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介绍
近年来,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通信速率的提高和交互技术的应用,使得以太网技术应用于现场控制领域成为可能,这对工业控制网络产生了新的影响。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太网己经进入了现场控制级,但是已有的现场总线仍将继续存在,工业以太网只能占领一定的市场。
从现实来看,以太网扩展了现有的系统,但是现场总线不可能完全被工业以太网替代,后者的潜力巨大,其应用领域一定会不断扩大。所以,将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结合,从而实现底层生产与上层管理的紧密集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CAN总线作为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该设计以CAN总线作为工业现场总线,实现其与以太网的互联。
1硬件结构
目前,对于CAN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低档MCU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另一种是高档MCU加E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再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因CAN只采用了ISO/OSI参考模型的一、二层,协议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用于低成本、速率要求不高的离散控制系统。从合理的成本和有效利用处理能力这两方面考虑,该设计采用低档MCU加接口芯片的方法,其硬件框图见图1.

图1 硬件原理图
1.1主控芯片及以太网接口模块
根据要求,该系统选择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5单片机。它是面向测控对象和嵌入式应用的,所以它的体系结构以及CPU、指令系统、外围单元电路都是按照这种要求专门设计的。它内部带高达20 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AT89C55完全兼容8051指令集,片上FLASH方便了使用者进行在线编程,工作速率最高可达33 MHz,256 B的内部RAM,32个可编程的I/O口,3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8个中断源,支持低功耗的空闲工作模式。以太网接口选用的是RTL8019AS芯片,它是由Realtek公司生产的一种高度集成的以太网控制器,能实现以太网媒介访问层(MAC)和物理层(PHY)的全部功能。RTL8019AS内部有两个RAM区域:一是16 KB,地址为0x4000~0x7fff,要接收和发送数据包必须通过DMA读写RTL8019AS内部的16 KB的RAM,它实际上是双端口RAM,即有两条总线与其连接,一条总线用于RTL8019AS读/写或写/读该RAM,即本地DMA;另一条总线用于单片机读或写该RAM,即远程DMA;二是32个字节,地址为0x0000~0x001F,用于存储以太网物理地址。主控芯片和以太网接口芯片的硬件接口原理图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太网的包最大可以超过1 500个字节,AT89C55的片内RAM只有256个字节,因此无法存储这么大的包,所以这里扩展了一个32 KB的外部RAM,这样同时也能提高单片机的数据传输速度。

图2 以太网接口电路原理图
1.2 CAN接口模块
组成CAN系统的主要器件是CAN控制器和收发器。该设计中,CAN接口模块选用SJA1000芯片和PCA82C250芯片。SJA1000是一个独立的CAN控制器,它是Philips公司另一个CAN控制器PCA82C200的替代产品,且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Peli CAN),这种模式支持CAN 2.0B协议。SJA1000主要完成CAN的通信协议,实现报文的装配和拆分、接收信息的过滤和校验等。
PCA82C250是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增强系统的驱动能力。采用收发器的系统中,节点数至少可以达到110个,同时还具有降低射频干扰(RFI)和很强的抗电磁干扰(EMI)能力。在处理这部分电路时,有几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1)晶振电路的问题。89C55和SJA1000都应该有各自独立的晶振电路,不能够用SJA1000的时钟输出信号CLKOUT来驱动单片机。
(2)复位引脚的问题。虽然SJA1000的复位是低电平,但不能通过一个非门直接连接单片机的复位引脚。一般对解决复位引脚问题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单片机的I/O引脚控制SJA的复位引脚,其好处是单片机可以完全控制SJA的复位过程;第二种是采用适当的复位芯片,为了降低成本,该设计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
(3)RX1引脚的电位必须维持在约0.5 VCC上,否则将不能形成CAN协议所要求的逻辑电平。
(4)一定要注意电缆的终端阻抗匹配,它直接影响CAN总线是否能正常工作和网络性能。CAN接口模块的硬件电路图见图3,在PCA82C250的RS脚上接有一个斜率电阻R,可根据总线通信速度适当调整电阻的大小。
从现实来看,以太网扩展了现有的系统,但是现场总线不可能完全被工业以太网替代,后者的潜力巨大,其应用领域一定会不断扩大。所以,将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结合,从而实现底层生产与上层管理的紧密集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CAN总线作为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该设计以CAN总线作为工业现场总线,实现其与以太网的互联。
1硬件结构
目前,对于CAN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低档MCU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另一种是高档MCU加E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再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因CAN只采用了ISO/OSI参考模型的一、二层,协议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用于低成本、速率要求不高的离散控制系统。从合理的成本和有效利用处理能力这两方面考虑,该设计采用低档MCU加接口芯片的方法,其硬件框图见图1.

图1 硬件原理图
1.1主控芯片及以太网接口模块
根据要求,该系统选择了性能价格比较高的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5单片机。它是面向测控对象和嵌入式应用的,所以它的体系结构以及CPU、指令系统、外围单元电路都是按照这种要求专门设计的。它内部带高达20 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AT89C55完全兼容8051指令集,片上FLASH方便了使用者进行在线编程,工作速率最高可达33 MHz,256 B的内部RAM,32个可编程的I/O口,3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8个中断源,支持低功耗的空闲工作模式。以太网接口选用的是RTL8019AS芯片,它是由Realtek公司生产的一种高度集成的以太网控制器,能实现以太网媒介访问层(MAC)和物理层(PHY)的全部功能。RTL8019AS内部有两个RAM区域:一是16 KB,地址为0x4000~0x7fff,要接收和发送数据包必须通过DMA读写RTL8019AS内部的16 KB的RAM,它实际上是双端口RAM,即有两条总线与其连接,一条总线用于RTL8019AS读/写或写/读该RAM,即本地DMA;另一条总线用于单片机读或写该RAM,即远程DMA;二是32个字节,地址为0x0000~0x001F,用于存储以太网物理地址。主控芯片和以太网接口芯片的硬件接口原理图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太网的包最大可以超过1 500个字节,AT89C55的片内RAM只有256个字节,因此无法存储这么大的包,所以这里扩展了一个32 KB的外部RAM,这样同时也能提高单片机的数据传输速度。

图2 以太网接口电路原理图
1.2 CAN接口模块
组成CAN系统的主要器件是CAN控制器和收发器。该设计中,CAN接口模块选用SJA1000芯片和PCA82C250芯片。SJA1000是一个独立的CAN控制器,它是Philips公司另一个CAN控制器PCA82C200的替代产品,且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Peli CAN),这种模式支持CAN 2.0B协议。SJA1000主要完成CAN的通信协议,实现报文的装配和拆分、接收信息的过滤和校验等。
PCA82C250是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增强系统的驱动能力。采用收发器的系统中,节点数至少可以达到110个,同时还具有降低射频干扰(RFI)和很强的抗电磁干扰(EMI)能力。在处理这部分电路时,有几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1)晶振电路的问题。89C55和SJA1000都应该有各自独立的晶振电路,不能够用SJA1000的时钟输出信号CLKOUT来驱动单片机。
(2)复位引脚的问题。虽然SJA1000的复位是低电平,但不能通过一个非门直接连接单片机的复位引脚。一般对解决复位引脚问题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单片机的I/O引脚控制SJA的复位引脚,其好处是单片机可以完全控制SJA的复位过程;第二种是采用适当的复位芯片,为了降低成本,该设计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
(3)RX1引脚的电位必须维持在约0.5 VCC上,否则将不能形成CAN协议所要求的逻辑电平。
(4)一定要注意电缆的终端阻抗匹配,它直接影响CAN总线是否能正常工作和网络性能。CAN接口模块的硬件电路图见图3,在PCA82C250的RS脚上接有一个斜率电阻R,可根据总线通信速度适当调整电阻的大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下载该资料的人也在下载
下载该资料的人还在阅读
更多 >
- 基于ST的现场总线/实时工业以太网开发方案
- 基于嵌入式Linux的以太网与CAN和MBUS两种现场总线的通信网关设计
- 基于以太网与CAN现场总线的嵌入式网关设计 16次下载
- 低成本CAN与以太网互连的方案 12次下载
- EtherCAT_以太网现场总线 52次下载
- Profibus总线与以太网之间的冗余通信 38次下载
- 基于VME总线的以太网接口设备
- 工业以太网和CAN-bus在隧道照明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 基于ARM 技术的CAN总线和以太网间的互联设计
-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总线综合管理系统研制
- 工业以太网和CAN-bus在隧道照明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互连
- CAN 与以太网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分析
-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发展的未来趋势
- CAN 与以太网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分析
- 工业现场总线技术介绍和工业以太网优势 106次阅读
- 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有什么区别 2402次阅读
- 工业以太网与工业现场总线的区别 2423次阅读
- CAN转以太网模块的应用场景 890次阅读
- 车载以太网挑战CAN总线 3575次阅读
- 工业以太网能否代替现场总线 1090次阅读
- 工业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络的比较 4437次阅读
- 现场总线技术有什么优点 5973次阅读
- 一文详解什么是实时以太网 1.3w次阅读
- 以太网的CAN总线系统设计 1539次阅读
- 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的互连 3969次阅读
- 以太网无法取代CAN的原因是什么? 2838次阅读
- 宜科: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互连解决方案 1186次阅读
- 基于PIC32的以太网与CAN总线的网桥设计 1067次阅读
- 一种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连系统的设计方案 4413次阅读
下载排行
本周
- 1aP89W24 USB语音芯片烧录器中文手册
- 1.58 MB | 4次下载 | 免费
- 2PC4401_DC-DC 42V反激式隔离开关电路
- 0.85 MB | 3次下载 | 免费
- 3GPRS智能超声波液位监测终端
- 835.55 KB | 2次下载 | 免费
- 4NS8002 2.4W单声道AB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中文手册
- 1.06 MB | 1次下载 | 免费
- 5STM32的几种开发方式,你都知道吗?(可下载)
- 353.41 KB | 次下载 | 免费
- 6AIWA HS-J202/HS-J202M/HS-J800维修手册
- 13.60 MB | 次下载 | 10 积分
- 7DM400G彩色无纸记录仪使用说明
- 5.65 MB | 次下载 | 免费
- 8ZS726GaN(ZS727GaN.ZS728GaN)氮化镓DMOSGaN恒压模式PWM电源芯片
- 2.73 MB | 次下载 | 免费
本月
- 1第十一届 蓝桥杯 单片机设计与开发项目 省赛 程序设计试题及源码
- 90.88KB | 23次下载 | 3 积分
- 2NR-E531TX-XN冰箱说明书
- 8.64 MB | 23次下载 | 免费
- 3STM32单片机无人机设计
- 8.81 MB | 19次下载 | 免费
- 4华为硬件工程师手册目前最全版本
- 1.02 MB | 15次下载 | 2 积分
- 5STM32F103C8T6开发板最小系统原理图
- 0.78 MB | 15次下载 | 免费
- 6Python从入门到精通背记手册
- 18.77 MB | 14次下载 | 1 积分
- 7华硕主板架构认识
- 1.42 MB | 11次下载 | 免费
- 8东芝彩色电视机29SF6C维修说明书
- 4.86 MB | 8次下载 | 1 积分
总榜
- 1matlab软件下载入口
- 未知 | 935127次下载 | 10 积分
- 2开源硬件-PMP21529.1-4 开关降压/升压双向直流/直流转换器 PCB layout 设计
- 1.48MB | 420063次下载 | 10 积分
- 3Altium DXP2002下载入口
- 未知 | 233089次下载 | 10 积分
- 4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0.0免费下载
- 340992 | 191377次下载 | 10 积分
- 5十天学会AVR单片机与C语言视频教程 下载
- 158M | 183336次下载 | 10 积分
- 6labview8.5下载
- 未知 | 81584次下载 | 10 积分
- 7Keil工具MDK-Arm免费下载
- 0.02 MB | 73814次下载 | 10 积分
- 8LabVIEW 8.6下载
- 未知 | 65988次下载 | 10 积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