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表头的内阻 - 我的万用表-某空军高级工程师的40年心得

2012年09月21日 14:56 来源:曾广伦投稿 作者:曾广伦 我要评论(0)

标签:万用表(122670)

  通过这次测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把住流过表头的电流不要超过100微安这个关键,用任何方法测量表头的内阻都是安全的。

  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我学会了扒皮抽筋。这次实践让我领悟到:干,使人明白。

  经过反复多次的测量,证实表头的内阻是1500Ω,比用分流法测得的电阻大了300Ω。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测量方法比经典方法的精度还高。而且具有简单、安全、准确、快的优点。

  我终于有了一点点教科书上没有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为此欣喜若狂。我毫不自量地将这种测量方法自命为“曾氏内阻测量法”。给日后增添了许多笑料。

  第一次实验就这样结束了。我得到了我需要得到的东西。我喜欢这种实践,用仪表、导线、电池、电子元件编织的网络,比鱼民用梳、用线编织的网灿烂得多。我感谢实践,是她,教我心灵手巧。

  又是一个飞行日。遇到师无线电主任陈达明。

  “主任你好。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我从来不敢用普通话说“您”。

  “听说你有发明了?”

  “是。是个小小的发明。”

  “什么发明?讲给我听听。”

  我把测量表头内阻的方法(也正是我要问主任的问题)原原本本告诉了主任。

  “起码在我们师里,还没有听到你的这种测量方法。应该说,这个方法确实比利用分流原理来测量内阻的方法简单得多。实际上,分流原理测量内阻的方法误差比你用的方法还要大一些。因为你的测量误差,只来自三用表的电阻档,而分流测量法不仅有电阻测量的误差,还有电流误差。就是在调节电位器的过程中,实际上总电流已经改变了,总电流改变之后,再把指针调到中央,这时的中央,并不代表是原电流的一半。如果用的是恒流源,电流的误差才能克服。”

  我听得非常明白。不住地点头。

  “下步做什么?”主任问。

  “我准备把这个表头设计成一个三用表,以便巩固你教给我们的欧姆定律。”

  “好!无线电技术就是要动手,做一遍比看十遍要强。我帮你解决一把烙铁,不过,在连队里搞实验,还得注意影响啊。”主任像慈祥的老人,轻拍我的肩膀说。

  一把烙铁,那是我做梦都不敢奢求的昂贵工具。在主任的帮助下,我几乎毫不费力就得到了。

  “小子真有办法,靠着老乡这棵大树,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一把烙铁。”孟子讽刺我。

  得到的人,总比没有得到的人心胸开阔一些。我把孟子的讽刺当作是奉承,我为此得意。

  厌羡的目光,从敏感者的眼中射来。

  取得领导支持,还得顾及周围影响。哪怕是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也得把它当作纲领。

  实践,使我得到了表头灵敏度和内阻这两个重要的参数。同时,也让我初次尝试到实践对思维的激励作用。

  是实践,激励了思维,不断地促人深思。

  我考虑着应该制定一个关于“三用表工程”的计划。

  做事得有计划。我效仿飞机维护日志的方式,把我的“三用表工程”计划粗列如下:

  1. 求证表头的灵敏度;

  2. 测量表头的内阻;

  3. 设计直流电流档各分流电阻;

  4. 设计直流电压档各倍压电阻;

  5. 设计交流电压档各电阻;

  6. 设计电阻档电路及电阻;

  7. 制作施工;

  8. 绘制刻度;

  9. 校验调整。

  与无线电工程相比,这是一个九牛一毛的计划;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它是我走向实践的里程碑式的计划。

  这个计划,聚集了我一年多的所有时间,动用了一切能用的力量。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计划,是引导我走向正路的计划。我的能力,在计划的完成中递进,我的实力,在计划的执行中增强。

  我喜欢实践,非常乐意感受实践中的那种刺激。实践,把我休闲了许久的大脑激活。在激烈的思维活动中,接连不断地激发出种种灵感。我得增加一个笔记本,一定要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让青春的汗水积蓄在本子中,像陈年的老酒在数十年后喷发清香。

  从此,我不仅有了无线电专业技术的笔记本,也有了记载我人生实践体验的笔记本。

  第一个计划就这样静悄悄地开始了。

  每当夜深人静,脑海便情不自禁地活跃起来。回想起拿着表头四处寻师求学的种种场面;品味着拆卸飞机残骸紧张激动的神情;联想到“曾氏内阻测量法”那独特的发明过程等等,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人,总是会激动的。兵营,也象人一样,有轰轰烈烈的白天,也有平静如水的夜晚。有的人,为伙食激动;有的人,为荣誉激动:也有人为口头的胜负激动。我庆幸,有很多事我不知道,因为我的心思没有在那些地方。但我也有我的激动。为弄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激动;为填补头脑中的空白而激动;甚至为读着“安逸的温流,削弱意志的长堤;勤奋的飞瀑,冲转才华的电机”。这样一句话而激动。多么高级的语言,我永远都达不到科学家矛以升那样的境界。

  我想,激动,是事物对大脑皮层的强烈刺激。每次激动,必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在那方面激动多,那一方面就会形成特长。文学家,肯定是人伦上、感情上的专家;科学家,不知为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激动过多少次。实际上,他们都是经常激动的专家。

  日子,在“准备打仗”的号召下过得飞快。

  青春,在执行“深挖洞”的最高指示中炽热燃烧。

  每当深夜,从12米的地道爬出来的时候,我就盼望黎明。因为这是换班过程最宝贵的业余时间,我必须利用这个时间来实施哪个“三用表工程”计划。

  做事得有计划。我从维护飞机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启发。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按计划实施,工作后有检查。总之,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可追溯。这才是扎实可靠的工作作风。

  哪怕只有一点空闲,我都要翻开笔记本,查看计划的落实情况。

  前两项,已落实。第三项,设计直流电流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设计,那是个什么概念?是工程师才能做的事。

  工程师,是我们崇拜的人物。有些家伙,总是利用工程师的一些特别设计来吓唬人。

  “你知道不,飞机的航炮就装在螺旋桨的后头,也就是说炮弹必须穿过螺旋桨才能射击前方的目标,你说,为什么炮弹总是打不着螺旋桨?”夏军难为我。

  “告诉你,这就是工程师的巧妙设计。”

  “你最好不要用设计这个词,因为你连欧姆定律都懵懵懂懂的,忧忧忽忽还搞什么设计!”孟子言中带血。

  我明白他说“忧忧忽忽”的意思。

  “再说,就算你东偷西抄,照葫芦画瓢的弄出来,可一用,是个二百五,有它还不如没它。”孟子很有远见。

  难!万事开头难。

  难到你不知从何入手,难到你想不出主意。

  如果你要放弃,可以选择开始的时刻。

  以器材不全、环境不允许,领导不支持,没有工具,没有时间等等列出一千个理由。在尚未启动前就放弃,放弃得明白,放弃得令人同情。

  放弃,太容易了。它不用人教,是儿童都会使用的最简单的逃避困难的方式。

  多少人,对亲身所遇的事,或许都曾放弃过。放弃后的结果总能教会人:放弃,你将一无所获。

  我们习惯于行旧路,习惯于做熟悉的事,习惯于自己的周围环境。总之,我们习惯于无忧无虑之中。每当你要朝着更深一点的地方走去,就会险象横生,举步维艰。每当你想把事情弄更清晰一点,眼前就会失去光线,让你在黑暗中徘徊。每当你去做一件周围尚未做过的事,你就像失去朋友,在陌生与泠莫中接受孤独的煎熬。

  放弃吧,你不会失去什么!

  放弃吧,你才能无忧无虑!

  追求,那是自找苦吃。追求的欲望过于强烈,你就会离开现实,陷入自我的围困之中。

  “三用表工程”的难处,攻击着我心灵的弱处,脆弱的意志总是在困难面前选择招安与投降。

  计划行进到第三步就因为能力脆弱被迫停顿了下来。离放弃只有一步之遥了。

  “斗私批修”,大会小会不停。每个人都必须在军人大会上亮出自己的私心。每个人都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修正主义和私心杂念。这种触及灵魂的教育,令我永生不忘。

  向自己开刀,向自己挑战。要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就必须从灵魂深处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政治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深深地打动着我。我听到了以往从未听过的历史典故,记录了“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名言。我在比较中明白自己的软弱无力。我初步感到,要使自己坚强起来,就必须解剖自己,必须设计自己。

  记录人生实践体验的笔记内容,在政治学习中迅速增长。

  痛苦的自我改造,使我一片空白的头脑里,增添了一点人生的哲理。它教会我认识自己,教会我如何认识事物。它让我明白:

  “放弃,你将一无所获”。

  “放弃,你将被前进的历史淘汰”。

  “文学家,多少要放弃一点工科的学业;物理学家,也得放弃部份文学科目。放弃一点,牺牲一点,腾出精力和时间,专攻某一领域,形成专长。学无线电的,欧姆定律是基础,在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中碰到了困难就要放弃,那还学什么。放弃基础,就是放弃自己生存的空间”。

  “认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人类在改变自己的历史进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认识的阶梯上的”。

  认识上的飞跃,可以改变人生。一旦认识了,思路就清晰,行动就自觉。对认识到的事,才会关注、重视、热情和敏感。

  还是***说得好:

  “人一旦掌握正确的思想,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反复多次,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哎,光伦,你那三用表装得咋样了”?郭氏打球回来的路上问我。

  “别提了。都快流产了”。

  “怎么了?三用表,不就是欧姆表吗?有什么难的?根据欧姆定律设计,测量欧姆定律的有关参数,不外乎就是电压、电流和电阻。哦,我想起来了,欧姆定律好像是1825年德国的欧姆发明的。到现在,都100多年了,还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你们听到了吧,老九嘴吐狂言,‘牛’叔眼里无难事。他的那台留声机,爱迪生发明也有一百年了吧,在他手里捣故了几个月,到今天还连个屁都放不出来”。夏军没给他脸。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全文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