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R4,E2组成IC的启动电源,基本上按厂家给的数据赋值,实际上这个回路是有算法的,要求IC输出一个驱动信号之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低于IC的关闭电压值.
插个不是题外的题外话:据我所知,有几家电源厂考试时会考到这个问题,就是问应试者怎么取启动电源的元件数值,也不知道是哪个厂家开始搞的.这个对基础知道要求还是挺严的,包含了IC,电容,电阻的基本知识,如耐压,漏电流等等.
IC第一脚接地,是输入/输出信号和电源的公用端;2脚反馈,外接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并一个用于滤除高频信号的小容量电容;3脚外接电阻到地可以改变IC的工作频率,这里取推荐值100K;4脚电流感应信号输入端,内部已经有延时,小功率应该时一般不用再外加RC延时;5脚为IC的供电端;6脚驱动信号输出,外接的R6,R7,D5可以改变驱动信号对MOS输入电容的充放电速度,进而对开关波形的上升下降沿作调整,有利于EMI整改,R8主要作用是泄放MOS栅-源间积累的电荷,一般取值几K到40-50K,按经验用10K.
C6也用于改善开关波形,一般100P以下常用,做EMI时按需取舍,先留个位置.
CY1是安规电容,由于漏电流的规定,取值不大于103,算法比较麻烦,可以按经验取值,具体可以在EMI整改时调整.
D6,C5,R12,R13是MOS的吸收回路,要保证MOS不会因为变压器感应的反射电压和漏感造成的尖峰击穿.同时它们也会引起损耗,因此取值时得有个折衷.
R9,R10,R11用于将开关电流转换成电压,具体的取值要看变压器设计了.
最后说下输出和电压取样反馈部分,电路原理图如下:
D7是整流管,一般情况下,参数要求正向电流大于等于3倍输出电流,具体算法不再说明;反向耐压大于(初级最高电压除以初次级匝数比+输出电压),并留有一定余量.按经验这里用100V的管子就行,因体积较小,设定电流10A,可以减少发热量.
R15,C4是整流管的吸收回路,对整流管的电压波形起调整作用,并防止过高的尖锋电压损坏整流管;对EMI整改有用.
R16,R21是假负载,对电源轻载时的稳定性有作用,并不一定用到,先留位置.
E3,E4,E5是储能电容,可以说输出部分的能量都要由它们提供,对它们的要求是内阻越小越好,能承受的纹波电流越大越好;
R17,R18,R19为电阻分压取样网络,通过调整它们的值可以确定输出电压,这里输出电压约为基准电压*(R19/(R18//R17)),图中用431作基准,基准电压约为2.495V,算出来输出电压约为12.3V.
R20为光耦限流电阻,C3是431本身的一个反馈网络,为简单化,只用了一个105的电容.
完成的PCB文件:
用了立式EE25变压器,为了过安规,次级用飞线引出;DS吸收回路中的电容也改成贴片的;为降低高度,MOS和肖特基的焊盘孔都加大,元件可以直接贴到板上.
面积受限,将Y电容骑到光耦上面;
前面开槽用于焊接AC线,后面的方便放置线卡.
同时生成DXF文件,用于绘制散热片.
用CAD做的散热器图纸:
2毫米厚,铝制.
其实在布板之前已经对变压器进行选取,个人习惯按AP法选用磁芯,由于整机高度和PCB面积限制,只能选小一点的,相同频率相同功率下断续模式用的磁芯要小一点,决定以断续模式计算磁芯。
AP值的公式:
AP=Aw*Ae=Pt*106/[2*ko*kc*fosc*Bm*j*?]
其中Pt=Po+Po/ ?
Pt:视在功率,单位W;
Po: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单位W;
? :变压器的效率,小功率一般选0.9-0.95,选0.92;
ko:窗口的铜填充系数,一般选0.3-0.5,这里考虑到安规,会用三层绝缘线做次级,用0.3;
kc:磁芯填充系数,对于铁氧体=1;
fosc:磁芯工作频率,单位HZ;
j:电流密度,一般取j=5A/mm2
Bm:变压器工作磁通,单位高斯
AP值的单位,CM的4次方.
这里的变压器输出电压约(12.3V+0.6V),0.6V是肖特基二极管正向电压降;电流是2.4A(设过电流点为正常输出电流的120%);变压器输出功率是31W.
工作于断续模式,BM取2000高斯,得到AP值为0.18。
接下来计算变压器,过程大抵如下:
1,计算输入最小交流对应的直流电压:
设最低输入电压85V,容性负载时电容上的电压约为输入交流值的1.2倍,约为102Vdc;
2,确定频率和最大占空比,占空比大变压器利用率高,次级感应的电压低,可以用耐压低的整流二极管,但初级开关管的峰值电压高,所以有时得折衷选择.
这里设频率为65KHZ,占空比为0.4,由这两个算出开关管最大开通时间为6.15微秒;
3,由最大占空比算出匝比N:
N=(最低输入电压*最大占空比)/(输出电压+整流二极管正向电压降)/(1-最大占空比),
N=(102*0.4)/(12+0.6)/(1-0.4)=5.397
由N可以得出反射电压Vor=(输出电压+整流二极管正向压降)*N,
代入上式结果,得到Vor=68V;
4,确定变压器最大输入峰值电流:
IPK=2*变压器输出功率/(变压器效率*最低输入直流电压*最大占空比)
=2*(12+0.6)*2/(0.92*102*0.4)
=1.3427(A)
5,算出变压器初级电感LP:
LP=(最低输入电压*最大开通时间)/峰值电流,
LP=(102*6.15)/1.3427
=467(uH)
取470微亨
6,算出初级匝数NP:
NP=(初级电感量*初级电流峰值)/(磁芯截面积*工作磁通)
计算AP值时已经取工作磁通2000高斯,EE25的磁芯截面积为40平方毫米,这里如果电感量用微亨的话,工作磁通应该用特斯拉,2000高斯=0.2特斯拉.
NP=(470*1.3427)/(40*0.2)
=78.9,取79匝;
7,由匝比算出次级匝数NS=79/5.397=14.6,取15匝;
8,设OB2263工作时供电电压为18V,则供电绕组匝数=18/(12+0.6)*15,约等于21匝.
接下来按电流容量取线径,算窗口填充系数,我初级线径取0.35*1根,次级用二根0.5的三层绝缘线,供电绕组用0.2漆包线*1根.
查了下它们的数据,0.2的线最大外径为0.27,0.35的线最大外径0.42,0.5的三层绝缘线为0.8,线包总的截面积为
3.14*(0.27*0.27*1*21+0.42*0.42*1*79+0.8*0.8*2*15)/4=27.2平方毫米,
EE25的AW为78.2,则填充系数=27.2/78.2,约为0.35,可以装得下.
得知PCB下午应该能到,变压器还没来,先手工绕个,次级没用三层绝缘线,只用了0.65的漆包线一根,样子有点丑,因为没找到合适的胶带,自己裁的.....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