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触电阻的产生
图3-4(a)所示为一段完整的导体,通以电流I,用电压表测量出其AB长度上的电压降为U,则AB段导体的电阻为
如果将此导体截断,仍通以原来的电流,测得AB两点之间的电压降为UC[见图3-4(b)], UC比U大得多,AB点之间的电阻为
RC除含有该段导体材料的电阻R外,还有附加电阻Rj,即
RC=R+Rj (3-1)
附加电阻为收缩电阻与表面膜电阻之和,是由于接触层之间直接产生的电阻,故称附加电阻Rj为接触电阻。动静触头接触时同样也存在接触电阻。
图3-5 电流线收缩
1.收缩电阻
接触处的表面无论经过多么细致的加工处理,从微观角度分析,其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它们不是整个面积接触,而是只有若干小的突起部分相接触,如图3-5所示,实际接触面积比视在接触面积小得多。当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积时,电流只从接触点上通过,在这些接触点附近,迫使电流线发生收缩。由于有效接触面积(即实际接触面积)小于视在接触面积,由此产生的附加电阻称为收缩电阻。
2.表面膜电阻
由于种种原因,在触头的接触表面上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薄膜,例如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等,其导电性很差,也可能是落在接触表面上的灰尘、污物或夹在接触面间的油膜、水膜等,由此而形成的附加电阻,称为表面膜电阻。
表面膜电阻的大小除和膜的种类有关外,还与薄膜的厚度有关,膜越厚,电阻越大。
接触电阻与触头材料、触头压力、接触面形式、表面和清洁状况等有关。由于膜电阻难于计算,故接触电阻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即
(3-2)
式中 Rj――触头接触电阻(Ω);
F――触头压力(N);
m――与触头接触形式有关的常数,对于点接触m=0.5,线接触m=0.5~0.7,面接触m=1;
K――与接触材料、接触表面加工方法、接触面状况有关的常数,见表3-1。
表3-1列出了当接触表面没有氧化层及污物时,各种触头材料的K值。
表3-1 各种触头材料的K值
触 头 材 料 |
K |
触 头 材 料 |
K |
铜一铜 |
(0.08~0.14)×10-3 |
铜一铝 |
0.98×10-3 |
黄铜一黄铜 |
0.67×10-3 |
铝一黄铜 |
1.9×10-3 |
铝一铝 |
(3~6.7)×10-3 |
铜一铜镀锡 |
(0.07~1)×10-3 |
黄铜一铜 |
0.38×10-3 |
银一银 |
0.06×1O-3 |
必须指出,式(3-2)的局限性很大,不能概括各种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尤其是触头表面的氧化对K值的影响很大,在表3-1内只给出了触头表面未被氧化时的K值,至于氧化了的材料,其K值远远超过表3-1中给出的数值,它的接触电阻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所以,接触电阻的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据式(3-2)计算出的值只能作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测量接触压降的方法来实测接触电阻值。接触压降是指通过一定电流时,触头电接触处的电压降,即
(3-3)
式中 Uj――接触电压降(V);
I――通过触头电接触处的电流(A);
Rj――接触电阻(Ω)。
二、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有接触压力、触头材料、触头温度、触头表面情况、接触形式及化学腐蚀等。
1.接触压力的影响
接触压力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最大,当接触压力很小时,接触压力微小的变化都会使接触电阻值产生很大的波动。
由式(3-2)可知,触头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近似双曲线关系,即接触电阻值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是随外施压力F的增大而减小的,如图3-6所示。这是因为在压力作用下,两表面接触处产生弹性变形,压力增大,变形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也增加,收缩电阻减小。而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收缩电阻几乎不变,这是因为材料的弹性变形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接触面积的增加也是有限的,故接触电阻不可能完全消除。
增大接触压力,可将氧化膜压碎,使膜电阻减小,但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膜电阻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数值。
图3-6 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的关系
2.触头材料的影响
触头材料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触头材料的电阻系数、材料的抗压强度、材料的化学性能等。
触头材料的电阻系数越低,接触电阻就越小。表3-2给出了电器中常用材料的电阻系数与铜的比较值(铜的电阻系数为1)。
表3-2 常用材料电阻系数与铜的比较
触头材料和它的覆盖层 |
ρk比较值 |
触头材料和它的覆盖层 |
ρk比较值 |
---|---|---|---|
铜 |
1 |
钢 |
35 |
镀锡的铜 |
0.7 |
碳 |
1 000 |
搪锡的铜 |
2.0 |
黄铜一黄铜 |
4.0 |
镀银的铜 |
0.3 |
铜一黄铜 |
2.2 |
银 |
0.2 |
铜一铝 |
1.3 |
铝 |
2.5 |
铜一钢 |
7.0 |
银的电阻系数小于铜,但银比铜价格贵,所以常采用铜镀银或镶银的办法,以减小接触电阻。
材料的抗压强度越小,在同样接触压力下得到的实际接触面积就越大,接触电阻就越小。采用抗压强度小的材料可以使接触电阻降低,但由于触头本身需要一定的机械强度,因此常在接触连接处,用较软的金属覆盖在硬金属上,以获得较好的性能,例如铜触头搪锡等。
材料越易氧化,就越容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如不设法清除,接触电阻就会显著增大。例如铝在常温下几秒钟内就会氧化,其氧化膜导电性很差,故铝一般只用作固定连接,而且常采用表面覆盖银、锡等方法以减小接触电阻。小容量触头常采用点接触的双断点桥式触头,其结构难以实现研磨过程来消除氧化膜,所以触头材料采用银或银基合金。因为银被氧化后的导电能力和纯银相差不多,所以银或镀银的触头工作很稳定。
3.触头温度的影响
触头的接触电阻与它本身的金属电阻一样,也受温度的影响,随着触头温度的升高,接触电阻增加。由试验得知,接触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3-4)
触头金属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为,接触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为,后者比前者小,这是由于接触处温度升高后,材料硬度有所降低,使有效接触面积增大,以致在温度增加时,接触电阻的增加比金属材料电阻的增加要小一些,这种差别就用它们电阻系数的不同来表示。
应该指出,式(3-4)只对清洁的接触面才正确。实际上,因为温度升高会加剧氧化,所以,温度对接触电阻的影响还要大些。
图3-7表示在接触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电阻Rj与触头温度的关系曲线。曲线1的接触压力比曲线2的接触压力小,故接触电阻大。
在B点以前,Rj与的关系由式(3-4)决定,接触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B点时,为250~400℃,材料软化,实际接触面积增大,接触电阻有迅速减小的现象。这时,触头材料的机械强度突减,触头遭到破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触头通过较长时间短路电流的故障状态。
当材料的强度稳定下来后,接触电阻又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当温度达到C点时,材料熔化,接触处就会熔焊在一起,触头难以分离,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触头的温升不允许超过允许值。
图3-7 接触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触头表面情况的影响
(1)触头表面加工方法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接触电阻有一定的影响。接触表面可以粗加工,也可以精加工。至于采用哪种方式加工更好,要根据负荷大小、接触形式和用途而定。
对于大、中电流的触头表面,不要求精加工,最好用锉刀加工,接触面达≤6.3~1.6即可,重要的是平整。两个平整而较粗糙的平面接触在一起,接触点数目较多且稳定,并能有效地清除氧化膜。相反,精加工的表面,当装配稍有歪斜时,接触点的数目显著减少。
对于某些小功率电器,触头电流小到毫安以下,为了保证Rj小而稳定,要求触头表面粗糙度越低越好。粗糙度低的触头不易受污染,也不易生成膜电阻。为了达到这样低的粗糙度,往往采用机械、电或化学抛光等工艺。
(2)触头表面氧化膜的影响
暴露在空气中的接触面(除铂和金外)都将产生氧化作用。空气中的铜触头在室温下(20~30℃)即开始氧化,但其氧化膜很薄,在触头彼此压紧的过程中就被破坏,故对接触电阻影响不大。当温度高于70℃时,铜触头氧化加剧,氧化铜的导电性能很差,使膜电阻急剧增加,因此,铜触头的允许温升都是很低的。银被氧化后的导电率与纯银差不多,所以银或镀银的触头工作很稳定。
为了减小接触面的氧化,可以将触头表面搪锡或镀银,以获得较稳定的接触电阻。
(3)触头表面清洁状况的影响
当触头的压力较小时,触头表面的清洁度对接触电阻影响较大,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小。
5.触头表面的电化学腐蚀
采用不同的金属作触头对时,由于两金属接触处有电位差,当湿度大时,在触头对的接触处会发生电解作用,引起触头的电化学腐蚀,使接触电阻增加。
常用金属材料的电化顺序是金(Au)、铂(Pt)、银(Ag)、铜(Cu)、氢(H)、锡(Sn)、镍(Ni)、镉(Cd)、铁(Fe)、铬(Cr)、锌(Zn)、铝(Al)。规定氢的电化电位为0,在它后面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负电位(如Al的电化电位为-1.34V),在它前面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正电位(如Ag的电化电位为+0.8V)。选取触头对时,应取电化顺序中位置靠近的金属,以减小化学电势。例如不宜采用铝一铜、钢-铜做触头对。电镀层或涂层也要注意电化顺序。
三、减小接触电阻的方法
当电流通过闭合触头时,如果接触电阻过大,就会产生过大的附加损耗,使触头本身及周围的物体温度升高,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使之寿命减少。触头的过度发热还会使触头表面加速氧化,而多数金属(除银外)氧化后产生高阻的氧化膜,使电阻增加。这样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触头超过允许温升,一方面要尽量减小接触电阻;另一方面应具有足够的触头散热面积。
根据接触电阻的形成原因,减小接触电阻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
1.增加接触点数目。
选择适当的接触形式,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接触表面,并在接触处加一定的压力,均可使接触点数目增加。
2.选择合适的材料。
采用本身电阻系数小,且不易氧化或氧化膜电阻较小的材料作为接触导体,或作为接触面的覆盖层。
3.触头在开闭过程中应具有研磨过程,以擦去氧化膜。
4.经常对触头清扫,使触头表面无油污、尘埃,保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