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三菱PLC Q高性能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1.3 简易的可编程软元件和指令
2 对单CPU 系统的系统配置
2.1 系统配置
2.2 系统安全注意事项
2.3 确认系列编号和功能版
3 性能规格
4 顺控程序配置和执行条件
4.1 顺控程序
4.1.1 主程序
4.1.2 子程序
4.1.3 中断程序
4.2 程序执行形式
4.2.1 初始执行型程序
4.2.2 扫描执行型程序
4.2.3 低速执行型程序
4.2.4 待机型程序
4.2.5 固定扫描执行型程序
4.3 操作处理
4.3.1 初始处理
4.3.2 I/O 刷新(I/O 模块刷新处理)
4.3.3 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自动刷新
4.3.4 终端处理
4.4 运行,停止,暂停三种操作处理
4.5 瞬时掉电时的操作处理
4.6 数据清除处理
4.7 输入/输出处理和响应滞后
4.7.1 刷新模式
4.7.2 直接模式
4.8 在顺控程序中能使用的数值
4.8.1 BIN(二进制编码)
4.8.2 HEX(十六进制)
4.8.3 BCD(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
4.8.4 实数(十进制浮点数据)
4.9 字符串数据
5 分配I/O 地址
5.1 扩展基板的级和插槽编号间的关系
5.2 安装扩展基板和设定段级数
5.3 基板分配(基本模式)
5.4 什么是I/O 地址?
5.5 I/O 地址分配的概念
5.5.1 远程站I/O 地址
5.6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地址
5.6.1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目的
5.6.2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概念
5.7 I/O 地址分配示例
5.8 检查I/O 地址
6 QCPU 文件
6.1 关于QCPU 的存储器
6.2 程序存储器
6.3 关于标准ROM
6.4 关于标准RAM
6.5 存储卡
6.6 在标准ROM 或在闪存卡中写入数据
6.6.1 用GX Developer 在标准ROM 或闪存卡中写入数据
6.6.2 自动写入标准ROM
(从存储卡将所有的数据自动写入标准ROM)
6.7 执行标准ROM/存储卡程序(引导运行)
6.8 程序文件配置
6.9 GX Developer 文件操作和文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6.9.1 文件操作
6.9.2 文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6.9.3 文件容量
7 功能
7.1 功能表
7.2 恒定扫描
7.3 锁存功能
7.4 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行状态时设置输出(Y)状态
7.5 时钟功能
7.6 远程操作
7.6.1 远程运行/停止
7.6.2 远程暂停
7.6.3 远程复位
7.6.4 远程锁存清除
7.6.5 远程操作和QCPU 运行/停止开关间的关系
7.7 改变QCPU-兼容输入模块和中断模块的响应时间
(I/O 响应时间)
7.7.1 改变输入模块的响应时间
7.7.2 改变高速输入模块的响应时间
7.7.3 改变中断模块的响应时间
7.8 设定智能-功能模块的切换
7.9 监控功能
7.9.1 监控条件设置
7.9.2 对本地软元件的监控测试
7.9.3 对外部I/O 强制ON/OFF
7.10 在CPU 运行期间写入程序
7.10.1 运行状态下用回路模式写入数据
7.10.2 运行状态下写入批文件
7.11 执行时间的测量
7.11.1 程序监控表
7.11.2 中断程序监控表
7.11.3 扫描时间的测量
7.12 采样跟踪功能
7.13 多用户的调试功能
7.13.1 多用户监控功能
7.13.2 多用户运行写入功能
7.14 警戒定时器(WDT)
7.15 自诊断功能
7.15.1 由于出错而中断
7.15.2 出错时LED 显示
7.15.3 删除错误
7.16 故障历史记录
7.17 系统保护
7.17.1 口令注册
7.17.2 远程口令
7.18 用GX Developer 监控QCPU 系统状态(系统监控)
7.19 LED 显示
7.19.1 LED 显示
7.19.2 优先级的设置
8 与智能型功能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的通信
8.1 QCPU 与Q 系列智能型功能模块组之间的通信
8.1.1 使用GX CONFIGURATOR 进行初始值设定及自动刷新设定
8.1.2 使用软元件的初始值通信
8.1.3 使用FROM/TO 指令的通信
8.1.4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的通信
8.1.5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专用指令的通信
8.2 从智能型功能模块向QCPU 发出的请求
8.2.1 从智能型功能模块发出的中断请求
8.3 QCPU 与AnS-系列特殊功能模块组之间的通信
8.3.1 使用软元件初始值的通信
8.3.2 使用FROM/TO 的指令通信
8.3.3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的通信
8.3.4 对特殊功能模块进行快速访问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9 参数表
10 软元件
10.1 软元件表
10.2 内部用户软元件
10.2.1 输入(X)
10.2.2 输出(Y)
10.2.3 内部继电器(M)
10.2.4 锁存继电器(L)
10.2.5 信号报警器
10.2.6 边沿继电器(V)
10.2.7 通信继电器(B)
10.2.8 特殊通信继电器(SB)
10.2.9 步进继电器
10.2.10 定时器
10.2.11 计数器
10.2.12 数据寄存器
10.2.13 通信寄存器
10.2.14 特殊通信寄存器
10.3 内部系统软元件
10.3.1 功能软元件(FX,FY,FD)
10.3.2 特殊继电器(SM)
10.3.3 特殊寄存器(SD)
10.4 链接直接软元件(J??\??)
10.5 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U??\G??)
10.6 变址寄存器(Z)
10.6.1 扫描执行程序与低速执行程序之间的切换
10.6.2 扫描/低速执行程序与中断/固定扫描执行程序间的切换
10.7 文件寄存器(R)
10.7.1 文件寄存的容量
10.7.2 不同的存储卡,类型决定访问存储卡方法的差别
10.7.3 注册文件寄存器
10.7.4 文件寄存器的指定方法
10.7.5 使用文件寄存器的注意事项
10.8 嵌套(N)
10.9 指针
10.9.1 本地指针
10.9.2 公共指针
10.10 中断指针(I)
10.11 其它软元件
10.11.1 SFC 块软元件(BL)
10.11.2 SFC 转换软元件(TR)
10.11.3 网络编号指定软元件(J)
10.11.4 I/O 地址指定软元件(U)
10.11.5 宏指令自变量软元件(VD)
10.12 常数
10.12.1 十进制常数(K)
10.12.2 十六进制常数(H)
10.12.3 实数(E)
10.12.4 字符串(″)
10.13 软元件的简便使用
10.13.1 全局软元件和本地软元件
10.13.2 软元件的初始值
11 QCPU 的处理时间
11.1 读取QCPU 的扫描时间
11.2 延长扫描时间的影响因素
11.3 缩短扫描时间的影响因素
12 将程序写入QCPU 中的步骤
12.1 写入1 个程序的步骤
12.1.1 创建多程序时的考虑事项
12.1.2 向QCPU 写入程序的步骤
12.2 写入多个程序的步骤
12.2.1 创建多个程序时的考虑事项
12.2.2 将程序写入QCPU 的步骤
13 多个PLC 系统的简介
13.1 特点
13.2 多个PLC 程序简介
13.3 与单个CPU 系统的区别
14 多CPU 系统的系统配置
14.1 系统配置
14.2 在多CPU 系统配置期间的注意事项
14.2.1 可用QCPU 和动作CPU 的功能版本及其安装位置
14.2.2 使用Q 系列相应的I/O 模块和智能型功能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14.2.3 安装AnS 系列对应的I/O 模块和特殊功能模块时的限制
14.2.4 有安装限制的模块
14.2.5 使用CX–Developer 和GX–配置器
14.2.6 使多CPU 系统生效的参数
14.2.7 多CPU 系统的复位
14.2.8 当发生QCPU 停止错误时的处理
14.2.9 减少多CPU 系统处理所需的时间
15 多CPU 系统I/O 地址的分配
15.1 分配I/O 地址的概念
15.1.1 I/O 模块和智能型功能模块的I/O 地址
15.1.2 QCPU 和动作CPU 的I/O 地址
15.2 用GX–Developer 进行PC 参数I/O 分配的目的
16 多CPU 系统的QCPU 与动作CPU 之间的通信
16.1 公共CPU 存储器的自动刷新
16.2 用多CPU 命令与智能型功能模块软元件进行通信
16.3 QCPU 和动作CPU 之间的相互通信
16.3.1 从QCPU 到动作CPU 的控制指令
16.3.2 读和写软元件数据
16.4 公共CPU 存储器
17 多CPU 系统的I/O 模块与智能型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
17.1 控制PLC 通信的范围
17.2 非控制PLC 通信的范围
18 多CPU 系统QCPU 的处理时间
18.1 QCPU 扫描时间的概念
18.2 延长扫描时间的因素
19 多CPU 系统的启动
19.1 多CPU 系统启动的流程图
19.2 多CPU 系统参数的设定(多CPU 设置,控制PLC 设置)
19.2.1 系统配置
19.2.2 创建新系统
19.2.3 使用现有的预设多CPU 设置和I/O 分配
2 对单CPU 系统的系统配置
2.1 系统配置
2.2 系统安全注意事项
2.3 确认系列编号和功能版
3 性能规格
4 顺控程序配置和执行条件
4.1 顺控程序
4.1.1 主程序
4.1.2 子程序
4.1.3 中断程序
4.2 程序执行形式
4.2.1 初始执行型程序
4.2.2 扫描执行型程序
4.2.3 低速执行型程序
4.2.4 待机型程序
4.2.5 固定扫描执行型程序
4.3 操作处理
4.3.1 初始处理
4.3.2 I/O 刷新(I/O 模块刷新处理)
4.3.3 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自动刷新
4.3.4 终端处理
4.4 运行,停止,暂停三种操作处理
4.5 瞬时掉电时的操作处理
4.6 数据清除处理
4.7 输入/输出处理和响应滞后
4.7.1 刷新模式
4.7.2 直接模式
4.8 在顺控程序中能使用的数值
4.8.1 BIN(二进制编码)
4.8.2 HEX(十六进制)
4.8.3 BCD(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
4.8.4 实数(十进制浮点数据)
4.9 字符串数据
5 分配I/O 地址
5.1 扩展基板的级和插槽编号间的关系
5.2 安装扩展基板和设定段级数
5.3 基板分配(基本模式)
5.4 什么是I/O 地址?
5.5 I/O 地址分配的概念
5.5.1 远程站I/O 地址
5.6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地址
5.6.1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目的
5.6.2 用GX Developer 分配I/O 的概念
5.7 I/O 地址分配示例
5.8 检查I/O 地址
6 QCPU 文件
6.1 关于QCPU 的存储器
6.2 程序存储器
6.3 关于标准ROM
6.4 关于标准RAM
6.5 存储卡
6.6 在标准ROM 或在闪存卡中写入数据
6.6.1 用GX Developer 在标准ROM 或闪存卡中写入数据
6.6.2 自动写入标准ROM
(从存储卡将所有的数据自动写入标准ROM)
6.7 执行标准ROM/存储卡程序(引导运行)
6.8 程序文件配置
6.9 GX Developer 文件操作和文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6.9.1 文件操作
6.9.2 文件处理的注意事项
6.9.3 文件容量
7 功能
7.1 功能表
7.2 恒定扫描
7.3 锁存功能
7.4 从停止状态切换到运行状态时设置输出(Y)状态
7.5 时钟功能
7.6 远程操作
7.6.1 远程运行/停止
7.6.2 远程暂停
7.6.3 远程复位
7.6.4 远程锁存清除
7.6.5 远程操作和QCPU 运行/停止开关间的关系
7.7 改变QCPU-兼容输入模块和中断模块的响应时间
(I/O 响应时间)
7.7.1 改变输入模块的响应时间
7.7.2 改变高速输入模块的响应时间
7.7.3 改变中断模块的响应时间
7.8 设定智能-功能模块的切换
7.9 监控功能
7.9.1 监控条件设置
7.9.2 对本地软元件的监控测试
7.9.3 对外部I/O 强制ON/OFF
7.10 在CPU 运行期间写入程序
7.10.1 运行状态下用回路模式写入数据
7.10.2 运行状态下写入批文件
7.11 执行时间的测量
7.11.1 程序监控表
7.11.2 中断程序监控表
7.11.3 扫描时间的测量
7.12 采样跟踪功能
7.13 多用户的调试功能
7.13.1 多用户监控功能
7.13.2 多用户运行写入功能
7.14 警戒定时器(WDT)
7.15 自诊断功能
7.15.1 由于出错而中断
7.15.2 出错时LED 显示
7.15.3 删除错误
7.16 故障历史记录
7.17 系统保护
7.17.1 口令注册
7.17.2 远程口令
7.18 用GX Developer 监控QCPU 系统状态(系统监控)
7.19 LED 显示
7.19.1 LED 显示
7.19.2 优先级的设置
8 与智能型功能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的通信
8.1 QCPU 与Q 系列智能型功能模块组之间的通信
8.1.1 使用GX CONFIGURATOR 进行初始值设定及自动刷新设定
8.1.2 使用软元件的初始值通信
8.1.3 使用FROM/TO 指令的通信
8.1.4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的通信
8.1.5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专用指令的通信
8.2 从智能型功能模块向QCPU 发出的请求
8.2.1 从智能型功能模块发出的中断请求
8.3 QCPU 与AnS-系列特殊功能模块组之间的通信
8.3.1 使用软元件初始值的通信
8.3.2 使用FROM/TO 的指令通信
8.3.3 使用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的通信
8.3.4 对特殊功能模块进行快速访问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9 参数表
10 软元件
10.1 软元件表
10.2 内部用户软元件
10.2.1 输入(X)
10.2.2 输出(Y)
10.2.3 内部继电器(M)
10.2.4 锁存继电器(L)
10.2.5 信号报警器
10.2.6 边沿继电器(V)
10.2.7 通信继电器(B)
10.2.8 特殊通信继电器(SB)
10.2.9 步进继电器
10.2.10 定时器
10.2.11 计数器
10.2.12 数据寄存器
10.2.13 通信寄存器
10.2.14 特殊通信寄存器
10.3 内部系统软元件
10.3.1 功能软元件(FX,FY,FD)
10.3.2 特殊继电器(SM)
10.3.3 特殊寄存器(SD)
10.4 链接直接软元件(J??\??)
10.5 智能型功能模块的软元件(U??\G??)
10.6 变址寄存器(Z)
10.6.1 扫描执行程序与低速执行程序之间的切换
10.6.2 扫描/低速执行程序与中断/固定扫描执行程序间的切换
10.7 文件寄存器(R)
10.7.1 文件寄存的容量
10.7.2 不同的存储卡,类型决定访问存储卡方法的差别
10.7.3 注册文件寄存器
10.7.4 文件寄存器的指定方法
10.7.5 使用文件寄存器的注意事项
10.8 嵌套(N)
10.9 指针
10.9.1 本地指针
10.9.2 公共指针
10.10 中断指针(I)
10.11 其它软元件
10.11.1 SFC 块软元件(BL)
10.11.2 SFC 转换软元件(TR)
10.11.3 网络编号指定软元件(J)
10.11.4 I/O 地址指定软元件(U)
10.11.5 宏指令自变量软元件(VD)
10.12 常数
10.12.1 十进制常数(K)
10.12.2 十六进制常数(H)
10.12.3 实数(E)
10.12.4 字符串(″)
10.13 软元件的简便使用
10.13.1 全局软元件和本地软元件
10.13.2 软元件的初始值
11 QCPU 的处理时间
11.1 读取QCPU 的扫描时间
11.2 延长扫描时间的影响因素
11.3 缩短扫描时间的影响因素
12 将程序写入QCPU 中的步骤
12.1 写入1 个程序的步骤
12.1.1 创建多程序时的考虑事项
12.1.2 向QCPU 写入程序的步骤
12.2 写入多个程序的步骤
12.2.1 创建多个程序时的考虑事项
12.2.2 将程序写入QCPU 的步骤
13 多个PLC 系统的简介
13.1 特点
13.2 多个PLC 程序简介
13.3 与单个CPU 系统的区别
14 多CPU 系统的系统配置
14.1 系统配置
14.2 在多CPU 系统配置期间的注意事项
14.2.1 可用QCPU 和动作CPU 的功能版本及其安装位置
14.2.2 使用Q 系列相应的I/O 模块和智能型功能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14.2.3 安装AnS 系列对应的I/O 模块和特殊功能模块时的限制
14.2.4 有安装限制的模块
14.2.5 使用CX–Developer 和GX–配置器
14.2.6 使多CPU 系统生效的参数
14.2.7 多CPU 系统的复位
14.2.8 当发生QCPU 停止错误时的处理
14.2.9 减少多CPU 系统处理所需的时间
15 多CPU 系统I/O 地址的分配
15.1 分配I/O 地址的概念
15.1.1 I/O 模块和智能型功能模块的I/O 地址
15.1.2 QCPU 和动作CPU 的I/O 地址
15.2 用GX–Developer 进行PC 参数I/O 分配的目的
16 多CPU 系统的QCPU 与动作CPU 之间的通信
16.1 公共CPU 存储器的自动刷新
16.2 用多CPU 命令与智能型功能模块软元件进行通信
16.3 QCPU 和动作CPU 之间的相互通信
16.3.1 从QCPU 到动作CPU 的控制指令
16.3.2 读和写软元件数据
16.4 公共CPU 存储器
17 多CPU 系统的I/O 模块与智能型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
17.1 控制PLC 通信的范围
17.2 非控制PLC 通信的范围
18 多CPU 系统QCPU 的处理时间
18.1 QCPU 扫描时间的概念
18.2 延长扫描时间的因素
19 多CPU 系统的启动
19.1 多CPU 系统启动的流程图
19.2 多CPU 系统参数的设定(多CPU 设置,控制PLC 设置)
19.2.1 系统配置
19.2.2 创建新系统
19.2.3 使用现有的预设多CPU 设置和I/O 分配
下载该资料的人也在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人还在阅读
更多 >
- STM32 三菱PLC程序案例 9次下载
- 温度控制三菱PLC程序带注解 13次下载
- 三菱PLC编程实例项目例程-包装机三菱PLC程序 234次下载
- 三菱fx plc上位机完全代替触摸屏的程序 54次下载
- 紫金桥组态软件与三菱Q系列PLC串口通讯的实现 7次下载
- 三菱Q系列的程序高温炉程序 16次下载
- 三菱Q系列带伺服的磨床程序 25次下载
- 三菱Q02H系列的纯水控制程序 17次下载
- 三菱PLC入门程序20例子 144次下载
- 三菱q系列plc资料下载
- 三菱PLC QSCPU用户手册(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
- 三菱PLC Q基本模式CPU硬件设计保养
- 三菱PLC Q基本模式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
- 三菱q系列plc编程手册
- 三菱plc应用指令
- 三菱plc程序后缀名有几种 1146次阅读
- 三菱PLC的MC协议是什么 2690次阅读
- 三菱PLC与三菱触摸屏的通讯设置 1954次阅读
- 什么是三菱PLC?它有哪些特点? 1016次阅读
- 三菱触摸屏与三菱PLC连接的方法 2299次阅读
- 三菱PLC网口通讯设备如何通过透传网关实现远程上下载程序? 1219次阅读
- 浅谈三菱PLC智能模块在线监视功能 1527次阅读
- WinCC和三菱Q系列以太网通讯的组态步骤 1611次阅读
- 三菱PLC的串口通讯案例 9976次阅读
- 三菱PLC的选型标准 3417次阅读
- 三菱PLC与西门子PLC选用指南 9382次阅读
- 最全三菱PLC编程常见100个问题的解答 2.3w次阅读
- 三菱plc读取时钟程序_三菱plc怎么读取程序 3w次阅读
- 三菱plc怎么读取程序_电脑读取三菱PLC数据简单方法 7.6w次阅读
- 三菱plc与触摸屏通讯实例 7w次阅读
下载排行
本周
- 1电子电路原理第七版PDF电子教材免费下载
- 0.00 MB | 1490次下载 | 免费
- 2单片机典型实例介绍
- 18.19 MB | 93次下载 | 1 积分
- 3S7-200PLC编程实例详细资料
- 1.17 MB | 27次下载 | 1 积分
- 4笔记本电脑主板的元件识别和讲解说明
- 4.28 MB | 18次下载 | 4 积分
- 5开关电源原理及各功能电路详解
- 0.38 MB | 10次下载 | 免费
- 6基于AT89C2051/4051单片机编程器的实验
- 0.11 MB | 4次下载 | 免费
- 7基于单片机和 SG3525的程控开关电源设计
- 0.23 MB | 3次下载 | 免费
- 8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风扇遥控
- 0.23 MB | 3次下载 | 免费
本月
- 1OrCAD10.5下载OrCAD10.5中文版软件
- 0.00 MB | 234313次下载 | 免费
- 2PADS 9.0 2009最新版 -下载
- 0.00 MB | 66304次下载 | 免费
- 3protel99下载protel99软件下载(中文版)
- 0.00 MB | 51209次下载 | 免费
- 4LabView 8.0 专业版下载 (3CD完整版)
- 0.00 MB | 51043次下载 | 免费
- 5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新编版)
- 0.00 MB | 33562次下载 | 免费
- 6接口电路图大全
- 未知 | 30320次下载 | 免费
- 7Multisim 10下载Multisim 10 中文版
- 0.00 MB | 28588次下载 | 免费
- 8开关电源设计实例指南
- 未知 | 21539次下载 | 免费
总榜
- 1matlab软件下载入口
- 未知 | 935053次下载 | 免费
- 2protel99se软件下载(可英文版转中文版)
- 78.1 MB | 537791次下载 | 免费
- 3MATLAB 7.1 下载 (含软件介绍)
- 未知 | 420026次下载 | 免费
- 4OrCAD10.5下载OrCAD10.5中文版软件
- 0.00 MB | 234313次下载 | 免费
- 5Altium DXP2002下载入口
- 未知 | 233046次下载 | 免费
- 6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0.0免费下载
- 340992 | 191183次下载 | 免费
- 7十天学会AVR单片机与C语言视频教程 下载
- 158M | 183277次下载 | 免费
- 8proe5.0野火版下载(中文版免费下载)
- 未知 | 138039次下载 | 免费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