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早八点讯:6月21日,《福布斯》刊文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科技媒体TOPBOTS评选出了20位驱动中国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领导者,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李开复、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潼等众多来自业界、学术界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人士成为最受西方关注的“中国竞争者”。
AI人才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在于,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商业化、产品化运用元年。与机器制造时代不同,AI商业化运用时代,中美两国可谓同时起跑。
从2016、2017两年发布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可以看出,除了谷歌、微软、苹果等美国传统强势科技公司之外,在中国AI市场上也兴起了以百度为首,阿里巴巴、科大讯飞(39.900, -0.15, -0.37%)、Face ++(旷视科技)等“一超多强”的初步格局。
事实上,国内甚至国际的AI商业化“抢位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格局远未成定局,“技术推进+应用落地”才是AI从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一子,中国企业如何落棋?
已经看到的一个迹象是,以“智能语音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人机交互、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智能图像识别,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机器大脑,以及他们背后所连接的家居场景、交易和身份识别场景、汽车场景,将逐渐成为AI商业化落地的主战场。
人机对话“撕”开场景:语音操作系统来啦
语音识别已发展成人工智能接触大众的先锋,最贴近普通用户的现有产品似乎是语音输入法、苹果Siri、亚马逊智能音响Echo这些。
就在两周前,科大讯飞刚刚发布了MORFEI麦克风以及AIUI开放平台,股价随即大涨。而早在2015年,科大讯飞已经将其麦克风阵列和语音技术应用在智能硬件上,其与京东合作,推出国内第一款智能音箱“咕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智能音箱等硬件,2C直接商业化并不容易,不少厂商开始探索把能力打包输出,先2B再2C。
比如,继去年,腾讯云联合微信AI团队上线智能语音服务,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等功能上,为行业提供垂直领域定制化的语音产品后,近期正式发布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小微”。
而提出“AI先行”的百度,其语音识别率为97%,曾入选MIT“全球十大突破技术”榜单。年初以来,全资收购了人机交互初创团队渡鸦科技,并把度秘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
百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多次说,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产品将是新方向,百度正在加快把人工智能技术向智能家居等领域输出的进程。
收购渡鸦科技时,陆奇便在内部邮件中称,这是百度引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对于奠定百度智能交互平台的领先优势以及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今年上半年,百度与小鱼在家联合发布了后者的全新产品“分身鱼”视频通话机器人(19.500, -0.14, -0.71%),搭载的正是百度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
据了解,DuerOS隶属于百度度秘事业部,除了小鱼在家,该系统已经相继与中信国安(9.990, 0.53, 5.60%)广视、美的、海尔、联想等众多领域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这些合作恰恰体现了百度向外输出DuerOS的逻辑——广撒网扩场景。
又如,3月底,百度发布DuerOS智慧芯片,并宣布与紫光展锐、ARM、上海汉枫达成战略合作。据介绍,这一合作将构建包括度秘大脑、语音解决方案、芯片/模组在内的三层结构。其中,前两层由百度度秘提供,赋予芯片DuerOS“可对话”的核心功能,而芯片模组板块分别由紫光展锐、ARM、上海汉枫共同支持。
业内认为,DuerOS智慧芯片的发布,将智能语音交互能力拓展至更多智能硬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智能硬件的开发门槛。此外,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有望助力产业升级,完善智能物联网生态。
图像识别进行时:国内已能“刷脸登机”
一项技术从开发到应用,都会有个时间差和突破口。对图像识别来说,人脸识别便是目前拉近用户的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创业公司以人脸识别为方向,其中一个代表是,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的Face ++(旷视科技)。该榜单称,Face ++开拓人脸识别技术的全新使用场景,从破解诈骗案件到“微笑支付”。
除了一些创业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另一家长期研究人脸识别的大公司是百度。并且,在这项技术的两个权威的国际评测FDDB与LFW中,百度都曾获得第一名的佳绩,其中在LFW的评测中准确率达99.77%。
有此好成绩并非易事。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困难,不同于普通的图像识别。首先,就人的脸部特征而言,每个人的脸部结构都是相似的,这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不利。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双胞胎甚至多胞胎。
其次,就是表情、光照条件、整容等外因影响。不同的表情、角度观察,光照条件的影响,人脸遮盖物,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甚至是整容、P图等行为,都增加了人脸识别的难度。
但人脸识别作为百度图像识别的核心技术,已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对比、人脸查找,并在内部用于百度魔图、百度网盘、百度识图等产品中。外部应用上,百度已与泰康人寿达成合作,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后者微信投保的回执和回访环节,在线校验客户身份。
一个细节是,去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会场,安排了并不算明显的人脸识别区,少部分人发现了这一区域,并在现场拍照后,从人脸识别通道快速进场,多数参会者则依然排长队进场。但今年5月百度联盟峰会时,大家已经统一选择“刷脸”入场。
从小试牛刀到大展身手,百度开始把人脸识别技术推向不同行业。
6月28日,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落地南阳姜营机场,虽只是一个区域性动作,却意味着“刷脸登机”已成为现实。
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称,机场不同于景点、公司门禁,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百度人脸识别技术落地机场,就是希望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既确保安检通关的安全性,同时进一步提升旅客的通行效率,并且减轻机场人力资源的紧张和繁重压力。
事实上,此前,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已落地乌镇、武夷山等旅游景区,通过精准人脸识别的闸机提高游园体验及管理效率;其还与全国寻亲平台“宝贝回家”开展合作,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比评测,协助家人快速找到走失者的救助信息。
而在年初的江苏卫视第四季《最强大脑》节目的人脸识别比拼中,代表百度出战小度机器人完胜人类“最强大脑”。
自动驾驶未来时:“开放赋能”和更多人入局
“电动、智能、联网是汽车的未来,我们认可并且将引领这样的技术趋势。”——来自蔚来汽车官网上的一句话,指向AI未来的另一重要领域智能驾驶。
就在今年年中,作为初创型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企业代表之一的蔚来汽车,公布了C轮融资,投资方名单中,除了一众投资机构,还包括腾讯和百度两家公司。这其实反映了眼下自动驾驶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互联网公司堪称破局者的介入,一个是传统车企对前沿方向的必须投注。
目前,包括谷歌、特斯拉、苹果等在内的科技巨头都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投入。而福特、宝马、奔驰等大汽车厂商,也已经将初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自家汽车上。
在一串布局的公司名单里,百度是有些特殊的一个。因为它除了对外投资,自己也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
大致梳理百度在这项业务上的动作,其自2015年开始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技术研发,当年12月即在北京进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动驾驶测试;2016年9月,获得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11月在浙江乌镇开展普通开放道路的无人车试运营。
今年4月,百度又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的新计划,宣布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
自动驾驶何时能投向市场?波士顿咨询的一项研究认为,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而到203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都将是自动驾驶汽车。
如果再关心下自动驾驶可能被率先用在哪些场景,与出行平台合作一直是业内讨论的方向之一。原因在于,相比让普通人打定主意,尝试买一辆无人驾驶的车,搭上Uber等本身和智能交通沾边的平台,是相对可行的初期路径。
正因如此,2015年5月,Uber将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40名研究人员挖走,并成立了无人驾驶研究部门;2016年7月,其收购了一家仅成立7个月的自动驾驶货车初创公司Otto。
作为一家出行平台,Uber的涉足是必然,但潜在优势之外,现在的Uber既要面临团队重整的难题,还要应对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Waymo对其窃取无人驾驶技术的诉讼。
就在本月,The Information对全球研发无人驾驶的公司做了一个梳理,以技术、工程(人才)和商业模式三个主要考量因素进行排名。结论是,Waymo排第一,第二是近来风波不断的Uber,百度则位列第七,排名在苹果前,而滴滴也凭借其自动驾驶新方案首次挤入榜单。
“AI+”和“软硬结合”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如果放眼整个全球的AI市场,谷歌、亚马逊、苹果从今年开始已经陆续推出或者更新了智能音箱新产品,语音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已经最先开始落地。
《财新周刊》指出,在智能语音人机交互领域,美国三大AI科技巨头已经呈现出两种模式:谷歌、苹果是假设用户在智能音箱之外拥有手机、电视机顶盒等产品,他们只需在软件上打通各个设备,便可零成本地为语音助手增加一块屏幕;而亚马逊是软硬件一体化,无论用户过去是否买过相关产品,都可以直接在Echo Show上购物。
而回到国内来看,百度、科大讯飞等一直在AI领域布局的企业,将其AI能力通过云、芯片运用在诸如电视、冰箱、机顶盒、音箱、可穿戴设备上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国内虽然在“音箱”这个品类上的AI商业化不及美国,但在“软硬结合”的其他领域,以及诸如利用智能语音系统搜索信息、叫外卖、订电影票,甚至是支付方面,比O2O、移动支付布局的不足的美国市场来说,还有优势。
另一个清晰的路线是,国内的诸如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正试图通过开放平台向外输出AI能力,加快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和行业的商业应用,这将给整个中国传统行业的智能改造真正注入活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7月5日,首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即将召开,百度将首次发布旗下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整体战略、技术和解决方案。或许,正如百度COO陆奇所言:“在人工智能时代,开发者的成功,才是百度真正的成功”。被AI赋能后的整个中国市场,也可能走出科技+制造弯道超车的新路。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转载而转移。作者如不同意转载,即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