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生态链的不完善,让智能电视陷入一个应用缺乏、操作体验差、商业模式不清的死循环。破解这一死循环的机关在于了解智能电视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体验。
与往年彩电企业纷纷赶在五一黄金期前公布降价促销策略,并一窝蜂地向媒体介绍近乎雷同的新品功能时,今年的五一彩电大战似乎已没有了往日的硝烟弥漫。
在前两年的这个时日,“彩电卖到了白菜价。”一位在苏宁做过两年彩电促销的员工仍记忆犹新,而他今年的考核任务并不是卖多少数量的产品,而是收集用户对产品体验后的反馈信息。
彩电企业已经意识到,前几年靠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销量增长的好日子已经到头。更为危机的是,电视机用户未来的消费主力已开始向80后倾斜,而这一部分人群正逐渐被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分流。
“守住电视这块屏必须让电视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更是认为,“硬件制造企业不提升软实力,最后一定沦落为一个加工企业。”
早在2011年,智能的概念已引入到电视机中,即便是苹果、谷歌也开始排兵布阵,想在最大一块屏幕的争夺中找到机会。从表面来看,智能电视的产业链架构已趋于繁荣:各方产业的IT、互联网、软件、内容等代表的一些新生力量都已加盟,电视机已出现如游戏、视频、购物、工具、在线支付类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应用。
尽管如此,相比手机,智能的蓝海并没有带动彩电产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3年的奔跑后,智能电视无论是在用户反映、产品预期,还是市场回报上,一切显得平淡如水。
智能电视已死 第二屏万岁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希望电视机就用来看电视。而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在Facebook上发布照片以及浏览网页的事情最好都留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据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统计,超过40%的拥有联网电视的美国家庭,甚至都懒得将它们连接到网络上。这是未来电视机制造商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智能电视的尝试已宣告失败,而将电视机作为第二屏与移动设备配合使用的做法将会受到人们的拥戴。
搞砸了!智能电视机
在2010年,人们将电视机重新定义为客厅中带有大屏幕的电脑混搭产品,这在当时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为什么不在播放有线或卫星电视节目的电视机上玩游戏、运行程序以及上网冲浪呢?拥护者们很快将这种新设备命名为“智能电视”。
英特尔是智能电视的最大拥护者,它觉得这是其芯片的新的用武之地。它表示,智能电视“可能是电视机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然而,到2011年底,英特尔放弃了智能电视业务,转而专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
关键的问题是三星和LG等主流电视机制造商推出的都是一些与看电视无关的应用程序,要知道,看电视可是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的首要目的。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很少有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钱来购买下一代电视机,因为其中内置的很多花哨功能并不是他们最想要的。
今天,电视的发展方向已大不相同。互联网视频通过其他设备如苹果电视、Roku和Boxee Box出现到了电视机中。据NPD公司称,在10个拥有联网高清电视机的消费者中,就差不多有6个人使用了这样的设备,将互联网视频作为付费电视节目的有益补充。
至于人们鼓吹的其他“智能电视”活动——在Twitter或Facebook上阅读或发帖,阅读电子书籍或杂志,拨打视频电话,购物或玩游戏——仅吸引了不到10%的智能电视用户。
作为第二屏的电视
视频显然是人们希望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内容,因此付费电视节目提供商已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平板电脑应用程序。他们没有推出昂贵的机顶盒,而是希望人们用平板电脑来寻找他们喜爱的电影,观看好朋友们都在看的节目,以及观赏他们最喜爱的节目。
这些应用程序将会增加人们观看电视的乐趣,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棒球选手的成绩统计信息或演员的简介或用户最喜爱节目的幕后花絮。这些应用程序还能够产生非常有用的用户数据,从而让广告商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针对性的广告。
在你旅行的时候,拥有一款知道你看电视习惯的应用程序将非常实用。想像一下,在你到达旅馆房间时,将你的平板电脑连接到电视机上,你就能立即获得跟你在家里一样的观看体验。
“电视机需要充当码头的角色。”NPD集团下属公司DisplaySearch的分析师保罗-格雷(Paul Gray)说,“它需要与这些移动设备相互配合。”
松下率先推出了可与平板电脑无线连接的电视机。毫无疑问,竞争对手们将会纷纷开始效仿,因为电视机制造商一贯强调与无线设备进行无缝连接。
愚蠢显示器的说法不对
如果你称呼这些电视机为“愚蠢的显示器”,那么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太过于简单了。要提供稳定的与任何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无论它们运行的是Android还是苹果iOS)协同工作的性能,电视机需要在工程设计方面下大功夫。
“有人声称电视机就是一个愚蠢的大显示器,对此我不敢苟同。”格雷说,“设计这样的电视机实际上需要相当的学识,但是人们并不了解这一点。”
电视机制造商现在仍然困在他们早已想要摆脱的束缚里:他们的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因而很难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传播技术的变化(如从NTSC转到高清,以及在不久的将来,从高清转向4K),以及显示技术的变化(例如LCD和LED),带来了某些创新,但是一旦新技术得到普及,画面质量都变得差不多的时候,电视机就又变成了商品。这使得松下、三星、索尼和其他厂商除了降价就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吸引消费者了。
商品化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诅咒。在第二屏应用程序成为主流后,电视机制造商将会寻找新的方法来增加电视机的附加值,以避免出现像智能电视那样的失败。
难点
是什么阻碍了智能电视的发展?撬动智能电视产业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作为一直承担党和政府重要宣传阵地,扮演着“喉舌”角色的广播电视,国家政策上的限制难以让电视机如同手机、PC上获取全部的互联网内容。3D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认为,电视内容上的可管可控,使得很多互联网视频服务商被挡在门外。电视机企业需要与获得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的企业进行合作,而目前仅有的7家,即便是三星、苹果拥有完整生态链的公司也只能是受约束之下“小步快跑”。
其次,中国智能电视应用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造成了应用各平台之间不通用,开发者开发难度较大。
再次,运营支撑平台不统一、不完善。目前支撑智能电视运营的平台有三种形式:电视厂商自建、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互联网公司,其中电视厂商自建成为主流,包括海信、TCL在内的厂商各自建有自己的运营支撑平台,在操作系统统一性上、运营平台商业支撑上,比如广告平台、支付平台、CDN 分发平台等资源上,都还缺乏成熟的规范化运作,这给互联网公司、开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
以上的难点,使得开发者更倾向于关注在传统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对智能电视则散失了兴趣和耐心。
目前,国内智能电视厂商应用商店的软件数量通常仅有数百至上千个,且多为厂商自行开发,其程度及安装量远不及智能手机平台。
“电视机开机率不高,应用软件企业根本就不能够收回他们的成本。也造成了智能电视上的应用非常少。”唐斌认为。
而缺乏互联网和软件基因的彩电企业,前期只能简单地照搬智能手机界面和应用,简单地适配传统的电视摇控器。
一位电视机应用的开发者向腾讯科技表示,“电视机的优势是大屏,一些较为私密的个人应用并不适合在一个42英寸甚至是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上去呈现。”
这种简单的照搬模式使得智能电视操作体验不佳。据中国视像协会此前公布的智能电视活跃用户显示,整体智能电视行业水平活跃率低于20%。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甚至称智能电视使用率只有10%。
智能电视生态链的不完善,让智能电视陷入一个应用缺乏、操作体验差、商业模式不清的死循环。
突围
周厚健看来,破解这一死循环的机关在于了解智能电视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体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年轻群体还是中老年人,回家后更愿意选择后仰(电视机观看方式)而不是前俯(手机观看方式)。”海信副总裁王治浩同时认为,这正是智能电视提高用户粘性的机会。
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却并没有抓住这一机会,由于国内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主要以Android为主,各品牌的智能电视为刻意避免应用上的同质化,推出了五花八门的电视操作界面。无论是比应用的数量、精品的种类,或者是独家的合作,都成了企业在智能电视宣传上的卖点。
但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智能电视呢?或许用户并不在乎应用有多少,更希望是对应用的认同和喜爱。“在简单操作下获得更为愉悦的体验。”周厚健表示,这一方向是海信智能电视后台对用户信息反馈后的结果。“从开机看电视、快速选频道,到一键点播网络视频、一键看照片、一键进应用,响应速度非常快,而且不需要低头研究按遥控器哪一个键。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用改变原来看电视的传统习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用思考。确实有随心所欲操控的感觉。”
为此,海信甚至将此前研发的成果彻底摒弃,推出无主页设计,直接进入电视画面的构思。
如同《乔布斯传》中对苹果电视的描述:“乔布斯希望创建一款完全易用的整合电视,能够与用户所有设备和iCloud无缝同步,无需在各种遥控器之间切换,拥有最简单的用户界面。”
“为了将用户所有的操作都能在两步之内完成,我们把新品推出时间推迟了8个月。”周厚健认为,在今年的五一市场,彩电企业脱离促销式终端销售转向“体验营销”的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