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万用表-某空军高级工程师的40年心得
2012年09月21日 14:56 来源:曾广伦投稿 作者:曾广伦 我要评论(0)
首先感谢曾广伦先生的投稿,本文内容《我的万用表》是曾广伦先生40年来的心得,言辞诚恳的描述了自己从事电子行业近40年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与启发。
曾广伦1951年8月生,广州市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空军专业技术大校。空军高级工程师退休。原职业,空军地勤。从事轰炸机、运输机雷达研制和维护40多年。生命历程中,曾任雷达师、军代表、空军某装备部科长、总军事代表、高级工程师等职务。
原职业:航空雷达。现从事东莞光华医院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的维修。
以下是曾广伦先生《我的万用表》原文
人生中的许多难题,往往都是自己找的。很多人,天生就有蔑视困难的优点。正因为头重脚轻,命运将给予我们许多机会。当你有缘,竭尽全力地解决过一个自己出的难题,过程的体验,一定让你终生受益。我的万用表,就是自己找的难题。为拥有一个自己设计的万用表,我进行了技术的万里长征。过程的体验,刻骨铭心。
1800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了第一个干电池——伏打电堆。随后,他又发明了测量电池电压的仪表,名为伏特表。25年后,法国人A·安培和德国人G·欧姆分别发明了安培和欧姆定律。1828年,德国J·施韦格制成第一台动圈式电流表。
伏特计、安培表和欧姆定律的发明,为创造三用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万用表、万能表都是夸张的称谓。三用表,即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仪表,是名副其实的名称。也有人叫它为繁用表、欧姆表,指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国家标准中称其为复用表。三用表把伏特计、安培计集于一身,利用欧姆定律作为设计依据,可以非常简便地把电压、电流和电阻这些电参数准确地测量出来。
即使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三用表仍然在生产、科研、教学以及维修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还没有任何仪表能取代它的地位。
从事电子、电气专业的人,如果离开了三用表,就象作家离开了笔,哪怕
有最好的念头,也只能停留在脑海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三用表,电子科学的发展不知要落后多少年。实践者,最了解万用表。有人断言:只要这个世界有电,万用表就会以其独特的个性永久地生存下去。
因为学无线电,使我有了接触万用表的机会。
“那家伙,其貌不洋,却能人所不能”。无线电所用的一切元件,电阻、电容、变压器、电子管、耳机、喇叭、晶体管、电池等等,用它就能测出它们的好坏。
“它总是在有疑难的时候出现”。当电气员对起动车的电源电压有怀疑的时候,他将以三用表的测量数据为准绳;当开关、电位器、照明灯、保险丝可能损坏的时候,维修者习惯用万能表作最后判决;一旦飞机用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在地勤手里拿着的就有万用表。
这使我想起乡下的风水先生。他们衣冠楚楚,极少言谈。每当有人建房、造墓,他就手持罗盘,出没于山边水沿。为需求者测定最佳的风水宝地。罗盘,养活着他。我不知道风水罗盘与飞机罗盘有啥差别,因为风水先生对那玩艺非常器重,不让别人碰它一下。
罗盘能测风水,能养活人。万用表,能测电。我深信,它也能养活人。
一旦把一件物品与生存联系在一起,对那物品的追求就会达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我对万用表充满好奇。就两根线,一个表头,它为什么既能测量电压又能测量电流和电阻?它里面有些什么东西,使它具有超人的能力?
我喜欢万用表。喜欢它胖乎乎的外形,大大的表盘,细长的指针,美丽的半圆弧刻度。
我需要万用表。因为我的工作对象就是电,而且是无线电。
我希望拥有万用表。“纵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防身”。有了它,生存就有依靠;人生就有伴侣;事业就有帮手。我希望有一个自己的三用表。但当时(1970年)84元的价格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地算过,每个月七元津贴,即使一分钱不花,也得一年才攒够买一个三用表的钱。我大概知道,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表头,就能设计出万用表。有了万用表,就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地勤,是维修飞机的大夫,一切判断都必须有根有据。万用表是提供电气数据最简便、最实用的仪表。这个家伙太有用了,假如将来我有钱了,我不会象别人那样先买手表,我一定用钱先买三用表。要500型的。它比上海牌手表便宜36块钱。但它比手表有用多了。我对表头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我对万用表想入非非。
爱,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追求,源自需要。
爱,在认识中巩固,在追求中递进。
自从爱上万用表,对与万用表有关的事就变得非常敏感。某部以万用表作测量工具,报告了《电阻测量法》在飞机维护中的经验;某无线电师,利用万用表测量雷达告警器检波晶体的实用材料在空军推广。小小万能表,在飞机的维护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万用表,是测量的工具,是科学的仪器。在电的世界里,电压、电流和电阻是最基础的、最大量使用的物理量。它们就像大厦中的钢筋、水泥和砖石,离开它们,任何宏伟的设想都是空中楼阁。
一帮一告诉我:任何无线电设备,都由电阻、电容、电感、电子管和电源组成。电源就像人的心脏,电流就像血液,信号就像神经。只要有元件,就存在电压或电流。一旦你把机器的每一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掌握住了,你才真正把握了机器的命脉。
我喜欢无线电,它以神话般的奇妙,深深地吸引着我。挺爱看那鞭炮似的纵横交错着的各式电阻;也常琢磨那小方块式的电容;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小灯泡似的电子管。它们的脚在焊盘上集结,通过五颜六色的导线连通到机器的各个部位。这些看似呆板的家伙,一旦通电,立即就活灵活现起来。能说话、会唱歌、出图像。完全成为富有生命的整体。
我的服役时间有限。陆军两年、海军三年、空军四年。四年只有1460天,在这千多天的日子里,我想学会无线电这门技术,以科技求生存,永远放弃靠锄头为生的环境。但我也知道 ,无线电的饭碗,闻起来香,吃起来难。我要把1825年至1969年共144年来有关无线电发展的成果学会,即使再多一倍时间也不够。
无线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专业。必须边学边做,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弱电技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们的存在与否和大小,全依赖测量。因此,测量就成为无线电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欲要利其行,必先利其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手无寸铁的人,能做什么?能学会什么?
我别无它图,只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万用表。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 条评论
查看全部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