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18,中国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是意气风发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几笔巨额的融资相继宣布:
1、小马智行(Pony.ai)1月份1.12亿美元和7月份的1.02亿美元;
2、星行科技(Roadstar)5月份1.28亿美元的A轮融资;
3、初速度科技(Momenta)10月份宣布累计超2亿美元,总体估值超过10亿美元;
4、文远知行(WeRide.ai,前身景驰科技JingChi.ai)10月份的A轮融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lliance RNM战略投资,具体金额未披露,但此前累计融资0.57亿美元。
上述四家,基本囊括中国目前宣称从事L4级别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并且得到了资本鼎力支持的初创公司,这四家公司,基本上就是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头部企业。
当然了,自动驾驶领域还有很多很多的公司,在做整车自动驾驶方案的还有专注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图森未来、智加科技、赢彻科技,这三家企业相继获得路测牌照,当然了,测试的条件也极其苛刻。
此外,还有从事更为细分领域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例如从事矿区、港口等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景自动驾驶的踏歌智能、主线科技、西井科技等,从事清扫车自动驾驶的酷哇机器人等。
当然了,还有自动驾驶领域其他的公司,包括了驭势科技、纽励科技、清智科技,物流领域的智行者科技、行深智能,此外还包括了传感器的初创公司,如激光雷达的禾赛科技、雷神等,L3或者L2的禾多科技、Minieye等等。
除了已经公开的信息,下面就不点名哪家公司的具体问题了,基本上问题各家都有,或大或小,还是从行业的整体来感知、把握行业在2018年的发展,并且给出相应的建议。
1、高光
作为初创公司,高光的时刻不多,基本上最为公众关注的,就是宣布获得融资的时候,融资金额越大,越能吸引眼球,投资机构的江湖地位越高,越能被业界和合作伙伴认可。
在2018年,除了开篇提到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宣布融资的高光时刻,能够让人记住的高光时刻并不多,这不是否认这家公司,而是作为初创公司,真的还没有到产品高光的时刻,更何况是极其复杂的自动驾驶。
如果频繁看到一家公司的核心成员,在各大论坛上露脸,基本上可以判定这家公司到了需要融资的时候了,例如有媒体报道某家公司新入职的CMO为了融资,在下半年安排了创始人参加10来场论坛。当然了,也有公司的核心成员是被投资人逼出来露脸的,目的自然也不言而喻。
对于初创公司,最需要的不是高光时刻,而是需要专注于打磨自己的技术,初创公司在融资上的高光,虽然是投资人的认可,但还需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市场认可的前提是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
自动驾驶是极度烧钱的方向,恰好,自动驾驶也是对技术要求极高的方向,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到的感知、判断和控制,每个领域都需要极其专业的人才,甚至还能细分出更多的领域,如感知需要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等,此外还要融合,此外,感知之后的判断和控制,也不容易实现。这些真正做好了,才是真正的高光时刻。
初创公司做自动驾驶,有着极高的挑战,包括资金层面、技术层面和核心团队层面。资金层面,自然是融资困难;技术层面,自然就是技术突破和落地;核心团队层面,自然就是内斗了。
2、外忧
自动驾驶外忧的问题,包括了资金层面、业务层面和法律风险。
资金层面这是总所周知,并且被行业认可的,现在就是资本寒冬。融到大钱的几家头部企业,以及融到不多的钱的企业,还有正在努力融钱的企业,都知道目前的融资环境。什么时候能改善,这个谁也说不准,现在能做的就是精打细算过好日子。
作为创业者,应该知进退。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甚至还包括下游的供应商等等。所谓的知进退,就是要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资金和融资环境,严格做好规划管理,并做好应急方案。
作为创业者,应该有责任。责任,除了家庭的责任,还要对团队负责、对供应商负责。所以,该收缩的时候就应该收缩,该裁员的时候就应该裁员,困难是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的情况,更何况创业公司。
业务层面的忧患,在于目前自动驾驶驾驶,L4级别基本上短时间内难以落地,既有自身技术原因,也有法律允许原因,这个时间会很漫长,甚至长到不是创业公司现在账面上的资金能支撑到的时间点。
所以,除了收缩裁员节流,还需要开源,不要抱着L4的级别不放,所以我们看到有号称打造自动驾驶大脑的公司,往Adas方向转,做Mobileye不愿意做的低价地图市场,这些都是为了活下去开源姿势。
法律风险,最著名的就是景驰科技王劲和百度的法律纠纷,每一个自动驾驶初创团队,能够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都是其曾经做过的事情,资本愿意提供资金看重的是其过往的经验,所有的创业都是过往经验的变现,正如天使投资都是过往人脉的变现一样。
但是,从离职到创业,从事的还是同一领域,还是很容易被前司所盯上,这个需要创业者和前司有一定的沟通,因为出来创业,最终还是要寻找合作伙伴的,前司或许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我们也看到前司投资离职员工的案例。未来,也不排除并购的可能。
3、内困
内困的层面包括了技术突破和落地,以及核心团队的内斗问题。
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很难,L2和L3就不要叫自己是自动驾驶了,还是老老实实叫辅助驾驶吧,因为乱叫自动驾驶是会害死人的,特斯拉Autopilot一度宣传的自动驾驶导致了多起致命事故。
能自动驾驶驾驶的只有L4和L5,但是,技术层面还法律层面都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技术层面而言,即便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浸淫了将近10年的Waymo,即便是推出了自动驾驶叫车服务,仍然还面临着规划化商业化的难题。
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创立时间还是在两三年内这个时间段为主,如此短的时间,实际上还是很难有多高的技术可言,demo阶段和路测阶段,demo造假的公司,也不是一两家,更为可恶的是,有公司开了面试套方案、然后压低offer价格拒绝的恶例,造成整个行业风气如此。
虽然各地陆陆续续在规划测试道路,并颁发相应的测试牌照,但是,最终能拿到牌照的车辆总和,还是很少很少的,国内拿到测试牌照最多的公司应该就是百度了。但是,拿到测试牌照多,并不代表着技术真的是最好。原因,您懂得的。
核心团队的内斗问题,这在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至于内斗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了,总得来说,无非就是两个方面,钱和权。在这里,也不点名说哪家公司内斗了,希望还是能够谈妥,不至于影响公司的发展。
内斗导致核心人员的出走或者离开,必然会对公司发展造成极大的困扰,如果发生技术核心人员的出走,基本上对公司的影响至少是半年,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影响,包括离开的纠纷、招人的过程、磨合的过程等等。
时间,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是最最宝贵的,因为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每天的开支真的是很大很大,有初创公司公司一天开门就是百万级的开支,内斗的影响,对初创公司,真的是很大很大。所以,能不内斗还是不要内斗。
4、出路
这里的出路,包括了公司的出路,和人员的出路。
公司层面的出路,转型、裁员收缩,都是好的方式,而且这种转型、裁员收缩,动作一定要快。业务层面的转型,就要往离钱更近的方向考虑了,对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来说,往L2和L3走,可能是一个路子,但是,技术方案是否面临挑战,团队调整也面临挑战。
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往细分领域走,在自动驾驶更容易实现的场景走,例如,往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场景走,包括了园区、矿区、港区等等,这方面的自动驾驶可能更容易落地,这些领域,也将开始白热化的竞争。
来到细分领域,技术基础的前提条件,但,更考验的是商业能力,园区、矿区和港区,这些都是类似大B端的市场,大B端的市场的打法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这是细分领域的特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融资。能拿钱,就千万不要在意估值了,估值这东西很虚很虚,关键是能活下去。有“自动驾驶”领域相关公司,并且不只是一家公司,都面临着估值的大幅度下滑,希望拿到救命钱。
即便不是资本寒冬,现在也不是融资的好时候,按照基金的习惯,从圣诞节开始到春节期间,都是基金内部总结、团建、规划的时候,也就是说,等到基金投入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就是2019年3月份,极速的融资,也需要到4月份钱才能到账。
所以,所谓的储粮过冬,真的是指度过冬天!
至于人员的出路,特别是那些内斗被出局的核心人员,或者是即将出局的核心人员,还有即将被市场出清,或者是公司生存面临巨大挑战的团队。一定要考虑出路的问题。
对于要出局或已出局核心人员而言,以往的光环,在资本市场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拿到一笔再创业的钱,估计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现在是资本寒冬,能拿到资本的钱还是很困难的。
据了解,有核心人员在接触资本过程,并不是十分的顺利,所以现在还没完全离开上家,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也是很大的伤害。
这类的核心人员,可以考虑加入现有的公司,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再干一番事业,但是,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凡事先来后到,要适应新的角色。
对于即将被市场出清的团队,在账面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在融资无望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到及时止损,不要意图去拖欠供应商的款,或者是卖房创业的,或许能熬过去,但万一熬不过去,那就真的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王兴曾经说,听到一个段子,2019年是最坏的一年,也有人说,2019年是最好的一年。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来说,可能也是如此。已经有基金在准备抄底自动驾驶领域初创公司。
另外,也有基金,准备在自动驾驶细分应用场景出手,所以,有技术能力的团队,不要抱着乘用车、商用车,这两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不放手,这块市场的时间点可能还真的有点远,另外,就是在细分领域落地自动驾驶,还能打磨技术,哪天再杀回到乘用车、商用车市场,也不得而知。
创业,要坚持,也要变通,这中间的度,能拿捏好的人不多,所以,拿捏好的人,成功的概率也很大。至于追风口的创业家们,能成功的也是极少数了。所以,想变通的创业者,可以与小编交流。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