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看似是浪费带宽,但它增加了频道容量,保护了数据安全,并能免除信号的拥堵与衰减。
提示
1.跳频扩频法是从一个子频道转到另一个子频道,从而改变发射频率。它能解决远近干扰问题。
2.直接序列扩频是将一个消息的每个信号位都乘以一个位序列,再做发射。结果信号被分布在较宽的频段上。
3.DSSS中的PN码与FHSS中的跳频序列都能防止被窃听,不过一个序列必须满足更严格的要求,才能用做DSSS的PN码。
4.对DSSS系统性能而言,PN码的选择是关键,它必须有高的处理增益、最低自相关以及最低互相关。
5.每种异步数字通信都要求接收机与发射机同步。扩频系统必须为DSSS同步PN码,为FHSS同步跳频模式。
无线通信起源于1915年,当时出现了跨越美国大陆的第一次无线语音传输,之后得到快速发展,1920年出现了首个商业无线电广播,1921年第一次使用警车无线调度,而1935年则实现了第一个全球性电话呼叫。无线技术的商业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无线电大爆炸,但早期由于缺乏对频段的使用限制,无线电频道嘈杂不堪,流量亦无法管理。
这种对通信质量的负面作用,促成了通过发放频段许可证来管制流量的方法。不过,即使有了法规,仍然需要更多的技术进步来抑制干扰。
此外,可能并非每个频段都实现了许可,因为对于短距离应用来说,频段的重新利用也很重要。例如,当某个频道被用于某建筑内的通信时,就不应禁止用于某个不同的物理位置,否则这种限制会导致频谱的低效使用,因为这类系统永远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但是,由于一个免许可频带内可以有任意数量的用户,因此增强抗干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扩频技术就是这类改进技术中的一种。扩频概念出现于40年代初,在80年代得到普及,因为军队将其用于数据安全保密,并且它天生具有对信号拥堵的抑制能力。
扩频是一种传输方法,此时信号占用的带宽超过了发送信息所需要的最小带宽。采用扩频技术时,一个窄带频率(fm)内包含的信息被转换(或扩展)到一个较宽的频带(fs),然后再做传输(图1)。这种转换不会显著地增加需要的总功率,因为传输的时长保持不变,改变的只是频率。
扩频的实现方法有两种: 跳频扩频(FHSS) , 以及直接序列扩频(DSSS)。很多无线通信协议都在物理层上采用了扩频技术,例如蓝牙。
为什么要扩频?
虽然扩频看似会“ 浪费”带宽,但它实际上是增加了频道的容量。Shannon-Hartley理论给出了频道容量与频道带宽之间的关系式式(1):
式中,C是频道容量,或可以同时使用频道的最大用户数;B是频道带宽;而S/N是信噪比。
合理的假设是,(式1)中频道容量与带宽的比率与所需要的系统信噪比成正比式(2):
但其关系却是非线性的。
对于一个有固定信噪比需求的系统,增加频道容量的唯一方式是提高频道带宽。因此,增加潜在用户的数量就可以补偿带宽的浪费。将一个信号分配到较大频带上还有以下优点:
(1)抗干扰。干扰机也是无线发射机,它会向某个特定频道持续发射大功率信号。收到这个功率信号的其它设备的噪声水平提高,从而无法使用这个频道。如果频道中有通信,整个消息信号就会丢失。而采用了扩频技术后,只有一小部分信号丢失。
(2)抗衰减。在无线系统中,每次传输的信号不可能都走相同路径。在信号真正到达接收机以前,它会面临多次反射(或折射)。
这些反射会产生多个波阵面,它们相互间会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干扰。干扰会在所接收信号中产生失真或降低信号强度(衰减)。如果衰减足够大,
接收信号强度(RSS)水平降到了所需最低阈值以下,则接收机就不能成功地译码信号。
由于衰减取决于系统的实际环境,其模型为一种随机现象。但衰减已被认为仅对特定频率有主要影响。因此,扩频就提供了一种抑制衰减的措施, 因为衰减只影响到一小部分信号。
FHSS工作原理
跳频扩频方法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从一个子频道跳到另一个子频道,从而改变发射频率(图2)。如从时间平均角度看,FHSS需要高得多的带宽,不过其即时带宽等同于原消息信号的带宽。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