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放家中 谨防孩子铅中毒
母长期把含铅量极高的废旧蓄电池堆放在家里,造成孩子中毒。11岁的赵波(化名)和10岁的赵涛(化名)两兄弟在妈妈的带领下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重庆市铅防治中心的治疗室出来。据医生介绍,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赵氏兄弟的血铅含量已经下降,恢复了正常。
铅中毒正危及儿童
来自合川的赵氏兄弟去年年初跟随父母来到重庆,父母靠回收废旧蓄电池供孩子念书,年底兄弟俩开始出现多动、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
今年2月,母亲邱海容看到有关小孩铅中毒的报道,怀疑孩子也患上铅中毒,随即带孩子来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结果果然是铅中毒。赵波、赵涛的血铅含量分别为378微克/升和548微克/升,按照我国执行的国际标准≥100微克/升属严重铅中毒。
负责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的王继平医生说:“其实像这种铅中毒的孩子还很多,更多铅中毒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这样下去很危险。因为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在体内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对铅毒性特别敏感,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铅已经对机体造成了损害。”
儿童应作血铅筛查
成立于2002年8月的重庆市儿童铅中毒防治中心是由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铅防治工作委员会、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铅防治问题研究组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联合成立的,是目前我市唯一的铅防治机构。
据统计,每个月到重庆市铅防治中心咨询就诊的也不过100人左右。在筛查的儿童中有13%%属于铅中毒,其中一半以上血铅含量属于重度铅中毒。
目前,重庆市的0—6岁儿童的血铅筛查主要是由各区市县的妇幼保健院抽调人员到幼儿园进行筛查。目前全市进行筛查的医务工作人员不到20人,其中一部分人是兼职在做这项工作。20个人即使不休息,每年筛查的人数也就在1万人左右。而目前0—6岁的儿童数目有100多万,也就是说每年我市仅仅有不到1%%的儿童被筛查。
让孩子远离铅污染
父母要加强防范意识。家长应尽量减少儿童在马路、汽车站、加油站的逗留时间,并远离石油产品加工场所、印染厂、蓄电池厂等铅含量超标地区;要避免儿童接触废旧电池,看书写字后尤其在使用蜡笔和彩笔后一定要洗手;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膨化食品、薯条、松花蛋和爆米花等高铅食品。此外,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定期去医院对孩子进行铅水平的检测。
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正在使我们居住的星球超负荷运转,层出不穷的公害事件、垃圾围城早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已是当务之急。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近年来人们对垃圾的重新认识。实行垃圾分类将使能够回收的垃圾废物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就体积和重量而言,废电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害处却非常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惨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WALKMAN、BP机、移动电话、照相机、计算器。目前,全国的电池消费量在70亿只左右。据预测,到2000年仅BP机的电池用量就将达到15.5亿只。这些电池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将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实施并倡导废旧电池分类收集活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与其分散污染,不如集中治理。
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是我们的座右铭。关爱身边环境、参与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利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个人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便足以托起一种文明,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文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