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真的来了!6月6日上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发放5G商用牌照,较之前市场预期的下半年发牌、2020年商用提前了半年左右。
5G之于4G,绝非像《五环之歌》里唱的“你比四环多一环”那样简单,也并不只是上传下载速度的百倍提升。其革命性在于为各个传统行业提供了一个拥抱数字化的平台、支持其转型升级成功,进而加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激活了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发令枪响,一场新的竞赛已经开始;提前半年,产业链能否跟上节奏?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的格言亦是人尽皆知。作为我国信息通信事业的主力军,中国移动在完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TD-SCDMA发展重任、推动我国主导的4G/TD-LTE实现全球规模应用的基础上,近年来积极投身于加快5G发展,不仅在核心技术、国际标准、网络部署、应用创新等方面成果斐然,更在“5G+行业”上先试先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之能够以一个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准备相对充分的姿态迎接5G商用大潮的到来。
5G发令枪响
5G商用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我国5G规模商用部署发令枪的正式打响,也彰显了国家提速5G发展的决心。
尽管较预期有所提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商用牌照发放的条件,并在技术、产业等方面初步构建起竞争优势。技术标准方面,中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已被纳入ITU的5G定义,中国企业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也皆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最新发布的5G专利竞争态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中国企业申请的5G通讯系统标准关键专利(SEPs)件数占全球34%,傲居全球第一。
从2016年开始,工信部牵头成立的IMT-2020(5G)推进组组织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如今产业方面也已就绪。主要的设备厂商皆推出了基于3GPP标准的端到端商用系统,三大运营商已在多地开展5G规模试验和业务示范,比如中国移动在牌照发放前已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5个城市启动规模外场测试,并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个城市围绕31个应用场景开展5G业务示范。同时,5G时代实现了移动通信历史上首次终端和网络同步成熟,目前已有超过50款终端面市,类型包括手机、热点、室内客户端设备、户外客户端设备、模块、上网卡或适配器以及USB终端等。
我国5G发牌亦顺应了全球5G发展形势。从韩美竞相“首发”到英国、瑞士等国宣布商用5G业务,5G商用进程不断加速、各国抢跑已至关键节点。GSMA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将有29个市场开通5G服务,连接数达到1000万个。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网络及用户规模,4G基站数量即占全球的约60%,GSMA预计到2025年中国5G用户将达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总和,中国的5G建设将给全球树立坚实信心,对5G应用的推动也将给全球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5G很快,快到可以以秒速下载一部电影,但快并不是5G的全部。
ITU定义中,5G既有Gbps起步的超大带宽(eMBB),也有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的通信能力(uRLLC)和每公里百万级的海量联接(mMTC)。它不仅服务于“人人互联”,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提升,更将实现“万物智联”,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改变。
“5G不是简单的4G+1G,5G将更具有革命性、呈现更高价值,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充分释放数字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此前有过这样的评价。
“世界工厂”的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工业、交通、能源等各个传统行业均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这些行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5G技术的价值与意义将更为显著——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报告指出,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为24.8万亿元;就业贡献方面,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移动提前布局抢占5G先机
坐拥全球最大规模网络与最多用户资源的中国移动,一直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5G领域同样如此。
早在2012年,这家领先电信运营商就已启动了5G研发,围绕5G场景需求定义、核心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构建、应用业务创新开展了大量工作,为5G的商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获得5G商用牌照后,宣布将加快5G网络部署,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大力推进“5G+”计划,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业务。
面向行业这个5G的主战场,中国移动也早已行动起来,与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建设银行等行业翘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工业物联网、健康物联网、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全方位推动5G应用的跨界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少成功的用例。
其正在实施的“5G+”计划亦在很大程度上指向行业市场,包含有5G+AICDE与5G+Ecology的含义,前者意指推动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紧密融合,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后者强调以5G赋能产业伙伴,共建5G产业生态、共扩产业边界、共享5G盛宴。
“独行快、众行远”,为了更好地引领产业伙伴共同探索5G与产业的融合之道,中国移动在2018年12月牵头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美国高通、新华三、海信、好未来、VMware、港华燃气、北京迪信通等伙伴重磅成立了“5G产业数字化联盟”,明确提出了“四个让”的合作思路——让了解行业的伙伴打造优质产品、让接触客户的伙伴获得增值、让平台助力产品销售、让资源助力企业腾飞。
“5G产业数字化联盟”还向合作伙伴推出了“优先5G体验、优先大数据赋能、优先渠道推广、优先产品宣传”的“四优先”权益。据了解,联盟目前已吸纳了诸多优秀伙伴,并在浙江、江苏、湖北、北京、山东等地成立包含“政产学研投”各领域伙伴的合作机构;未来计划引入超百家战略伙伴、超千家平台伙伴,形成百万级产品和渠道,构建能力互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合作体系。
率先落地领跑5G行业应用
通过聚合合作伙伴的力量,中国移动的“5G+”实践进展颇为迅速,在5G发牌前就已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真正落地。改变,正在发生。
5G+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雪亮工程”是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工程。中国移动以5G基础网络、AI智能分析为依托打造5G平安综治管理平台,让“雪亮工程”提质增速,为智慧城市建设加码;同时,还打造5G环保卫士,运用“物联网+AI+大数据”技术监测大气质量,守护蓝天白云。4月11日,在杭州智慧安防大会上,中国移动联合浙江警察学院等单位共同发布了“5G立体化指挥防控平台”。该平台通过5G无人船、5G网联无人机、高清图像采录设备、AR警用眼镜等智能终端与5G网络的连接,打造了水域防控、陆域防控、空域防控“三域一体”立体化数字安防体系。5G的深度应用,促成了“雪亮工程”的智能升级,让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再上一个台阶。
5G+医疗:一直以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跨地域就诊难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难点,现在依托于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性,远程问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正在全国各省一步步改变这些难点。3月16日,中国移动、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方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68岁的帕金森患者双手不停震颤、行动极其困难的危急情况下,医师凌至培通过中国移动搭建的5G网络,相隔3000公里远程操控手术3个小时,成功帮患者解除痛苦,开启了信息通信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新篇章。
5G+交通:新一代的智能车联网是汽车乃至整个交通行业着力发展的方向,5G的出现令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不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在4月18日至25日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中国移动打造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以及无人驾驶物流车“蜗必达”精彩亮相,引发参观者们的围观。“蜗小白”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与一身,具有自动进行清扫作业、自动避让行人以及自主泊车入位等功能;“蜗必达”则通过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算法、环境认知算法、设计合理的路径规划算法、高可靠性的控制算法等提供了智能配送的解决方案,实现无人物流配送。在此之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打造了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示范区,建成中国第一条5G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为汽车提供5G自动驾驶所需的5G网络、5G边缘计算平台、5G-V2X能力、5G高精度定位能力。如今,很多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井然有序地行驶在房山的开放道路上,车路协同的5G自动驾驶技术完全解放了司机双手。
5G+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无论多么偏远的地区都可以分享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经过前期一年的设计、部署及规划,中国移动2019年开启了全国首批5G智慧校园项目,在北京和深圳两地的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深圳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全面启动真5G网络下智慧校园典型场景应用的试点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三处校园的5G网络覆盖工作,为5G新技术赋能智慧校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5G网络,名校名师的课堂讲解将以4K高清教学直播的方式传输到更多学校,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让更多边远地区儿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让更多乡村教师得到名师教研指导。
5G+媒体:媒体行业随着向视频高清、多视角、强互动性的体验不断演进,对于大带宽传输、云、AI的需求不断增强。4G技术勉强能应付高清的需求,却在传输方面出现卡顿现象,要么牺牲视频质量、要么舍弃流畅度,这种痛苦的“二选一”往往让媒体从业者难以抉择,而在5G加持下,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和背包”、“和腰包”等终端设备及互动导播台、融合互动服务器组成的5G融媒体采编产品,可快速开展5G移动化采编和轻量级融媒演播,实现流畅的远程高清视频回传、视频互动等双向传输。该设备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汉中油菜花开幕式、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数字中国大型峰会以及陕西、河南、山西、青岛、厦门等多地进行了5G高清直播,为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视觉体验。
5G+金融:在5G网络、生物认证、混合现实等技术支持下,银行网点迈向智能化又走出了一大步。3月12日,中国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举行《5G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未来将依托5G网络推动银行骨干网技术演进,并在机房无人机巡检、钞箱运输路径监控等方面与银行深度合作;“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携手,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分别推出了5G+智慧银行网点,让用户感受更加贴心的服务。
5G+旅游:5G与文旅产业的紧密结合,正在为游客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随着5G技术在VR/AR、美景高清直播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成熟,中国移动5G+智慧文旅生态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5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文化旅游节目《魅力中国城》第三季启动仪式在茂名浪漫海岸举行。中国移动现场搭建5G+文旅大型展区,携5G+VR超高清美景直播、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一机游”文旅互动平台、5G手机终端等诸多体验项惊艳亮相,让现场观众切实感受到了5G+旅游的神奇。
5G+能源:通过5G网络,智慧电厂成功实现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巡检、智能安防、单兵作业四个智慧能源应用场景,成为能源领域智慧场站的新标杆。1月30日,中国移动携手华为,联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江西光伏电站完成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多场景的智慧电厂端到端业务验证,打造无线、无人、互联、互动的智慧场站,这是5G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应用的重要突破。同时,采矿业的新一轮智能升级也已在路上,5G的到来将有效提高特殊环境下的采矿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是中国最大的铁-氟-稀土综合矿床,稀土矿和铌矿资源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的“稀土之都”,闻名中外。5月13日,中国移动在这里发布智慧矿区无人驾驶矿车项目,这是全国乃至全球基于5G网络条件下无人驾驶矿车的首个应用。
随着商用牌照的发放,我国的5G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5G开启了“万物智联”之门,其与行业的深度结合将会孵化出众多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加速经济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述的成功用例亦只是中国移动提前布局5G行业应用所获成果的一个缩影。尽管前方仍有不少挑战,但相信在中国移动等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G对行业、对社会的改变将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更多的成功故事也即将上演。
另据了解,作为我国5G发牌后的第一个ICT产业盛会,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即将于6月26-28日举行,此次大会将是对中国乃至全球5G进展与成果的集中检阅,必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风向标。中国移动亦将在大会上围绕5G生态进行展示,包括“5G+大连接”的战略布局和5G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而更多面向行业的5G解决方案、应用创新、成功用例届时亦将一一呈现,精彩不容错过。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