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风来了,人们如同发现新大陆般欣喜。这是一波进步的浪潮,一切槽点都是暂时的,都将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而过。
Google Glass烧起了硬件智能化之火。Nest32亿美元,Oculus 23亿美元,还有Beats即将成为下一个32亿,这些创富故事正在激励着一大波创业者、资本、资源涌向智能硬件。不过,我们发现起步不久的智能硬件看上去很美,但槽点也不少。
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重拳打在棉花上
大数据、客厅入口、汽车入口、第四屏、社交硬件这些概念层出不穷。人们谈战略多过战术,务虚多过务实。发布会爱讲宏大的规划,少谈用户的需求痛点和使用场景。
不少智能硬件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联网而联网、为了App而开发App,未能真正抓住用户的痛点需求,一拳打在棉花上。一位从业者愤愤地说,一些智能硬件创业者就是为了玩概念骗投资人的钱。我对此不以为然,毕竟投资人不是傻瓜,且拿到投资也不是自己花。不过,智能硬件创业者倒真应该想想初心:你的用户是谁,你要解决他的什么问题,凭什么是你的产品?
二、项目成稀缺资源,智能硬件服务过剩
“报道我们,给稿费吗?”这是一位智能硬件创业者在收到我们的报道邀请之后的回应。
智能硬件的火热让围绕智能硬件的服务多了起来。上游供应链服务、众筹网站、投资业务、销售渠道、营销服务以及媒体报道服务,创业者的选择正在变多。不过我们发现,看上去一些服务似乎过剩了。
“创业者不怕产品卖不出去,而是有了销量产能跟不上”。“只要有好的概念,找到投资就不难,现在是项目稀缺阶段”……诸如此类的论断不少,当然也有不少是伪知识。但项目稀缺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在各大科技媒体的项目数据库中,智能硬件项目不超过500个,而App开发者则为百万量级。智能硬件不像纯App有想法就开干。软硬件结合产品生产环节多了不少,门槛高了,生产周期长了,失败率也高了。最终便是成气候的项目不多,反而成为稀缺资源。“关注智能硬件的比做智能硬件的多”,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三、出货量上不去,互联网模式的痛
互联网创业,用户低于10万你多半还在苦苦寻求投资阶段。用户突破百万,你开始考虑公司化运作,或者梦想着被巨头所知晓,用户突破千万则可以进入巨头候选阵营了。对比一下,智能硬件创业目前大都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如果不算智能手机和平板,智能硬件走得最快的是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和一些效率工具。
可穿戴设备以手环和智能手表最热,出货量最大的是果壳,突破10万,咕咚各种硬件合计几万台。智能电视号称占到5000万台电视机出货量的一半,不过真正智能的互联网电视还没有一家突破百万销量,电视盒子出货量相对较大,整体近千万,但山寨盒子居多。智能路由器佼佼者极路由出货量刚突破30万。销量最好的智能硬件是随身WIFI这样的效率工具,360随身WIFI已突破1000万,因为它们成本低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免费赠送。
但整体而言,大多数智能硬件创业者还在10万的温饱线内挣扎。倘若一款智能硬件预售能突破1万销量,已经值得祝贺了。最近发布的极米无屏电视预定量5万,已算极米团队的意外之喜。智能硬件大都不是真正的零利润,算下来利润对创业团团队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
但这也反过来说明了将互联网模式嫁接到智能硬件上并不现实。入口也好、大数据也好、粉丝经济也好,都还需要走过10万-100万这一段长征才行。
四、跳票现象严重,产能成为普遍短板
在2013年,智能硬件跳票成为普遍现象。有预售就会有跳票,因为小米开了先河。在小米遇到高通等上游芯片厂商的产能出问题时,就算不想做饥饿营销也难以如期交卷。对于如同新生儿一样的智能硬件创业者来说,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硬件的生产更是难上加难。
原因来自多方面:产品做加法功能和元器件依赖太多,追求完美临时改方案结构,独特的工业设计对模具、工艺、工人加大难度,前所有未的产品设计结构没有配套的成熟供应链,ODM厂商欺负弱小的创业团队将生产需求优先级压得很低……总之,我们未能及时看到预售时说好的硬件,或者说产品到手了存在一些偏差或问题,难以尖叫。
不同的团队在这方面的控制能力有所差异。有的团队是传统制造玩家转型而来,有的团队是互联网巨头的硬件部门,控制能力会强一些。但白手起家的狭义上的创业团队几乎已经很难绕过跳票梦魇。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预期的时间上加一个大大的缓冲时间以备不测。
五、用户容忍度低,不给试错机会
基于前面几点,如果出现了跳票、需求没瞄准、到手产品与预期差距大的话,用户基本都不会再买单了。
手机QQ在去年的一次升级出现重大的产品事故,短短几天内升级紧急版本,成功挽尊。App可进行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小步快跑,雷军曾总结“先开枪再瞄准”的思路。不过,这在智能硬件上失效了——小米手机硬件版本屈指可数。
一则用户是花钱买的产品,“上帝”心态使之容忍度必然会低。二则硬件产品如若有问题,如果是个例可通过售后解决(大多智能硬件创业团队售后服务还不完善),如果是批量基本无法承担召回的损失因此未能召回,最多停售,这又加大了用户的不满意度。
所以有不少文章总结说,现在不少智能硬件产品,是卖一个让行业少一个用户,因为用户留下了阴影不会再尝试来惩罚这个行业。这样,这个行业对失败、犯错的容忍度也不高。
最终用户、行业对犯错容忍度都不高。智能硬件创业者就像走钢丝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如硬门深似海,恨不能开工前拜拜关二爷。
六、工程师主导,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缺位
对于为什么现在大多智能硬件都难以瞄准用户需求,科通芯城一位前高管一语中的:现在主导智能硬件创业的是工程师,而不是做产品的。因此我们看到了许多很前沿炫酷的idea并且不少还被做出来了。
可以去国内外一些科技媒体看看他们所报道的一些新、奇、酷。智能喂猫机、智能鸡蛋箱、App秒开的智能门锁、可测量各种指标的手环、可远程亲密的成人玩具、可以通过App控制的WIFI插座……技术强悍,创意前卫,而且这帮极客确实将产品鼓捣出来了。
我看到层出不穷的创业,不禁会问,我是真的需要这玩意儿吗?我是真的一直需要这玩意儿吗?我是真的愿意花大价钱去获得这玩意儿吗?不同人有不同答案。墨迹空气果看上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定价还高达999元,不过据说预定已经达到几十万台了。
不少智能硬件都让我切实感受到背后是工程师在主导。尽管工程师文化主导的Google和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长驱直入,但智能硬件它首先应该是款产品。负责一款产品的人是产品经理,兼具软硬件能力的产品经理目前是千金难觅。
一位估值过亿的智能硬件团队Leader甚至告诉我,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产品合伙人,他可以将自己的股权出让一半给他。
七、众筹成为外衣,智能硬件众筹实为预售
“中国没有真正的众筹。”,笔者那位朋友又下了一个极端的论断。此前雷科技曾盘点过中国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众筹网、淘宝众筹、P2P网站的众筹业务正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不过,就智能硬件而言,真正在做众筹的并不多。
众筹的本质是一些人提供资源帮助另外一些人完成愿望,在项目发起众筹前是只有想法没有产品的。但现在智能硬件众筹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从1-1万,即在有了样品之后通过预售来获取种子用户,以众筹之名行预售、优惠之实,鉴于此一些众筹网站正在改头换面转型首发和预售平台。
八、土豪入场,使创业者被要求站队
去年开始,敢打(仗)敢砸(钱)的互联网土豪大举进军智能硬件,其中以百度、360和小米最为激进,京东和阿里谨慎尝试,腾讯按兵不动。
现在百度已形成小度自有产品群,多元合作模式(Dulife、百度Inside、百度云、JD+)和百度硬件生态。360则有硬件事业部,旗下产品不少,随身WIFI数量更是铺到千万。小米智能手机起家自不必说,在智能手机增长放缓的大市场环境下,开始押宝智能硬件和进军平板业务。
不过,巨头向来有着极强的生态控制欲望。战略防御布局,入口思维惯性,军备竞赛作风在丰厚的资源支撑下,被搬到了智能硬件领域,与他们在App时代的跑马圈地作风一起。因此,不少优秀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已经面临抉择:巨头有诱人的资源,但他们总想着占你的股份,实际上是要你站队。想保持中立态度与各家都合作?没门儿,小心人家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用互联网思维的免费硬件干掉你。
九、派系之争无止无休,何时是尽头?
免费硬件VS收费硬件、南派VS北派、硬件派VS软件派、传统制造人VS互联网人、创客VS创业者,以及创业地点应该选择北京还是深圳,是智能硬件行业新手拈来的话题。当然,雷科技未能免俗,我们也重度参与了其中一些话题。就在本文我们又讨论了工程师主导VS产品经理主导的智能硬件创业。
当然,互联网行业也有技术派与产品派,学院派与实干派,海归派与土豪派、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线下与线上之争。不同的领域,同样的现象,没有唯一的答案,无关乎对错。智能硬件在这些看上去无聊的讨论中获得更多关注,总归是好的。这也是雷科技盘点此文的目的之一。
智能硬件风来了,人们如同发现新大陆般欣喜。这是一波进步的浪潮,一切槽点都是暂时的,都将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而过。加油吧!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