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rfid技术的应用案例
RFID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它可以让任何的标的物(OOI)成为辨识对象。使用具有唯独识别编码的RFID 标签,其应用除了可简单黏贴标签于实体外,易可将标签嵌入至标的物(OOI)来做辨识。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技术,是透过标签与读取器之间天线完成传输。借此方式,可轻易的获得标的物(OOI)上标签相关讯息。
当RFID 标签中的电路有充足的能量时,会开始在读取器接收范围内进行讯号传输与连结。这方式有别于其他静态的辨识技术,它是一个LOUD ID 技术。这种特性使某些库存管理和定位问题变得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RFID能完善的运用在追踪、追溯与存货管理功能上。
当使用RFID解决特定的问题或改善特定方案,即是指使用RFID应用系统,包含硬体部分的标签、天线、 读取器;以及软体应用系统。 RFID标签使得标的物(OOI)有了可辨识的身分,天线和读取器提供辨识RFID标签与必要资讯的功能(实体/虚拟位置上),而应用软体则负责将ID资讯与相关检测状况做妥善运用。就像任何其他的技术一样,它必须与其他的整合解决方案完美结合后才有意义。因此,必须特别考量当程序改变后的管理,才能有最佳的结果。 近年来,RFID技术已有一些重大进展与许多成功案例。这项技术虽然能应用在点对点的追踪和能见度,然而却未对物流业产生重大的冲击,因为应用在此产业的技术已趋近成熟。虽然依供给需求法则,其成本因素将逐渐下降; 彼此互通也将由各种全球性的标准组织所建立,然而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接受度,才能实现全球化的追踪和识别。以上这些非关资讯科技的问题都相当复杂,这些是属于资讯科技范畴以外的问题,也是整个问题最大的症结所在。在此之前,RFID技术仍将持续目前的发展方向,成功实现在有限的应用与一些紧密的合作关系、资讯交流可良好控制。 自2006年以来,位于香港的数码港(Cyberport),一个高级且先进的智慧化复合式办公大楼,一直以来都使用由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公司(EBSL) 所开发的RFID+3G设施管理解决方案, EBSL也在2009年初协助香港大学校内的总图,导入RFID至100多万册书籍中,使得让学生能自行借阅与归还书籍,并免除图书馆人力繁琐的租借与盘点问题,进而提供更多的服务。
此外,也有不少零售业RFID应用案例,包括安装在美恩义大利时装精品店的Schmidt电子集团智慧零售系统(SRS)与镜子,可用以提供更多服装搭配的资讯给精明的买家;再者是电力物流,由电讯盈科(PCCW)旗下的物流解决方案,实际导入RFID销售管理系统至一家领导经营家电与照明公司,不但使客户有简单的订单管理模式,且能提高运作效率和改善客户满意度。电讯盈科(PCCW)与香港屈臣氏(Nuance - Watson)的Mobile Discovery Kiosk、易新科技(EBSL)的Grand Buy Department Store E-Sample Solution,皆为聪明的销售/行销管理自动化服务设备,可以帮助商家提高他们的销售额或行销能力。香港货品编码协会(GS1 Hong Kong)刚推出了ezTRACK标准作为资讯交流平台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包含产品完整供应链资讯查询与确认。
香港政府一直非常支持RFID应用研究。成立于2006年的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LSCM),其成立目的乃著重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相关重要应用。而ET I‘s RAE Middle ware的开发是由LSCM基金赞助,由EBSL来进行商品化。
食品安全与每个公民都有关,不但是全球重要的议题,也是各国政府优先处理的事项。在香港,大部分都从内地进口食品,双方政府皆投入许多措施以确保食物供应的品质。自2008年以来,香港大学电子商业科技研究所(ETI)一直持续与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SZ CIQ)和在东莞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GD CIQ)合作,建立能管理从广东/深圳运到香港的蔬菜和生猪食品安全资讯平台。 CIQ将搜集和使用这些资讯来完善健全内部管理,以加快过境检查和清关程序;同时ETI将提供食品安全相关服务,从订购商品相关运输资讯的查询,到超市顾客想购买的包装蔬菜与商品回收服务。它也将提供讯息回馈机制,使用户能回覆食品安全异常状况。
这个计划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将开发从农场、蔬菜配送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运送商中撷取和搜集资料的方式,并了解过程中使用RFID技术的成效如何。包括资料的发布对象与使用传递方式,此为计划完成的重要关键。该系统的价值是无庸置疑的,但方法是否具可行性、成本效益及是否能被政府和业界接受,更是此计划最主要的课题。虽然计划最初只着重在从广东/深圳至香港的蔬菜和生猪,但可衍伸到中国所有省份与其他国家的任何食品。一旦食品安全的查询与追踪被证明是成功的,将可扩展与至其他感应技术结合,为业界提供食品品质管理服务,这正是下一个在2010年阶段性计划。 RFID技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基本上它是一个已被验证的低成本技术, 能够有效地使用于许多追踪解决方案。相信未来5年内将普及应用。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IDC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1)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 一。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RFID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
1、物流: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快递
2、零售: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
3、制造业: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
4、服装业:自动化生产,仓储管理,品牌管理,单品管理,渠道管理
5、医疗: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6、身份识别:电子护照,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
7、防伪:贵重物品(烟,酒,药品)的防伪,票证的防伪等
8、资产管理:各类资产(贵重的或数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险品等)
9、交通:高速不停车,出租车管理,公交车枢纽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等
10、食品:水果,蔬菜,生鲜,食品等保鲜度管理
11、动物识别: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等识别管理
12、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出版社等应用 13、汽车:制造,防盗,定位,车钥匙
14、航空:制造,旅客机票,行李包裹追踪
15、军事:弹药,枪支,物资,人员,卡车等识别与追踪 RFID
畜牧业中的应用
1.为牛安装电子身份证
基于RFID的牛类养殖与追踪中的第一步就是在牛身上安装电子身份证,为每头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数码档案,唯一标识每头牛的属性。动物安装电子标签的基本方法包括有: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
2.基于RFID 的养牛场管理系统
将牲畜信息写入芯片中,包括:牲畜主人-畜主姓名、性别、畜别、特征、是否免疫、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接种方法、接种剂量、免疫数量以及免疫员姓名等内容,畜主需要一台手持式数据采集器及可以获取牲畜相关信息。按照中国农业部规定牛只编码格式为:2-××××××(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其他国家要按照当地的编号进行修改。具体操作流程为:在对畜牧的日常管理中,畜主只需要携带一台无线手持终端,识读所要跟着的牲畜耳标,该牲畜的相关信息就可手持式终端上显示出来。畜主可以感觉此信息对其日常饮食、病史、生育史、免疫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快捷方便,节省大量的时间。不必在翻查原始的收购编制档案卡片。同时可以将数据传输之后台计算机中,在后台计算机中建立牲畜档案。通过计算机专业记录每头牲畜的详细信息。不必为记录模糊不清或档案卡片丢失而苦恼。与此同时部门及相关领导通过网络即时查阅任意牧场、栏、牲畜的情况,实现信息透明化。 3基于RFID的奶牛精密喂养子系统
精细养殖数字化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实现各业务单元用户对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提取与分析,通过数字农业基础数据仓库机制形成基础数据的共享与信息挖掘。将精细养殖专家知识和经验抽象,建立数据模型用于指导奶牛养殖,利用在养殖实践中形成的反馈对模型进行调整。奶牛精细养殖数字系统的逻辑结构划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3层体系结构。数据层由数字农业基础数据仓库(包括元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综合饲料养分数据库)、传感器信息库(包括无线射频传感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专家模型库等数据库群组成。服务层由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支撑平台和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构成,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显示系统和操作系统等。应用层主要包括各种应用系统,作为客户端调用数据库服务器信息和服务。 4基于RFID 的肉类追踪系统
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畜牧业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全面引入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和质量监管措施,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跟踪与可追溯体系。
(1)。 政府牵头,建设肉类食品监管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关联企业和部门的信息接入和共享,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零售环节的端到端监控。
(2)。 牛只养殖环节,通过RFID 技术和配套辅助手段实现其全程饲养跟踪,实现和后端的畜牧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并实现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生畜检疫检验系统对接,同时,相关信息输入肉类食品监管平台。
(3)。 牛肉运输环节,通过RFID 技术和配套辅助手段在不同运输节点上部署道口监控系统,实现对整个运输过程的监控,并提供生猪检疫检验和运输消毒等活动,同时,相关信息输入肉类食品监管平台。 (4)。 牛只屠宰环节,通过
RFID 技术和配套辅助手段实现对牛只的健康状况核实和确认,集成屠宰场后端管理系统,同时,相关信息输入肉类食品监管平台。 (5)。 牛肉加工环节,通过RFID 技术,配合条码技术实现牛只信息和牛肉信息之间的关联,同时,相关信息输入肉类食品监管平台。(6)。 牛肉批发、零售环节,通过RFID 技术加速物流环节的效率,通过条码技术追溯其源头的信息,强化其市场交易管理,同时,相关信息输入肉类食品监管平台。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