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自己的万用表 - 我的万用表-某空军高级工程师的40年心得

2012年09月21日 14:56 来源:曾广伦投稿 作者:曾广伦 我要评论(0)

标签:万用表(122670)

  1969年3月,“文革”期第一批转业干部名单公布了。我们中队有好几个。我在帮特设师收拾行装的时候,他把珍藏着的一个表头送给了我。

  那玩儿好玩极了。细长笔直的指针,半黑半白,自然地停靠在表盘的左端;雪白的表盘,用黑实线绘出一道美丽的圆弧;圆弧上等分刻着象睫毛样的、但粗细有别、长短不一的切线,那是每个表头都有的刻度。刻度上用黑色颜料分别写着0 20 40 60 80 100 的字样。

  用手摇晃一下表头,指针就会动。表头的背后,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是“+”;一个是“-”。只要将电池的正极接到电表的“+”线、负极接电表的“-”极,指针就会飞快地打到表盘的右极端。若将电池反接,指针只会猛地向左极端动一下,然后紧靠左端不动弹。这家伙,极有灵性,它能测电。

  拥有它,足以让我兴奋了许久。因为它是我有生以来最昂贵的财产了。好几个好凑热闹的人,总想借我的表头去看看,都被我严词拒绝。上机场,我带着它,飞机起飞后,我就在机窝里琢磨它。回到家,就在床边摆弄它。临熄灯前,我还要拿着它仔细端详一会。我心里明白,这玩儿,很有用。

  因为这只表头,我认识了许多战友。也因为我有了这只表头,很多人认识了我。爱,可以不耻下问;爱,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投入和专注。

  “主任,你帮我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表头”?我终于见到无线电主任了。

  “是个电流表。你到修理厂去找一下周无线电师,他肯定能帮你鉴别清楚”。主任端详了一会儿说。

  于是,我可以利用无线电主任的权威,畅通无阻地去做我想做的事。

  “这是一块电流表。满度电流为100微安。测量它的内阻比较麻烦,你自己慢慢学着测吧”。修理厂的周无线电师给我说。

  “电流表可以用来干啥”?我问。

  “电流表是各种仪表的基础,可以用来作电压表,也能作电平表,还能作欧姆表等等”。

  “谢谢,有没有关于电流表的书,借一本给我看看行吗”。

  “关于电流表的书,得找特设师,他们才有这样的专业书”。周无线电师给我指了路。

  问,是一种高效率的求学方法。

  路,往往是问出来的。只要你肯问,会结识许多朋友。朋友,又能给你指出很多的路。

  “好,是块电流表。难怪特设师珍藏着它。”我心想。

  “电流表,万表之母”。我为拥有如此高级的表而兴奋,我对这个表头的前程充满信心。我急于了解这个表头,我必须用前人的知识来填补自己的空白。

  “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是林彪掌管部队时人人皆知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本我从未读过的书。一本技术教科书。

  学技术书,与读***著作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为弄懂一句话,不知道要问多少人。为学会书中引用的一条原理,还必须找到另一本能够详细论述它的书。科学,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她太严密了,绝不允许断章取义。我,就象一个外来人,随着命运之船,懵懵懂懂地闯了进来。既不知前,也不明后。

  严密,使你无法随机进入。如果毅力驱使你一定要打开科学之门,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前人的成果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到。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科学的环境中与他人有共同语言,才能建立起共同的基础。

  在政治是统帅,政治是灵魂的红色年代,学技术,真是太难了。政治这棵大树,充分地占有阳光、空间和雨露,它枝叶繁茂,色彩缤纷。技术,就象树底下的小草,在政治的施舍下偶尔得到一丝残光和点滴浊水。它体弱叶黄,靠它紧贴大地,因其在社会中拥有根深蒂固的需求才得已生存。

  每个时代,总有它的弊病。每一任长官,总有他的过失。

  “读书无用,蔑视老九,不重视科学”是我所处的年代的弊病。它的祸根,导致了整整一代人的痛苦。在痛失时间、痛失机会的同时,别的民族利用我们的过失,从科技上远远地把我们抛在后头。

  每一种过失,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事实,总能教会人。在这个时期,我们每年要摔30多架飞机,面对如此频繁的严重飞行事故,我们的最高长官大声呐喊:“照这样摔下去,空军真得要摔成‘空’军了。”

  没有接受过一天专业训练的人,要自学一门专业技术,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急用,急需了解表头原理、构造、特别是使用的基本知识迫使我要学。热爱,能溶解困难;愚公移山的精神,能激励人坚持学下去的斗志。

  “这是一只磁电式的仪表。利用电动机的原理,对磁场中的线圈通电,线圈流过电流而产生的磁场与固有磁场相互作用,带动指针偏转。流过线圈的电流越大,指针的偏转角越大。”我抄下关于电流表工作原理的笔记。

  “直接影响到使用的性能包括:灵敏度,内阻,精度,使用环境,安装方式和尺寸。”我整理出表头使用的重要性能项目。

  这个表头,灵敏度、精度以及安装数据等都有了,就缺表头内阻这个参数了。

  我必须求出表头内阻这个事关三用表设计的重要参数来。

  在自学电源技术原理书的时候,我大概了解到电源也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如求电源内阻就是一项比较麻烦的事。看书时,我甚至恨那些绕口的符号。我仅记得:

  变化的电源电压值/变化的电流值=内阻

  假若电流从0—2安培变化期间,电源电压变化了0.4伏,可求得该电源的内阻为0.2欧姆。这个内阻是无法用三用表直接测量到的。只能通过变化的电流引起变化的电压来间接求得。

  假如电源的内阻为0,电源就可以输出无穷大的电流,亦即可以输出无穷大的功率。这是理想的电源。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耗巨资研制超导材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导体的电阻在常温条件下降到0。一旦实现这个目的,就能极大地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但是,在人类制造的物品中,至今还没有达到“理想”标准的任何东西。因此,所有电源的内阻都大于0。内阻,是影响电源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

  按照定律,表头的内阻,就是从表头两端往里看所具有的电阻。我想,这么简单的电路,用三用表一测不就出来了吗。

  教科书测定仪表内阻的方法是非常理论的。是严格按照电流分配率的定理进行的。电路如图。其中I为总电流;I1为分流电流;I0为流过表头的电流。即有:

  I=I1+I0

  当I0=I1时,I=2I0

  I0=I/2

  什么条件下I0=I1呢?

  根据电流分配定律,就是分流电阻R1与表头内阻R0相等时.

  现在是理论准备,必须在纸上把事情弄清楚。真正理解了,才能准确地执行。

  我很想用自己熟悉的现象去理解这种高超的内阻测量方法,我为寻求解释这种测量方法冥思苦想。动脑筋是一种表面上不费力气的事,事实上,脑细胞在剧烈的思维活动中,要消耗很多的能量。我常被激烈的思考弄得面红耳赤、满身是汗。每当情不自禁地进入哪个走火入魔的境界时,孟子总会嘲笑我。

  “你们看、你们看,老广又走火入魔了”!

  我被他的喊叫惊醒,灵魂才又从抽象的空间回到无情的现实。长叹一口气,手拿毛巾、脸盘,去洗漱间洗头降温。

  拧开水龙头,水花四溅。这时,又进来一个人,又拧开一个水龙头,我的水龙头流量突然减少。我立即有了反应。

  “对了、对了!我如梦初醒,仿佛找到了解释测量电表内阻的真实例子了”。

  如果限定水管的总流量为1,仅开一个水龙头A时的流量也为1。当再开另一个水龙头B时,A水龙头的流量一定会减少。若两水龙头的一切条件相等,即A=B,流过水龙头的流量均为总流量的1/2。

  这不就是测量电表内阻的原理吗。我确信这就是测量内阻的真理。我抓住了行动的纲领。

  理论源自实践,又高于实践。用前人的理论指导后来人的实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人类数千年的基础理论积累至今,为今天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理解,对于一个要实际操作的人是何等重要。只有理解,才有灵活;只有理解,才有自由。门路向理解它的人敞开着。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全文

本文导航