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的想象空间让参与者们不得不「竭尽所能」,去争夺每一份合同。爱立信总裁&CEO 鲍毅康觉得,未来 3 年将是决定 5G 格局的关键。
而 5G 基站的生意是这场「卡位争夺战」的起点。据市场调研机构 DellOro 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在 5G 通信设备市场中,华为以 35.7%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爱立信以 24.6% 排名第二,诺基亚以 15.8% 排名第三。
华为拥有着 5G 领域目前最多的技术专利。而最新数据显示,爱立信现阶段的 5G 商业合同达到了 95 份,超越了华为的 91 份,以及诺基亚的 70 份。
反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封杀,5G 尤甚。
这直接体现为美国努力说服各个国家拒绝使用中国供应商的技术、设备。比如,美国近期拉拢英国电信运营商不使用中国的通讯设备搭建 5G 网络。而英国的 3G、4G 网络基础设施多数是基于华为的基站设备搭建,而中国供应商的 5G 基站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如果彻底摆脱华为或是中兴提供的设备,将直接造成建设成本的提高。
为此,英国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印度成立了一个「D10 联盟」。试图摆脱对中国通信设备的依赖,建立全新的供应链体系。法国在 7 月 3 日表示,不会完全禁用华为的设备,但鼓励运营商避免使用。
除了英国,美国甚至试图为巴西运营商提供资金来购买爱立信或诺基亚的 5G 设备。而处在全球贸易链中的中国台湾的电信运营商,在 5G 网络搭建中,也都未使用华为的设备,以爱立信和诺基亚为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除了让来自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颇为受益之外,甚至在通信设备中比较边缘的韩国三星,其 5G 基础设施订单也在大幅增加,陆续拿下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一些电信运营商的合同。
在过去一年内,中美贸易战为全球 5G 格局增添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导致通信设备领域「三巨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的订单增长也变得扑朔迷离。
有一种说法叫谁主导了 5G,谁就拥有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三星等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了「5G 争夺战」。
虽然,爱立信目前在合同数量上取得了暂时领先,但究竟谁能主导 5G 建设的下一阶段?这是一场政治与商业的混合大戏。
「意外」赢得盟友的爱立信与诺基亚
爱立信是通信领域的传统巨头。从 1990 年起,爱立信便拥有 2G 领域 40% 的市场份额,是当时的行业领军者。
在随后的是十几年里,爱立信几乎保持着年均 35% 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技术溢出之下,爱立信也将业务扩展至智能设备、手机芯片等领域。不过新增业务并没有带来新的增长点,反而拖累了这个通信设备巨头,导致其一度陷入财务泥沼。
于是,与诺基亚相似,爱立信在 2011 年向索尼卖掉了自己的手机业务的 50% 的股份,重新专心研制、销售通信设备。这些年的状态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
不过,随着美国带头遏制中国科技企业的行动不断扩大范围,这为爱立信创造了在全球 5G 网络搭建中反超的机会。一方面,华为因为美国的限制,在市场推广上受到极大阻碍;另一方面,在产品层面上,爱立信又赶在了诺基亚之前。
在 5G 竞争中,诺基亚虽然排名第三,但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自从将手机品牌卖掉之后,诺基亚一直专注于通信基础技术。实际上,从 2G 时代到 4G 时代,诺基亚拥有大量的通信技术专利,苹果公司每年需要向其支付巨额的专利使用费。
不过,在 5G 的推进中,虽说有了外部环境的助力,但诺基亚本身并不那么幸运。
6 月 22 日,诺基亚宣布将在法国裁员 1233 人,这是这家诺基亚在法国 4 年来的第 4 轮裁员。整体而言,诺基亚在 2019 年已经缩减了 5000 名员工,他们对外回应称是「沉重的成本压力」。
但这并没有短暂地提升其利润率,2019 年的毛利率反而下降了 1.7%。
在 2020 年 1 月初,诺基亚宣布获得超过 2000 个 5G 专利,仅次于华为。然而,诺基亚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因为资金问题,其对 5G 的研发投入也正在持续降低。
这也导致了时任诺基亚时任总裁杰夫 · 苏立的离职。「被收购」的传闻一度萦绕在诺基亚的上空。
同样,不久前,美国政府甚至想说服美国本土企业思科收购爱立信,来弥补美国没有 5G 基础设备制造商的短板。而且,如果完成了收购,那么美国将成为全球 5G 专利最多的国家。不过,思科没有做出回应。
5G 卡位战的下一阶段
鲍毅康表示,从爱立信过往的研究看,当时率先推出 4G 技术和网络的运营商增长速度明显更快在 5G 时代,运营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也在于 5G。这同样关系到运营商背后通信基础设备供应商的增长走势。
在 3G 时期,爱立信在 2011 年的市场占有率为 43%,华为当时是 11%;进入到了 4G 的转换期之后,中国厂商凭借中低端定位的产品,获得了快速增长,到了 2016 年,华为以 29% 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中兴以 12% 排在第四。这段时期标志着中国通信设备厂商在市场与技术方面完成了追赶。到了 5G,从技术层面上看,中国厂商完成了彻底的反超。
而从市场层面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过去你追我赶的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可以说是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虽然,爱立信与诺基亚等国际厂商目前受到了美国的政治影响的加持,但政治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
比如,日本虽然加入了「D10」联盟,旨在摆脱对华为设备的依赖,将其排除在新的供应链之外。但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的公司却在为这些中国设备提供元器件,来「推动」中国 5G 的飞跃,并从中获利。
到 2020 年底,中国计划斥资 1,500 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部署逾 50 万个基站,以实现将 5G 覆盖全国,这些基站通常使用的是华为、中兴的设备。
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村田董事长 Tsuneo Murata 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 5G 的普及。对我们的零件来说,这是一个前景十分光明的市场。」日本政府没有对此做出回应,政治商业博弈展露出了其狡猾、复杂的一面。
另外,电信基站设备虽然可以说是 5G 推广的起点,但并不是 5G 的全部。
「5G 基础设施建成之前,很难定义任何杀手级应用。然而,我们十分清楚,一旦 5G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杀手级应用便会出现,并将创造出数倍于基础设施本身的价值。」鲍毅康预测道。
对于这场 5G 卡位战,在基础设备之外,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也格外重要,比如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沉浸式 VR 等场景的推广普及。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认为,「5G 相当于修路一样,一旦形成会给其他垂直行业做出推动。」5G 之上会孕育一个影响到更广范围的全新生态体系,未来能否帮助客户打造出丰富的 5G 产业链的应用场景,这也是华为、爱立信们争取订单的关键。
一方面美国等国家在资金、减免税收、政策等方面「间接」支持诺基亚、爱立信们,另一方面华为、诺基亚等设备厂商自身也需要不断扩大与展示自身的技术、产业优势。
这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商业竞争。区域间的利益博弈,正以科技战的形式「直白」地展露在每一个人眼前。
过去,掌握了技术,就如同掌握了进入下一个时代的钥匙。而在 5G 这场复杂的政治与利益的追逐战中,我们显然要重新理解科技与商业。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