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终于站上了接受商业模式拷问的时间节点。
随之而来的是一度被各个行业趋之若鹜的“人工智能+”,显露出降温苗头。后进场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相比前人多出几分严肃和谨慎。整个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融资事件显著下滑,并且更倾向于从早期投资挪向后期。
但在安防、医疗、智能制造等成熟行业领域中,人工智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落地。同时,AI芯片、AI企服等新兴领域也正在崛起,变为新的价值洼地。
面对市场的情绪变化,大多数人宁愿暂时克制,也有人更擅长沙里淘金。对于国内最早的一批投资人、高捷资本创始合伙人黎蔓而言,即便抱有“AI投资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的冷静态度,但这一年他和团队出手捕获的AI项目甚至比往年更多。
从AI相关产业链看,捷资本第三期币基的被投企业已经覆盖上、中、下游。从上游的核?零部件企业、智能基础设施企业,到下游的智能企业,产品则包括芯片等AI 基础元件,以及其他核心硬件、集成系统、产业链服务等。
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未完全成熟,应用面较窄,尚处于“弱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但它依旧是时代的宠儿,也依旧被寄予厚望。用黎蔓的话来形容,“还有很广阔的前景。未来10-20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结合具体场景开发,“先有钉子再找锤子”
AI芯片,是AI+领域中竞争态势激烈的市场之一,巨头企业、初创企业蜂拥进场,市场投资火热。这背后折射出国内半导体产业将其视为“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普华永道一份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半导体行业下一个十年增长周期的催化剂。加上中国5G正式商用,下游终端设备对于半导体的潜在需求增长,也将进一步拉动半导体产业的升级。
而从国际上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芯片竞争大战日益加剧。受到中兴通讯事件、华为事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家层面出台产业利好政策,也使得国产替代芯片抬头迎来新的窗口期。
研发生产出有极强算力,且符合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芯片,成了AI竞争中的关键一役。
在黎蔓看来,这一发展窗口期十分难得,但也面临企业过度扎堆、资本过热的现象。他甚至看到,过热的市场甚至吸引到了一些根本没有半导体投资经验的机构,“连投资奶茶品牌的机构也来了”。
半导体并非新兴行业,巨头盘踞下,AI芯片市场不确定性与机遇同样巨大,贸然入场的初创企业极不小心就成为陪跑。
而作为“工业大脑”的芯片,本身就面临着比其他行业更长的研发周期,这既考验初创企业的耐性,也对有资金使用期限的资本形成挑战。
除去客观环境因素,初创团队自身也须打铁硬。黎蔓向亿欧提到,“初创企业必须针对具体场景去开发芯片,场景不明确就难有很强的驱动力,起量难,公司就会非常困难。”在他看来,先找场景再开发的逻辑顺序,可以用“先有钉子再找锤子”来作比,“先有锤子才找钉子,就相当于还没找到起点需求就开发技术。”
取决于芯片研发对技术的高要求特性,技术不过硬,良品率低,就会变相拉高芯片研发成本,难以量产;而极强的技术水平才可以形成壁垒。
黎蔓认为,技术不行,最后的成品可能就是“大饭店”与“街边小摊”的差别。因此在实际投资时,高捷资本对于团队技术实力更为挑剔,更看重诸如技术团队有无顶级大厂研发经验、技术实力能否达到行业前茅等条件。
AI企服还处于低谷上升期
另一个被视为站上风口的AI+细分领域,是AI企服。
企服不是新词。在 2014 年时,企服就作为创投圈的重要细分市场逐渐被投资机构重点关注。有人把2014 年看作是以企业级 SaaS 类公司为代表的 ToB 企业集中爆发之年,在这一年后,资本市场才不断扩大在 ToB 领域的投资布局。
而企服加上“AI”,核心就是应用在具体行业场景里,用AI技术给行业赋能。具体而言,则包括提升简单重复性工作的效率、技术代人承担突破人类能力极限工作、提供全新的人机或服务交互模式。
农业领域里,高捷资本有过两次AI企服的布局。其中的一家麦飞科技作为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商,通过无人机遥感监测与AI大数据结合进行精准化的农田病虫害防治。
在中国,农业这样一个超千亿元级规模的市场下,病虫害防治一直是难解的痛点之一。过去通过农村植保站人工施药的方式,不仅机械化程度低,过度施药也增加种植成本并带来作物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减产。“把质量提升、服务成本下降,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在黎蔓看来,麦飞科技正在做的事已经接近了AI赋能行业的答案。
一直以来,农业由于所谓低附加值、农民收入低等刻板印象,往往是被忽视的赛道。
但在黎蔓看来,农业具有可扩张的商业模式,具有极其稳定的重复购买机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且中国有18亿亩耕地,市场空间巨大。另外,农业基本不牵涉个性化的问题,稻田和小麦的除虫技术差别不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高,扩张性强。
可以看到,除了农业,高捷资本在教育、医药等领域都进行了AI企服布局。在应用领域的选择上,农业、教育和医疗等都有着资源集中化的明显特点。其中,医疗和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还尤为明显,黎蔓认为,这正是AI发挥技术优势的机会所在。
业内有人曾对AI企服的落地痛点进行讨论,一些人认为是大量的数据,也有人认为是与场景的结合。
黎蔓的“钉子锤子论”则倾向于站在后一种观点上,“AI的能力还有限,虽然有的行业已经可以享受到AI的果实,比如视觉检测用于安检等等。但AI这把锤子还不是什么都能干,所以必须找场景,找到痛点,先看到钉子再看AI这把锤子适不适合用。”
投资逻辑:技术、场景、商业模式
今年10月,芯声智能拿到了高捷资本领投的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家为AI语音交互提超低功耗芯片方案的企业,创始团队相关从业经历都在15年以上。
仔细看,芯声智能成立时正赶上是智能音箱市场如日中天。这个大而全的市场里,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开发通用型AI芯片,芯声智能却冲进别人看不清的耳机市场,专注于小型化专用型AI芯片领域。而这样的细分赛道正是高捷资本的发力点。
对于这样“弃大抓小”的战术,芯声智能总经理汤健告诉亿欧,目前低功耗领域的痛点是芯片供应商比较少,市场渴望功耗非常低的芯片,但芯片功耗想要做到一毫瓦以下极其困难,所以竞争对手比较少。
其次,当前的消费电子市场,语音交互已经成为生物触控之外的另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由于语音信息的复杂性,语音交互也承载了更多的智能应用。而与之对应的芯片端,则需要更快速准确的本地化处理,以及更低的离线识别功耗
芯片领域不乏巨头企业大手笔发力,初创企业能够进入并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就需要另辟一个新的战场,人越少越好,但落地的场景足够明确。用黎蔓的话说,这个市场“可能是别家看不懂、看不清甚至不屑于做的,你赶紧冲上去,才有大概率的机会成活。”
而总结高捷资本在AI领域的投资逻辑,除了市场方向的选择,黎蔓在投资时还格外强调要有“核心技术、具体场景”。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黎蔓曾分享过AI领域从底层基础到顶层应用创投新机会。当时他指出,从底层、中层到顶层,高捷资本都有所关注,但以数据和算法为主的中间层他认为机会不多。
这样的判断,其实也指向了黎蔓所强调的“技术壁垒”。“中间层主要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大多集中在大公司,而数据处理方面目前还有法律风险。算法在全球范围内基本都走向开源。建立不了壁垒,很难有好的项目。但数据的获取,也就是底层感知层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传感器,则有一定技术壁垒的。”
黎蔓直言,“如果技术没有壁垒,就算你成了第一个吃肉的人,后面几万人上来抢肉吃,你的赛道又变红海了。”
进入2019年,AI经历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过程,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AI产品服务未能盈利,尽管有肥沃的需求土壤,但存活率也是残酷的,这在资本寒冬期间更是如此。自我造血更是被行业反复提及。由于以投资早期企业为主,所以实际投资中,高捷资本对企业盈利不做过多要求,商业模式可扩张才是更为看重的指标。
以麦飞科技为例,公司成立三年,农田服务面积从第一年3万亩地规模做到第二年30万亩,到今年则达到了200万亩。
随着AI赛道的发展进入新一轮的落地应用期,一批AI企业也面临洗牌,而更多的初创企业则趁机进入争抢空间。“资本方还是要出手,筛选到好项目,资产价格下行的时候,价格上更有优势。”
经过了20年的投资生涯,黎蔓仍然坚信AI赛道里“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选择这样一个新兴领域的项目时,他认为只有足够强的入场者最后才会胜出,维持冷静的价值判断尤为可贵,即便会因此错失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