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IBM迎来100岁生日。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Rometty总结道,IBM百年之训是追求价值链的高端,大胆决策推动转型,并把文化视为应对未来的竞争性武器。
此或许正是这家百年老店至今依然屹立全球科技企业前列的“独门绝技”。
IBM的经验能否复制?谁会继IBM后成为第二家百年科技企业?是广受消费者追捧的苹果,还是大受投资者青睐的Facebook?
6月16日,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即将迎来百年庆典。
关于IBM的百年经验,众说纷纭。哈佛商学院教授康特在《超级企业》一书中所述的观点,颇引人注目:从一开始IBM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机构,而不仅仅是一家科技企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的两位教授Phil Phan和倪建同样也没把IBM的优势归于技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IBM现任首席执行长、也是第八任首席执行长彭明盛的母校。
IBM的经验能否复制?目前颇受消费者追捧的苹果,大受投资者看好的Facebook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百年企业?
或许不用等百年,微软、IBM和苹果的既往历史就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科技企业的盛衰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蓝色巨人
先来回顾一下这100年。
1911年,一家名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的企业在美国纽约州诞生,CTR由生产打孔机、计时器和磅秤部件的三家公司合并而成。但好景不长,3年后该公司濒临倒闭,不得不聘请该领域的销售能手托马斯·沃森执掌公司,扭转颓势。
1924年,沃森将CTR改名为IBM,从而开始了蓝色巨人(Big Blue)的传奇,借助一战和二战,IBM通过打孔机等一系列军用设备迅速站稳了脚跟,并在二战后开始研发大型计算机,占据了70%的市场,美国媒体戏称计算机行业是“IBM与七个小矮人”。
1956年,沃森将IBM交给其大儿子小沃森管理。与老沃森一样,小沃森依然主打科技牌,上世纪60年代的战略豪赌产品——大型机System/360奠定了IBM在大型计算机市场的地位。之后的十几年内,IBM开发出了个人电脑、内存、软盘和硬盘等影响行业的产品。
IBM的转型
不过,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好运看上去到头了。
当时,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兴起,IBM的大型计算机销售陷入困境,该项收入从1990年的130亿美元锐减至1993年的70亿美元。
1993年,“救火队员”郭士纳被IBM挖角,郭士纳此前曾在麦肯锡等知名公司任职过,他也是唯一一位非IBM业务员出身的首席执行长,但正是这位“非正统”的CEO将IBM带出了困境。
“经历了长达8小时的会议后,我没明白任何东西。”郭士纳这样描述了自己第一次参加IBM会议的感受,他甚至一度怀疑加入IBM是不是一种错误的决定。
上世纪90年代初的IBM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但却亏损超过数十亿美元。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郭士纳解雇了3.5万名员工,郭士纳之后透露,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IBM的现金流已经接近枯竭的边缘。
个人主义和管理分散化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IBM公司很盛行,当时IBM机器销量高低很大程度是因为推销员的才能。但是郭士纳已意识到,这已经不适用于1990年代,“我们必须对外分享我们的科技计划,推行普通的技术标准,而非推销员式的售卖。”郭士纳说。
郭士纳认为,无论是发展大型计算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都难以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其拥有的数据中心开发出来的服务。换句话说,郭士纳的看法是,该行业的公司不仅需要计算机等开发工具,也需要值得信赖的专业机构的建议,而IBM庞大的大型计算机网络正好拥有这种能力。
“企业不想知道他们的设备上运行了哪些软件,他们要的是解决方案。”郭士纳相信,了解客户才是最重要的手段。
之后在2002年接任郭士纳的彭明盛同样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段,两人都致力于维护IBM与客户的关系。
彭明盛在接受《财富》采访时曾透露,他的日程安排中有70%的时间是与客户在会面,现在他每天至少与一位客户交谈。“你可以看到所有经济数据,但你却对客户没有感觉。我要么和某人呆在一起,要么就是给某人打电话。”
据了解,目前IBM全球员工总数接近42.7万人,而服务部门员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半数。1990年IBM服务业收入只有100多亿美元,而在2000年该数字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
《经济学人》称,IBM搭建起来的人际关系平台不会轻易倒塌,至少在未来100年内是这样的。“IBM的成功归结为灵活的转变,公司的开放性,以及研发和业务的密切联系。”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市场与战略部门总经理Ginni Rometty曾在《商业价值》上撰文说,IBM百年之训是追求价值链的高端,大胆决策推动转型,并把文化视为应对未来的竞争性武器。
微软与IBM
彭明盛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教授Phil Phan说,彭明盛是IBM市值和股价表现的最大功臣,正是他主导了IBM由硬件转向服务和咨询业的企业转型。
今年5月底,IBM市值再一次超越微软,当时IBM总市值超过2050亿美元,微软市值不到2040亿美元。
微软和IBM的渊源可以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正是因为IBM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交由微软开发,从而使得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站稳了脚跟,终结了IBM在电脑产业的统治权,从此微软开始“飞黄腾达”,IBM则“一蹶不振”。
IBM上次市值超过微软已经是1996年4月,当时IBM市值633亿美元,超出微软14亿美元,但领先优势并未保持多久,1999年末,微软市值几乎三倍于IBM。当时正是微软股价的巅峰时期,接近60美元。
随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微软股价持续走低,近10年来股价处于停滞状态,而IBM股价在经历一段波动后,2008年末开始攀升。
彭明盛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教授倪建表示,IBM超越微软意味着服务型公司已经成为主流趋势,IBM也早于其他科技公司完成了向服务业的转变。
“现在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了华尔街的热门话题。”倪建说。
与此同时,倪建认为,微软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微软热卖的Xbox与它的主业操作系统联系太少,msn也是这个道理,况且还在亏钱。”
即便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目前也在受到挑战,“云计算的兴起更多要求的是移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而Windows更适用于本地化的处理。”
另一方面,微软的操作系统的销售依赖于个人电脑的销量,如今包括苹果和谷歌在内的移动电子设备的盛行,大大削弱了微软操作系统的需求量。
“另外,IBM现在越来越重视新兴市场国家,例如金砖四国,在这些国家服务业和咨询业的发展空间远比西方国家来的大。” Phil Phan说。
但倪建提醒,与微软相比,IBM盈利能力仍较逊色。2011年第一财季,IBM净利润为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微软净利润为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倪建对“彭明盛是IBM市值和股价表现的最大功臣”的说法,持相反意见,“管理层与公司是一体化的,公司长期战略和文化的形成不是靠一位CEO。”
IBM内部竞争下一任CEO职位的角逐眼下正在逐渐升温。据熟悉彭明盛的知情人士透露,他正在征询如何处理过渡期问题的建议。外界猜测他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任命接班人。
目前,热门候选人包括现年53岁的销售部门主管Virginia Rometty,现年56岁的全球服务部门主管Michael Daniels是二号人选,现年52岁的硬件部门高级副总裁Rodney Adkins排名第三。
谁是下一个?
谁会继IBM后成为第二家百年科技企业?《经济学人》近日撰文称,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是值得关注的优良下注对象,而戴尔、思科和微软则不是。
文章称,IBM成功的秘诀在于它围绕着“超越任何具体产品和技术”的宗旨,IBM的战略就是打包技术供企业使用。
反观目前的科技企业,苹果的历史与IBM颇为相似,曾在上世纪90年代濒临死亡,之后靠着乔布斯一人的能力起死回生,“把最新的技术整合成一个简单易用的、优雅的形态再高价卖出。”
截至6月13日美股收盘,苹果市值3008.9亿美元,微软市值2027.2亿美元,IBM市值1989.9亿美元,戴尔市值297.8亿美元,思科市值828.3亿美元,亚马逊市值842.1亿美元。苹果的市值几乎等于IBM加上戴尔和思科的总市值。
《经济学人》称,每次苹果公司都整合现有技术去生产一种比其他公司产品更容易使用和更完美的版本,亚马逊则是让人们更容易地买到东西,从最初的图书到现在的音乐、杂货甚至是移动应用程序,Facebook的目的是与朋友分享,这种想法可以轻易扩展到任何平台上。
拿苹果、IBM和亚马逊与戴尔、思科和微软做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是以服务为基础,后者则是产品,“这些公司都执著于特定产品,而不是更深刻的见解,因而难以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换的大海上平稳航行。”《经济学人》说道
此外,《经济学人》还认为,谷歌过于依赖它的单一产品——互联网搜索和广告,未来的结果还难以判断。
不单《经济学人》看好Facebook,市场投资者同样追捧。尽管尚未提交上市申请,但华尔街人士预测Facebook上市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Facebook的股票目前在一家私营股票交易机构交易,最近一宗交易中,10万股售价340万美元,以此推算公司估值达到850亿美元。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