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成像新定义
之前在东京全球发布会时其实已经体验过Z7和Z 24-70mm f/4 s的组合了,也做了试拍评测,不过鉴于当时环境的制约,所以评测结果或许会有些许的偏差。而现在,尼康首发的Z系统新品中,除了Z6和50mm标头(这两款产品要到11月下旬才会正式上市),其余的4件商品均已到达评测室,包括全画幅微单相机Z7、尼克尔Z 24-70mm f/4 S镜头、尼克尔Z 35mm f/1.8 S和FTZ卡口适配器。
FTZ卡口适配器方面我会搭配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镜头进行测试,也可以和尼克尔Z 35mm f/1.8 S做一个直观的对比。
上次的试拍,我感觉Z7整体操控和尺寸重量(约134 x 100.5 x 67.5 mm、约675g)上均没什么问题,并不会有新系统的陌生感,上手非常方便,而画质也很出色,有D850的风采。这一次的详细评测将会继续深挖Z7的方方面面,看看是否值得大家对尼康首款全画幅微单的等待。
Z7外观
Z7的外观融合了微单与单反两种元素,机身符合市面上微单一贯的方正造型,而手柄却保留了许多尼康单反的影子,手柄边上还有两个自定义功能键,采用了比较大的长方形设计,使用方便。
机身正面最吸引我们的就是硕大的卡口,最初以为尼康采用大卡口机身一定不小,但实际拿到手后发现,其实机身不大,尼康利用军舰部分消化了卡口一定的占用面积,所以军舰下沿是罕见的内凹弧形。
背面并没有采用尼康比较喜欢的双边按键布局结构,考虑到微单的轻巧特征,单手拍摄的大有人在,所以将绝大部分按键均放在了手柄侧,方便操作。另外,Z7还增加了焦点切换摇杆,非常好用,不过这里也要给尼康提个建议,虽然焦点回中一直沿用OK键操作的惯用传统,但既然有了摇杆,而且摇杆可以按下,那么是否将焦点回中也增加到摇杆上会更加方便呢?
背面大面积覆盖的自然是屏幕了,Z7的采用的是约3.2英寸210万画点的触摸翻折屏,总的可调节角度约为170°。
除了显示屏,Z7还拥有EVF取景器,具有约369万画点的显示精度和约0.8倍的放大倍率,显示效果良好。结合EVF取景器和显示屏,Z7提供了4种显示模式,两种单选、自动和EVF优先。自动就是通过眼传感器判断,当我们靠近EVF时自动从屏幕取景切换至EVF取景;而EVF优先则有点单反的意思了,当眼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的时候,会自动开启EVF,远离则关闭,但并不会切换至屏幕显示,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节电,平时调参数用肩屏即可,符合单反用户的使用习惯。
两侧主要是各种接口,手柄侧是卡槽仓,尼康Z7采用了单XQD卡槽设计,另外,尼康标志性的“红勾”在全画幅微单系统继续保留,只是被移到了手柄的侧面。
而另一侧橡胶软盖下则安置了5个接口,分别是:耳机连接孔、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外接麦克风连接器和附件连接器。其中的USB连接器为Type-C型接口,可以支持USB充电。
机顶拥有模式拨盘和主指令拨盘,副指令拨盘依然延续单反的设计在手柄前侧。另外,Z7还拥有一块方形的肩屏,方便单反用户习惯性的调参数操作用。这里还要再提一个建议,Z7的这块肩屏只有黑底白字一种显示模式,希望尼康可以增加白底黑字显示模式以供用户选择。
机底则是电池仓,Z7采用的是EN-EL15b锂离子电池组,拥有1900mAh的额定电量。
此次尼康为Z7提供的肩带也比较有意思,不同以往,有更大面积尼康的代表色,金黄色,所以辨识度很高。
感光度与白平衡测试
虽然同为约4575万有效像素,原生感光度范围也均是ISO 64-25600,但并不能证明Z7采用的就是D850的那块CMOS,而且Z7采用了最新的EXPEED 6数码影像处理器,理应在感光度表现上相比D850会更出色一些,即使如此高的像素,对Z7的表现也很有信心。
ISO感光度测试(截取画面中心100%区域)
结果确实让我们欣喜。低感自不用多说,4575万有效像素和ISO 64的配合,加上尼康处理器一贯的锐度表现,这个画质水平在135系统中绝对是领先的水准,直到ISO 800,Z7的表现均是可圈可点的。ISO 1600,虽然画面彩色部分开始出现一些涂抹感,但是黑色部分的纯净度依旧很高,细节也依旧很好。ISO 3200-6400,我个人认为是Z7高感画质的分水岭,ISO 3200依旧保持了很高的实用度,而ISO 6400画面噪点的增加开始明显,到达了可用高感的极限。但不管怎样,Z7在中低感的水准很让人满意;高感范围内,ISO 1600完全OK,ISO 3200基本上也没问题,即使ISO 6400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代表了Z7的整体感光度水平并没有受到高像素带来的太大制约。
白平衡可选项
Z7的自动白平衡设置提供了好几项细分的选项,包括保持白色、保持氛围、保留暖色调,同时还有自然光自动适应这样的户外自动模式,而且在每一个模式下,都可以设置白平衡偏移,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WB白平衡测试
在暖光条件下结果很明显,每一档的表现都不近相同,而与实际环境最接近的是自然光自动适应。怎么选择,其实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需要保留的氛围决定。
色彩与优化校准测试
除了丰富的白平衡设置,尼康Z7在色彩选项上也比以往丰富了许多。可以看到除了传统的优化校准外,尼康还提供了20个创意优化控制选项,包括梦幻、清晨、流行、星期天、低沉、戏剧、静寂、漂白、忧郁、纯净、牛仔布、玩具、棕褐、蓝色、红色、粉色、木炭、石墨、双色、黑炭,是不是发现原来尼康也并不是这么的传统,尼康相机一样可以玩出新花样。
20个创意优化控制选项
而有别于其他相机滤镜效果的是,尼康为这些创意效果均提供了丰富的可自定义调节选项,包括100级的效果级别、快速锐化(后三项同时调整)、锐化、中等锐化、清晰度、对比度、滤镜效果、调色,让这20种创意效果可以玩出更丰富的花样,以满足广大使用者的直出需求。
0-50-100效果级别对比(梦幻、牛仔布、石墨)
或许有些有些用户会觉得,严格摄影还是需要后期来调整颜色,那么即使我们不采用这些创意效果,也可以在传统的优化校准上进行各种微调,包括快速锐化(后三项同时调整)、锐化、中等锐化、清晰度、对比度、亮度(自动没有亮度选项)、饱和度。
自动各项微调
通过微调,可以看到出片效果还是有明显不同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前期去完成更多的工作,再通过后期的辅助就可以满足出片了,大大简化了整个摄影流程。
视频与追焦连拍
先来介绍一下尼康Z7的视频基础规格。Z7可以拍摄最高4K 30p(3840 x 2160)规格的视频,而且支持超采样,无需裁剪画面,充分发挥全画幅的优势。此外,Z7还支持最高FHD 120p升格视频的拍摄,虽然依旧是超采样,但是会默认改为DX裁切模式(APS-C),不过如果采用FHD 60p拍摄则依然支持FX画幅。当然我们也可以不拍摄升格,直接在机内拍摄慢动作视频,Z7可以拍摄最高FHD 24p 5倍速慢动作。除了这些,尼康Z7在HDMI输出时可以拍摄10bit N-Log,完全符合专业拍摄的需求。
视频规格与电子减震前后画面裁切对比
FX画幅DX画幅在视频格式下的对比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尼康Z7具备CMOS位移5轴光学减震功能,对于视频拍摄的稳定性来说很有帮助,同时尼康依然提供了电子减震功能,可以在光学减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电子减震之后会有一些边缘画面裁切用来补偿抖动。
4K与FHD对比
4K的意义大不大,即使不需要4K输出,4K分辨率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可以大幅提升画面细节。从对比可以看出,FHD的分辨率只有4K的1/4,也就是说我们在拍摄同样的画面时,4K可以获得4倍的信息量保存,即使将4K视频压缩至FHD尺寸输出,也可以看出画面比FHD直接输出锐利不少,而反过来从FHD扩大输出到4K,画面细节损失是惨不忍睹的。至于Z7的4K 30p视频码率是多少,实拍测得约为115Mbps。
FHD 120p和FHD 5倍速满动作视频演示
我们再来看一下FHD 120p和FHD 5倍速满动作,其实两者都是在用120p的帧速率拍摄,只不过前者输出120p,后者以5倍速慢放直接输出24p。两者从原始图像素材来讲是一样的,不过拍摄FHD 120p灵活性会更高,因为保留了正常的音轨,后期可以正常速度使用也可以升格使用;而直接拍摄FHD慢动作虽然也可以后期变为正常速使用,但是不会有声音,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就是可以直接生成慢动作视频,无需后期制作了,比较方便。
追焦对象
追焦连拍演示
除了拍摄动态视频,其实我们也可以用高速连拍拍摄动态照片。尼康Z7可以支持最高约9幅/秒的连拍,而即使采用14bit RAW输出也可以支持最高约8幅/秒的连拍,对于高像素机型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规格了。另外,考验连拍的除了速度还有成功率,这点就要看连续对焦的能力了。尼康Z7采用了一套435点的广覆盖范围相位对焦系统,实测结果表明即使在高相似度物体存在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准确识别,并连续快速对焦。
Z 24-70mm f/4 S外观
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Z7的标准套头,拥有标准变焦范围和f/4恒定光圈,虽然比单反的AF-S 尼克尔 24-120mm f/4G ED VR套头缺少了50mm长焦焦距,但是胜在更小巧轻便(77.5mm x 88.5mm、约500g),也更符合单反本身的定位。
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采用11组14片设计,包括1枚低色散ED镜片、1枚非球面低色散ED镜片和3枚非球面镜片,并且均采用了纳米结晶涂层。
由于Z7采用了机身防抖,所以在这款镜头上不会看到防抖开关,只有对焦模式选择开关。
NIKKOR S代表了这款尼克尔镜头为最新的S型,也是尼康为全画幅微单开发的新系列镜头。
镜头口径72mm,前表面镜片带有氟涂层,可以有效降低污渍附着的可能性,也更易清洁。
S系列镜头最大的不同来自后组,由于新的Z卡口口径很大,所以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的后组也显得很大。
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采用两段开合设计,使用时需要先打开到变焦范围才可,这样的设计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的缩减携带体积,同时也不会意外滑出。值得注意的是,对焦环采用金属材质,而变焦环则是橡胶蒙皮。从使用手感来说,橡胶蒙皮附着力更大,但是论质感,金属材质则更显范。
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最近对焦距离约0.3m,采用内部对焦系统,随镜头附带有莲花形遮光罩和镜头软包。
最后再来看看尼康Z7与尼克尔 Z 24-70mm f/4 S镜头的合体照,还是非常配的。
24-70S分辨率测试
镜头成像的好坏由镜头结构、特殊镜片、镀膜等多方面决定,而转化为实际就会体现在分辨率、虚化、以及各种不良光学现象的抑制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最看重的硬指标就是镜头的分辨率水平了。
24mm端分辨率测试
最优分辨率出现在了f/8,全开光圈下中心分辨率也比较突出,而最小光圈也没有出现急速下降。整体来说,首先秉承了尼康一贯的画面锐度;其次并不像现在的一些镜头这么投机取巧,只做好大光圈部分的分辨率,尼克尔 Z 24-70mm f/4 S在整个光圈范围内有一个比较均衡的表现。
70mm端分辨率测试
70mm端的整体表现与24mm端如出一辙,均是全程可用,最优分辨率依然出现在f/8,而且全开下的边缘分辨率比24mm端表现的更加出色。作为一支小三元镜头,尼克尔 Z 24-70mm f/4 S有这样的表现非常让人满意。
畸变、色散、逆光、口径蚀测试
有了良好的分辨率,只是说明该镜头的底子不错,离开优质成像还有许多路要走,而这些路就包括对于畸变控制、色散抑制、逆光表现、口径蚀等不良光学现象的抵抗能力,也能反映出一款镜头光学设计的真实实力。
典型焦距畸变测试
作为一款标准变焦镜头的尼克尔 Z 24-70mm f/4 S,在24-70mm端内共存在5个典型焦距值,包含24mm、28mm、35mm、50mm、70mm,这些从该镜头的焦距刻度上就能得知。通过对这5个焦距的畸变测试,可以看到该镜头有一些轻微的桶形畸变,并不明显,所以拍摄时也不用过多担心变形的问题。
24mm端全开光圈色散测试
70mm端全开光圈色散测试
一般我们测色散都会从全开光圈逐渐缩减测几个光圈值,但是对于尼克尔 Z 24-70mm f/4 S我只测了全开下的色散抑制表现,因为测试结果让我惊喜。24mm端全开几乎没有色散,表现突出;而70mm端全开虽然有一些色散,但是并不明显,对画面影响也不大,足可以放心使用。
24mm、70mm端逆光测试
和色散表现一样,得益于全镜片的纳米图层,尼克尔 Z 24-70mm f/4 S在逆光下也表现突出,不仅没有出现炫光产生的画面模糊,也没有逆射光带来的耀斑、鬼影,同样代表着这颗镜头可以放心大胆的拍摄逆光照片。
70mm端全开光圈口径蚀测试
首先要说为什么只测70mm端的,因为口径蚀影响的是逆光下的虚化光斑效果,而这点显然更多的还是会用到长焦和大光圈这两个参数,所以对70mm端影响更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纵向边缘口径蚀微乎其微,横向边缘和边角有一些,但是都不明显,也印证了尼康55mm大口径卡口的作用,像场覆盖足够大,F4对于这个最大可支持f/0.95光圈的卡口来说也只能算小光圈。
Z 35mm f/1.8 S外观
35mm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焦距,人文视角配上大光圈,适用范围也会比较广,所以对于我来说,如果没特殊需求,我还是更喜欢用35mm定焦来挂机(约73.0mm x 86.0mm、约370g),而不是选择标准变焦。当然标准变焦的好处还是焦段覆盖,前面说了包含了5个典型焦距,尤其是需要广角的时候有24mm、需要中长焦的时候又有70mm。
尼克尔 Z 35mm f/1.8 S镜头采用9组11片设计,包括2枚低色散ED镜片、3枚非球面镜片,同样秉承了尼康一贯的奢华,全镜片纳米结晶涂层。
从整体造型来看,尼康S型镜头都拥有类似的外观设计,可以理解成S Line的家族式语言。
目前已知的几款镜头都没有出现尼康的金圈标识,而在S型镜头镜身的中后部有一条细细的银圈,或许以后S型镜头都是标配银圈而不再会出现金圈了。
镜头口径62mm,前表面镜片带有防污氟涂层,这点也是尼康新款镜头的标配。
由于尼克尔 Z 35mm f/1.8 S镜头采用后部对焦设计,所以可以明显看到该镜头后组镜片更凹陷,留有足够的对焦空间。
由于是定焦镜头, 所以镜身上只有对焦环,而这个大面积的对焦环采用的是金属材质,所以也可以判断尼康未来的S型镜头或许变焦环均为橡胶蒙皮材质,而对焦环则均为金属材质,尤其对于变焦镜头来说,也有利盲操不会出错。
标配上一样,也随镜头附带了莲花形遮光罩和镜头软包。
尼康Z7与尼克尔 Z 35mm f/1.8 S镜头的合体照,看着和尼克尔 Z 24-70mm f/4 S的差不太多,略微再便携一些。
FTZ转接环以及35S与35G
考虑到新系统镜头群的待完善和老用户的需求,尼康还为Z系列全画幅微单相机推出了FTZ转接环。
FTZ顾名思义,就是尼康F卡口转Z卡口,但由于F卡口内径小于Z卡口,所以FTZ转接环实际上呈现葫芦口造型,前窄后宽,接在Z7上尤为明显。
考虑到尼康单反镜头有不同型,所以在FTZ转接环的F卡口部位依然保留了光圈耦合杆,用来适配G型镜头。另外,在FTZ转接环的底部配有三脚架孔,对于Z7转接比较重的F口镜头时可以平衡前后重量。
当然,我最开始说过此次评测要和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镜头做对比,所以会从外观开始,来为大家揭示同样用在Z系统上两者的选择问题。
先看两者尺寸对比,虽然同为尼康家的35mm f/1.8镜头,但是居然单反镜头更小,不过既然用在Z系统上自然要加上转接环对比,此时尼克尔 Z 35mm f/1.8 S变成了更小鸟依人的那一个。
再来看下前后组,前组的成像圈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看着还大一些,不过后组就完全相反了,尼克尔 Z 35mm f/1.8 S更大一些。两者的镀膜呈现出两种色彩,相信之后的一些测试结果也会呈现出不同结果。
35S/G分辨率与虚化对比
接下来的测试都会结合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镜头一起,一来看一看新的尼克尔 Z 35mm f/1.8 S有多少提升,二来也可以把FTZ适配器转接AF-S镜头实际的使用体验告诉大家。
35S与35G中心分辨率对比
结果一目了然,尼克尔 Z 35mm f/1.8 S全程领先,尤其全开下中心分辨率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而最小光圈也是如此,依然很出色,细节丰富。另外,在对比中发现,尼克尔 Z 35mm f/1.8 S实际的视角相比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略广一些。
35S与35G边缘分辨率对比
先要说明一下大光圈下黄花模糊的问题,这是因为景深过浅,实际已经在焦外了,而从背景的蓝色菱形块可以看出实际在大光圈下的细节表现。对比结果和中心一致,尼克尔 Z 35mm f/1.8 S完胜。总的来说尼克尔 Z 35mm f/1.8 S的分辨率非常出色,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是全光圈范围可用的范畴。而这也反应出两个问题,尼克尔 Z 35mm f/1.8 S可以喂饱Z7的4575万有效像素,而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则有些力不从心。
35S与35G全开光圈下背景虚化对比
大光圈定焦除了拥有出色的分辨率水平,虚化能力也比普通变焦镜头来的出色。通过对比两者的焦外,全开光圈下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的边缘暗角更少,这点到是有些意外。不过,从焦外的虚化柔和度来看,依然是尼克尔 Z 35mm f/1.8 S更出色,色块与色块间的过度更自然,二线性更少。
畸变、色散、逆光、口径蚀对比测试
焦内焦外,尼克尔 Z 35mm f/1.8 S作为新镜头确实优势明显,而其他方面的对比相信也是新镜头新光学设计会有更好的表现。
35S与35G畸变对比
这方面两者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均有些许的桶形畸变,对拍摄来说只要不是严格的建筑摄影这样拥有丰富直线条的作品,其实无碍,但退一万步讲,即使后期修正,这点点畸变也是很容易搞定的。
35S与35G色散对比
光圈越大,色散越严重,所以一般大光圈镜头或多或少都会有色散现象存在,也就是常说的紫边绿边。尼康的两款35mm镜头其实在色散抑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100%放大后可以看出两者的一些区别,同样新款的尼克尔 Z 35mm f/1.8 S表现更好。
35S与35G逆光对比
逆光拍摄,画面总体表现都很好,基本没有炫光、耀斑、鬼影,但是大家仔细看高光边缘,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的高光溢出会略明显一些,所以表现更出色的依旧是尼克尔 Z 35mm f/1.8 S。
35S与35G口径蚀对比
两者都有一定的口径蚀现象,但是呈现出的变形却不相同,谈不上谁好谁坏,看个人喜好吧。总体来讲,尼克尔 Z 35mm f/1.8 S相比AF-S 尼克尔 35mm f/1.8G ED是全方位的领先的,唯独暗角上面,尼克尔 Z 35mm f/1.8 S的表现稍有不足,希望尼康之后推出的更大光圈的Z卡口镜头在暗角上可以做的更出色一些。
35S/G对比Z7机身防抖
尼康Z7拥有机身5轴防抖,在转接具备镜头防抖的F卡口镜头时可以两者协同工作。为什么要将相机防抖测试放在镜头部分主要也是希望做一下对比,遗憾的是手上没有带VR防抖的F卡口镜头做对比。
35S与35G防抖对比
我用1/30s做基准,实测结果两者一致,均可保证1/6s的手持快门稳定性,也就说明一点,CMOS防抖并不挑镜头,即使采用FTZ转接环同样可以保证发挥应有的效能。或许你会觉得35mm镜头在5轴防抖下只能达到1/6s并不算太好的成绩,确实和目前一些防抖强势的机型相比这一成绩并不算突出,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在Z7上第一次采用CMOS防抖,所以未来通过固件升级应该还可以有所提升;第二也和Z7的高像素有关,毕竟像素越高对于手持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所以相对会减弱防抖的表现,不过也正因如此,防抖才显得更重要;第三还要考虑实用性问题,放大画面后对于防抖其实要求会更加的严格,如果不做放大处理,则采用更低的快门其实也完全可以接受。
35S手持稳定临界值对比
再来看一张对比,放大后1/5s手持出现了一些抖动,所以纹理出现了一些模糊,但是不放大的话呢?其实看不出太多区别。对于我们平时使用来说,需要大图的,1/6s是比较安全的最低快门速度,但如果只是网络分享,其实快门再慢一些也完全OK,并不会对整体画面产生太多影响。最后总结一下,目前看来尼康Z卡口原生镜头实力还是不俗的,玩尼康微单优先考虑原生镜头为宜;而对于老用户来说,转接使用F卡口镜头并不会影响发挥,唯一不如原生卡口镜头的可能是对焦速度,因为此次采用35G试机的时候感觉对焦不如35S来的干脆利落,有些绵,不过这或许也和35G本身的马达有关也说不定,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结、样张
总体来讲,尼康的全画幅微单系统还是非常值得一玩的,就拿Z7来说,画质和D850完全在一个级别,而且各方面也都很均衡,也有出色的视频系统,但是却更加的轻便,而且尼克尔Z镜头的素质也很出色,更别说尼康全画幅微单Z系统的未来潜力了,由于采用了55mm大口径的卡口设计,尼康用户再也无须羡慕别家的超大光圈镜头了,因为很快自家也会有、甚至是f/0.95,就在明年。
和D850怎么选,相信很多用户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两者规格比较相似,但是毕竟单反和微单本身差别巨大,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微单有轻便兼使用方便的优点,而单反也有无延迟光学取景和续航的特色,各有各的好。
最后分享下实拍样张,白天的样张来自于Z7 + 尼克尔 Z 24-70mm f/4 s,晚上的样张来自于Z7 + 尼克尔 Z 35mm f/1.8 S,大光圈在夜晚还是有优势的,只需要开到ISO 800就可保证曝光了。
以上Z7 + 尼克尔 Z 24-70mm f/4 s。
-
尼康
+关注
关注
2文章
224浏览量
30845 -
镜头
+关注
关注
2文章
506浏览量
2563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