务能力,历来是房企的强项,未来随着车企不断从传统汽车制造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此类能力不可或缺,房企的加入正好可以帮助汽车行业弥补这一块的“短板”。
地产商造车哪个环节胜算大?
在此次调研中,对于“您觉得房地产企业从哪个环节切入汽车制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一问题,仅19%的参与者看好房企造整车,7%的参与者认为房企从核心零部件层面切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49%的参与者最看好配套设施建设环节,14% 的参与者更看好售后运营服务环节,还有9%的参与者认为房企从前沿技术研发角度切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确实令人意外,要知道目前在汽车领域名号最响亮的几家房企,做的都是造整车的生意。如SST前锋借力北汽新能源跨界布局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将从主营业务从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转变到以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上,在SST前锋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产业政策推动和支持力度较大,重组实施完成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宝能入股观致、华夏幸福通过旗下知合系入主合众新能源、恒大收编FF、万达投资银隆新能源亦如此,瞄准的都是整车生产。其中观致在引入宝能后,各项业务取得明显改善。以销量为例,据悉今年7月观致共计售车6,115辆,同比增幅超6倍,延续了此前的高速增长;今年1-7月,观致累计销量已达36,639辆,可谓增长迅猛。即使这样,也只能说服小部分参与者相信这些地产大佬们可以造好车,可见造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观致“高增长”背后还有自产自销之嫌,进一步说明了造整车的不易。
另有一些地产大佬则选择从汽车核心零部件做起。如万通地产拟以 31.7 亿元收购星恒电源78.284%的股权,瞄准的就是新能源电池业务。近两年万通地产土地储备增长停滞,房地产业也开始收缩,便考虑通过此次收购星恒电源股权,由地产行业向锂电池行业的彻底转型。据悉,该项交易目前遭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
万达集团投资银隆时,也曾表示相较于银隆的电动汽车,更看好银隆电池未来在储能方面的发展。甚至已经投资了整车项目的宝能集团,近期也开始了在汽车领域的Plan B——2018年7月,宝能集团通过旗下的深圳宝信斥资3.04亿元获兆新股份5%的股份。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宝能此举或为积极布局锂电产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链上游的进一步延伸。
而较早布局动力电池业务的冠城大通,目前则已经开始通过新能源业务创收。8月14日,冠城大通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冠城大通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1387万元,虽然营收规模不大,但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和电解液添加剂业务都已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
2015年5月,冠城大通与福投新能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电池、电池组及充电技术等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准备,2017年12月冠城瑞闽一期项目0.9GWh全自动电芯生产线及动力成组PACK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与此同时,冠城瑞闽也在大力推进产品商业化,据悉目前其已有5款电池产品配套整车进入国家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并已与长安汽车等多家整车企业或储能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开始向部分客户小批量供货。纵使如此,也仅有7%的参与者看好这条路线。
比较之下,绝大部分的参与者其实更看好地产商做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这个“营生”。毋庸置疑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爆发,并将在未来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跑起来”,首先必须突破配套设施的掣肘,特别是可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充电桩为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为21.4万个,同比增加48.6%,私人充电桩数量为23.2万个,两者合计超过44万个。彼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153万辆,言外之意即截至2017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仅为3.5:1,充电设施布局仍不够合理,而这也恰恰折射出在充电桩领域的巨大投资机会。然而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地产大佬都把关注点放在整车和核心零部件布局上。
超四成参与者最看好宝能
曾经在房地产市场呼风唤雨的地产大佬,如今纷纷做起了汽车的生意,他们能在汽车领域复制在房地产市场的成功吗,在已经入局的房企巨头中,大家最看好谁?针对这个问题,盖世汽车调查发现42%的参与者最看好宝能,36%的参与者最看好恒大,其次分别是万达、华夏幸福、SST前锋和碧桂园。
在刚刚发布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排行榜百强企业榜单中,碧桂园以1374.90亿元高居榜首,却并未能在汽车领域继续赢得“民心”,反而排在榜单第65位的宝能控股最被看好,的确令人惊讶。
不过,回看宝能入股观致后这大半年来的成绩,也确实能够让人对其“刮目相看”。年初,宝能刚刚接手观致,就对后者进行了大规模人事调整,并在入主观致前后不到两个时间,先后在广州、杭州、昆明三地签下了在当地布局生产基地的协议,而在这三地宝能公布的总投资额超过了600亿元。同时,宝能宣布从2018年开始,宝能集团每年将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观致汽车新车研发,连续投入5年,其中2018年的100亿元研发费用已于3月份到位。
除了资金输血,在观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塑造上,宝能也是不遗余力,不仅大手笔投放电视广告,在营销形式、营销渠道上也没有落下步伐。据了解,仅4月份,观致就新增了30家汽车经销商,6月份观致又一举签约了51家一级经销商,使得观致销售渠道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观致也在大力开拓新零售模式,发展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融资租赁、网约车、大型集团采购等新零售和大客户渠道,实现传统渠道与新零售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最近,宝能又出资一亿,在广州南沙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并与博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动车系统技术、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研发,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上与博世展开合作,可谓多方发力,多管齐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造整车,宝能同时在零部件领域也有所布局。据悉,早在多年前宝能就已开展汽车变速箱、汽车电池制造等业务,并在近年来陆续开展了汽车配件、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业务,涵盖“研发-零部件-整车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正因为如此,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宝能对汽车业的投资是在“认真的”向实业投资转型。但究竟像宝能这样大手笔烧钱,野蛮扩张,能不能盘活观致,做大汽车业务,还有待市场验证。
除了宝能之外,恒大同样被看好。两个月前,恒大集团宣布以67亿元入主法拉第未来集团,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正式挂牌。在挂牌仪式上,恒大集团副总裁、恒大法拉第董事长彭建军披露了恒大FF的10年战略规划,他表示未来十年恒大FF将在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10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FF 91、FF 81等多系列多车型产品面向全球市场,覆盖高端、中端及入门级。
为了支撑这一宏伟愿景,近日恒大FF引入了原广汽丰田董事长袁仲荣、原广汽丰田副总经理高景,分别担任恒大高科技集团副总裁兼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总裁和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COO。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两位深耕传统汽车行业多年的老将加入,恒大FF的量产计划将得到更多保障。
据悉,目前FF91的首台白车身已运抵美国汉福德生产基地,正式开始FF 91整车组装工作,包括工程测试在內的各类严格测试也在同步推进,以尽全力确保在2019年第一季度FF91按时达到量产目标。另有接近FF中国人士透露,在近期举办的FF 91私密鉴赏大会上,高端VIP用户现场订单转化率高达50%。难道说老贾造车这事真的要成了?想想还真让人有点小期待呢……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