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那么火爆,甚至引发政府的金融监管,跟随比特币一起被大家熟知的还有区块链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所有交易的公共账簿。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区块链数据库能够进行自主管理。为比特币而发明的区块链使它成为第一个解决重复消费问题的数字货币。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 – 原始区块链 - 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包含一张被称为区块的列表,有着持续增长并且排列整齐的记录。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与前一区块的链接:设计区块链使得数据不可篡改 — 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
区块链的设计是一种保护措施,比如(应用于)高容错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区块链使混合一致性成为可能,这使区块链适合记录事件、标题、医疗记录和其他需要收录数据的活动、身份识别管理,交易流程管理和出处证明管理。区块链对于金融脱媒有巨大的潜能,对于引领全球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
区块链和比特币纠葛
区块链诞生自中本聪的比特币,自2009年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比特币的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
该概念在中本聪的白皮书中提出,中本聪创造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
比特币公司BTCC于2015年推出了一项服务“千年之链”即区块链刻字服务,就是采用的以上原理。用户可以将通过这项服务将文字刻在区块链上,永久保存。
2016年12月20日,数字货币联盟——中国FinTech数字货币联盟及FinTech研究院正式筹建,火币是联合发起单位之一。
数字货币的现状是百花齐放,列出一些常见的:bitcoin、litecoin、dogecoin、OKcoinetc,除了货币的应用之外,还有各种衍生应用,如Ethereum、Asch等底层应用开发平台以及NXT,SIA,比特股,MaidSafe,Ripple等行业应用。
不要过度神化区块链 四大误区详解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区块链行业当前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并不具备开展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误区1:区块链可以用去中心化颠覆一切
正解:区块链的突破点会在中心化做不好的地方
从技术角度,区块链技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信任的问题,即区块链技术能够在不信任的个体或组织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因此,对于某一应用场景是否适合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需要考虑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种应用场景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去建立信任机制。
下面一图带你看懂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由于天然需要在全局网络达成共识,和中心化的应用相比,必然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句话说,去中心化的应用一定是比中心化的方式效率要低的,对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上,必然要考虑这一点。
第一种就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中心,比如在全球性跨境的一些事务上不存在一个中心组织。
比如全球的碳交易,这个需要全球很多国家去达成共识,但目前是缺乏有力的中心组织。每个国家之间缺乏信任,需要去解决信任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跨境的场景,每个国家法律不同,到底是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谁也不服气谁。所以完全可以考虑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一个透明有效的系统,以监测碳排放和清洁能源交易与资金分配,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确保减少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种原因就是中心化弊端很大,效率很低,需要去中心化来实现。
比如博彩行业,很多博彩公司出现舞弊、挪用资金、捐款跑路等情况。这些博彩公司如果用区块链来实现,能够更好的解决信任问题,而且成本更低。
误区2:大家会天然信任区块链技术
正解:大家对区块链的用户认知可能比技术还重要
区块链得以流行的核心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更广泛的参与。用户认知决定区块链产品能否被用户使用,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没有重视。
举个例子,虽然区块链技术上能够低成本的构建信任机制,但是消费者的认知可能还是不一样。如果我们基于区块链做一个公益平台,对比腾讯公益用传统互联网技术做公益平台,大家还是会更信任腾讯公益。
此外,不同地区,大家对区块链的认知也不一样。比如在移动支付发达的领域,区块链作为支付手段的发展速度显然比不上没有移动支付的国家和地区。在很多非洲国家,甚至他们都没有银行等基础设施,区块链也有可能直接跨过银行,直接成为他们的支付和价值存储的手段。
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的普及呢?
因此未来区块链应用真正的成熟,可能需要以数字货币的流行为基础。当数字货币普及,价值载体顺畅的搬迁到线上,区块链应用就会大规模爆发。
误区3:区块链项目融资后就万事大吉
正解: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依然最关键
第二大类,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比如做版权、公正、防伪溯源等。
这类商业模式对用户的门槛更高,而且可替代性比较强。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目的很多是为了增加信用,但是建立信用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做广告、找人背书等方式。这种区块链的应用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会是区块链领域相对后期的应用。
第四大类,是利用智能合约,基于智能合约做应用,比如新共享经济等。共享经济公司在利用社区空闲资源时,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地实现资源登记、共享与付费。UBER 与 Airbnb 为代表的公司将欢迎这类应用,区块链的使用将极大降低管理成本。
相对而言,前两类的落地难度低于后两类,提前爆发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么样,目前区块链领域急需一个杀手级应用,才能普及数字货币。
区块链大致的发展过程大致是先有代币类应用的普及,然后才会有匿名和加密特性类应用,最后才是用区块链建立信用。
误区4:区块链现在各种应用都能落地
正解:区块链在当前阶段不适合“重应用”
典型的“轻应用”,比如投票、众筹、预测市场等都值得尝试,越是轻的应用,用户越容易接受。而医疗信息、租房、租车、甚至是版权这种比较重的应用在当前推广会比较难。
为什么“重应用”在当前阶段不那么合适?
第一方面,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用户认知需要一个过程,用户可能还是会更信任传统的产品。
第二方面,要区块链在“重应用”里面可替代性比较强。
很多区块链相关的重应用,其实区块链只扮演一个部分的功能,可替代性比较强,那么是不适合早期用区块链来实现的,不如直接用传统的方式。比如医疗信息加密,医疗信息的数据量本来就很大,在区块链上来实现其实不是特别高效,可能在当前阶段还不如传统的加密方式。
工作量证明也是需要成本的,当前很多工作量证明机制需要算力保障。
比如,版权和防伪和存在的很多链上的应用,从设计层面都需要算力来做保障公平、公正、不可篡改,但小公司用普通的算力很难保证区块链不被攻击。
最后,区块链可编程的实现价值传递
当前社会其实更多的事情,比如去订立各种各样的合约、众筹、契约等,其实完全可以用编程的方式来去实现,而不是纸面的契约来约束。可以预见,未来人们签订的合同,里面触发的条件以及价值转化都可以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控制。
人工智能和价值传递的可编程相结合,想象空间会更巨大。比如一位妈妈想限制未成年儿女的零花钱支出,她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设置这些支出的规则,如不可以购买垃圾食品、不可以一次性花光等,子女每发起一笔交易便可以触发一个智能合约运行,只有符合事先设置条件的交易才可以得到顺利执行。而结合人工智能,这些规则还能智能和灵活地来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