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客厅战略,在春节期间是最明显的。团圆之时,把注意力放在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上都是不礼貌的,但放在电视上是绝对听话的。看上去互联网电视盒的机会来了——真的如此吗?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智齿”,作者在拜访其当地的广电网络公司(即广电运营商)后对互联网电视盒的机会以及与广电运营商的利益博弈做出了一些预测和解读。作者认为,客厅战略的利益终将属于广电运营商,但在运营商觉醒之前,互联网公司的机会窗口仍然很大。
昨天我去拜访我老家这个三线城市的广电网络公司。这是电视系统改革后成立的电视运营服务商。当然商业化还是有限,国资委管理的广电网络公司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北京的歌华、深圳的天威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里是办理电视节目业务和广电宽带接入的地方。这里这周很忙,非常的忙。
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地,春节是电视刚需爆发的时刻。
我所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近日受理最多的业务是机顶盒开通副机。根据政策(不同省份应该是大同小异),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接一个电视机,家庭个人用户的第二台电视机需要收看数字电视的话,需要再购置一台机顶盒,但不需要另缴收视费;而如果第三台电视要装机顶盒,就除了购置装机之外还得另缴一份收视费了(不过貌似有折扣)。于是在春节期间,家庭里在外工作的成员回到家中,对于电视机的矛盾就产生了,对副机的需求变大。
我的理解是,大部分人休假的时候,大家还是不愿意对着电脑的——也不愿意对着老人与儿童喜爱的节目。购置和开通机顶盒副机的业务量在这周如此之大,甚至超过了“故障报修”。而一台电视机顶盒的价格是300到350左右,这个在各地差异不会太大。
2、受理第二多的业务是复机。在这个劳动力或者说人才输出大省,有大量的数字电视账号在平时是处于报停状态的。在报停期间账号内预存的收视费并不会扣除,精确到天。而这周大量的数字电视账号被重新激活开始计费——这听上去是一个挺浪漫的故事,故乡的电视账户和故乡的房子一起,盼着回乡的人们让它们活过来。
而两周后,这些账户大部分会再次被报停。
3、受理第三多的仍是各种各样神奇的“故障报修”——听说过IBM的客服花大量时间在“任意键是哪个键”的问题上么,机顶盒其实也是一样的。比较典型的问题有:当用户选择未开通的付费频道时,电视会提示“无授权”,而这个时候有大量的用户不会选择回到原来已经购买的频道,而是认为自己的电视被封停而致电投诉。几乎所有运营商客服处理的故障问题,都是使用问题,在技术消费越不普及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明显。
4、比较有趣的是我遇到一位某品牌电视的销售商,我问及她关于该品牌下智能电视,她表示平常对电视运营商的服务需求并不强烈,但是安卓的电视系统显然不能很好照顾过年一大家子人。
在回归传统价值观的春节中,还在娱乐功能上找市场的智能电视,并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互联网电视盒亦然。
在了解到副机和复机的大量需求后,互联网电视盒在这其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吗?一个家庭无线热点可以管理多个互联网电视盒,向不同的屏幕提供不同的内容,而一台电视盒的价格从100到300元不等,甚至有便宜的山寨产品不到百元。对于家中需要管理三个以上电视屏幕的情况而言,使用电视盒会比缴两份收视费合适。
而对于每年就开一个月的电视机们而言,用电视盒看上去更为方便。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家庭中应该不会布置常年开通的网线吧?
另外,也有老人家中其实已经在使用类似互联网电视盒或者智能电视的产品,但他们认为操作起来更难,比运营商的数字电视系统更难学习——但似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在被推送的内容中去选择,而不是主动挑选要播放的节目。翻遍所有频道的乐趣,大概和毫无目的性地逛街差不多。
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运营商可以去处理的问题。但整个广电系统,在这方面已经远远滞后了。
假设这样一个情况,电视账号和手机卡一样可以让用户随身携带,各省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一样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费和频道内容定制。而用户只需要在不同的电视机上插入自己的卡片或者微型机顶盒,就可以收看自己定制的电视业务。那么,关于副机、复机和故障等等问题还存在吗?
广电运营商的问题在于,不够移动。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上的业务在目前获得了一些机会。可是,如果广电运营商有一天开窍,移动了起来呢?
数字电视机顶盒+账号ID,完全可以做到只有一个U盘大小,内置全套广电数字电视终端程序和账号。剩下的就是,让机顶盒移动起来。
目前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互联网电视盒最大的障碍是政策,第二大的障碍是用户习惯。在这两件事上,广电运营商的官方身份都是强势的,不成问题。
目前互联网电视盒几乎不能作为一个合法的入网设备存在。在三四线城市也无法充分移动起来。对于有阶段性需求的用户而言——是给自己的有线电视复机方便呢,还是另外拉一条网线再设个家庭WiFi方便?
这样的问题对于智能电视也是一样的。不同省级运营商甚至地级运营商所合作的智能电视品牌不一。并不是说把安卓系统装进电视机,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如果智能电视内置的软件与运营商的终端程序不匹配,用户使用起来反而更麻烦。
有线电视的思路,是控制每个客厅的电视机。而移动互联网的思路,每个客厅的电视机都是标准的通用屏幕,用别的系统来调用这个屏幕。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占领用户的客厅需要好几大步:让用户学会额外的系统、让用户去购买设备、架设家庭网络,还要主动上网找电视节目;而对于运营商而言,这件事就差一层窗户纸:在后台打通软件、服务和内容——当然还有政策,但是左手右手的问题就不算是问题了。
但传统有线电视台的思维在广电运营商还是根深蒂固。相信大部分广电的省公司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电视接入商和网络接入商。不要说云管端了,连“管”的事都还没干全。
让我们来看看广电运营商还有哪些事可以干:
1、移动化,让账号、用户本人和终端统一起来,让电视账号和手机一样跟随用户。
这相当于让每个用户拥有了一个“移动”的大屏幕——不少在40寸以上。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商业机会和技术革命。
不过这需要打破各省级广电运营商之间的沟壑。这其实不难。广电网络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差。而且其还在为大量的影视节目资源困在广电网络上无法增值而烦恼。全国联网,移动终端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广电可能会因此成为比电信更大的数据服务商。电视所反应出的信息并不比手机少,而电视用户的偏好,可比手机用户值钱的多。如果广电不想被未来抛弃,做用户、做数据挖掘是迟早的事——但这些现在让互联网公司做了。
2、把云端的内容做起来,在制播分离的基础上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满大街的电视内容制作商向电视台提供内容,而电视台几乎是无偿使用广电运营商的管道资源。
但是当用户对电视不满意的时候,总是先骂运营商,电视台与电视内容制作公司则在背后点钱。由此可见运营商的价值被低估成什么样了。能够把电视行业的产业链打通的,只有运营商。
电视台与更上游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应该依附于运营商来分成,因为用户和终端在运营商手里——这是电信行业的经验,但电视运营商显然现在还没有这个觉悟。
有一些商业化走得较快的运营商与电视购物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与电视商务业务,销售一些电视用户感兴趣的商品。但是真正的金矿——广告、互动游戏、硬件等等都还没有成体系地运作。
在打通产业链上,运营商可做的事太多了。电视运营商不需要自己去做硬件、开商场、开发软件,而是应该营造一个生态,让各方都能在自己的游戏规则下赚到钱,最终自己得以获得行业领导者的身份。
这无疑,也会解决与电视运营商关系密切的智能电视厂商的困境。产业生态从此大不同。
3、自建内容编辑部门。
从互联网的经验来看,榜单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内容产业,更接近终端的导航与二次编辑有时比一手内容的提供商更赚钱。电视运营商对于其平台上各项服务的推荐具有特别的效应和价值,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运营商涉足这方面的业务。
把电视的注意力和收视看作流量的话,互联网上流量导航和流量入口的玩法对于电视一样有效。而这活……运营商不干自然就把机会留给了更懂流量的互联网公司。
随着“客厅战略”越来越流行,运营商自建的内容会越来越有价值。看哪家省级运营商先动起来了。
所以可以说电视运营商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互联网公司在电视的机会和黄金期,取决于这头雄狮何时醒来——或者,有极微小的几率,互联网公司在狮子醒来前就把它打死了。
在目前所知的春节需求中,在运营商还没有任何作为的情况下,互联网电视盒究竟还需要满足哪些需求?这些需求,大概就是运营商崛起前互联网公司在客厅的机会:
1、多屏合一的管理以及与数字电视的整合。
纯网络视频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但借着数字电视市场培育的机会让用户认知和接受网络视频是非常好的机会。而目前互联网电视盒比运营商的机顶盒更适合管理多屏,只有让用户意识到自己可以用互联网电视盒来管理电视屏幕,最广大用户的客厅才算真正向互联网公司开放了。
这需要与数字电视联合起来,必要的接口和利益分配是必需的。需要机遇,也需要魄力。当然,点子还得靠互联网公司去想。
2、让互联网电视盒移动起来。
其实现成的解决方案有许多,要绕过政策也不是特别麻烦。但目前互联网公司面对工信和广电两尊神仙,其实也不是特别积极。
互联网电视盒无疑是智能手机的拓展,而它应该更加移动化,与手机绑定在一起而不是与通用的可替换的电视屏幕绑定在一起。互联网电视盒将成为一个更为有趣的模块,被整合进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设备里。
3、内容服务。
事实上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内容部门,自制节目和导视节目在网络视频上如火如荼。它们进入电视,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商业契机还没到这一步。
所以,互联网公司们最好祈祷运营商晚些醒来。即便在目前的六块牌照的政策下,电视屏幕还有很多机会。但是广电运营商崛起后,就说不定了。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