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一则新闻将三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推到了风口上:三星于当地时间12月21日在韩国仁川举行的活动上宣布,其正将生产芯片和智能手机的业务技术转移到一项新业务上,即生物医药生产。并拟投资约人民币47亿元在仁川松岛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生物药品制造工厂。
这是表示三星要大举进军生物制药了吗?可能还太早,不过这次转型确实令人颇感意外。
迟来的生物制药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三星在手机市场受挫,市场份额收到威胁和挤压,而一向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事业也受到了高通、联发科或明或暗的挤压,想要用芯片业务来挽救大局,恐怕还尚需时日。
而另一方面,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却在蓬勃发展。根据伦敦研究公司Evaluate发布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生物药品生产需求会增长两倍,未来五年内生物技术领域市场规模将超过2780亿美元,而今年预计为1840亿美元。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生物制药作为新生的科技领域,将会是本世纪三星复兴的下一张船票。
三星当然知道这一点,在过去四年里,它为大仓库规模大小的生产工厂和研发实验室投入近27.4亿美元。现在,它正在把过去用在制造芯片和智能电话的劲头,用在为全球制药行业内最具知名度的企业制造生物药品上。它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生物药品最大承包制造商。
对于三星新掌门李在镕来说,大力推进对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是一种考验。他认为,生物科技是一个能够帮助提振该集团利润增长的快速发展领域。今年早些时候,李曾在出席在中国举行的论坛时表示,“我们看到了将信息技术、药物和生物制剂融合在一起所蕴藏的机会。”
作为三星这个“商业帝国”事实上的掌控者,李在镕拥有国际化视野,强调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注重与联想等重要合作伙伴的关系,希望将三星从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转变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科技公司。
为了帮助三星在生物制药上稳脚跟,李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4年内,集团斥资10亿美元创建两家为制药公司生产生物药品的工厂,并且斥资10亿美元打造属于自己的生物科技研发项目。根据资料显示,三星生物制剂公司创立于2011年,97%由三星电子控股。11月下旬,三星生物制剂表示,该公司将斥资7.4 亿美元在韩国建造新厂,建成后制药厂产能将能增加一倍。当新工厂在2018年完工时,结合现有和在建的两个生产工厂,三星届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厂商。
不过,事情可能并不会如其预想的那样顺利发展。对于三星来说,制药过程远比制造半导体的过程更为复杂且要求更高。要知道,一粒尘埃都可能会中断生产。此外,三星在生物仿制药领域大步扩张,依然面临辉瑞、安进等大型制药公司的竞争和市场尚不成熟的不利局面;尽管欧洲、日本等国允许仿制药出售,但美国尚未出台具体规定,也未批准任何此类仿制生物药销售。
所以,除了生物制药之外,李在镕仍然在积极利用他全球精英圈内的人脉来寻找新的领域进行合作&投资,而这新的领域,就是数字健康产业。
其实早在李接手三星帝国的时候,他就在考虑三星新时代的出路了,并且在移动医疗领域有着不小的野心,而这一点就要从三星帝国崛起和他的生平说起了。
前数字时代,从功能机到智能机
三星集团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大约80年以前了,1938年的时候李在镕的祖父李秉哲(Lee Byung-chul)创建了一个食品贸易公司来进行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交易。而到了今天,这家企业巨头旗下拥有67种不同的业务,产品包括服装、游乐园、造船、洗衣机和金融服务等。由于在三大市场领域——智能手机、内存芯片和电视机——的领先地位,三星电子是迄今三星集团内最重要的子公司,占集团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利润占比甚至更高一些。
而帮助三星走向卓越的,则是手机。
从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公司,到全球手机第一品牌,三星缔造了一个神话,当然这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企业并非一帆风顺。
2011年的时候,三星在功能机市场的份额稳居业界第二,然而在智能机市场却被苹果、黑莓、HTC等厂商远远甩在了后面。同时三星又是幸运的,诺基亚的塞班智能手机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功能机市场还是智能机市场份额均逐年下降,三星在这一时刻开始低调转型,专注安卓研发新的手机操作系统。
后来,三星手机凭借在Android 2.3系统上的出色表现,一举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手机行业新的霸主,三星Galaxy S III销量超越苹果iPhone 4S和iPhone 5。这是近代智能手机史上,首次出现单款Android智能手机销量超越iPhone,而这也成为智能手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时期。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迎接新时期的新挑战,三星集团作为韩国经济的主要贡献者,正在悄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寻求经营领域的另一次重大转型。其中,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电池就成为三星集团借以革新的桥头堡。
新世纪,新的探索
而这探索的第一站,就是智能汽车。
三星集团最早涉足汽车领域始于1994年,当年集团成立了三星汽车,但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被迫于2000年将汽车业务出售给法国雷诺公司。15年后,三星集团提出将智能汽车视作未来重要战略项目,标志着三星集团重新进军汽车市场的争夺战。
2015年12月,三星集团改组新设了原有的电装事业组,任命朴钟桓副社长为新任事业组组长。电装事业组直属于专门负责半导体、显示器等零部件项目的三星电子副会长权五铉旗下,在三星集团内部占有相当重的分量。朴钟桓曾被三星电子李健熙会长直接派到当年的三星汽车工作,被认为是三星集团内部最适合负责汽车项目的人物。这一重组标志着三星集团开始了智能汽车领域新的征程。
除了智能汽车,三星也开辟出独立道路来攻克人工智能。
2015年9月初,三星集团方面表示,作为进驻新产业的一环,三星集团通过三星风险投资向机器人新兴企业JIBO进行了投资。JIB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辛西娅·布雷西亚于2012年与同事一起成立的风险企业,2016年4月将会开始销售机器人JIBO。而三星风险投资是三星1999年为培养集团层面的发展动力而成立的投资公司,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器、三星证券和三星重工业都是其大股东。
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表示,三星风投在成立初期向持有半导体或显示器技术的企业投资,这引领了三星电子半导体和显示器项目的高速发展,而当前三星风投将目光转向智能机器人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内部也在为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而进行调整。由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在于芯片,三星半导体正在利用传统优势,不断攻克负责演算的应用程序处理器项目和负责记忆的D-RAM以及闪存事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代表性实验是“獴(Mongoose)项目”。预计该项目的成果 Exynos新产品将植入三星电子于2016年面世的GALAXY S7手机中。一旦“獴项目”成功,三星将进一步在移动芯片业务上摆脱美国高通公司的影响,在智能芯片领域走出自己的独立道路。
不只是智能汽车、人工智能,还有未来的核心-物联网电池。
2015年,三星集团在电子领域的另一家支柱公司三星SDI也进行了业务整合。将化学领域业务整体出售给乐天集团后,三星SDI决定至2020年共投入 3万亿韩元,将电池生产规模扩大至现在的10倍左右。三星SDI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的经营资源集中于车载电池,化学领域公司的出售资金将用于现在的汽车电池领域。
同时,三星SDI正在为未来做准备,其未来核心就是物联网电池。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不需要连接电源就能启动的电池成为很多智能终端的必需品。为此,三星SDI新设了电池材料中心,致力于提高汽车用电池、无人机用电池和智能机器人用电池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柔韧型、可弯曲电池技术也成为三星SDI的关注重点。
李在镕的野心
从中等企业集团升格为全球商业巨头,三星把这一成绩归功于已故会长李健熙。他曾力劝三星高管们进行大规模投资,以获得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不是过于看重短期利润。但新时代的掌门人却并不认可这样的方式,他认为,新时代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三星有更广阔的发展。
那么,李在镕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真的能够帮助三星再次焕发出生命力吗?目前来看,是的!他具备了三星所需要他拥有的一切。他具有国际视野的视野,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而且经常到处旅游。就在李在镕辗转于亚洲和西方国家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带领三星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而不限于在韩国国内发展,同时又不会失去使其获得巨大成功的特性。
实际上,李在镕的一生就时刻在为三星的未来准备着。他曾在韩国最知名的院校首尔国立大学学习历史。与父亲及祖父一样,他曾在日本留学,获得了庆应义塾大学MBA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博士,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二十一世纪初,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李在镕掌管了一个名为e-Samsung的业务部门,然后扮演起一生下来就要承担的角色:在父亲身边学习,为接掌三星集团大权做准备。
但就在他接掌三星帝国之后,它却陷入了前后遭到夹击的窘境:在高端市场,苹果开始蚕食三星的利润空间;在低端市场,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不断威胁着三星的地位。此外,作为韩国大财阀特权俱乐部的一员,三星在国内面临的氛围也不同于从前,这个国家正走进一个股东权益运动盛行和公众舆论突然转向的新时代。
所以,三星管理层却担心,这种巨大的成功会转瞬即逝,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科技市场的领导地位往往不能持久,三星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下滑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避免遭遇这种命运,三星早早就踏开了战略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数字医疗上,其在医疗技术创新(侧重于可改变市场游戏规则的技术进步)上的投入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三星是如何一步步在数字医疗领域建立据点的吧。
尾随策略,医疗领域低调的三星
前面说过,由于生物制药的种种不确定性,三星早早就将未来赌在了另一快大蛋糕–移动医疗上,并且有着野心十足的计划。目前它已悄悄“登陆”移动医疗领域的各个前沿,包括医疗穿戴设备、数字健康平台、医疗诊断、患者信息互通等,同样,它在医疗领域从不主动出手,要么是将医疗嵌入其他智能产品中,要么借于各巨头的合作来进行纵向扩张,从智能手机到移动医疗,尾随策略伴随始终。因为呢大家都懂,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进入新领域时贸然出击风险太大。
这两年三星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动作,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数字医疗专利+数字医疗平台+糖尿病管理+可穿戴医疗手表+移动医疗车+智能助听器市场=三星医疗
在2014年底在旧金山的三星开发者大会上,韩国消费电子巨头公布了它的数字医疗计划和24个合作伙伴,包括12个经济伙伴和12个研发伙伴。
而早在两年前,三星推出Galaxy S3智能手机时就开始试水移动医疗,现在,三星最新的Note系列和Galaxy系列智能手机中都配备了Gear Fit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它堪称智能手表和运动追踪器的混合体。
但三星的另一个打算,则是通过软硬件结合打造人人随身岁时守候的数字“私人医生”,当然也包括了数字病例。
那么如何将各种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在一个平台中整合?三星有自己的HealthKit品牌,名为SAMI(三星多平台互动基础设施)。据悉,SAMI平台将采用云端联网,可支持腕表与手机健康应用进行实时数据传输。与此同时,SAMI平台面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API软件接口,允许第三方团队或机构为数字化健康数据搭建了一个集合平台。另外,为鼓励开发者能在健康追踪领域、传感器创新以及数据分析和算法处理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三星计划为贡献显著的团体或机构提供最高5000万美元的投资。
但三星的野心不止如此,它真正的目标是通过结合移动设备和移动业务,成为全球领先的移动医疗公司。换句话说,对三星而言移动医疗就是将所有资源整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其子公司三星麦迪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经花了大把力气。
通过三星麦迪逊医疗器械公司和三星核心的电子业务,在医疗成像和诊断、医疗云、医院互通患者病历方面,三星的业务不断增长,此外,三星正在跟国际医疗保险公司CIGNA展开合作,尽管双方在2013年秋天签订的协议细节至今保密。双方初步合作的重点是通过三星S Health应用软件发布跟健康相关的建议和文章,最终目标是将个人和护理人员、医生、医院联系起来,以改善全球的医疗和健康水平。
到2014年末,三星在移动医疗这条路上都走得很稳健,2015年,它继续保持低调,但脚部匆匆依然不减。
3月末,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三星方面表示,正在研究进入手机健康医疗市场。将通过与IT行业及医疗机构合作,借助IT工具构建自身健康管理系统,加速”数码健康”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这次只是一句口号的话,那么后面的一系列消息则表明三星确实在医疗领域有着长远的打算。
首先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和美敦力合作,增加为糖尿病患者和其医疗护理者打造的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健康管理平台的功能。据说此次强强合作将开发出能使三星设备与美敦力公司的MiniMed Connect平台配对使用的互联网APP,用其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血糖监测系统和医疗服务供应商联系在一起。
很显然,强强联手的影响十分显著。这项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能使糖尿病患者和他们的护理者通过移动设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和管理胰岛素注射,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能大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减少治疗费用昂贵且危险的并发症。
巨头的联姻显然不会只有一次,继上次蜜月之后,两家公司又合作开发出了用于神经调节的可植入app。
据称,该方案可以更方便地帮助医生和病人们利用安卓手机和药片管理治疗方案,追踪症状并且无线监控数据;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设备有专用的控制器,并且设备相关数据的下载、分析以及共享的过程十分复杂,该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两家公司可以更好地简化这个流程。
紧接着就是医疗专利申请的消息流出。
根据三星年中一项新专利,这家公司计划使用四个传感器来测量用户体脂。具体来讲就是,将传感器植入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机附近,这里所说的“附近”其实也就是智能手机保护壳。这四个传感器可以一同来测量阻抗信息,后者产生于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接触或互动。简单一点,就是以后我们双手握住三星手机,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体脂含量。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应用,或将成为三星手机上健康和运动应用的一个杀手锏功能。
不只是测量体脂,助听器市场也在三星的考虑之内。不久前三星在韩国注册了名为“Earcle”的商标,暗示三星的确将推出助听设备。现在一款型号为SM-R790的设备已经出现在蓝牙技术联盟(SIG)的数据库中,而且据传将很快发布。文档描述显示这款设备名为Samsung Bluetooth Hearing Aid(三星蓝牙助听器),也就是说这事儿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与此同时,三星还在开发多个助听软件功能。其中一个名为“Sound Radar”,用户可以选定一个声音源并将其放大,类似于警察使用的雷达测速仪。
如果说测体脂、智能助听器以及数字医疗平台还只是听得见摸不着的海市蜃楼的话,那么TeenHealthVan医疗车就是实实在在的惠及普通百姓的医疗成果了。
2015年10月中下旬,三星集团资助了新的TeenHealthVan医疗车,车内可以说是囊括了三星所有最尖端的技术。车内设有两个检查室,配备了三星的Galaxy平板电脑、LED显示屏、无线打印机、平板显示器等最尖端的医疗设备,此外还有各种检查眼睛、耳膜、生命体征的可穿戴设备。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它远程诊疗和互动的功能。
Teen Health Van将现在最流行的远程医疗技术也带给了这些青少年。由于一辆车内只有一名大夫,而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肯定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这时,医生便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和远方的专家实时交流。通过电子听诊器等设备,远程专家可以和车内的医生一样看到患者身体状况和检查结果。
另外,所有这些医生使用的平板电脑不仅存储了健康信息,还有互动功能。在给患者讲解病情时,医生可以随便抽出一张相关的图片在上面勾勾圈圈做笔记,而平板又墙上的大显示屏连接,可以确保患者和医生看到得内容一致。这比医生办公室墙上贴的人体图和桌上放的小骷髅可实用多了。
如果遇到患者需要特殊治疗,Teen Health Van还会帮患者进行转诊,通常都是免费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Teen Health Van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是多种多样:从免疫、体检、急性损伤护理到孕检,社会工作者还会组织青少年进行主题教育。可以说Teen Health Van给这一弱势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服务,更多的还有精神支持。
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Those who are strong,help.(强大的人给他人施予帮助)这不就是三星医疗正在做的吗?
至此,三星将尾随策略贯彻到底,本着你们吃肉我喝汤就好的选择,在数字健康领域默默的耕耘。虽然三星一直以手机以及半导体闻名,但显然,它并不会仅仅满足于一时的“全球最大消费和电子制造商”的头衔,它想要的,是“追求卓越”。而正是一次次的明智的转型,才得以让三星一直傲视群雄。
但是,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三星生物制药,它的这种义无反顾的转型真的能够帮助三星走向未来吗?
三星生物的未来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曾在黄海彼岸的西部港口城市仁川登陆,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局,我们可以在这里一窥三星的未来。
在仁川,三星集团在短短四年间便构建了一个名为三星生物制剂(Samsung Biologics)的全新业务,为全球知名医药公司生产生物药品,包括Roche Genentech和Bristol-Myers Squibb。
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另外一个“迅速模仿”战略的例子。三星生物制剂根据客户订单提供生产难度极高的药品,这类似于富士康给苹果和戴尔等厂商代工生产手机和电脑产品。生物制药是蛋白质,这意味着它们比传统的药物更难以消毒,传统药物是从稳定的化学制剂中提取的。在仁川一个不断得到扩建的工厂设施中,三星已经具备了3万公升的产能,第二个工厂也在建设中。
据悉,三星生物制剂是李在镕十分喜欢的一个项目,它具有三星奋斗的所有特征:大规模、数十亿美元投资以及从生产专门技术向一个有前途的新公司发展的历程。
但对三星生物制剂的投资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获得回报,而三星正在想方设法靠它获利。三星生物制剂持有Samsung Bioepis 90%的股份,后者生产“生物仿制药”。Samsung Bioepis最近表示,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有报道称这家公司的估值为70亿美元。三星表示,医疗保健方案只是其更全面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寻找医疗市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出路。
20世纪90年代初,李在镕的父亲意识到三星的企业文化太闭塞了。于是,他创建了一个项目,每年送出100名最有前途的中层管理人员访问世界各国,在一年的休假中汲取当地文化素养,再把新的视角带回韩国。三星至今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今天,三星首尔总部也聘请了几百名非韩裔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国际战略,因为该公司认为外国人能带来全新的思想。
长期以来,三星始终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努力寻求机会的公司。在新一任会长李在镕的领导下,三星将努力实现从“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制造商”到“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商”的转变。
转型中的中国企业
三星集团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系统,再到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生物医疗,同样文化背景下其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值得处于转型压力下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思考。
其实,统观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成长之路,大部分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都经历过痛苦的转型。转型之路无非两条可选:一条是从一个领域完全转向新的领域,在新的行业精耕细作,做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不断地攻城略地,成为某个领域的行业翘楚。盘点世界500强,绝大部分公司走的都是这条道路,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这条路可以概括为“纵向转型扩张”。
另一条就是所谓的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进入看起来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甚至和主业完全不相干的新行业进行扩张的道路。这是一条曾经一度被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违反企业发展规律的道路,在实践中有不少企业折戟沉沙。这条路可以概括为“横向转型扩张”。
在中国,企业从传统行业进入由发达国家全面控制的现代工业领域、高科技领域的确非常艰难。从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和自然及行政垄断发展起来的国有资源类、金融类企业。因此“横向转型扩张”很可能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反观中国部分转型企业,在其转型路径中既看不到各板块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也缺乏整合的灵魂。以恒大为例,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增长势头渐衰之际,如今却进军食品和农业,恒大选择“横向转型扩张”有其不得已的一面,因此依靠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一定的品牌基础进入低门槛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看起来是一个不错但又别无选择的选择。
但长此以往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低端制造业以及快速消费品行业将会大量被机器人取代,而在相对传统的生物医疗领域,数字医生也在蓬勃发展,因此,依靠品牌及雄厚的资金占领低端产业,虽然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却会一步步被时代淘汰。反观华为,从转换机到手机、运营以及电子商务一次次成功的转变,看起来像是一次次的在横向扩张,但它却一直围绕着ICT基础设施领域进行纵向拓展,并且通过自己的研发实力,不断在向上游进发。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想要追求卓越,从低端向上游转型是少不了的,虽然会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虹。
不只是三星,还有索尼、苹果、亚马逊、腾讯等,他们的转型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企业正确的道路。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