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制造业领域的专家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并将这些智能活动和智能机器融合起来,贯穿应用与整个制造企业的子系统(经营决策、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装配、质量保证和市场销售等),以实现整个制造企业经营运作的高度柔性化和高度集成化,从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领域的专家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制造业领域专家的智能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的难点
一、如何保证信息系统(虚拟世界)对于现场生产运营系统(现实世界)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目前,对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主要有两种方式,自动化数据采集以及人工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采集往往依托于通讯条件比较好的生产设备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人工数据采集大多是作为自动化数据采集的补充方式或替代方式,适用于自动化采集实现难度较大或经济成本较高的现场。而目前,生产现场的情况大多比较复杂,人工采集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这就造成了信息获取实时性、准确性的降低。此外,出于成本考虑,对现场数据的采集也难以做到十分全面。
在数据采集方面,西门子工厂无疑是实现效果非常理想的。遍布生产线各个关键节点的传感器以及具有通讯能力的控制器对现场的生产情况进行高速采集,这些数据都实时上传到信息系统中,实现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精准实时全面的映射。但由于现场设备条件的限制,西门子工厂在数据采集方面的成功难以在其他工厂进行复制。
比如,在三菱电机工厂,由于生产设备的通讯能力较差,为获取生产情况信息,在各机台处放置数据采集终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这种数据采集方式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受操作人员的素质及责任心影响较大,难以与自动化数据采集相比。
二、如何将来自生产现场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效的生产运营改进优化建议
面对从生产现场采集来的海量数据,无论是信息系统提供商或是工厂的生产运维人员都难以对其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无法真正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可执行的优化建议的飞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数学模型,包括设备建模以及生产运营业务的建模。
上述模型的建立不仅需要对设备及业务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数理能力及抽象能力,这些要求无疑都是目前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难点。目前西门子工厂与真正的智能制造的差距大概也在于此。这一环节的缺失,导致了无法在生产运营活动中形成闭环,进而有效改进方方面面的生产活动。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早的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到崛起阶段。现在是非常关键的阶段,转型阶段。那么这个阶段,我觉得挑战性更加大。面临的问题更加的多。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是如何解决从大到强,这个使命非常艰巨的,并且花的时间也会比较漫长,需要心态更加平和一点。
我国制造业发展参差不齐,同一时期表现为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并行,有些企业的产业的水平比较高一点,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些数字化和智能化。但是有些企业还处再一个水平比较低端,人工作业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能够创新驱动发展,我觉得一方面要解决好产品创新的问题。因为产品创新是引领,制造,包括机器人技术是一个保障。所以产品创新应该是一个行业的龙头,一个产品可以带动一个行业,产品模式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国家整个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跟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把中国制造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是我国将来实现必然的选择。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所谓工业智能化,会更加漫长一点,像智能化更加跟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的,所以智能化技术面临的挑战更多一点,每个企业特点不一样,不是一定要实现智能化。我觉得实现什么化不重要,最重要把产品质量高上去,效率搞上去,怎么赢得市场。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是更重要的,但是有些企业行业的变化特点,周期变化非常快,必须要驱动。通过现在的信息化手段,能够装备的性能有适应能力,同时使它工艺知识不断的积累,制造业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要长期的积累,工艺知识的积累很重要。而不是说买了几个机器人回来买了几个装备就是智能化了。
智能制造的发展应该是有积累的,我觉得智能制造最早应该得益于数字化,这是一个基础,离开数字化谈智能化是空话。随着这个互联网的出现,资源可以动态的存储,这里面慢慢的通过一些方法,就能够实现智能化。智能化体现,它的过程可能在产品设计里面更加重要。我们谭建荣院士谈了产品里面的智能化。因为设计是灵魂,设计带动我们的发展。这个里面有智能设计和制造过程,制造过程就是对状态进行感知,分析、决策,最后到执行。所以讲智能制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分这样几个阶段,从最早到互联网资源共享,到人工智能和手段的出现,慢慢走向智能化,所以智能制造是一个长远的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而不是仅是一个概念的阶段。
但是智能制造有几个核心特征,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可以把客户的需求,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生产,产品的服务可以串成一个整线,这是最主要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第二条线,就是在内部一条线,在设计、生产、物流到营销两条线,所以智能制造要实现这两个线的集成,一个是客户到产品服务的这个线贯穿,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中,从设计到生产,到物流,整个过程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我们每位老师,每个企业只能做其中一部分。这是我个人对智能制造的一个特征的理解。
我认为有两条主线一个就是客户需求到产品服务,一个定单设计开始,围绕这个设计,怎么样组织生产,怎么样组织物流,怎么样组织营销,这两条主线做得比较好的话确实能够带动技术的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实在的实惠,帮助转型升级。这里面最为核心是产品的智能化更加核心,大家知道智能的产品,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最近提到了深圳大疆做无人机,几年前我看几个小伙子捣鼓,能够到现在六七十个亿,我们国家很多中低端产品还是在过剩,但是供不应求在一些中高端,所以设计的改变一点,可能带来一场非常大变化。
所以我个人认为智能制造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产品的智能化。因为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当你这个产品增加一些智能以后,你的竞争力就大大提升。所以在产品创新是很重要的。所以离开了产品创新,单独谈智能制造,这是纯粹就是炒概念的,必须要是为了这个产品创新,我智能制造怎么样创新的过程,使它缩短,使创新更加方便。有的产品创新,就是设备加几个传感器,可以把整个过程个性化的定制。还有我加一些传感器,可能有一些算法,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跟人交互,有些机器跟人之间可以沟通我觉得产品创新表现得非常多。
这可能是各个其在市场慢慢摸索,怎么样找到一个比较正确,有市场的产品创新的道路。那么,当然比较难的是我们高校做得比较多的是装备的智能化。因为装备加工过程当中有很多状态,有大量的积累,所以是比较是长时期的,为什么国外很多企业不大,但是装备做得好,他们几十年,数百年就做这个,就像这次任正非他也强调,我多少年来,就做一个事实。所以装备的智能也是这个问题,把装备做得很好,中国装备在高端市场有市场,就是做到极值,每个方面,每个细节到最好。
这大量的市场。不是我们今天开完大会把智能装备搞出来的,绝对不可能的。这里面需要大量的融合,大量的实验,大量的能够排除干扰,把这个装备实验慢慢做实。装备的智能化,还是应该来讲非常艰苦漫长的道路。现在做得比较多是车间的智能化,得很好了,很多数字化车间,很多企业做得非常好。所谓数字化车间就是每个状态信息采集,实时知道这个车间按照这个需求,这还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这是车间智能化。但是更大一点就是工厂的智能化,这块应该也做得到。越大反而好做,越小反而比较难。就是我们加工一个复杂零件,把这一点搞成光滑可能十年都不可以,数字化车间可能两年就做出来的,这里面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制造,有时候很小一个事要花很长时间把它做下来。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在哪里?
智能制造最核心有这几个技术,一个就是数字制造技术,数字化就是制造要有模型,还有能够方针,这里面包括了产品的设计、创新设计以及数控技术,还有产品管理,企业协同技术,这里面方方面面的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的。牵扯到很多方面,就是数字化制造的基础。离开了数字化就根本谈不上智能化。
第二个技术是传感,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企业里面用得越多,信息掌握得多。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有嵌入,有绝对,有相对的,有静止的,有动的,这种传感器支持我们获取信息重要手段。可以灵活配置,变化非常的方便,不像机床傻大笨粗的。机群的技术对智能制造是非常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这个机器人,从1959年,第一台诞生以来,机器人在国民服务、制造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应用在汽车领域,汽车用的机器人最大。现在慢慢扩大老人护理、安全,太空勘探。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机器人各方面感知能力很差的,只能在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我们人机合作都是简单的工作,我们讲特种机器人很多的交互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今天的机器人的技术,它的功能和实用性与人类的愿望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几代人拼命的工作,并且有其他学科的进步共同推动机器人的发展,所以大家对机器人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先进的机器人和我们期望的机器人应该很大的差距。机器人应该成为新的增长点,达沃斯论坛也谈到是一个新的工业革命,麦肯锡到机器人到带来产值是万亿美元。这是机器人的先进性可以看得出来的。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机器人的计划,欧盟关注机器人制造方面的应用。
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中国,习近平***两院大会提出把机器人水平上去,占领尽多市场,我们机器人碰到很好的机遇,但是怎么样把水平搞上去,还是要花很长的时间,通过我们在水平上去,能够占领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迎接来非常好的机遇。随着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最早是模拟生命体简单的应用,慢慢的模拟生命体的智能自主决策,现在机器人做得比较多是模拟的智能,模拟整个群体智能。今天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我可能会将由现在的简单交互,发展到与环境、人的交互。机器人发展会呈现这样的变化趋势。有两点肯定,无论机器人怎么发展,高可靠,高速、重载,高安全性肯定的。
不管什么东西,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传感,机器人结构,像并联机构,。未来机器人有特点一个就是本,效率可靠,安全,就是力气也大,灵活,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可能就是人与机器人怎样共融,机器人和人类共同把一个事情做好,而不是机器人把人替代,人发挥人的优势,机器人发挥机器人的优势。共融。我觉得这个机器人一方面方面共融,操作者共融,跟其他人自然交互,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将来是机器人和环境共融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要相互了解。这里看到几个小飞机在空中能够搬这个题目,我觉得非常好的。这一方面牵扯到个体的自主,能够独立的判断。同时群体之间,有感知、认知博弈,很重要就是机器和人协同,将来可能在机器人里面,能够跟人舒服,延伸人体,尤其是老龄一些肢体的放大,能够精确理解人的,所思即所答。这是未来机器人主要的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在本体方面继续追求刚才说的特点。另外在重载方面要支持机器人和人的各方面的融合。我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呼吁一下,我们国家机器人的发展一定要深深的扎根在技术理论上,离开了技术研究,离开了基本问题的研究,机器人的发展缺乏后续的动力,所以机器人发展的动力一定来源于科学的发展。这个科学的发展把问题解决了,真正机器人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我觉得在机器人将来的核心问题可能还是三方面。
一个就是机构,有这样的顺应性,另外感知,多模态,对环境理解多认知。还有分布协调控制。这个是支持我们改变机器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大家拼命做机器人产业的同时,也要建机器人科学中心,机器人研发的基地。离开了这样科学中心,那么你后续的发展缺乏动力,你可能会一阵子做完了以后,发现再过几年继续徘徊,再过十年还是徘徊。这样你就可能被别人拉下来,会落后。
制造业思考
制造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很多方面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他每个所关注一个关键技术,把这个技术做透,能够在企业里用,成熟度可以做到7、8、9这样的水平。这种模式非常好。就是政府长期支持,但只给你三分之一的钱。你可以搞项目,给你三分之一的钱,跟企业合作三分之一。所以我有一点思考,我也做过科技部973项目,但是有些技术为什么走不到市场上去,这里面可能有两个问题。
一个高校老师关注的是文章,企业关注的是成套的彻底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差零点零几,这个技术走不出实验室。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最近我们在江苏也成立了一个无锡研究院,这个目的地是以德国这个研究所为对标。我们很多是跟企业联系非常多的。在落户不到三年,感觉到智能制造,这个对很多企业需求量很大的。但是这里面,机会是非常好。这个研究院可以把一些城市里研究生毕业留在研究院,然后花时间把这个技术做可靠,我们研究院从三年前刚刚建立至今发展了有一百多位专职人员,这个人员将来对技术的推动,可能更加重要一点。那么,这里我们主要还是做三个技术,一个就是数字化技术,怎么样把工艺提高,智能化技术就是装备的智能,还有智能化车间技术。
最近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大型风电叶片,我现场看有很多工人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我觉得机器人要尽快进入这个行业,通过几台机器人,搞个六七台机器人并行加工,这样能实现叶片加工。将来的机器人一定会出现一些能工巧匠的机器人,但是能工巧匠机器人在机器人机构、控制、测量都有一些新的挑战。我觉得将来机器人加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以发挥机器人的优点,同时弥补,数控机床,加工一些大型零件不足。
但是将来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可能不单就是一个经验传承,我觉得将来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可能就是一个学科的交叉。尤其是跟信息、材料、力学、物理交叉,通过学科交叉慢慢走向智能化。所以总而言之,不管叫什么智能制造也好,追求的一定是适应性,以及自律性,同时面向我们国家的高端装备的重大需求,离开了国家的需求,可能你很难有发展。还要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学科新增长点,培养高水平人进来,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的制造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为国家制造强国的贡献力量
智能制造机器像人一样工作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力量”
发动机装配线实现自动化吊装和运输,自行小车输送系统按照空中预设轨道将零部件送至各个工位,各工位上的工业机器人或智能设备按设定程序进行拧紧、测量、试机等工作……8月23日,在位于全椒县的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识了大中型农业装备用柴油机智能化工厂。设计、加工、检测、装配,全流程实现智能化;通过柔性智能生产线改造,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设备的互联互通。
全柴负责智能化工厂的项目负责人付红旭告诉记者,通过探索农业装备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实施成效明显: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产品设计数字化率超过80%,制造过程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 4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近20%。“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说。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等智能装备产业,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宽带安徽”扎实推进,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全光网省”,实现了所有城区、集镇光纤全覆盖,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评价,引导项目优势生产要素向智能制造集中集聚,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 “合芜马”被国家列为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新能源汽车形成优势,智能语音全球领先,智能制造产业进一步壮大。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力量。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发展先机,勇立发展潮头。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及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的推广普及,智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涌现,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工业物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万物智能互联”即将成为现实。
“发展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省的重要举措,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机器人自动搬胶,自动抓取胶料,胎圈芯一体化生产……在长丰县岗集镇,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已建成了一个颠覆传统轮胎制造的智能工厂,载重子午线轮胎年产能达200万条。“以胎圈芯生产为例,通过智能制造将传统四道工序整合优化为一道工序,生产节拍由传统工艺的59秒降低至23秒,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该公司总经理石峥告诉记者,行业同规模工厂需要2000人以上,而我们现在不到700人,比传统生产模式下降逾62%,人均产值是传统的3倍。
“工业化时代,人像机器一样工作;移动互联时代,智能制造技术将驱动机器像人一样工作。 ”省经信委副主任王灯明说。当前,人工智能沿着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的发展轨迹不断演进,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源,并推动智能制造进入新时代。
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五大技术”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一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呼之欲出。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为代表,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落子智能制造,加紧谋篇布局,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我国近年来先后发布实施“宽带中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发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动员令,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我省 《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 (2017-2021)》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抉择,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牛弩韬说,带动智能装备及零部件、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以及相关服务业等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快速发展,催生一批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供给、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有效解决企业成本上升、资源制约、竞争加剧等生产经营难题。
“点、线、面”布局智能制造,用足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冰箱产品特点,以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 、通用化为基础,通过对冰箱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研究,从个性化、标准化和技术进化的角度,构建冰箱产品的“产品平台+需求模块”的开放式架构,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基于个性化定制的产品设计体系和智能工厂。近日,美菱入选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负责家电行业分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8月24日,省经信委与省内智能制造企业、高校院所联合发起的“安徽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目的是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方式,搭建生产、科研、市场三大平台,集聚市场、技术、资金、政策等各类要素资源,加快推动我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沈忠林说。
“联盟要积极发挥资源整合、桥梁纽带作用,着力解决当前我省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平衡,以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等困难问题。 ”牛弩韬说,联盟要重点发挥好聚合作用、服务作用、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成为技术转化、上下游企业联动、市场开拓、品牌打造、标准验证的行业共性服务中心和开放共享的产品示范平台,加快推动我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据了解,我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把智能制造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对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至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进一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省发展智能制造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省经信委提出,将用足用好“制造强省”建设25亿元专项资金,整合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资金,在不改变现有渠道的前提下,加大对智能制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加强示范应用,“点、线、面”布局智能制造,深入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组织实施生产线和车间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100个智能工厂和500个数字化车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万台。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