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的印象很多人都不错,特别是质量有保障和快递给力,这两个是最大优势,有网友是这样评论的,我半年在京东消费一万五,在某宝只有一千多,那一千多是因为京东没有才在某宝买,京东配送快,只要自营的24小时之内肯定到手了,快递员也很负责。
当然这是我们普通消费者的世界观,在华尔街大佬眼中的京东可不仅仅是这样,更是可以赚钱的机会。
6月14日,一份毕盛资管5月份针对京东发布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突然流传开来。在报告中,毕盛资产管理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Wong Kok Hoi直接公开对京东当前运营情况提出质疑,认为其市值不值600亿美元。
报告同时表示,高瓴资本在过去三个季度持续抛售了4400万股(约18亿美元)的京东股票,这都发生在去年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加入高瓴资本之后。不过,14日晚间,高瓴资本就此回应称,目前仍然持有大量京东股票,京东依旧是其最重要的投资组合之一,并表示将长期看好京东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相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毕盛资管报告发布之后,京东股价出现小幅调整,然而最终在北京时间14日凌晨4时报收于39.27美元,上涨0.13%。不过,截至北京时间14日晚间21时41分,开盘11分钟后的京东股价为38.93美元,下跌约0.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机构第二次发布针对京东的做空报告,去年6月份,该机构发布做空报告期间,京东股价大跌超过8%。不过,在此后一年内,京东实现了年度盈利,股价也最高冲破43.8美元大关,市值逼近600亿美金。
“毕盛资管报告的逻辑错误在于,使用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京东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京东未来不太可能盈利的结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但该结论的前提是平台模式流量成本永远不变,京东的运营成本不会随其规模扩大而降低,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直营更利于拼服务
“一个郁金香泡沫”——这是毕盛资管报告中对600亿美元市值京东的比喻。在该报告看来,这个泡沫随时面临被戳破的风险。具体而言,报告直指京东直营业务毛利率低下,劳动密集型物流模式将成负担。
与之相应的是,报告中将阿里巴巴评价为“聪明地与各种合作伙伴合作,包括供应链、冷链及仓储,来为天猫平台助力”。
报告指出,在京东2017年一季度中,直营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90%。“当前有人之所以对京东看多,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京东的直营业务毛利率将扩大到十打头两位数的中值(15%左右)。但这并不现实,因为3C产品的利润率很低,而3C产品销售收入占京东总收入的50%以上,所以这将是阻碍其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 Kok Hoi进一步解释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平台的毛利率其实正在快速提升,已经从2011年的5.5%上升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6.1%。有长期跟踪中国电商行业的机构分析师表示,该报告并未了解到,京东模式是建立在高效的运营效率基础上的。例如,在京东进入家电领域之前,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仅有1%至2%的微薄利润,而京东通过大家电的网络零售,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不仅京东家电实现了盈利,也带动整个家电行业实现4%至5%的净利率。
“从京东现有发展来看,3C品类的确是其营收的最大来源,毛利率也较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成本管理能力非常重要。”李勇坚表示,“但是,规模效应将会慢慢显现出来。按照营业额计算,京东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3C零售商,其利用规模降低成本能力具有优势。”
除此之外,向毛利润率高的品类扩展、收取开放平台佣金和广告收入,也能够帮助京东提升毛利率。“京东正在积极扩充品类。2012年,其日用百货/快消品销售占比便从20%提升至35%,直接结果就是当年毛利润率从5.5%大幅提升至8.4%。”前腾讯及京东战略分析师、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表示,“开放平台佣金和广告毛利润率,则可参考阿里巴巴的水平,大约在65%至70%之间。”
除毛利率之外,报告还对京东自建物流的优势提出质疑。“京东的256个仓库网络(95%是租用的)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这一要素的重要性被明显夸大,而且在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的包围下,也很容易被取代。”Wong Kok Hoi指出,“京东物流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将深受工资上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随着其他物流快递公司对人力的加速竞争而加剧。”
李勇坚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京东物流的建设已长达10年,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这个高效的物流体系过去的确吞噬了京东巨大的现金流,而且成本也居高不下,”李勇坚直言,“但从电商发展来看,未来将从拼价格、拼产品走向拼服务,物流体系在未来将变成京东的竞争优势。”
降成本仍有空间
其实,无论是质疑京东的毛利润率还是物流,其实都将问题核心导向了以京东为代表的重资产直营模式,与阿里巴巴平台模式之争这个“经典问题”上。
“可以看到,京东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与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相比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重资产模式在服务、流量成本等方面,未来将逐渐显现出其优势来。”李勇坚强调,“阿里巴巴的轻资产模式变现能力非常强,因此能够快速实现盈利,但是对于平台上运营的网商而言,流量成本将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阿里模式未来会遭遇增长瓶颈。可以想象,当一个搜索有着数十万个结果时,流量成本会高到什么水平?”
而京东由于其重资产投入运营,使得前期投入巨大,唯有将其运营成本降低至流量成本水平时,才能够与平台模式竞争。“当前期流量成本较低时,京东的亏损是必然的,当流量成本逼近京东的运营成本时,京东的竞争力就会显现出来。毕盛报告的逻辑错误在于,使用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京东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京东未来不太可能盈利的结论。”
此外,除将京东与阿里巴巴对比之外,该报告中也将京东与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进行了大量对比。Wong Kok Hoi认为亚马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技术颠覆者,并且在美国电商领域居于霸主地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由此认定分析师在分析京东估值时,被亚马逊的光环所影响。“京东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亚马逊。”毕盛资管发布的报告中称。
“如果按照该报告的逻辑,这世界上就不应该存在成功的零售公司,而只有成功的技术公司。”有接近京东方面的人士就此表示,“虽然亚马逊有云计算服务,但是没有配送网络,京东则恰恰反之。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只能说明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发展的选择不同。”
李勇坚认为,诚然京东目前仍有弱项,包括日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投入不足,金融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是,京东通过科技化、规模化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仍值得期待。“巴菲特曾经坦言看不懂亚马逊,最终导致错失现在市值已高达4610亿美金的亚马逊。”李勇坚说。
苹果暴跌3000亿
科技股泡沫真的要破了吗?连苹果都撑不住场子了,这是苹果股票一年多以来最糟糕的几天。
自上周开始,美国科技股遭遇突如其来的暴跌。其中,苹果公司上周五股价下跌近4%。周一,苹果股价继续下跌,收盘时下跌了2%,两天内苹果股价损失了6.2%。
过去三个交易日苹果蒸发了足足超3000亿,直到6月14日才以横盘收尾,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是什么导致苹果股价的暴跌呢?
在中国“玩火”,报应来了?
因为在中国抽成30%+10天账期的霸王条款,苹果惹起众怒,但这真的动摇苹果了吗?
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面对苹果要收“过路费”的要求,中国APP已纷纷妥协:
知乎:知乎进行了调整,上交32%“苹果税“,如果要对文章内容“赞赏”,则要先充值“知乎币”,“赞赏”最低是2个知乎币,充值最低需要6个知乎币
陌陌:陌陌的IOS用户每花100元,只能买到70元的虚拟货币,另外三成都给了苹果。
映客、花椒:其应用一开始就接入了苹果的IAP,用户如果花100元购买虚拟货币打赏主播,安卓系统能获得100个虚拟币,而苹果系统只有70个虚拟币。
截止目前,只有微信和UC向苹果说不!微信把打赏及二维码打赏全部撤下,不向苹果低头。另一边大力发展小程序,围剿苹果商店。UC浏览器宣布关闭IOS打赏功能。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苹果此次的做法有点铤而走险,“可以理解为,苹果硬件收入下滑,更多地想发挥渠道作用,是利润就不想放弃,但是这部分新增收入也撑不起下滑的硬件。”
财经作家刘晓博直言,征收30%的“苹果税”,可谓非常愚蠢。苹果没有搞明白:有机会接受打赏的人虽然不多,但他们是意见领袖,拥有大量的粉丝。你对意见领袖“征收重税”,能得到他们对苹果公司的好评吗?他们就会影响到粉丝的观点,进而影响到苹果公司的市场具有率。
另外,对于消费者而言,吃穿住行都与移动应用关联紧密,如果只有苹果的用户参与不了或者和别人不一样,很有可能让苹果流失用户,即便是新产品发布,其吸引力也会打折。
直播平台绕开苹果 规避苹果抽成
对于直播行业而言,打赏是平台和主播获利的主要来源。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直播平台不会妥协,打赏是其商业模式一部分,如果按照这种玩法肯定会集体转战安卓平台。
“其实充值打赏这个事情,早就绕开苹果了。”多位直播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平台已经找到了规避苹果抽成,保护主播和平台利益的方式。
据介绍,主播打赏的虚拟礼物,通常有两个购买渠道。一是平台内置通道,就是苹果抽三成的模式,比如在映客iOS上,苹果抽成后,1块钱只能买到7个钻。另一个方式是通过淘宝购买充值券,在淘宝映客官方旗舰店,6块钱可买60个钻石充值。
“在苹果平台买钻就是少30%,所以很多都会去淘宝购买充值券”,秦毅表示。据了解,像映客、花椒这类平台已经执行这样的政策近一年了,因此,新政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苹果只能管用苹果币充值的相关app。
苹果在中国市场迎危机
苹果之所以成为当今科技界的弄潮儿,全得益于在过去的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引领技术发展。
然而,人们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苹果是否还有未来增长的前景,是否能够推出定义新市场的创新产品。苹果今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呈现出库克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的一场危机。
曾几何时,中国是苹果的“神奇市场”,贡献了一倍的高增长,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市场已经跌落出了前三名。
而在苹果全球的业务构成中,包括了:iPhone、服务、Mac、iPad以及其他产品几个部分,其最近3年的销售收入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销售额仍然是以iPhone为主,但近三年保持增长的,却是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iPhone 8也无能为力?苹果被看空
造成此次苹果公司股价下跌的原因,美国媒体报道说是因为,即将推出的iPhone手机调制解调器的下载速度可能比部分竞争对手慢。
日前,高盛报告发出警告,Facebook、亚马逊、苹果、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对美股影响太大,又波动率偏低,导致投资者低估五家科技公司面临的风险,一旦形势有变,这种低估危险的风险就会加剧。受此影响,投资者担忧科技巨头估值过高,存在泡沫,纷纷沽出止盈。
由此,瑞穗证券周日将苹果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花旗集团也发布报告,下调了今年9月iPhone的预期销量以及苹果的收益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