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项服务是小米和中国移动的共赢合作,一方面小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种相对便利的用户移动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希望去推广这样一种用网方式。
小米本着帮用户思考为己任的角度推出了小米Air 12、13两款笔记本的4G网络版本,希望通过笔记本+4G网络的方式唤醒用户对于移动笔记本使用场景的重新思考,从而将笔记本这种本该移动使用的产品真正的移动起来。
在评测之前,我想稍微说一下小米在这一次发布会上分享的官方数据,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据小米官方称,小米笔记本上市以来大约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卖了22万台,出货量占据国内电商轻薄本销量25%左右的份额,眼看着快赶上汪峰的“半壁江山”了。如果数据属实的话,那么别说小米的能量还真是不小,照这么发展下去,五大PC厂商在国内的日子可是要不好过了。
外观:基本没有变化 音质超棒
外观方面其实我不太想着重去讲,因为我们腾讯数码在今年7月的详细评测文章《评小米笔记本 差了那么一点点让人心动的理由》当中已经描述的相当详细了。只不过与7月时评测的机器Air 13所不同的是,这次拿到的机器是Air 12的低配版本。12英寸版本看上去就是13英寸的缩小版,除了一些细节部分稍有不同之外,远远看上去你很难看出两款产品的区别。所以在外观部分我会相对简单描述,一笔带过。尺寸方面276.5mm×155.6mm×12.9mm,重量1.07kg,一体化全铝合金机身,最大开合角度135度。
外观上,首先是小米所尊崇的“无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理念在新的4G版本中也得到了延续。当然了这次的评测机器官方也给我们腾讯数码做了专属的Logo定制。普通的上市版本顶盖应该是没有任何设计的元素的。这样有利有弊,如果你非常懒的话那么顶盖看起来可能会有点单调,如果你勤快点那么你可以用贴纸尽情发挥创意。
HDMI、1个USB3.0、1个USB-C、1个音频接口,这是12英寸版全部的接口设计。接口的变化大概是12英寸和13英寸版本在外观方面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日常使用当中给用户带来的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其标准尺寸USB3.0的接口数量比13英寸的少1个,只在机身的右侧有1个。所以USB设备比较多的话,那么你可能用起来会稍微有点不太顺手,购买转接线多利用一下USB-C看来是购买这款产品的必修课了。另外音频接口的位置也稍微有所改动,12英寸版本会更靠近用户,我个人认为12英寸的音频接口位置会更加合理一些,这个东西因人而异。
另外在机身的设计上,因为尺寸的原因,12英寸版本由于键盘尺寸与13英寸完全相同并没有因为机身尺寸变化而缩水,所以相应的掌托部分的空间就会有所压缩,触控板的面积也会相应缩小。这些都是我们在7月份上市的版本中就已经得知的区别。
底部的布局设计上,除了取消中间部分的散热窗口之外,整个D盖就像是13英寸版的缩小版一样。之所以这款12英寸版可以取消这个散热窗原因很简单,因为它采用的是Core M处理器,这个系列的处理器是超低压版,不需要风扇主动散热,只需依靠机身的被动散热,所以取消散热窗在情理之中。
虽然这个4G版本与之前版本硬件上区别不大,有一个我个人特别看重的点我还想再赞一遍,就是小米Air的笔记本的扬声器效果真的赞,大写的赞!功率大,声音大,细节丰富,层次感绝了。这套AKG和杜比的扬声器装备绝对是良心设计。可以说小米Air是我近两年评测过的轻薄本当中音质效果数一数二的,希望小米在接下来的产品当中继续保持。
配置和性能:12英寸版只能用来办公看视频解闷
在配置方面,4G版本除了加了4G模块之外,核心硬件与之前7月份推出的版本没有区别。配备Core M-6Y30处理器集成HD515核显、4GB LPDDR3内存、128GB 纯SSD。说实话,这套硬件就是一个当前笔记本市场的入门配置,我对它的期望并不高。稍微提一句,这次发布的4G版本的时候小米顺便更新了13英寸版本的配置,增加了7代酷睿i7版本,追求性能的朋友可以看看那款。
简单测了几个数据,我不说话,大家感受一下吧:
CINEBENCH R15 CPU与OpenGL测试
多核得分200分,给大家几个典型值参考:i7-6700HQ 678分,i7-6500U 323分,i5-6200U 289分(小米Air 13所用处理器)。
AS SSD固态硬盘读写测试
最大读取480MB/s、最大吸入435MB/s。最终得分903。应该说是一个比较主流的SSD得分。
《英雄联盟》流畅度40-50帧
在《英雄联盟》的游戏流畅度测试中,整体这款HD515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1080p分辨率画质中等,帧数大概可以在40-50帧左右,团战的话肯定会有点吃力。画质调特别低勉强能完全流畅运行。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款12英寸产品的定位:轻负荷办公、看看电影基本就是它的使命所在。除此之外其他工作,甚至是入门级的《英雄联盟》这样的游戏都是要吃力的。
续航方面,4G版本用Wifi的时候应该跟之前版本没什么区别。但是至于一直使用4G网络究竟能坚持多久这个我心里还真没谱,按照移动设备惯例来说,应该是使用4G的时候耗电会更高,尤其是在网络信号不好的环境下。但是究竟这会有多大影响,我们也似乎没法测试,道理很简单,要是一直开着4G网络浏览网页看视频什么的,电池没用完,流量肯定先跑完了……
有了4G网会不会改变我的使用习惯?不会。原因很多……
既然外观和硬件真的没什么好说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Air 笔记本带了4G网络之后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实惠的方便,真的会改变我们的日常使用习惯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原因很多。具体来说就,我是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套餐很抠门 4GB一个月不够干啥的
首先来说说,小米Air 4G版本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家装了SIM卡槽,然后需要用户去额外的营业厅办业务这种形式。而是小米官方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方式,将4G模块和业务卡直接集成在机身的内部。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想买这个版本的用户再去营业厅费劲的麻烦。从机身右侧的边框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一模块加装之后的变化。机身的右侧多出了一个塑料条,上面有移动4G标志。
而且在套餐方面,小米和中国移动已经谈妥了,每个月4GB免费流量,这样一年下来就是48GB的流量,首年免费!从这个流量的设定上你能够明显看出2点内容,一个就是每个月的流量只有4GB,而且只有第一年免费,在如今这个视频王道的网络环境下4GB的流量真的是比较捉襟见肘的。而且首年免费,几乎意味着后面如果你再想用的话肯定就是要交费的。说实在的,看了这个官方套餐的设定我会有一种即将入了中国移动套的感觉。具体体验我们稍后再细说。所以,我之类也再次强调一下,这个笔记本更适合简单办公,上网查查资料什么的。
2、登陆过程麻烦
接着我们来看这个移动网络的连接方式,由于国家法规的问题,使用移动4G网络必须实名制。所以我们在首次开机使用的时候并不是能够直接就上4G网的。为了帮助用户使用,机器里会自带的一个类似连接向导的软件。
用户的首次登陆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1)、用手机微信扫描软件二维码;
(2)、接着你会看到一个“数据自由行”的微信公众号;
(3)、点击关注之后进入公众号,里面只有一个功能“实名认证”,我们再点击一下;
(4)、然后页面会跳转到小米的账号登陆与数据自由行的绑定页面,接着我们输入小米账号和密码;
(5)、登陆之后,该公众号会要求公开你的信息包括昵称、头像等,点击确认登陆;
(6)、手机端页面显示登陆成功,继续点击“再次扫描PC端二维码”;
(7)、对着屏幕上的软件再扫一下二维码;
(8)、继续回到手机端输入姓名、身份证号;
(9)、需要上传身份证正面、反面和手持身份证三张照片进行身份认证(此时我的心中潜台词已经是¥%%……&*#%……*#%……);
(10)、输入完成之后手机提示上传成功,再点击“返回公众号”;
(11)、回到公众号页面显示“开通成功通知”,并提示“请重启您的笔记本电脑,即可使用数据流量上网。”
(12)、返回到电脑上重启动电脑,发现此时中国移动网路已经连接。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你用了多少流量什么的这些信息,还需要再登陆一下桌面上的客户端软件。毕竟4GB流量说着就用完了,不监测肯定不科学。所以你还需要进行第13步,再次登陆软件的小米账号。
总结起来这个登陆过程中有几个点值得注意:
一个是虽然小米运用互联网思维,使用微信公众号已经简化了一些流程,但是多达十几步在PC和手机之间来回跳转操作,不弄个10几分钟根本搞不定,还是太麻烦,好在这些繁琐的过程只在首次使用的时候才需要。
另一个是,这个是实名认证的逻辑是,只要你传了照片就能登录使用,至于你上传的是不是要求的身份证照片这个系统还并没有给出检测反馈,所以这也是一个小米优化用户上网体验的设计。如果尝试取消绑定,客户端会提示“解除绑定失败”,所以上传了真实信息的我,并没有第二次机会去试验究竟上传三张不相关图片还能否正常上网,这个跟本文关系就不太大了,可以留给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尝试。
最后,看见客户端旁边的快速充值按钮了吗?以后要是超流量了,那个就是中国移动和小米为不差钱的土豪朋友联合设计的吸费入口,不差钱请猛戳。
3、网络覆盖和具体环境影响太大了
这次小米和中国移动的合作可以说是一次深度的战略合作,据官方描述中国移动给小米Air接入的是不同于手机信道的单独信道,被中国移动成为“物联网专线”。所以小米官方称在该信道下,虽然与手机一样都是4G网络信号,但是信号的峰值下载速度是非常快的,正常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MB/s,而且据说小米Air是参与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线”的首款非政府运营设备(家里的智能电表也在用这个专线)。这就好像跑高速,旁边一条在堵车,新建的收费高速没几辆车,跑起来非常顺畅。
在公司做的测试,换算之后是8MB/s
在家做的2次测试换算之后是400-500KB/s
但是从实测的情况来看,似乎情况比较复杂。在北京的小米总部、我们公司所在的知春路先后测试了两次,一次的成绩是10MB/s左右,一次的成绩是8MB/s左右。但是当我下班回家再次测试的时候(我住在北五环一个小区的6楼),这个速度就直线下降,速度只有400KB/s-500KB/s左右,信号格显示也只有1格或者2格。虽然这个速度看个视频什么的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不得不说相对有线网络和Wifi环境,这个网络状态还是略差了一些。
在家里测试的下载速度区别(左为4G,右为Wifi环境)
为了进一步说明网络环境的差别,我还斗胆用仅有的4GB流量尝试下载了一会儿LOL的客户端,结果如下图:4G环境下的峰值速度需要59分钟,而连接了家里的Wifi之后峰值速度只需要10分钟。
4、心理上的焦虑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客观问题之外,主观上使用4G网络时我的内心也是非常不好过的,甚至有些焦虑。我之前是用过移动的移动上网卡的,所以我非常清楚这种感觉。
外出使用的时候上网看看网页吧,网页上的Gif图、自动弹出的视频、跳转的广告都成了我时时在意的网络使用要素。我非常担心这些不必要的内容占据了可怜的4GB流量。看见了好玩的视频也不敢点,打开了自己常逛的B站,我脑子里想的是“B站网页gif元素是不是有点多?占不占流量?”
测试开始时的流量值
这次测试完成之后,剩余流量
着急出门我又暂时不用网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把网络功能先关掉啊?电脑里的iTunes有没有在后台更新啊?系统和Office天天补漏洞会不会跑流量啊?我电脑上的软件是不是应该都设置为手动更新啊?这些问题我就会在生活不经意的某一刻反复寻思,一直惦记。当然,以上只是我自己在使用中的感受,如果你真的只是简简单单上上网,查查资料的话……我觉得也得悠着点。
总结:
说到底这项服务是小米和中国移动的共赢合作,一方面小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种相对便利的用户移动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希望去推广这样一种用网方式,促进移动设备智能设备接入形成规模。因为4G模块成本等因素,这次推的4G版本价格直接飙升了一个层次,4G的12英寸版售价4699元比普通3499元贵了1200块!4G的13英寸版售价6999元起,比普通版售价贵了2000块!虽然套餐的费用也摊在里面了,但还是觉得不便宜啊。
首先我得说一下,小米Air做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未来设备的移动化使用肯定也是个必然的趋势。只不过在当下移动网络的状态下,相信9成的用户都会和我的感觉一样:用处不太大。要是偶尔有个办公需求,收发个邮件什么的,手机就能搞定,更何况如果真有必要手机热点一下的话,虽然速度差一些也没有太大问题,并没有常年开这个服务的必要性。你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服务什么用户会考虑使用呢?无非两种:一种是商务人士,每天跑在路上总连移动热点不方便,占用手机流量不太够。第二种就是经历各种半夜11点准时停电的大学生。前者人群不是特多,后者熄灯之后都是在看电影,用手机聊微信,真正用来非要在校园里没有网的地方学习查资料的学霸究竟有多少呢?好像与实际的使用需求又有点出入。小米想仅仅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改变人们的移动使用笔记本的习惯,头一年免费还行,后面……。难啊!
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难,问题在那?我觉得这个锅还是得毫不留情甩给网络运营商。能好好的移动使用,走哪都有网,甚至我回到家也能尽情的该干嘛干嘛,不用多,一个月100GB流量我想怎么用怎么用每天看电影也不担心超出,那我当然愿意用,可问题是目前还做不到。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巨头都在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以应对超大量数据的快速传递,我倒是认为网络最终的速度是其次的,如何能够使得运营商在升级带宽的同时让普通用户真正享受到实惠的套餐,让用户能够满足真正日常生活使用才是核心根本。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说,人们愿意为了移动使用体验,改变每天依赖Wifi室内环境过活的状态。说到底,这个锅还得是网络运营商来背,你说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