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展望:GPU也将走向多核心
谈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核心数仅限于CPU意义上的。在今天,若只是单一的统计CPU核心数作为核心的数量,是不可取的。因为现在大量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被划分为SoC解决方案。
CPU单核或多核被划分为一个功能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为处理器或设备带来整体性能的提高。但由于受到图形用户界面和高质量多媒体内容的驱动,CPU核心不能代表处理器和用户体验质量的整个性能指标。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性能部分在于音频,视频,图像及使用习惯部分尤为突出。
因此,今天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平均拥有两个CPU核心,通常为音视频的专用核和几个用来处理2D及3D图像的GPU核。另外,每个GPU核集成了几个处理器核。而这些核可能被设计成较小的功能块,而它们可能也被算进核心数里面。
所以,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或结束计算核心数?这个问题很难从各位得到答案,当然,也包括我。
很明显被处理器厂商采纳的最佳方案是,为全部处理器或系统定义一个以数量为标准的处理器性能指标。就算如此,我们消费者仍然觉得这太复杂了。
这让处理器厂商和设备原厂商们进退两难。同时他们需要找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来完全展示处理器的性能,价值和与众不同之处。
目前,处理器核心数遇到技术层级的瓶颈。尽管如此,我们不妨展望一下,透过2012年,核心数的计算将会更错综复杂,势必困扰着各位。而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堆各种设备毫无意义的数学符号,对我们识别核心数于事无补。
1.4 中国LED落后10年,“技”不如人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再次发起“337调查”。13家中国LED照明企业出现在被调查的企业名单中。
美国不断发起的对中国LED照明企业的专利侵权调查,折射出中国在LED技术方面的短板和受制于人,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LED产业无比艰难的技术之路。
落后10年“技”不如人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研究出蓝光LED后,很快就成功解决了白光LED,使LED照明成为可能。白光LED问世后得以快速发展,10多年中,白光LED的光效提高了近10倍,LED开始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光源(SSL)进入照明领域,欧、美、日一批实力雄厚的LED照明企业纷纷崛起。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GaN基LED产业发展来看,前5大公司——美国科瑞、德国欧司朗、荷兰飞利浦、日本日亚以及丰田合成拥有80%~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耿博介绍说。
据阮军介绍,目前,GaN基LED照明产品占到了全部LED产品的80%以上,而其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GaN基外延片的生成上。“关于这项技术的专利约有1000多项,基本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我们的企业只掌握少数边缘技术专利。”
“弱小”的LED产业大国
虽然国家在LED照明产业的相关技术研发投入上持续增长,但与国外企业的研发费用相比,还是显得不够。
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LED照明产业的产值约为1500亿元。从产值上说,步入LED生产大国。但耿博认为,虽然我国的产能很大,但在LED照明的全球产业链中并不占优势。是大国,但并不是强国。
技术Vs市场上游Vs下游
“中国现在走的是市场加技术的道路。”耿博认为,中国LED照明产业不能再走所谓市场换技术的路子,这实际上是放弃了自主研发。他认为,我国的LED照明产业应该将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同时,巨大的市场和产能会吸引大量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电光源所所长刘木清则认为,中国的LED照明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事实上,我们也拥有了众多的专利,只是我们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不过,目前中下游的产品附加值也有升高的趋势。”
如果说前者旨在扩大市场、做大LED产业,那么《规划》则在进一步进行技术突破。
《规划》将半导体照明列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未来5年,将重点发展LED制备、光源系统集成、器件等自主关键技术,实现大型MOCVD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据了解,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如天龙光电等已经开始试水MOCVD国产。
1.5 华为四核彰显中国半导体业实力,南韩深感威胁
大陆华为(Huawei)研发出4核心(QuadCore)处理器,并搭载在自生产的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上等,大陆半导体设计技术急起直追,已逼近南韩。大陆制程技术仍与南韩有差距,但在设计能力方面,反而领先南韩。尤其是IC设计业者营收已超越南韩企业营收,使南韩深受威胁。
据南韩业者表示,华为和中兴通讯(ZTE)等大陆终端业者囊括了数千位半导体设计人才,正积极进行研发。大陆企业的力量在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WC2012)也受到外界瞩目。华为在MWC2012中展示了搭载独资研发4核心应用处理器的智慧型手机。
华为是唯一不使用NVIDIA、高通(Qualcomm)等专门业者的产品,而推出独资研发4核心手机的业者。该智慧型手机所搭载的4核心应用处理器K3V2是华为与子公司海思(Hisilicon)共同研发的产品。该晶片将于3月正式上市。海思在MWC2012中也推出了支援LTE-FDD、TD-LTE、3GPPRelease9的多模基频晶片(MultimodeBasebandChip)。
大陆的制程技术虽然尚不及南韩,然而在设计能力方面已超越南韩。许多矽谷出身的人才回到大陆后自行创业或就业,加上政府及全球性终端业者的支援等,成为支撑业者发展的背景。加上TD-!LTE、CMMB等大陆制定标准,也成为培养大陆企业技术力的背景。
在全球排名第4的中兴通讯也具有自行研发的能力,且目前正独家研发部分晶片模组。如TD-LTE基频晶片或通信设备用晶片模组等,都经由自行设计并搭载在通信设备上。目前的技术能力可直接设计类比半导体,且部分晶片也会出=至南韩。
大陆IC设计企业的成长不容小觑。大陆约有500多间IC设计企业。据IHSiSuppli估计,大陆IC设计整体营收2010年时为52亿美元,至2015年可望成长两倍至107亿美元。
大陆IC设计业者海思虽然尚未公布,但2011年营收估计已攀升到8.5亿美元,2012年营收可望达到10亿美元。产品主要销售到华为。
基频晶片和射频(RF)晶片专门企业展讯通信(Spreadtrum)2011年营收较2010年增加94.7%,达6.74亿美元。光3G用晶片模组营收就增加了336.8%。
1.6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美好、现实维艰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由政府、央企等大力投入,数以万计的充电桩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即将下线,更多的政府用车准备“换电”;而在山东、河北等省的二三线城市,无牌、无证、廉价的低速电动汽车野蛮生长数载,无需政府补贴,已经自成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电动汽车的一“土”、一“洋”两种模式。
深圳充电设施“准普及”与广州紧紧相邻的深圳,是我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的充电网点已达数千个。2012年,深圳还将建成超过1万个充电站和充电桩,覆盖许多街道社区。与这1万个充电桩交相辉映的是,深圳恰恰是中国电池和汽车巨头比亚迪的大本营,深圳当地发展电动汽车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实际使用少 只等政府买单
与各地热火朝天的电动汽车产业建设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汽车试点艰难。在上海,全市已经上了牌照的电动汽车仅约10辆,嘉定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内充电桩推广计划异常谨慎;在深圳,目前数千个充电桩基本没有用户。
深圳政府甚至承诺,只要车主购买电动汽车,南方电网就免费为其安装两个充电桩。尽管这样,业内专家仍回避电动汽车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普及时间表,认为时机仍未成熟。
三问电动汽车发展模式
当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未能出台,国家电网和工信部聚焦“换电”和“充电”模式,展开激烈博弈。姑且抛开“神仙战”不提,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之势虽然蓬勃,但记者仍要抛出三个有待解答的问题。
政府和民间谁发力?从目前来看,政府在电动汽车发展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产业链上下游全都唯马首是瞻。如果电动汽车产业链只能靠政府扶持度日,那么政府肩上的担子岂不太重,灵活的商业模式也不容易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坚持主流?我国的农村低速汽车市场值得关注,而我国的整体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水平还得在国际主流模式下提升,在更长远的未来,低速电动车恐将被淘汰。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充电桩已经建了那么多,却无人问津,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还是等待电动汽车用户的增多?在这个问题上,Better Place和普天海油这样的大型企业伺机欲动,它们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意愿建立起完善的充换电网络,作为企业,它们的算盘是一个未来的空前庞大的“电交易”市场。
1.7 日系半导体企业衰落,中国主导IC产业新格局
春天里故事多,IC(Integrated Circuit)产业同样不寂寞。最近比较热点的恐怕是日系半导体企业的衰落,曾经“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日本企业为何突然之间感慨“春花秋月何时了,亏损知多少”?诚然日系企业在春天里走进“冬天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变成会社式的大企业后部门臃肿决策变慢;日元升值导致竞争力下降和成本过高等多方面的。但是部分日企不重视中国市场和没有充分利用中国资源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销售额按照地区划分图
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为何美国和韩国企业在“半导体危机”中能够迅速“危”中寻“机”,转危为安,与中国市场占了其销售额的大部分有重要原因;而日本企业则大多面向日本市场,口上的“重视中国市场”也没有具体行动上的体现。远离了集成电路产业的主战场,也就远离了产业的中心。
中国市场重要,和市场同样重要的是和中国产业的合作。在这“快鱼吃慢鱼”的“比快”竞争时代,和中国产业合作就成了贴近市场,快速反应,充分利用中国资源和市场的重要方式。
其实不仅仅存储器产业,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中,也绝对是“得中国者得天下”。
在上面2011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全球半导体“一哥”:英特尔;存储器产业龙头:三星;模拟半导体第一:德州仪器都在中国部有生产线。这不是一个巧合。其实,何止这些大佬级的企业看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性,在整个新世纪的集成电路产业竞争中,中国元素乃至中国势力同样举足轻重。因为在新时代,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从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演变为市场和产业链的竞争。
中国有着超过全球50%的集成电路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和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这也是众多企业纷纷逐鹿“中国”的重要原因。可以说In China已经成为IC在新时代的新诠释。
1.8 全产业链的缺陷:中国TD-LTE很可能再次错失良机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 2012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将在2012年全面扩大TD-LTE规模试验和部署,增加到9个试验城市,建设超过2万个基站。即便如此,TD-LTE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推进。但目前整个产业基本处于缓慢发展乃至停滞的状态,中国TD-LTE的发展很有可能再次错失良机。
借助TD-LTE抢占先机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移动TD用户总数为5121万户,稳居国内三大3G标准第一位。但是中国移动很清楚,TD网络在多方面均落后于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的3G网络,所以在短期内大量部署并商业化TD-LTE才是保持优势的根本,否则将丧失掉大量用户,这也是中国移动不遗余力推动TD-LTE试商用的根本原因。
TD-LTE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中国移动的官方资料显示,TD-LTE的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全球市场规模。由中国移动发起的TD-LTE全球发展通信倡议组织(GTI)提出,计划到2014年全球TD-LTE基站达50万个,终端超过100款,覆盖超过20亿人。
但中国的TD-LTE发展面临以下挑战:
第一,TD网络覆盖还不尽完善,平滑升级问题不小。虽然由TD平滑升级到TD-LTE成本很低,但关键是当前中国移动的TD网络覆盖不完善,中小城市及乡镇覆盖率亟待加强,中国移动最近也很少公布TD网络覆盖情况,这直接影响了TD-LTE网络的升级与部署。
第二,TD-LTE产业链不成熟,难发挥规模效应。中兴通讯副总裁张建国表示:“在2G时代,为什么技术很好的CDMA网络发展远不如GSM网络?主要是因为CDMA的产业链不及后者。TD-LTE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产业链的成熟度不够。”而FDD-LTE的最大优势正是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效应。
第三,厂家多观望,真正意义的TD-LTE手机也没有诞生,导致TD-LTE发展停滞不前。TD-LTE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至今未公布,电信运营商也没有采购通信设备及LTE手机的动向。另外,TD-LTE商用频谱信号还没有划定,更没有4G牌照的发放迹象,这导致通信设备厂商及手机厂商不敢大幅投入,全部采取观望态度。这也影响着海外运营商的态度和决策,让TD-LTE发展几近停滞。
第四,截至目前,全球仅有5家运营商(日本软银、沙特STC和Mobily、欧洲Hi3G、南美Direct TV)正式推出了TD-LTE商用服务,但效果还不得而知。
1.9 电子业再掀抢人大战 台积电做三年年薪冲百万
电子业再掀抢人大战,众家业者祭出高薪,希望吸引一流人才加入,只要公司赚钱,大学毕业生如在台积电等企业,不出三年就有机会晋升百万年薪阶级。
台积电提供员工相对优渥待遇,董事长张忠谋曾表示,以去年为例,尽管全球环境并非很好,一位大学毕业当完兵、有一、二年工作经验、约24、25岁的台积人,年收入除了12个月的月薪、固定二个月的年终奖金,还可领约12个月的分红,几乎等于多领一般人一年薪水。据了解,台积电目前的薪资水平,在全***电子业排名前四分之一,若在台积电表现出色,有机会三年内晋升百万年薪阶级,随着时间升迁,一位40岁当上经理的台积电员工,除了二个月年终奖金,还可以分到24个月的分红,更进一步扩大与同侪间收入差距。
日月光起薪比照同业,大学学历约2.8万到3万元;硕士是3.8万元到4万元,有经验者薪水还可以另外再谈,且每年都固定调薪。
1.9 2012年1月全球半导体芯片销售状况分析
电子发烧友网讯:据半导体产业联盟(SIA)在3月5号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231亿美元,环比上一月的238亿美元下降2.7%。当SIA发布数据之时,正值英特尔和AMD停止向世界半导体统计协会(WSTS)刚好一个月。
据WSTS 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芯片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8%。
“该月收益下降与季节性效应相符,”SIA主席Brian Toohey,在一份报表中陈述道。
据电子发烧友网高级分析师David观察,当前全球经济在通货膨胀和欧债危机漩涡中减弱下行,将在2012年初持续影响IC销售状况,不过,由数据分析,有较强市场预兆,在全年中后期将会处于逐渐恢复增长过程中。半导体的快速恢复基于市场需求的积极推动。
2012年1月和去年同期对比数据表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