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Valerio Carta,蜂窝通信高级产品营销经理
当今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正处在变革关头。大多数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已宣布计划停用传统2G和3G蜂窝通信技术,将相应频率的服务迁移到4G或5G网络,甚至已将这些举措付诸实施。
物联网开发者也必须顺势而为,采用新的蜂窝通信标准。5G网络的部署工作已经铺开,但其实际应用仍然不乏挑战。
目前的5G网络存在覆盖范围问题,无法满足物联网的大多数要求,比如功耗、成本和设计复杂性要求,这些都是5G RC和MMTC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目前及至少未来五年而言,4G LTE技术将独担全球蜂窝通信覆盖的重任。
2016年,3GPP Rel 13标准规范了适用于物联网的4G蜂窝通信新标准,目标是与包括SigFox或LoRaWAN在内的非蜂窝通信低功耗广域(LPWA)技术竞争。
为此,3GPP颁布了多项新蜂窝通信标准,包括NB-IoT(即LTE Cat-NB)、LTE-M(即LTE Cat-M)和LTE Cat 1bis(LTE Cat 1标准在3GPP Rel 8中规定)。
3GPP Rel 13出台之后,移动互联网公司和芯片制造商将精力集中在NB-IoT和LTE-M上,暂未考虑LTE Cat 1bis,这是因为在衡量不同规范的优缺点时,LTE Cat 1bis的表现不如另外两者。
围绕新提出的蜂窝通信LPWA技术,业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推崇NB-IoT,另一方则推崇LTE-M。过去,各国对所部署的技术、支持的频段和漫游协议意见一致。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全球趋同的技术领域,仅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IMT-2000早期在日本推出,再比如CDMA/EV-DO最初在北美部署,后续融合到UMTS/HSPA。
但近来,世界开始从趋同走向分化。亚太地区与大部分EMEA地区选择实施NB-IoT,美洲和澳大利亚则选择了LTE-M。
这形成了两极分化的格局。中国大力推行NB-IoT。另一方面,北美迅速部署了LTE-M。近年来有些MNO添加了NB-IoT支持,但LTE-M仍是北美市场的主流蜂窝通信技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情况则比较特殊。他们最初选择部署的是NB-IoT,但西欧国家的大多数MNO后续又增加了LTE-M支持。
LTE-M的特性符合物联网的大多数需要,NB-IoT则并非如此。相较于LTE-M,NB-IoT的最大耦合损耗(MCL)更低,但其数据传输速率存在局限。此外,NB-IoT基础设施的设计对于移动性的支持不尽人意(不支持基站之间的切换),也不支持高质量语音业务。
就目前而言,我们发现有些地区(如北美地区)出色的LTE-M覆盖范围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但另外一些地区的相应覆盖则存在缺失。在LTE-M覆盖不足时,NB-IoT由于上述局限性无法满足多数使用场景的要求。
在欧洲,许多物联网应用依然连接到传统2G网络(如果仍有2G网络)。由于LTE-M覆盖范围不够可靠乃至完全缺失,客户急需支持2G回退的LPWA模块。而NB-IoT的能力无法满足此使用场景的要求。
直到最近,在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4G蜂窝通信技术中,成本最低的依然是LTE Cat 1。但LTE Cat 1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其芯片组的成本远高于NB-IoT或LTE-M芯片组。此外,相较于LTE-M和NB-IoT,LTE Cat 1的设计更加复杂,需要额外的元器件,这大幅推高了总成本。
这样的现状促使物联网开发者和MNO寻求高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从而保证物联网生态系统的LPWA全球通信、移动性和漫游能力——为此,他们将目光再度投向了LTE Cat 1bis。
02.LTE Cat 1bis是什么?
简而言之,LTE Cat 1bis是采用单一接收(Rx)天线的LTE Cat 1。除了这一区别之外,其他所有设备特性都没有区别,包括上行(UL)/下行(DL)数据传输速率和协议。标准LTE Cat 1 (3GPP Rel 8)支持Rx天线分集,需要两个Rx导通孔。
Rx天线分集能改进射频接收能力,在小区边缘位置尤其明显。但为了支持Rx天线分集,LTE Cat 1芯片组需要两路射频输入,以及复杂的射频前端和专用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就是LTE Cat 1芯片组的成本高于LTE-M和NB-IoT芯片组的原因。
因此,LTE Cat 1应用需要精细度更高、尺寸更大的PCB,以及额外的元器件和两个天线。所有这些特点都推高了成本:LTE Cat 1解决方案的成本可达到对应LTE-M解决方案的两倍。
另一方面,如果从LTE Cat 1bis标准中剔除Rx天线分集功能,就能简化芯片组设计,优化其成本。开发者可以借鉴这种思路,设计出比标准LTE Cat 1应用更简单、更省空间、更经济的物联网应用。
03.为什么要考虑将LTE Cat 1bis作为LPWA的另一种可选方案?
相较于LTE Cat 1bis,LTE-M具有几项比较明显的优势,使之成为大多数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的首选方案。其中包括:
功耗:LTE-M支持PSM和eDRX等低功耗模式,因此能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链路功率损益:LTE-M的最大耦合损耗(MCL)为-154dBm,而LTE Cat 1为-149dBm。由于未使用Rx分集天线,相较于LTE Cat 1,LTE Cat 1bis的损耗会高3-4dB。
这造成LTE Cat 1bis的MCL略逊于LTE-M,相差大约8-9 dBm。LTE-M的MCL更高,能在信号较差的环境下更好地保持通信不中断,比如严苛的城市环境、车库或小区边缘。此外,如果主要应用场景是网络通信不够稳定的现场环境,LTE-M要更加稳健。
解决方案总成本:LTE-M应用的成本相当于同等LTE Cat 1应用的一半;LTE Cat 1bis缩小了这一差距,而在某些情况下,其差距几乎可以忽略。
5G兼容性:LTE-M和NB-IoT标准已属于5G范畴。未来的5G网络将提供相应支持,因此这两项标准更顺应未来发展。LTE Cat 1和LTE Cat 1bis未来将随着4G网络一同淡出历史舞台。
从延迟和数据传输速率等特性的角度考量,LTE Cat 1bis优于LTE-M,但大多数使用场景并不需要这寥寥数Mbps的优势。
总而言之,LTE-M能满足以往采用2G和3G技术的大多数物联网使用场景的要求,包括中等带宽、低功耗和低成本等。LTE-M还能优化MCL,确保深入覆盖建筑物内部。
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考虑将LTE Cat 1bis作为LPWA的另一种可选方案?哪些因素会促使物联网开发者考虑将LTE Cat 1bis用作LPWA应用的可选方案?要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考虑具体的使用场景、价格差距和LPWA全球部署现状。在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时,需要考虑四个重要因素。这里提供了一份简要汇总列表,但并非详尽无遗:
传输数据量及对电池续航时间的影响
网络覆盖范围和可用性
使用寿命
设备尺寸
传输数据量及对电池续航时间的影响
LTE-M提供375kb/1Mb的下行/上行传输速率、简化的调制方案和更好的MCL,非常适合需要中低数据传输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其创新的节能模式eDRX和PSM可提供LTE Cat 1/1bis无法比拟的续航时间优势。
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还有其他许多物联网应用(如视频监控、带视频的警报系统或电子医疗)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量。LTE Cat 1bis的带宽优势比较适合此类使用场景。
更大的带宽能够加快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这等同于更短的信号发射时间,以及更少的电池耗电量。根据所传输数据量的不同,更快的传输速度能够缩短信号发射时间,进而优化电源效率。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在给定数据量下,可用带宽成为瓶颈所在。
如果应用不依赖电池或可以轻松/经常接入电源,LTE Cat 1bis较高的功耗或许可以接受。LTE Cat 1bis相较于LTE-M的优势包括更小的价格差距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网络覆盖范围和可用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停用旧版蜂窝通信标准,这让传统2G和3G技术的全球可用性优势不复存在。LPWA部署状态不一造就了特殊的全球格局。
亚太地区和大多数东欧国家/地区仅部署了NB-IoT,而美洲、澳大利亚和少数欧洲国家/地区同时部署了NB-IoT和LTE-M,在同时部署这两类标准的国家/地区中,仍然存在覆盖范围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非洲国家/地区目前使用的都是4G LTE,并未部署NB-IoT和LTE-M。唯一例外的就是南非,该国目前使用的是NB-IoT标准。
在西欧,这两项标准目前处于并存状态,他们先实施了NB-IoT,后续又实施了LTE-M,情况相对较为复杂。下面我们以意大利为例进行说明,不过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西欧的其他国家/地区。
与大多数欧洲MNO一样,意大利MNO最初部署的也是NB-IoT。但近期(2022年),沃达丰意大利公司增加了对LTE-M的支持。即便先实施的NB-IoT也并未实现意大利全境覆盖,LTE-M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尽管提供了LTE-M支持,但并非在意大利境内任何地点都能使用LTM-M服务,也不确定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全境覆盖。
诸如此类的因素会促使物联网开发者考虑将LTE Cat 1bis用作LPWA的有效可选方案。因为2G网络只是暂时能够依靠,到2025年以后能否继续使用并无保障。
使用寿命
与LTE Cat 1和LTE Cat 1bis相比,LTE-M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属于5G规范。LTE-M兼容未来的5G网络,这代表部分物联网应用在部署到现场之后,可以安心延用多年。这些应用可能会部署到偏远地点,也可能部署到不易检修的位置(比如室内仪表中)。
针对这些使用场景,LTE-M是唯一未来无忧的选择。相比之下,只要4G网络依然存在(至少到2030年),LTE Cat 1bis就能获得支持。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LTE Cat 1bis可以提供正常通信保障。物联网开发者应考虑将这项技术用于使用寿命较短或中等的应用(对照基准是4G网络停止使用的期限),借此来避免一次性增加太多的成本。
但应该密切留意LTE-M的下一代设计,等待其全面部署后择机迁移。如果移动应用需要覆盖部署不同LPWA技术的国家/地区(比如西欧与东欧),那么LTE Cat 1bis就是唯一的选择。
设备尺寸
开发者发现,即便在当前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的趋势下,仍有一些使用场景难以实现。此类较为棘手的情况对LTE Cat 1的影响要超过LTE-M,因为前者支持Rx天线分集,需要双天线设计。
例如,LTE Cat 1非常适合可穿戴设备市场。LTE Cat 1相对平衡,有着“够用”的带宽、合适的覆盖范围和功耗,能够满足这些设备的需求。
小巧是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宗旨,设计师必须合理权衡性能与尺寸。因此他们往往不会实施Rx分集线路,而是直接移除第二根天线。
相较于LTE Cat 1,LTE Cat 1bis有着简化的天线设计、更少的部件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取代前者。该技术非常适合有尺寸限制的应用,成本结构更合理,而且性能与前者相差不大。
04.结论
在大多数国家/地区,2G和3G的停用已经启动(或已完成),专家表示,LTE-M有望成为最适合物联网的蜂窝通信LPWA技术。
考虑到NB-IoT的种种限制,专家对于亚太地区和欧盟的LTE Cat 1bis需求增长并不意外。矛盾的点在于,这些地区最初部署的是NB-IoT。
他们后来发现,只要情况允许,大多数移动物联网应用都会使用传统2G/3G网络,从而确保稳定的通信、移动性与漫游能力。中国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中国法规推动了迁移。
u-blox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LTE-M、LTE Cat 4、LTE Cat 1和LTE Cat 1bis模块。u-blox依托首个获得认证的LTE-M模块系列SARA-R4树立了稳固的市场领先地位,还开发了LTE-M芯片组UBX-R5。此芯片组是u-blox SARA-R5安全系列产品的基础,拥有内嵌的安全单元。
u-blox为LTE Cat 1提供了支持完整Rx分集的LARA-R6模块,为LTE Cat 1bis提供了LENA-R8系列。LENA-R8还有组合型号:LTE Cat 1bis+GNSS技术平台。GNSS的核心是全新u-blox M10 GNSS技术平台。LENA-R8组合型号(LENA-R8M10)配备双电源,支持客户灵活管理电源,进而优化整体性能。
u-blox认为,在蜂窝通信LPWA生态系统中,LTE Cat 1bis并不是LTE-M的竞争技术,而是后者的补充。对于已部署LTE-M网络的地区而言,这项技术能满足大多数物联网使用场景的需求。但如果需要更高的带宽/速度,LTE Cat 1bis或LTE Cat 1/Cat 4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汤梓红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