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本文通过整理之前研发的一个项目(ARM7TDMI +uCLinux),分析内核启动过程及需要修改的文件,以供内核移植者参考。整理过程中也同时参考了众多网友的帖子,在此谢过。由于整理过程匆忙,难免错误及讲解的不够清楚之处,请各位网友指正,这里提前谢过。本文分以下部分进行介绍:
1. Bootloader及内核解压
2. 内核启动方式介绍
3. 内核启动地址的确定
4. arch/armnommu/kernel/head-armv.S分析
5.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1. Bootloader及内核解压
Bootloader将内核加载到内存中,设定一些寄存器,然后将控制权交由内核,该过程中,关闭MMU功能。通常,内核都是以压缩的方式存放,如zImage,这里有两种解压方法:
使用内核自解压程序。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或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xxxxx.S
arch/arm/boot/compressed/misc.c
在Bootloader中增加解压功能。
使用该方法时内核不需要带有自解压功能,而使用Bootloader中的解压程序代替内核自解压程序。其工作过程与内核自解压过程相似:Bootloader把压缩方式的内核解压到内存中,然后跳转到内核入口处开始执行。
2. 几种内核启动方式介绍
XIP (EXECUTE IN PLACE) 是指直接从存放代码的位置上启动运行。
2.1 非压缩,非XIP
非XIP方式是指在运行之前需对代码进行重定位。该类型的内核以非压缩方式存放在Flash中,启动时由Bootloader加载到内存后运行。
2.2 非压缩,XIP
该类型的内核以非压缩格式存放在ROM/Flash中,不需要加载到内存就能运行,Bootloader直接跳转到其存放地址执行。Data段复制和BSS段清零的工作由内核自己完成。这种启动方式常用于内存空间有限的系统中,另外,程序在ROM/Flash中运行的速度相对较慢。
2.3 RAM自解压
压缩格式的内核由开头一段自解压代码和压缩内核数据组成,由于以压缩格式存放,内核只能以非XIP方式运行。RAM自解压过程如下:压缩内核存放于ROM/Flash中,Bootloader启动后加载到内存中的临时空间,然后跳转到压缩内核入口地址执行自解压代码,内核被解压到最终的目的地址然后运行。压缩内核所占据的临时空间随后被Linux回收利用。这种方式的内核在嵌入式产品中较为常见。
2.4 ROM自解压
解压缩代码也能够以XIP的方式在ROM/Flash中运行。ROM自解压过程如下:压缩内核存放在ROM/Flash中,不需要加载到内存就能运行,Bootloader直接跳转到其存放地址执行其自解压代码,将压缩内核解压到最终的目的地址并运行。ROM自解压方式存放的内核解压缩速度慢,而且也不能节省内存空间。
3. 内核启动地址的确定
内核自解压方式
Head.S/head-XXX.S获得内核解压后首地址ZREALADDR,然后解压内核,并把解压后的内核放在ZREALADDR的位置上,最后跳转到ZREALADDR地址上,开始真正的内核启动。
arch/armnommu/boot/Makefile,定义ZRELADDR和ZTEXTADDR。ZTEXTADDR是自解压代码的起始地址,如果从内存启动内核,设置为0即可,如果从Rom/Flash启动,则设置ZTEXTADDR为相应的值。ZRELADDR是内核解压缩后的执行地址。
arch/armnommu/boot/compressed/vmlinux.ld,引用LOAD_ADDR和TEXT_START。
arch/armnommu/boot/compressed/Makefile, 通过如下一行:
SEDFLAGS = s/TEXT_START/$(ZTEXTADDR)/;s/LOAD_ADDR/$(ZRELADDR)/;
使得TEXT_START = ZTEXTADDR,LOAD_ADDR = ZRELADDR。
说明:
执行完decompress_kernel函数后,代码跳回head.S/head-XXX.S中,检查解压缩之后的kernel起始地址是否紧挨着kernel image。如果是,beqcall_kernel,执行解压后的kernel。如果解压缩之后的kernel起始地址不是紧挨着kernelimage,则执行relocate,将其拷贝到紧接着kernel image的地方,然后跳转,执行解压后的kernel。
Bootloader解压方式
Bootloader把解压后的内核放在内存的TEXTADDR位置上,然后跳转到TEXTADDR位置上,开始内核启动。
arch/armnommu/Makefile,一般设置TEXTADDR为PAGE_OFF+0x8000,如定义为0x00008000, 0xC0008000等。
arch/armnommu/vmlinux.lds,引用TEXTADDR
4. arch/armnommu/kernel/head-armv.S
该文件是内核最先执行的一个文件,包括内核入口ENTRY(stext)到start_kernel间的初始化代码,主要作用是检查CPUID,Architecture Type,初始化BSS等操作,并跳到start_kernel函数。在执行前,处理器应满足以下状态:
r0 - should be 0
r1 - unique architecture number
MMU - off
I-cache - on or off
D-cache – off
/* 部分源代码分析 */
/* 内核入口点 */
ENTRY(stext)
/* 程序状态,禁止FIQ、IRQ,设定SVC模式 */
mov r0, #F_BIT | I_BIT | MODE_SVC@ make sure svc mode
/* 置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 */
msr cpsr_c, r0 @ and all irqs disabled
/* 判断CPU类型,查找运行的CPU ID值与Linux编译支持的ID值是否支持 */
bl __lookup_processor_type
/* 跳到__error */
teq r10, #0 @ invalid processor?
moveq r0, #‘p’ @ yes, error ‘p’
beq __error
/* 判断体系类型,查看R1寄存器的Architecture Type值是否支持 */
bl __lookup_architecture_type
/* 不支持,跳到出错 */
teq r7, #0 @ invalid architecture?
moveq r0, #‘a’ @ yes, error ‘a’
beq __error
/* 创建核心页表 */
bl __create_page_tables
adr lr, __ret @ return address
add pc, r10, #12 @ initialise processor
/* 跳转到start_kernel函数 */
b start_kernel
__lookup_processor_type这个函数根据芯片的ID从proc.info获取proc_info_list结构,proc_info_list结构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proginfo.h中,该结构的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m/proc-arm*.S文件中,ARM7TDMI系列芯片的proc_info_list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m/proc-arm6,7.S文件中。函数__lookup_architecture_type从arch.info获取machine_desc结构,machine_desc结构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mach/arch.h中,针对不同arch的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ach-*/arch.c文件中。
在这里如果知道processor_type和architecture_type,可以直接对相应寄存器进行赋值。
5.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下面对start_kernel()函数及其相关函数进行分析。
5.1 lock_kernel()
/* Getting the big kernel lock.
* This cannot happen asynchronously,
* so we only need to worry about other
* CPU‘s.
*/
extern __inline__ void lock_kernel(void)
{
if (!++current-》lock_depth)
spin_lock(&kernel_flag);
}
kernel_flag是一个内核大自旋锁,所有进程都通过这个大锁来实现向内核态的迁移。只有获得这个大自旋锁的处理器可以进入内核,如中断处理程序等。在任何一对lock_kernel/unlock_kernel函数里至多可以有一个程序占用CPU。进程的lock_depth成员初始化为-1,在kerenl/fork.c文件中设置。在它小于0时(恒为-1),进程不拥有内核锁;当大于或等于0时,进程得到内核锁。
5.2 setup_arch()
setup_arch()函数做体系相关的初始化工作,函数的定义在arch/armnommu/kernel/setup.c文件中,主要涉及下列主要函数及代码。
5.2.1 setup_processor()
该函数主要通过
for (list = &__proc_info_begin; list 《 &__proc_info_end ; list++)
if ((processor_id & list-》cpu_mask) == list-》cpu_val)
break;
这样一个循环来在.proc.info段中寻找匹配的processor_id,processor_id在head_armv.S文件
中设置。
5.2.2 setup_architecture(machine_arch_type)
该函数获得体系结构的信息,返回mach-xxx/arch.c 文件中定义的machine结构体的指针,包含以下内容:
MACHINE_START (xxx, “xxx”)
MAINTAINER (“xxx”)
BOOT_MEM (xxx, xxx, xxx)
FIXUP (xxx)
MAPIO (xxx)
INITIRQ (xxx)
MACHINE_END
5.2.3内存设置代码
if (meminfo.nr_banks == 0)
{
meminfo.nr_banks = 1;
meminfo.bank[0].start = PHYS_OFFSET;
meminfo.bank[0].size = MEM_SIZE;
}
meminfo结构表明内存情况,是对物理内存结构meminfo的默认初始化。nr_banks指定内存块的数量,bank指定每块内存的范围,PHYS_OFFSET指定某块内存块的开始地址,MEM_SIZE指定某块内存块长度。PHYS_OFFSET和MEM_SIZE都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arch-XXX/memory.h文件中,其中PHYS_OFFSET是内存的开始地址,MEM_SIZE就是内存的结束地址。这个结构在接下来内存的初始化代码中起重要作用。
1. Bootloader及内核解压
2. 内核启动方式介绍
3. 内核启动地址的确定
4. arch/armnommu/kernel/head-armv.S分析
5.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1. Bootloader及内核解压
Bootloader将内核加载到内存中,设定一些寄存器,然后将控制权交由内核,该过程中,关闭MMU功能。通常,内核都是以压缩的方式存放,如zImage,这里有两种解压方法:
使用内核自解压程序。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或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xxxxx.S
arch/arm/boot/compressed/misc.c
在Bootloader中增加解压功能。
使用该方法时内核不需要带有自解压功能,而使用Bootloader中的解压程序代替内核自解压程序。其工作过程与内核自解压过程相似:Bootloader把压缩方式的内核解压到内存中,然后跳转到内核入口处开始执行。
2. 几种内核启动方式介绍
XIP (EXECUTE IN PLACE) 是指直接从存放代码的位置上启动运行。
2.1 非压缩,非XIP
非XIP方式是指在运行之前需对代码进行重定位。该类型的内核以非压缩方式存放在Flash中,启动时由Bootloader加载到内存后运行。
2.2 非压缩,XIP
该类型的内核以非压缩格式存放在ROM/Flash中,不需要加载到内存就能运行,Bootloader直接跳转到其存放地址执行。Data段复制和BSS段清零的工作由内核自己完成。这种启动方式常用于内存空间有限的系统中,另外,程序在ROM/Flash中运行的速度相对较慢。
2.3 RAM自解压
压缩格式的内核由开头一段自解压代码和压缩内核数据组成,由于以压缩格式存放,内核只能以非XIP方式运行。RAM自解压过程如下:压缩内核存放于ROM/Flash中,Bootloader启动后加载到内存中的临时空间,然后跳转到压缩内核入口地址执行自解压代码,内核被解压到最终的目的地址然后运行。压缩内核所占据的临时空间随后被Linux回收利用。这种方式的内核在嵌入式产品中较为常见。
2.4 ROM自解压
解压缩代码也能够以XIP的方式在ROM/Flash中运行。ROM自解压过程如下:压缩内核存放在ROM/Flash中,不需要加载到内存就能运行,Bootloader直接跳转到其存放地址执行其自解压代码,将压缩内核解压到最终的目的地址并运行。ROM自解压方式存放的内核解压缩速度慢,而且也不能节省内存空间。
3. 内核启动地址的确定
内核自解压方式
Head.S/head-XXX.S获得内核解压后首地址ZREALADDR,然后解压内核,并把解压后的内核放在ZREALADDR的位置上,最后跳转到ZREALADDR地址上,开始真正的内核启动。
arch/armnommu/boot/Makefile,定义ZRELADDR和ZTEXTADDR。ZTEXTADDR是自解压代码的起始地址,如果从内存启动内核,设置为0即可,如果从Rom/Flash启动,则设置ZTEXTADDR为相应的值。ZRELADDR是内核解压缩后的执行地址。
arch/armnommu/boot/compressed/vmlinux.ld,引用LOAD_ADDR和TEXT_START。
arch/armnommu/boot/compressed/Makefile, 通过如下一行:
SEDFLAGS = s/TEXT_START/$(ZTEXTADDR)/;s/LOAD_ADDR/$(ZRELADDR)/;
使得TEXT_START = ZTEXTADDR,LOAD_ADDR = ZRELADDR。
说明:
执行完decompress_kernel函数后,代码跳回head.S/head-XXX.S中,检查解压缩之后的kernel起始地址是否紧挨着kernel image。如果是,beqcall_kernel,执行解压后的kernel。如果解压缩之后的kernel起始地址不是紧挨着kernelimage,则执行relocate,将其拷贝到紧接着kernel image的地方,然后跳转,执行解压后的kernel。
Bootloader解压方式
Bootloader把解压后的内核放在内存的TEXTADDR位置上,然后跳转到TEXTADDR位置上,开始内核启动。
arch/armnommu/Makefile,一般设置TEXTADDR为PAGE_OFF+0x8000,如定义为0x00008000, 0xC0008000等。
arch/armnommu/vmlinux.lds,引用TEXTADDR
4. arch/armnommu/kernel/head-armv.S
该文件是内核最先执行的一个文件,包括内核入口ENTRY(stext)到start_kernel间的初始化代码,主要作用是检查CPUID,Architecture Type,初始化BSS等操作,并跳到start_kernel函数。在执行前,处理器应满足以下状态:
r0 - should be 0
r1 - unique architecture number
MMU - off
I-cache - on or off
D-cache – off
/* 部分源代码分析 */
/* 内核入口点 */
ENTRY(stext)
/* 程序状态,禁止FIQ、IRQ,设定SVC模式 */
mov r0, #F_BIT | I_BIT | MODE_SVC@ make sure svc mode
/* 置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 */
msr cpsr_c, r0 @ and all irqs disabled
/* 判断CPU类型,查找运行的CPU ID值与Linux编译支持的ID值是否支持 */
bl __lookup_processor_type
/* 跳到__error */
teq r10, #0 @ invalid processor?
moveq r0, #‘p’ @ yes, error ‘p’
beq __error
/* 判断体系类型,查看R1寄存器的Architecture Type值是否支持 */
bl __lookup_architecture_type
/* 不支持,跳到出错 */
teq r7, #0 @ invalid architecture?
moveq r0, #‘a’ @ yes, error ‘a’
beq __error
/* 创建核心页表 */
bl __create_page_tables
adr lr, __ret @ return address
add pc, r10, #12 @ initialise processor
/* 跳转到start_kernel函数 */
b start_kernel
__lookup_processor_type这个函数根据芯片的ID从proc.info获取proc_info_list结构,proc_info_list结构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proginfo.h中,该结构的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m/proc-arm*.S文件中,ARM7TDMI系列芯片的proc_info_list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m/proc-arm6,7.S文件中。函数__lookup_architecture_type从arch.info获取machine_desc结构,machine_desc结构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mach/arch.h中,针对不同arch的数据定义在arch/armnommu/mach-*/arch.c文件中。
在这里如果知道processor_type和architecture_type,可以直接对相应寄存器进行赋值。
5.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下面对start_kernel()函数及其相关函数进行分析。
5.1 lock_kernel()
/* Getting the big kernel lock.
* This cannot happen asynchronously,
* so we only need to worry about other
* CPU‘s.
*/
extern __inline__ void lock_kernel(void)
{
if (!++current-》lock_depth)
spin_lock(&kernel_flag);
}
kernel_flag是一个内核大自旋锁,所有进程都通过这个大锁来实现向内核态的迁移。只有获得这个大自旋锁的处理器可以进入内核,如中断处理程序等。在任何一对lock_kernel/unlock_kernel函数里至多可以有一个程序占用CPU。进程的lock_depth成员初始化为-1,在kerenl/fork.c文件中设置。在它小于0时(恒为-1),进程不拥有内核锁;当大于或等于0时,进程得到内核锁。
5.2 setup_arch()
setup_arch()函数做体系相关的初始化工作,函数的定义在arch/armnommu/kernel/setup.c文件中,主要涉及下列主要函数及代码。
5.2.1 setup_processor()
该函数主要通过
for (list = &__proc_info_begin; list 《 &__proc_info_end ; list++)
if ((processor_id & list-》cpu_mask) == list-》cpu_val)
break;
这样一个循环来在.proc.info段中寻找匹配的processor_id,processor_id在head_armv.S文件
中设置。
5.2.2 setup_architecture(machine_arch_type)
该函数获得体系结构的信息,返回mach-xxx/arch.c 文件中定义的machine结构体的指针,包含以下内容:
MACHINE_START (xxx, “xxx”)
MAINTAINER (“xxx”)
BOOT_MEM (xxx, xxx, xxx)
FIXUP (xxx)
MAPIO (xxx)
INITIRQ (xxx)
MACHINE_END
5.2.3内存设置代码
if (meminfo.nr_banks == 0)
{
meminfo.nr_banks = 1;
meminfo.bank[0].start = PHYS_OFFSET;
meminfo.bank[0].size = MEM_SIZE;
}
meminfo结构表明内存情况,是对物理内存结构meminfo的默认初始化。nr_banks指定内存块的数量,bank指定每块内存的范围,PHYS_OFFSET指定某块内存块的开始地址,MEM_SIZE指定某块内存块长度。PHYS_OFFSET和MEM_SIZE都定义在include/asm-armnommu/arch-XXX/memory.h文件中,其中PHYS_OFFSET是内存的开始地址,MEM_SIZE就是内存的结束地址。这个结构在接下来内存的初始化代码中起重要作用。
下载该资料的人也在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人还在阅读
更多 >
- RT-Thread文档_内核移植
- Armlinux内核移植及系统初始化过程分析 11次下载
- 如何实现Linux内核移植和yaffs2根文件系统制作 9次下载
- Google Android的操作系统内核编译图文教程 10次下载
- Linux内核的源代码漫游详细资料说明 15次下载
- 解析MLD自动化操作系统移植降低 Linux 成本 17次下载
- 浅谈MLD自动化操作系统移植如何降低 Linux成本 0次下载
- 怎样去读Linux内核源代码 13次下载
- 基于DSP的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的研究与实现_王晓东 1次下载
-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详解(顶嵌) 19次下载
- 嵌入式Linux在s3c2440上的移植研究 67次下载
- HHARM9200移植2.6内核移植文档
- Linux-2.6.25移植
- 嵌入式Linux2.6在S3C2410上的移植技术探析
-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基础
- Linux内核内存管理架构解析 686次阅读
- 获取Linux内核源码的方法 694次阅读
- 嵌入式Linux移植与系统启动解读 1475次阅读
- Linux系统内核与Linux发行套件的区别 1212次阅读
- U-Boot介绍 4129次阅读
- Linux:QEMU调试内核的步骤 3172次阅读
- 深入linux内核架构 Linux内核架构分析解读 3806次阅读
- Linux 5.4.1内核已经发布你期待使用吗 3310次阅读
- 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的ARM9运行实现方式介绍 1573次阅读
- Linux内核与Android的关系 4606次阅读
- 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的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设计 1209次阅读
- Linux内核地址映射模型与Linux内核高端内存详解 3474次阅读
- ARMSYS开发板上的uClinux内核移植 966次阅读
- PowerPC平台Linux的移植(二) 1237次阅读
- Linux内核开发工具介绍 4720次阅读
下载排行
本周
- 1IP6823 支持 qi 认证的无线充电发射控制 SOC
- 1.01 MB | 1次下载 | 免费
- 2IP6824 全集成QI 无线充电发射控制SOC
- 1.22 MB | 1次下载 | 免费
- 3GD32G5x3 FFT模块用户指南
- 920.15KB | 次下载 | 免费
- 4GD32H73x/H75x的器件限制
- 774.05KB | 次下载 | 免费
- 5PDTA115EU配备PNP电阻的晶体管规格书
- 189.74KB | 次下载 | 免费
- 6带注入电流控制的1.8V通用SP8T-Z和2个SP4T-Z模拟开关
- 847.62KB | 次下载 | 免费
- 7PESD18VY1BBIF保护二极管规格书
- 4.56MB | 次下载 | 免费
- 8视频处理器晶振应用方案
- 515.02 KB | 次下载 | 免费
本月
- 1A7159和A7139射频芯片的资料免费下载
- 0.20 MB | 55次下载 | 5 积分
- 2零死角玩转STM32F103—指南者
- 26.78 MB | 41次下载 | 1 积分
- 3PIC12F629/675 数据手册免费下载
- 2.38 MB | 36次下载 | 5 积分
- 4PIC16F716 数据手册免费下载
- 2.35 MB | 18次下载 | 5 积分
- 5dsPIC33EDV64MC205电机控制开发板用户指南
- 5.78MB | 8次下载 | 免费
- 6STC15系列常用寄存器汇总免费下载
- 1.60 MB | 7次下载 | 5 积分
- 7AN-1267: 使用ADSP-CM408F ADC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反馈采样时序
- 1.41MB | 5次下载 | 免费
- 8LP9962集成 PFC 和 和的 高压半桥驱动的 LLC 谐振
- 3.30 MB | 4次下载 | 免费
总榜
- 1matlab软件下载入口
- 未知 | 935124次下载 | 10 积分
- 2开源硬件-PMP21529.1-4 开关降压/升压双向直流/直流转换器 PCB layout 设计
- 1.48MB | 420063次下载 | 10 积分
- 3Altium DXP2002下载入口
- 未知 | 233088次下载 | 10 积分
- 4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0.0免费下载
- 340992 | 191367次下载 | 10 积分
- 5十天学会AVR单片机与C语言视频教程 下载
- 158M | 183335次下载 | 10 积分
- 6labview8.5下载
- 未知 | 81581次下载 | 10 积分
- 7Keil工具MDK-Arm免费下载
- 0.02 MB | 73813次下载 | 10 积分
- 8LabVIEW 8.6下载
- 未知 | 65988次下载 | 10 积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