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加速发展,这也意味着更多行业相关的概念或技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媒体和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今天“智能相对论”想要讨论的,正是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一个基础模块,也是其中关键的一个体系,即标识解析体系。
标识解析体系被外界谈论的并不多,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一直被行业关注。
疫情期间,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就曾携手中电互联打造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口罩溯源平台,并成功应用于长沙芙蓉口罩厂的生产线。
当即,在长沙芙蓉口罩厂生产下线的每一批口罩都可溯源,用户只需扫描包装二维码就可以查阅到口罩生产线、产品、生产批次、质检结果及生产日期等全部生产数据,实现疫情物资(口罩)的智慧可追溯性管理。
这不得不归功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
此前,《工业互联网世界》编辑组与《通信产业报》全媒体通过参评企业或专业编辑申报推荐提名,评选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先锋企业。其中,在上榜企业的类别中,“标识”就被单独拿出来归属一类。中天互联、迈迪信息两家头部企业更是以此形成竞争优势而登榜。
无独有偶,日前,工业互联网十大双跨平台之一的浪潮云发布云洲2.0工业互联网平台,主打质量码与云ERP。而质量码所依托的正是工业互联网的标识解析体系,其核心也是在融合区块链、国家商用密码技术的前提上,形成了“基于标识体系的质量码”。
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所展现的权重与价值越来越大。“智能相对论”在与行业人士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刻地认识到标识解析体系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意义非凡。
什么是标识解析体系?
如今,虽然在工业互联网上提及标识解析技术的场景越来越多,但是标识解析技术并不是一门新技术。
此前,为了解决生产者对所生产产品的管理问题,标识解析技术在国家层面主要由监管部门所推动,多应用在药品、食品等对安全性极度敏感的民生领域。可追溯是标识解析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特征,也是行业应用最为看重的一点。
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随着5G、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加持,标识解析技术的价值逐渐被行业所挖掘,信息数据所赋予工业生态的升级驱动越来越显著。
标识解析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顺势而起。
但是,标识解析技术究竟是什么?这依旧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
行业内普遍将标识解析体系划分为三部分,即标识编码、标识解析系统、标识数据服务;或是标识编码技术、标识载体技术、标识解析技术。
尽管三部分在不同的学者研究中,具体会有不同的模块。但是有两部分是自始至终都无法忽略的,即从字面理解入手,对应“标识”的标识编码和对应“解析”的标识解析系统。
简单来说,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最核心的两部分。
通过对两者的理解,我们可以大致说清楚标识解析体系是什么?
标识编码,将事物(机器、产品等)或概念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被人或机器识别和处理的数字、符号、文字或任意可以被机器是被的混合符号等。
解析系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的网络位置或相关信息,对事物(机器、产品等)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以此了解目标对象的情况和实现交互。
对此,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罗松提出了更加通俗的理解。他提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对机器和物品赋予唯一的“身份证”,通过标识解析系统,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使用。」
“身份证”、跨越性的信息共享和使用——从罗松的观点里简单总结,标识解析体系是实现工业领域互联共享的基础,机器和物品只有实现了标识编码,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工业流程优化。
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那么标识解析体系在产业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中电互联负责工业互联网模块的中电云网所所长翟值楚在接受“智能相对论”采访的时候,就此说道:“标识解析体系,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是网络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有了这样的一个标识,后续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才能落实,如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追溯、供应链的优化等等,都可以基于标识体系去打通。”
同样的,另一家国家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也对“智能相对论”表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未来将在工业智能化领域发挥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那么,以行业人士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基本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新基建要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那么初步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将基础打牢,也就是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的建立,赋予工业领域能互联共享的初步条件。
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到什么程度?
很显然,从行业人士的观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互联网的位置至关重要。在目前各大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自己的一套标识解析体系方案或项目,比如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中电互联等等。
行业的聚焦在此不难察觉,但是如此热闹的进程上,标识解析体系又发展到了哪一步?
首先,从国家层面的动作来看,标识解析体系的顶层设计与试点验证正在跨向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对于标识解析体系而言,尤为关键。正如上文所说的,标识解析技术并不是一门新技术。中电云网所所长翟值楚在与“智能相对论”的交流中,也介绍道:“以往企业也会做供应链管理,给企业资产做标码,但是依旧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标识大多都只是企业内部在用,一旦出了企业,就无法识别了......”
所以,在今天这个新基建的节点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标识解析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正是标准化、统一性的问题,才能从原有混乱、局限的内部标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的升级。
2019年8月,中国信通院主办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装备 标识编码规范》等十三项行业标准启动会所聚焦讨论的,也正是这一方面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建立统一的标识编码体系,并结合不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制定不同颗粒度的编码规则。」在大会代表和专家的讨论下,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和国家层面一致的目标。
对于标识解析体系而言,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于各层级节点的建设和落地,即从国家顶级节点-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公共递归解析节点的层层推动。
“目前,我国的国家顶级节点已初步打通,接下来关键在于二级节点的建设。”从与各个行业人士的交流中,“智能相对论”了解到,我国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5个国家顶级节点已经全部上线运行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东西南北中”的格局。
接下来的主要要抓的便是二级节点的建设。据了解,如今我国的二级节点架构的建设模式、运营要求、指导准则也已经完成。截止2019年7月,我国已有17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覆盖高端设备、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电互联所中标负责的便是电子信息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建设的项目。树根互联所承建的也正是机械行业的二级节点建设。以行业、区域来进行二级节点的建设落地成为行业的一个探索路径。
事实上,行业与区域的相关性在二级节点的建设过程也确实会存在影响。中电云网所所长翟值楚认为,长沙的电子信息产业对于中电互联开展二级节点建设具备很好的承载基础以及应用推广空间。
那么,面向行业、面向区域,围绕着我国的5个国家顶级节点来向下继续打造各行各业的二级节点是未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而根据行业、区域的不同,二级节点的建设也有所区别和侧重,在各大平台的牵头或行业领军者的带领下,标识解析体系也终会面临一段长线的拉锯发展。
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难点在于哪里?
“在技术层面,国家多个院所,包括工业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完成了技术创新,解决了根本性的如何编码、赋码、解码和映射等难题。”树根互联向“智能相对论”介绍道。
对此,中电云网所所长翟值楚也说道:“随着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建设的落实,技术方面没有太多问题,我觉得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市场推广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是推广的问题?
因为标识解析体系对企业资源的重构会让企业经历一段不小的阵痛。简单来说,为企业的机器、产品等事物“贴码”,等同于对企业资源进行一次更新迭代。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更新成本、学习成本、管理成本等费用支出。
“如何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即能解决客户的痛点又能低成本的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对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落地,树根互联深知其中的难处,其负责人如是对“智能相对论”说道。
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并不高,那么这样的成本支出典型就是一次浪费。没有人会为了“标识”而“标识”,这不是一门新技术,更多也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技术,工业生产的关键还得看生产线的具体需求。
当一家的企业真正地要跨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标识解析的赋能才有会有意义。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这个意愿和能力去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标识解析体系对于他们而言,能不做就不做,缺乏真正的产能驱动力。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都是集团内部的企业在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只能先在集团内部做好标杆案例,才有机会向市场进行推广。”“智能相对论”在与行业人士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行业内的情况大抵如此,集团内部先行做标杆案例成为一个常态路径。
事实上,树根互联也表示,“在集团内部推进阻力成本低,相对容易落地。”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集团内部,缺乏市场拓展性,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并不大。
所以,树根互联向“智能相对论”强调道:“(我们)在集团内部推进落地的同时,也在不断赋能给合作伙伴。树根互联的标识不是代表某一个集团的内部落地,而是适合行业内或者跨行业的信息打通。”
当然,很明显,若要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全方位的覆盖,仅是靠平台建设并不可以,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到企业内部的产能升级,以及工业互联网各方面的整体跨步,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迎来实际性的进展。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进程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只是初步阶段,各方面的条件和基础设施需要更加精细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发展,离“万事俱备”还有一段长期的建设历程,而标识解析体系的发展也不仅仅只是差一阵“东风”。
责任编辑:pj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