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污染被认为是在“三废”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在让我们的生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其产生的电磁场环境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个频率的电磁场(EMF)已经成为目前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发展迅速的环境影响因素,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暴露于不同程度的电磁场环境中,因而即便是相对微弱的不良健康效应也将对公众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电磁辐射(电磁场)源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 电磁环境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电磁场依据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射频电磁场及静电电磁场。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的特征由其频率和波长来决定,频率是指电磁波每秒的摆动次数,波长则是指相邻电磁波之间的距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EMF依据量子能量分为两类,高频率的EMF携带相对较高的量子能量,具有破坏分子间化合键的能力,如γ射线、宇宙射线及X射线等,被定义为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低频率电磁场具有相对较低的量子能量,不具备破坏分子间化合键的能力,如射频电磁场,被定义为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又称之为电磁辐射。
只要有电荷的存在就会产生电场,无论其运动与否,而磁场则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电场和磁场都随距离而快速衰减,建筑物及树等对电场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磁场一般不能够被屏蔽,电场强度用伏/米(V/m)来衡量,磁场强度用微特斯拉(μT)或毫特斯拉(mT)来衡量,射频和微波的电场和磁场是密切相关的,一般用功率密度(W/㎡)来衡量射频及微波EMF的电磁场强度。
电磁辐射(电磁场)主要来源 (1)天然电磁场:光、雷电及地磁场等是自然界的电磁现象;(2)工频电磁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电熨斗、洗碗机、电动搅拌器、电烤箱、电吹风、立体声接收机、吸尘器、电炉子及电灯等为主要的家庭中工频磁场发射源,而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及电动机车等则是环境中主要的工频电磁场发射源;(3)射频电磁场:广播及电视发射塔、雷达、移动电话手机及基站,微波炉、电子防盗系统等则是环境中常见的射频电磁场发射源。
我国环境电磁辐射现状 由于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电磁环境日趋复杂,主要特点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与扩大,一些大中型广播电视与无线电通信发射台站被新开发的居民区所包围,局部居民生活区形成强场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城市市区高层建筑上架起成百上千移动通信发射基站,这些电磁辐射源虽然每个功率不大,但由于在市区内遍地开花,使城市高空电磁波场强增强,加之城市高层建筑上还有许多微波定向天线,卫星天线和短波天线等使局部高层建筑受到污染;随着城市用电量增加及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实施,110KV和220KV高压变电站进入城市中心区,工频电磁场对居民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汽车、电车、地铁、轻轨及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引起城市电磁噪声呈上升趋势;个人无线电通信手段及家用电器增多,家庭小环境电磁能量密度增加,室内电磁环境与室外电磁环境已融为一体,城市电磁环境总量在不断增加。
电磁辐射健康效应
关于电磁辐射健康效应目前仍存在许多争议,一些资料表明电磁场可能导致电磁辐射超敏综合症(EHS)、癌症、行为改变(自杀、抑郁等)、记忆丧失、疲劳、性欲减退、帕金森氏病、早老性痴呆(Alzheimer Dementia)及其他许多疾病。
电磁辐射超敏综合症(EHS)是电磁辐射健康效应的研究热点。所谓的EHS是指对电磁辐射十分敏感,有些个体虽然对于EMF的暴露水平并不高,但却主诉一系列躯体化症状(精神或心理体验躯体化症状表现),许多人饱受EHS折磨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和/或生活,EHS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疼、压抑、躯体化、疲劳、萎靡不振、睡眠障碍,皮肤症状如刺痛感、烧灼感、皮疹,及肌肉疼痛等许多健康问题。关于EHS的争论已经将近20年,WHO针对EHS研究将于2004年10月在布拉格召开专门学术会议,总结目前对于EHS的认知情况并讨论EHS进一步研究方向。
儿童白血病是电磁场健康影响研究的另一重要热点,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依据流行病学关于家用电器及高压输电线路等工频电磁场对儿童白血病的研究已将工频电磁场定义为人类的可疑致癌物。
随着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移动电话对神经行为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WHO编撰了关于移动通讯微波健康效应研究的情况说明书(Fact Sheet N193, June, 2000.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Mobile Telephones and Their Base Stations),并多次召开关于移动通讯微波健康效应研究的专门学术会议,虽然通讯微波EMF健康效应研究仍存在争议,但是一些资料表明通讯微波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等神经衰弱症状,在使用移动电话同侧半球发生听神经瘤,大脑活动、脑电图改变及简单反应时、视觉保留、数字译码试验等神经行为改变。
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实验室研究报道,电磁场可能引起许多机体不良生物学效应,如基因突变、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能量代谢改变、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影响褪黑激素合成等。
电磁辐射自我防护
环境中频率和强度迥异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电磁辐射健康效应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很难找到适用于所有环境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近年来谨慎避免政策(Prudent Avoidance)已逐渐被一些国家所采纳,如美国、澳大利亚及瑞典等。一般认为,对于电磁场最佳的防护办法是与发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各个频率的电磁场均随距离而快速衰减。一般距离高压输电线路50~100m远处其工频电磁场强度与环境本底值接近;在距离电脑显示屏30cm远处,其电磁辐射强度远远低于辐射暴露限值;距离彩电和微波炉1m远相对安全等。
不同的电磁场环境及暴露人群,选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是有益的。如需要用移动电话长时间通话时应选用耳机以使脑部远离通讯微波辐射;将婴儿床安置在室内磁场强度相对较低处;睡前关闭电热毯电源、调整床边闹钟位置等以尽量减少对电磁辐射源的暴露。
关于电磁场屏蔽材料,可以选用金属防护网对来自高压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等工频电场进行有效的屏蔽,目前尚没有材料能对磁场具有屏蔽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不推荐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包括孕妇在内)使用所谓的防辐射服装。
在注重电磁辐射健康影响防护的同时,电磁辐射源可能对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影响也应引起警惕,如注意并遵守禁用手机标志、雷雨天气避免在空旷地带及高压线附近打伞或/和使用手机等。
电磁辐射标准与管理
各国电磁环境因科技水平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职业人群及公众的电磁暴露水平不一,相关电磁辐射健康效应评价研究结论存在很多争议,因而各国采取的电磁防护标准及对策不尽相同。如日本、法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直接借用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的电磁辐射标准,而美国、俄罗斯、芬兰、意大利、瑞士、英国及中国等制定的相应标准与ICNIRP有所不同。其中俄罗斯标准尤为严格,其工频电磁场的标准限值仅为500V/m;瑞士则规定在敏感的场所,如学校、医院、民房及公寓等场所应采用ILV限值(Installation Limit Values),其限值远低于我国现有标准限值。
我国现行电磁辐射主要由职业暴露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公众暴露卫生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环境保护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和军队卫生标准组成,这些标准因适用范围不同,各有特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我国电磁辐射环境标准体系。但我国标准中在针对个体的局部暴露方面尚不完善,只有职业暴露规定了局部暴露限值,日益增多的无线通信设备终端等公众电磁辐射暴露至今尚无有关标准。
公众最容易关心的电磁辐射问题
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高压输电线的电磁辐射强度一般与电压、相线距离及塔高有关,一般由于重力作用位于两塔之间的高压线最靠近地面,相应的该处场强也最大,场强可达几千伏/米,具体的大小需要实际测量,在高压线下行走的人有可能授受超过接触限值的辐射。
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强度均随着距离快速衰减,WHO统计资料表明距离高压输电线路50~100米远处其辐射强度接近环境本底值,是相对安全的。
极低频电场会被房屋及树木等阻挡一部分,但磁场不受此影响。关于极低频(如高压输电线等)对健康的影响,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IARC将其磁场评议为人类的可疑致癌物,其根据主要来自于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尚不能确切地认为极低频电磁场对人具有致癌作用,咖啡、电焊烟雾、苯乙烯、汽车尾气都属于此类致癌物。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在高压线下行走或在其周围活动,以防止出现意外的“麻电现象”,金属如铝合金门窗对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如果居室太靠近高压输电线路可考虑在窗户上安装金属防护网。
国内监测数据表明高压变电站,露天的110KV和220KV主变压器1.5米处,工频场强高达2050-3200V/m;若全户内及地下变电站,由于建筑屏蔽作用,变电站室外及变电站地面工频场强值则基本在10V/m以下。
电脑等显示屏的辐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显示器所产生的电场、磁场和光线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电磁波谱。显示器在最初被引入工作场所时就被认为是许多健康问题的原因,比如说头疼、头晕、疲劳、白内障、对怀孕的负面作用和皮疹。许多科学研究正在实施,以确认其电磁场(EMF)是否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机构回顾了多方面的研究资料,包括室内空气质量、职业相关压力和人体功效学因素,如在使用显示器时的姿势和座位。这些研究表明不是显示器的电磁场,而是使用显示器的工作环境可能是产生健康危害的决定性因素。
液晶显示屏仅产生十分微弱的电磁场,其不良健康影响更小。
使用移动电话手机注意事项 手机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一直存在着争论。手机厂商几乎一致认为使用手机无害,而手机虽然其使用功率较低,但由于使用时靠近人体对电磁辐射敏感的大脑组织,其对脑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倍受人们关注。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研究报道手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机体不良健康影响,所以从保护健康的角度,采用可行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在必须使用手机时,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1. 选择手机时应首先选择电磁辐射低的手机,手机电磁辐射强度采用比吸收率(SAR)计量,许多手机厂商在其说明材料或在其网站上提供有关数值。
2. 手机接通的最初几秒钟内辐射最大,随后逐渐减小,所以在移动电话接入或呼出时通过其显示屏幕确认接收或确认被呼叫方接听后再放到耳边接听为佳。
3. 在使用手机的同时,配备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4. 有些手机防护设备能起到一定的防辐射效果,可适当选用,但应注意其检测的防护效果评价必须是以比吸收率为依据并按手机电磁辐射的检测程序进行的监测。
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使用手机还应注意:
5. 使用心脏起博器、助听器等的人群,应在购买手机前向各方咨询有关注意事项。
6. 就医、驾驶、乘飞机时应遵守有关手机使用标志。
7. 在高压线附近、雷雨天气时应甚用或不用手机,防止意外人身伤害。 ...
- 电磁辐射(43338)
- 辐射污染(5838)
相关推荐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