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清华大学尹首一:《以架构创新,突破算力“卡脖子”问题》的主题演讲

传感器技术 来源:集微网 2023-07-17 16:38 次阅读

7月13日至14日,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 2023)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在大会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尹首一教授发表了名为《以架构创新,突破算力“卡脖子”问题》的主题演讲,指出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但却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问题。而国内要实现算力突破,主要有五条创新路径。同时,无论采用先进集成还是采用先进架构设计技术,都离不开架构上的创新。

尹首一表示,随着数据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算力已经成为近几年业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并且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据IDC的统计,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发展呈正相关趋势,算力指数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家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而到2026年,整个算力需求最迫切的五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金融、政府、电信和制造,尤其是随着ChatGPT人工智能大模型席卷全球,更加引发了算力需求的大爆炸。

但现在的客观情况是国家算力供给面临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即美国限制高算力芯片对华出口,而且可能进一步收紧出口限制。归根结底其动机要限制中国得高算力芯片、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尹首一指出,“中国要自己做高算力芯片正面临双重‘工艺墙’,第一是在迫切的算力需求下,芯片制造工艺逼近物理极限带来的技术升级限制;第二道‘工艺墙’来自国际封锁,这将导致国内业界要持续提升芯片算力会遭遇很大困难。”

要实现算力突围,满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对算力的需求,路在何方?尹首一认为,可以将算力看成三个因子的乘积:晶体管密度×芯片面积×算力/晶体管,它们分别与制造工艺、***口径、芯片计算架构有关。而在当前国际产业环境下,需要重新审视芯片算力公式,在可获取的低世代成熟工艺下去寻找持续提升算力的新途径,其中包括在芯片面积上探索先进集成技术和先进封装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在算力方面更加聚焦新型计算架构。

基于对算力公式的分析,尹首一进一步称,在当前算力受限的情况下,国内仍然能够寻找持续提升芯片算力的空间。“我们用三维空间表达未来芯片算力提升的路径,其中的三个轴分别是计算架构、三维集成和二维扩展。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把最近几年国际上在高算力芯片进展方面发布的每一颗芯片,放进这个坐标系里并找到确定性位置,然后统计发现我们在高算力芯片发展中的不同尝试可以归结为几条不同的创新路径。”

第一条创新路径是数据流芯片,即在计算架构层面通过架构改进提升芯片性能,实现算力系统级的优化提升;第二条路径是可重构芯片,这是因为可重构计算比较灵活,可以重复利用;第三条路径是存算一体,通过将计算跟存储结合起来,提升芯片整体算力;第四条路径是将晶圆级芯片持续做大,提升芯片面积必然能进一步提升算力。第五条路径是三维芯片,通过把各种芯片堆叠起来拓展性能和技术,丰富的选择将带来很多能力提升的可能性。

“通过五种不同创新路径可以看出,提升算力除了技术路径以外还有多种工具选择,而这些工具怎么组合是未来实现算力拓展的关键。”尹首一表示,在这些创新路径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算力的突破点还包括,集成不同的架构和三维集成,集成三维集成和晶圆级芯片,以及集成存算一体技术、晶圆级芯片和三维芯片集成等,不同组合会碰撞出不同火花。

尹首一总结道,基于当前国际上新技术的进展,路径创新将是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手段。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路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算力突破。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新技术和新架构优化的可能性,计算架构+集成架构的联合创新,将有机会重塑芯片算力提升空间。“中国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算力应用领域在全是最丰富,同时技术创新路径也是最全面的。通过应用领域的支撑和路径创新,中国的高算力芯片最终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415

    文章

    11852

    浏览量

    366081
  • 芯片制造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661

    浏览量

    29383
  • 算力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097

    浏览量

    15331

原文标题:清华大学尹首一:突破算力“卡脖子”有五条不同路径 架构创新至关重要

文章出处:【微信号:WW_CGQJS,微信公众号:传感器技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2025年开放原子校源行清华大学站成功举办

    近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主办的开放原子“校源行”(清华站)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6:46 152次阅读

    奇瑞汽车携手清华大学发布“分体式飞行汽车”专利

    继2024年10月在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宣布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成功完成首航后,奇瑞再次带来飞行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日前,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共同申请的“分体式飞行汽车”专利正式公开,该专利正是基于奇瑞汽车股份公司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09:14 359次阅读

    午芯芯科技国产电容式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突破卡脖子技术

    ,进行成果转化,突破了欧美对中国MEMS压力芯片卡脖子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已获得授权10项芯片架构专利,压阻式和电容式压力芯片均已流片成功,其中电容式压力芯片是国际首创结构
    发表于 02-19 12:19

    清华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专项合作启动,引领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2月13日,清华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清华大学自强科技楼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清华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专项合作”(以下简称“卓越中心”)正式启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6:46 344次阅读

    清华大学与华为启动“卓越中心”专项合作

    近日,清华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清华大学自强科技楼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宣布“清华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专项合作”(简称“卓越中心”)正式启动。 出席签约仪式的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11 413次阅读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行到访光峰科技参观交流

    近日,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机动万里”实践支队到访光峰科技进行参观交流,期间与光峰研究院的研发成员就激光光学应用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交流互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41 317次阅读

    清华大学师生到访智行者科技交流学习

    近日,清华大学 “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 研究生课程师生行到访智行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站,此次来访开启了场深度的参观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1:39 591次阅读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团队调研芯和半导体

    近日,清华大学2024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团队到今年国家科技进步等奖获得企业——芯和半导体上海总部参观调研。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7:15 885次阅读

    连接器材料如何突破卡脖子”,实现国产替代

    《人民日报》发文、连接器领域专家建言,连接器核心材料,应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国产替代词,近年来在国内制造业备受关注。各大平台上,不乏许多精彩的讨论。 近期,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4:13 415次阅读
    连接器材料如何<b class='flag-5'>突破</b>“<b class='flag-5'>卡脖子</b>”,实现国产替代

    博世与清华大学续签人工智能研究合作协议

    近日,博世与清华大学宣布,双方续签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合作协议,为期五年。在此期间,博世将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基于2020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博世机器学习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博世和清华大学将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1:37 613次阅读

    京微齐力受邀参加2024年清华大学工程博士论坛

    此前,2024年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博士论坛在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本届论坛“清亦融创、新质引领”为主题,来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领域500余位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0:17 680次阅读

    架构创新助力国产大AI芯片腾飞

    在湾芯展SEMiBAY2024《AI芯片与高性能计算(HPC)应用论坛》上,亿铸科技高级副总裁徐芳发表了题为《存架构创新助力国产大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4:48 680次阅读

    清华大学研发新型仿生三维电子皮肤系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清华大学再次引领了科研的潮流。6月5日,从清华大学传来喜讯,该校航天航空学院与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张慧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款具有仿生三维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6:37 671次阅读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团访问摩尔线程

    5月19日,“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代表团走进摩尔线程”活动顺利举办。近五十位来自集成电路、能源、航天、通信等重要领域的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28 608次阅读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代表团到访摩尔线程,深化产学合作

    5月19日,“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代表团走进摩尔线程”活动成功举行。此次活动聚集了五十多位来自集成电路、能源、航天、通信等重要行业的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09:21 687次阅读
    <b class='flag-5'>清华大学</b><b class='flag-5'>创新</b>领军工程博士代表团到访摩尔线程,深化产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